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冷媒循环系统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冷媒循环系统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冷媒循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2.为了获得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单纯地调节温度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调节需求,因此,用来调节室内湿度的除湿机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3.根据人们对于除湿强度的不同要求,市面上的很多除湿机也设置了不同的档位,有的是采用变频压缩机来调节不同档位下的除湿强度,以满足不同除湿强度的要求;有的是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使除湿机发挥不同的除湿强度。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来调节调节除湿机的除湿强度,虽然看起来采用了较低的除湿档位,但是除湿系统还是按照既定功率工作,而单纯降低风机转速能节约的电能相当有限,无形中浪费了很多电能。此外,单纯减小出风量还可能导致换热器因温度太低而结霜,从而影响除湿机除湿性能,甚至影响除湿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变频除湿机调节档位时候压缩机功率不能随之调节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除湿机,在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冷媒循环系统和除湿机压缩机的功率的调节。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依次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形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冷媒储存罐,用于存储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所述冷媒储存罐并联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或者,所述冷媒储存罐并联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冷媒储存罐的进口端;和,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冷媒储存罐的出口端。
9.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一部分冷媒进入冷媒储存罐中,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减少,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质量流量也相应减小,压缩比变化不大,压缩机实际功率减小,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减小;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冷媒储存罐中的一部分冷媒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增多,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质量流量随之增大,压缩比变化不大,压缩机实际功率增大,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也增大。通过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状态,使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暂时存储于冷媒存储罐中,或者,使冷媒存储罐中暂时存储的冷媒移动到冷媒循环回路,这样,相应地改变了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质量总量,也就改变了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流量,从而调节了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阀门打开的时间可以控制从冷
媒循环回路中入冷媒储存罐的冷媒的质量;通过控制第二阀门打开的时间可以控制从冷媒储存罐中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的质量,进而使得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增加或减少,进一步地,调节了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
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阀门为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循环回路至冷媒储存罐;第二阀门为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储存罐至冷媒循环回路。
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状态。
1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中的节流部件为膨胀阀。
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中的节流部件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多条节流支路,设置于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之间,每条节流支路均设置有节流部件;和,转换阀,被设置为受控将至少一条节流支路与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连通。
1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换阀设置于所述进液端,和/或,设置于所述出液端。
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转换阀包括多个单向阀,与所述多条节流支路一一对应,每一单向阀设置于对应的节流支路,被设置为控制所述节流支路的通断。
1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条节流支路包括第一节流支路、第二节流支路和第三节流支路,各支路节流阻力各不相同。
1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每条所述节流支路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每条节流支路的毛细管的长度不同。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机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
1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冷媒储存罐,该冷媒储存罐与冷凝器与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并联,或者,该冷媒储存罐与蒸发器与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并联,可用于存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进而调节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例如,在风机档位为低风档位时,通过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使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暂时存储于冷媒储存罐中,减少了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量,可以使冷媒循环系统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同时以较低的功率运行,实现了冷媒循环系统在不采用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的功率可调。
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
25.1:压缩机;2:蒸发器;3:冷凝器;4:冷媒储存罐;5: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一节流支路;8:第二节流支路;9:第三节流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27.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8.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0.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1.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32.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压缩机的实际功率与冷媒质量流量成正比,并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增加,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流量增大,压缩比变化不大,耗功增加。在同样的冷媒充注量下,随着节流阻力的减小,循环流量增大,冷凝压力下降,蒸发压力升高,压缩比减小,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此外,在不同的冷媒充注量下,不同的节流阻力也会影响系统的能效。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总量或节流阻力调节压缩机的实际功率。
35.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由压缩机1、冷凝器3、节流部件、蒸发器2依次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形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冷媒储存罐4,用于存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冷媒储存罐并联于冷凝器3与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或者,冷媒储存罐4并联于蒸发器2与节流部件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第一阀门5,设置于冷媒储存罐的进口端;和,第二阀门6,设置于冷媒储存罐的出口端。
36.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指的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依
次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形成的冷媒循环回路,不包括冷媒储存罐。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指的是在上述回路中的冷媒,不包括冷媒储存罐中的冷媒。在冷媒循环系统正常工作时,冷媒储存罐中的冷媒与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互相独立,当需要对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进行调节时,冷媒受控在冷媒储存罐与冷媒循环回路之间双向流动,以改变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
37.冷媒储存罐为可进行冷媒存储的罐体结构,该冷媒储存罐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冷媒储存罐可以储存气态冷媒,可以储存液态冷媒,也可以储存气液两相共存的冷媒,在此不做限制。可选地,冷媒储存罐的进口设置于冷媒储存罐的第一端,冷媒储存罐的出口设置于冷媒储存罐的第二端。可选地,冷媒储存罐的进口设置于第一端的上部,有利于提高冷媒储存罐的冷媒存储量,可选地,冷媒储存罐的出口设置于第二端的下部,以使冷媒更加顺利的流出。可选地,冷媒储存罐的形状可以根据冷媒循环系统实际环境确定,可以设置成不规则的形状,以尽可能利用空间。可选地,冷媒储存罐的容积可以根据冷媒循环实现调节功率所需冷媒存储量来确定。可选地,冷媒储存罐主要用于存储液态冷媒时,在冷媒储存罐还可以设置回油管路,使冷媒循环系统中的混在冷媒中的冷冻油可以回到压缩机中,进一步提升压缩机工作的稳定性。可选地,冷媒储存罐的材质为金属,例如是铜。可选地,冷媒储存罐设置有液位计,可以检测冷媒储存罐中液态冷媒储存量。
38.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经过压缩机1以后变成高压气体,在经过冷凝器3放热后处于气液两相并存状态,气体占比较高,再经节流部件节流后以液态形式进入蒸发器2。
39.第一连通管路是冷凝器3与节流部件之间的管路,流经第一连通管路的冷媒处于气态居多的气液两相共存状态。
40.可选地,当冷媒储存罐4并联于第一连通管路时,冷媒储存罐4主要用于储存液态冷媒,第一连通管路与冷媒储存罐4进口侧相连的接口高于第一连通管路与冷媒储存罐4出口侧相连的接口。这样,打开第一阀门5关闭第二阀门6,流经第一连通管路的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媒储存罐4,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减小,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冷媒质量流量减小,压缩机1功率降低;关闭第一阀门5、打开第二阀门6,冷媒储存罐4中的液态冷媒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总量增多,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冷媒质量流量增大,压缩机1功率增大。
41.可选地,当冷媒储存罐4并联于第一连通管路时,冷媒储存罐4主要用来存储气态冷媒。冷媒储存罐4还包括气囊,设置冷媒储存罐4内部,用于调节冷媒储存罐4内的压力。气囊包括容纳气体的可膨胀收缩的本体、气体进口,通过对气囊进行加压和泄压可以调节冷媒储存罐4内部的压力。打开第一阀门5、关闭第二阀门6并降低冷媒储存罐4内部压力,流经第一连通管路的气态冷媒在冷媒储存罐4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冷媒储存罐4,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减少,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质量流量减小,压缩机1功率降低;打开第二阀门6关闭第一阀门5并提高冷媒储存罐4内部压力,冷媒储存罐4中的冷媒在冷媒储存罐4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增多,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质量流量增大,压缩机1功率增大。
42.可选地,冷媒储存罐4还可以设置成可变容积的形式,如,冷媒储存罐4为活塞缸形式,冷媒储存罐还包括活塞、与活塞相连的活塞驱动装置,活塞与冷媒储存罐罐体形成容纳冷媒的腔体,冷媒储存罐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与容纳冷媒的腔体连通,通过活塞驱动装置驱
动活塞运动改变冷媒储存罐4的容积和压力。可选地,活塞驱动装置是一种液压驱动装置。打开第一阀门5关闭第二阀门6并增大冷媒储存罐4的容积,流经第一连通管路的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媒储存罐4,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减小,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流量减小,压缩机1功率降低;关闭第一阀门5打开第二阀门6并减小冷媒储存罐4的容积,冷媒储存罐4中的冷媒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增多,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流量增大,压缩机1功率增大。冷媒储存罐在主要用于存储气态冷媒时、主要用于存储液态冷媒时或者主要用于存储气液两相共存冷媒时都可以采用这种设置形式。
43.第二连通管路是蒸发器2与节流部件之间的管路,流经第二连通管路的冷媒处于液体状态。
44.可选地,当冷媒储存罐4并联于第二连通管路时,冷媒储存罐4用来储存液态冷媒。第二连通管路中与冷媒储存罐4进口端相连的接口高于第二连通管路中与冷媒储存罐4出口端相连的接口。这样,打开第一阀门5关闭第二阀门6,流经第二连通管路的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媒储存罐4,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减小,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流量减小,压缩机1功率降低;关闭第一阀门5打开第二阀门6,冷媒储存罐4中的液态冷媒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总量增多,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流量增大,压缩机1功率增大。
45.可选地,冷媒储存罐4内设置有压力气囊,通过压力驱动冷媒在冷媒储存罐4与冷媒循环回路之间双向移动。
46.可选地,冷媒储存罐4可以设置成活塞缸的形式,通过活塞推动冷媒在冷媒储存罐4与冷媒循环回路之间双向移动。
47.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可以通过冷媒储存罐4和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的配合调节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总量,进一步调节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质量流量,从而调节压缩机1的功率。
48.可选地,通过控制第一阀门5打开的时间可以控制从冷媒循环回路中进入冷媒储存罐4的质量;通过控制第二阀门6打开的时间可以控制从冷媒储存罐4中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的质量。
49.可选地,第一阀门5为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循环回路至冷媒储存罐4;第二阀门6为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储存罐4至冷媒循环回路。通过控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闭状态和打开持续时间可以调节冷媒储存罐4和冷媒循环系统主管路中双向流动的冷媒质量,从而改变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进一步地,改变冷媒循环系统压缩机1的功率。单向阀的设置确定了冷媒流动方向,使从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进入冷媒储存罐4时或从冷媒储存罐4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时只有单向流动,没有对流产生,使冷媒循环系统对于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总量的调节更加准确,从而使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调节更加准确。
50.可选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的开闭状态。通过设置控制模块以控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和关闭动作执行,可以使对系统的操作更加便捷。控制模块可以根据阀门开启的时间信号来控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闭状态,而且还可以设置流量检测模块,在流量达到预设值时进一步控制
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的开闭,从而实现对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总量的更准确更便捷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这里控制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开闭状态不仅包括开闭状态,还包括打开或关闭持续的时间。
51.可选地,冷媒循环系统中的节流部件为膨胀阀。膨胀阀可以调节冷媒循环系统的节流阻力。一方面,当节流阻力减小时,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循环质量流量增加,冷凝压力下降,蒸发压力升高,压缩比减小,压缩机1功率减小,冷媒循环系统功率减小;当节流阻力增大时候,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循环质量流量减小,冷凝压力上升,蒸发压力减小,压缩比增加,压缩机1功率增加,冷媒系统功率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冷媒循环系统中的节流阻力来调节压缩机1的功率。因此,可以通过只调节膨胀阀的节流阻力来调节压缩机1的功率,从而调节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另一方面,对于冷媒循环系统,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一定时,通过改变节流阻力可以使系统获得不同的能效比。因此,当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发生变化时候,可以通过调节冷媒循环系统的节流阻力使冷媒循环系统获得较高的能效比,也即,可以通过对冷媒储存罐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膨胀阀的操作,在调节冷媒循环系统功率的同时使整个系统处于最好的制冷工况或除湿工况。
52.可选地,冷媒循环系统中的节流部件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多条节流支路,设置于进液端和出液端之间,每条节流支路均设置有节流部件;和,转换阀,被设置为受控将至少一条节流支路与进液端和出液端连通。转换阀可以只连通一条节流支路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连通不同节流阻力的节流支路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时可以使冷媒循环系统获得不同的节流阻力;转换阀还可以导通多条节流支路的进液端和出液端,使多条节流支路并联导通,从而通过选择不同的节流支路组合使冷媒循环系统获得不同的节流阻力。这样,一方面,当节流阻力减小时,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循环质量流量增加,冷凝压力下降,蒸发压力升高,压缩比减小,压缩机1功率减小,冷媒循环系统功率减小;当节流阻力增大时候,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循环质量流量减小,冷凝压力上升,蒸发压力减小,压缩比增加,压缩机1功率增加,冷媒系统功率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操作转换阀使系统获得不同的节流阻力,从而调节压缩机1的功率,进一步地,调节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另一方面,对于冷媒循环系统,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一定时,通过改变节流阻力可以使系统获得不同的能效比。因此,当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发生变化时候,可以通过调节冷媒循环系统的节流阻力使冷媒循环系统获得较高的能效比,也即,可以通过对冷媒储存罐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转换阀的操作,在调节冷媒循环系统功率的同时使整个系统处于最好的制冷工况或除湿工况。
53.可选地,转换阀设置于进液端,和/或,设置于出液端。当转换阀设置在进液端和出液端时,进液端转换阀和出液端转换阀可以同时使用,这样,在控制节流支路导通时,可以避免冷媒从未导通的节流支路敞口侧进入冷媒循环系统对冷媒循环系统的运行造成干扰;进液端转换阀和出液端转换阀门也可以一用一备,在其中一个转换阀故障时切换使用另一个转换阀,以保证冷媒循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转换阀设置在进液端或出液端时,可以以比较经济的方式实现转换阀控制至少一条节流支路导通的功能。
54.可选地,转换阀包括多个单向阀,与多条节流支路一一对应,每一单向阀设置于对应的节流支路,被设置为控制节流支路的通断。通过操作多个单向阀可以只连通一条节流支路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连通不同节流阻力的节流支路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时可以使冷媒
循环系统获得不同的节流阻力;还可以通过控制多个单向阀导通多条节流支路的进液端和出液端,使多条节流支路并联导通,从而通过选择不同的节流支路组合使冷媒循环系统获得不同的节流阻力。
55.可选地,多条节流支路包括第一节流支路7、第二节流支路8和第三节流支路9,各支路节流阻力各不相同。除湿机一般有三个档位,设置三条不同节流阻力的节流支路使之与除湿机档位对应。
56.可选地,每条节流支路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每条节流支路的毛细管的长度不同。节流功能靠毛细管实现,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毛细管来实现不同的节流阻力。
57.冷媒循环系统系统可以应用于空调、除湿机以及其他具有冷媒循环流路的电器设备。本公开实施例中以除湿机为例,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电器设备。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如上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59.可选地,除湿机的节流部件包括并联连通的第一节流支路、第二节流支路和第三节流支路,其中,第一节流支路设置有第一毛细管,第二节流支路设置有第二毛细管,第三节流支路设置有第三毛细管。其中,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的内径相同,且,第一毛细管的长度小于第二毛细管的长度,第二毛细管的长度小于第三毛细管的长度。除湿机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有高风档位、中风档位和低风档位。
60.当除湿档位为高风档位时,控制风机在高风档位运行,控制节流部件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关闭,第三毛细管导通,冷媒存储罐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使冷媒循环系统中的所有冷媒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以满足用户的高除湿档位的需求;当除湿档位从高风档位转换至中风档位时,控制风机在中风档位运动,同时,控制节流部件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关闭,第二毛细管导通,冷媒存储罐的第一阀门开启第一时长,第二阀门关闭,使冷媒循环系统中的部分冷媒暂时存储于冷媒存储罐中,减少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当除湿档位从高风档位转换至低风档位时,控制风机在低风档位运动,同时,控制节流部件的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关闭,第一毛细管导通,冷媒存储罐的第一阀门开启第二时长,第二阀门关闭,使冷媒循环系统中的部分冷媒暂时存储于冷媒存储罐中,减少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其中,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以使得除湿档位为中风档位时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大于除湿档位为低风档位时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
61.当除湿机从中风档位转换至高风档位时,控制节流部件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关闭,第三毛细管导通,冷媒存储罐的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时长,使暂时存储于冷媒存储罐中的冷媒移动到冷媒循环回路中;当除湿机从低风档位转换至高风档位时,控制节流部件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关闭,第三毛细管导通,冷媒存储罐的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四时长,使暂时存储于冷媒存储罐中的冷媒移动到冷媒循环回路中,其中第四时长大于第三时长,以使初级档位为高风档位时冷媒循环回路和冷媒存储罐中的冷媒全部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以满足用户的高除湿档位的需求。
62.这样,通过调节冷媒循环系统中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总量和节流阻力实现了冷媒循环系统的功率调节,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延长了除湿机的使用寿命。
63.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
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