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回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


背景技术:

2.通过电解水溶液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可以作为家用氢源通入燃气灶进行燃烧,但是在发生事故或系统不稳定的状况下,当管内燃气压力降低时,燃烧点的火会通过管道向气源方向蔓延,进而烧坏电解装置,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防止回火漫延至电解装置处,需要在提供气体的导管处安装一个防回火器,从而保证装置的安全性。但是现有的防回火器存在结构复杂、防回火效果差的缺点,使得家用氢源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旨在改善现有喷嘴防回火效果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包括进氧机构和进氢机构;
6.所述进氧机构包括布氧管,所述布氧管内部固定开设有空腔,所述布氧管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进氧管,所述进氧管进气口的一端与空腔固定连通,所述布氧管内壁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空腔连通的喷氧孔;
7.所述进氢机构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尾部固定连通有进氢管,所述输气管周侧面螺纹连接有布氢管,所述布氢管端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输气管连通的喷氢孔,所述输气管内部且相邻进氢管的位置滑动连接有通气活塞,所述通气活塞背面固定安装有联管,所述联管尾部与进氢管连通,所述联管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透氢孔a,所述输气管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回组件,所述输气管内壁且对应防回组件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外隔环,所述防回组件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内隔环,所述外隔环与内隔环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与透氢孔a配合的第一通氢流道,所述防回组件与通气活塞之间固定安装有抗压弹簧a。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回组件包括封管,一组所述内隔环内壁均与封管固定连接,所述封管尾部与抗压弹簧a相配合,所述封管周侧面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第一通氢流道连通的透氢孔b,所述封管内壁滑动连接有止回座,所述止回座与封管相对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抗压弹簧b,所述封管与止回座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与透氢孔b连通的第二通氢流道,所述封管端面开设有一组与第二通氢流道连通的透氢孔c,一组所述透氢孔c端面均与输气管连通,所述止回座端面固定安装有易烧环,所述易烧环端面与封管卡接,所述封管内壁且相邻透氢孔c的位置固定开设有密封环槽,一组所述透氢孔c表面均与密封环槽固定连通。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隔环和内隔环在输气管内部呈两两间隔设
置,所述喷氧孔设置于喷氢孔外侧,所述喷氧孔轴线与喷氢孔轴线的夹角为90
°
,所述喷氧孔轴线与输气管的轴线平行。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氧管和进氢管周侧面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进氧管和进氢管尾部均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输气管周侧面固定设置有与布氢管配合的螺纹槽a。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气活塞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输气管贴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布氢管周侧面固定设置有与布氧管配合的螺纹槽b。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封管表面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易烧环配合的透火孔,所述密封环槽为阶梯槽,所述止回座表面固定设置有与密封环槽配合的凸起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气活塞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抗压弹簧a配合的第一定位柱。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封管内部及止回座尾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抗压弹簧b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所述止回座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封管贴合的第二密封圈。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且通过本喷嘴的设计,能够在使用时高效实现防回火目的,且本喷嘴变传统防回火装置的单防结构为双防结构,使用时,通气活塞和止回座能够对喷嘴进行双重防回火,通过上述技术效果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且通过外隔环和内隔环的间隔式排布设计,能够进一步延长火焰的弥散行程,通过弥散行程的提高,从而有效降低火焰对本装置的硬性损伤。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进氧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进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回火的多孔喷嘴封管、透氢孔c和透氢孔b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进氧机构;101-布氧管;102-空腔;103-进氧管;104-喷氧孔;2-进氢机构;201-输气管;202-进氢管;203-布氢管;204-喷氢孔;205-通气活塞;206-联管;207-透氢孔
a;208-外隔环;209-内隔环;210-第一通氢流道;211-抗压弹簧a;3-防回组件;301-封管;302-透氢孔b;303-止回座;304-第二通氢流道;305-透氢孔c;306-易烧环;307-密封环槽;308-抗压弹簧b;4-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回火的多孔喷嘴,包括进氧机构1和进氢机构2;
27.请参阅图5,进氧机构1包括布氧管101,布氧管101内部固定开设有空腔102,布氧管101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进氧管103,进氧管103进气口的一端与空腔102固定连通,布氧管101内壁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空腔102连通的喷氧孔104;
28.请参阅图2-6,进氢机构2包括输气管201,输气管201尾部固定连通有进氢管202,输气管201周侧面螺纹连接有布氢管203,布氢管203端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输气管201连通的喷氢孔204,输气管201内部且相邻进氢管202的位置滑动连接有通气活塞205,通气活塞205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输气管201贴合的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的设置,从而有效保证通气活塞205与输气管201滑动连接处的密封性;
29.通气活塞205背面固定安装有联管206,联管206尾部与进氢管202连通,联管206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透氢孔a207,输气管201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回组件3,输气管201内壁且对应防回组件3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外隔环208,防回组件3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内隔环209,外隔环208与内隔环209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与透氢孔a207配合的第一通氢流道210,外隔环208和内隔环209在输气管201内部呈两两间隔设置,通过外隔环208和内隔环209的间隔设置,从而使第一通氢流道210构成为连续“u”形,通过连续“u”形设置,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防回火效果,防回组件3与通气活塞205之间固定安装有抗压弹簧a211。
30.防回组件3包括封管301,一组内隔环209内壁均与封管301固定连接,封管301尾部与抗压弹簧a211相配合,通气活塞205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抗压弹簧a211配合的第一定位柱;
31.封管301周侧面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第一通氢流道210连通的透氢孔b302,封管301内壁滑动连接有止回座303,止回座303周侧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封管301贴合的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二密封圈的设置,从而有效保证止回座303与封管301滑动连接处的密封性;
32.请参阅图2-7,止回座303与封管301相对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抗压弹簧b308,封管301内部及止回座303尾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抗压弹簧b308配合的第二定位柱,封管301与止回座303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与透氢孔b302连通的第二通氢流道304,封管301端面开设有一组与第二通氢流道304连通的透氢孔c305,一组透氢孔c305端面均与输气管201连通,止回座303端面固定安装有易烧环306,易烧环306端面与封管301卡接,封管301内壁且相邻透氢孔c305的位置固定开设有密封环槽307,一组透氢孔c305表面均与密封环槽307固定连通,密封环槽307为阶梯槽,止回座303表面固定设置有与密封环槽307配合的凸起部,
封管301表面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易烧环306配合的透火孔。
33.喷氧孔104设置于喷氢孔204外侧,喷氧孔104轴线与喷氢孔204轴线的夹角为90
°
,喷氧孔104轴线与输气管201的轴线平行。
34.进氧管103和进氢管202周侧面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4,进氧管103和进氢管202尾部均安装有连接法兰,输气管201周侧面固定设置有与布氢管203配合的螺纹槽a,布氢管203周侧面固定设置有与布氧管101配合的螺纹槽b。
35.具体的,该防回火的多孔喷嘴的工作原理:使用时,进氧管103与外部送氧设备连通,进氢管202与外部送氢设备连通,生火时,通过对流量调节阀4的控制,使氢气和氧气达到最佳配比,当进氢管202处于进氢状态时,抗压弹簧a211受到压力作用,通气活塞205向封管301一侧运动,此时透氢孔a207与第一通氢流道210连通,且正常工作时,易烧环306对止回座303进行有效限位,限位后,第一通氢流道210通过透氢孔b302与第二通氢流道304连通,第二通氢流道304通过透氢孔c305与输气管201连通,继而为喷氢孔204进行送氢作业,当发生回火时,火焰由输气管201处向通气活塞205处反向流动,由于受到压力作用,通气活塞205在抗压弹簧a211的作用下自动封闭,继而避免火焰流至进氢管202中,且由于外隔环208和内隔环209的设置,通气活塞205仅受到气流作用而不会受到火焰作用,当发生意外而导致输气管201内部充斥火焰时,易烧环306在受到长期火力作用后,自动熔化,熔化后,由于止回座303失去限位作用,止回座303对密封环槽307进行自动封闭,继而起到火焰防回作用,其中易烧环306的耐烧时间和材料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