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室内机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交换热量,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室内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壳体内,与蒸发器交换热量,然后再经由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不过,空调器在长期使用之后,内部会积存大量的细菌,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在流经室内机的壳体内部时,就会将细菌携带至室内空间,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时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市面上部分空调器配置有紫外杀菌装置,紫外杀菌装置发射出来的紫外线可以消除照射范围内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
3.不过,目前的紫外杀菌装置通常是通过磁开关来控制其开启或关闭,如,在打开空调器的前面板时,磁铁与感应开关断开,控制器接收到磁开关断开的信号,进而关闭紫外杀菌装置。这样的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信号的反馈来控制紫外杀菌装置的开启或关闭,可靠性较低,可能会存在打开面板后没有将紫外杀菌装置关闭,进而导致紫外杀菌装置产生的紫外线外泄,直射人体,对用户造成伤害。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紫外杀菌装置存在紫外线外溢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除菌装置,所述除菌装置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除菌装置的第一端相接,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除菌装置的第二端相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面板朝向所述除菌装置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设置成:在所述面板关闭的情况下,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抵接而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导通;在所述面板打开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脱离而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断开。
6.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线在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
7.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线在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
8.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构
件为弹簧。
9.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有倒角;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有倒角。
10.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构件为卡扣,所述卡扣包括柱体和卡接端,所述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柱体的尺寸。
11.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接端远离所述柱体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倒角;并且/或者所述卡接端靠近所述柱体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倒角。
12.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除菌装置的供电电路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13.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构件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内侧。
14.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件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除菌装置,除菌装置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第一端与除菌装置的第一端相接,第一导线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线的第一端与除菌装置的第二端相接,第二导线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具有间隙。壳体的面板朝向除菌装置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设置成:在面板关闭的情况下,分别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抵接,进而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导通,从而实现除菌装置的导通;在面板打开的情况下,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脱离进而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断开,这样也就断开了除菌装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面板关闭时,使得移动构件插入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处,分别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抵接,这样也就能够实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导通,从而也就实现了除菌装置的导通,确保了除菌装置的正常运行。在维修或者是其他情况需要拆开面板时,面板向外移,带动移动构件从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脱离,使得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断开,从而使得除菌装置断电,这样也就能够避免除菌装置产生的杀菌光线从拆开的面板处外溢。这样通过机械接触的方式实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导通或断开,更加安全、可靠。
16.进一步地,第一导线在靠近第一导电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弹性构件,该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第一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导线在靠近第二导电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弹性构件,该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与第二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这样在面板关闭、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处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被压缩,使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移动构件卡设至间隙处。优选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为弹簧,在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处之后,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更好地抵接于移动构件,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移动构件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连接的可靠性。
17.进一步地,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有倒角,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有倒角,这样在设置在第一导电件上的倒角与设置在第二导电件上的倒角的引导下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处,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从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移出。
18.进一步地,移动构件设置为卡扣,该卡扣包括柱体和卡接端,柱体的第一端与面板固定连接,柱体的第二端与卡接端固定连接,卡接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柱体的尺寸,这样在将卡扣卡设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间隙处时,卡接端穿过间隙处后位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远离面板的一侧,柱体位于间隙处并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抵接,这样卡扣就不会轻易地从间隙处脱出,从而能够持续地确保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导通,也就能够确保除菌装置正常工作。
19.进一步地,卡接端远离柱体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倒角,卡接端靠近柱体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倒角,这样倒角的设置使得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卡扣卡设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卡扣从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移出。
20.进一步地,除菌装置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设置于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该控制器用于控制除菌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也就是说,即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导通,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来关闭除菌装置,增加了一层防护,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杀菌光线外溢。
21.进一步地,移动构件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面板的内侧,这样在面板关闭或者打开时,移动构件能够随之移动,同时,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能够确保面板内侧的平整性。
22.进一步地,移动构件、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这样在移动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抵接时就能够实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导通,从而确保除菌装置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壁挂式空调器并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上设置除菌装置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列表:
26.1、除菌装置;2、前面板;21、卡扣;211、柱体;212、卡接端;3、第一导线;4、第二导线;5、第一导电件;6、第二导电件;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于柜式空调器、吊顶式空调器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或者其他需要利用等离子杀菌装置的场合。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
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为了去除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及物品表面附着的细菌、病毒等,目前的空调器通常配置有紫外杀菌装置,通过紫外杀菌装置发射出来的紫外线可以消除照射范围内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不过,目前的紫外杀菌装置通常是通过磁开关来控制其开启或关闭,在打开空调器的前面板时,磁铁与感应开关断开,控制器接收到磁开关断开的信号,进而关闭紫外杀菌装置。这种控制方式的可靠性交底,可能存在打开面板后没有关闭紫外杀菌装置,进而导致紫外线外泄,伤害人体。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除菌装置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线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二导电件之间具有间隙,将设置在面板上的移动构件位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时才能够导通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打开面板时,能够将该移动构件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移出,从而也就就能够断开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从而避免杀菌光线从拆开的面板处外溢。
30.下面参照图1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可能的设置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设置除菌装置的示意图。
31.如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除菌装置1,除菌装置1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4,第一导线3的第一端与除菌装置1的第一端相接,第一导线3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导电件5,第二导线4的第一端与除菌装置1的第二端相接,第二导线4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二导电件6,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具有间隙。
32.壳体包括前面板2,前面板2朝向除菌装置1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设置成:在前面板2关闭的情况下,分别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抵接,从而使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导通,从而实现除菌装置1的导通。在前面板2打开的情况下,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脱离进而使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断开,这样也就断开了除菌装置1。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前面板2关闭时,使移动构件插入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分别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抵接,这样也就能够实现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的导通,从而也就实现了除菌装置1的导通,确保了除菌装置1的正常运行。在维修或者是其他情况需要拆开前面板2时,前面板2向外移,带动移动构件从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移出,使得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断开,从而使得除菌装置1断电,这样即便将前面板2拆除,除菌装置1产生的杀菌光线也不会从拆开的前面板2处外溢,也就能够有效避免杀菌光线的外溢。这样通过机械接触的方式实现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的导通或断开,更加安全、可靠。
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件5、第二导电件6以及移动构件由如银、铜等金属导电材料制成,显然,第一导电件5、第二导电件6以及移动构件也可以由如导电橡胶、导电塑料等等复合导电材料或者是其他能够导电的材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34.继续参照图1,第一导线3在靠近第一导电件5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第一弹性构件的第一弹簧7,该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第一导线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电件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路在靠近第二导电件6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第二弹性构件的第二弹簧8,该第二弹簧8的
一端与第二导线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件6的第一端连接。这样在前面板2关闭、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过程中,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8被压缩,从而使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增大,这样也就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卡设至间隙处。在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之后,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8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更好地抵接于移动构件,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移动构件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连接的可靠性。
3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以由银、铜等金属导电材料、导电橡胶、导电塑料等复合导电材料或者是其他能够导电的材料制成,本技术不作限制。
36.显然,也可以仅第一导线在靠近第一导电件5的位置设置第一弹簧7,也可以仅第二导线在靠近第二导电件6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弹簧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8的设置方式,只要在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时能够通过第一弹簧7和/或第二弹簧8被压缩增大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即可。
37.显然,第一弹性构件和/或第二弹性构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弹性橡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在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能够被压缩、使得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增大即可。
3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件5、第一弹簧7、第二导电件6以及第二弹簧8设置在壳体内靠近除菌装置1的位置,具体如,除菌装置1设置在靠近壳体内的骨架靠近的进风口的位置,骨架在靠近前面板2内侧的位置设置有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为滑槽,第一导电件5、第一弹簧7、第二导电件6以及第二弹簧8均设置于该滑槽,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8远离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于滑槽沿滑槽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能够沿滑槽滑动。在前面板2关闭的情况下,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时,第一弹簧7与第二弹簧8被压缩,带动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滑动,从而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
39.显然,第一导电件5、第一弹簧7、第二导电件6以及第二弹簧8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导电件5、第一弹簧7、第二导电件6以及第二弹簧8在壳体内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在设置好后在面板关闭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移动构件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的抵接使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4导通、在前面板2打开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构件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脱离进而使第一导线3和第二导线4断开即可。
40.继续参照图1,第一导电件5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有倒角,第二导电件6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有倒角,这样在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时,在第一导电件5上的倒角与第二导电件6上的倒角的引导下,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卡设至间隙处,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从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移出。
41.继续参照图1,移动构件设置为卡扣21,该卡扣21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前面板2的内侧,这样在面板关闭或者打开时,移动构件能够随之移动,同时,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能够确保面板内侧的平整性。显然,卡扣21也可以以螺接、卡接、粘接等方式设置于前面板2
的内侧。
42.如图1所示,卡扣21包括柱体211和卡接端212,柱体211的第一端与前面板2固定连接,柱体211的第二端与卡接端212固定连接,卡接端212的径向尺寸大于柱体211的尺寸,这样在将卡扣21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时,卡接端212穿过间隙处后位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远离前面板2的一侧,柱体211位于间隙处并与第一导电件5和第二导电件6抵接,这样卡扣21就不会轻易地从间隙处脱出,从而能够持续地确保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导通,也就能够确保除菌装置1正常工作。
43.显然,移动构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卡钩、柱状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移动构件的设置形式,只要能够持续地卡设在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导通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即可。
44.继续参照图1,卡接端212远离柱体211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倒角,卡接端212靠近柱体211的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倒角,通过倒角的设置使得更加容易地将卡扣卡设至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卡扣从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移出。显然,可以仅在卡接端212远离柱体211的一侧沿周向设置倒角,也可以仅在卡接端212靠近柱体211的一侧沿周向设置倒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当然,卡接端212也可以不设置倒角。
45.继续参照图1,除菌装置1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控制器9,该控制器9设置于第一导线3或者第二导线4,该控制器9用于控制除菌装置1的开启或关闭。也就是说,即便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导通,还可以通过控制器9来关闭除菌装置1,增加了一层防护,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杀菌光线外溢。显然,除菌装置1的供电电路上也可以不设置控制器9,仅通过移动构件是否插入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来控制除菌装置1导通与否。
46.需要说明的是,除菌装置1可以为紫外线发生装置、红外除菌装置等能够产生去除其照射区域内的细菌、病毒的杀菌光线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除菌装置1的具体类型,只要能够去除细菌、病毒等即可。
47.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设置在前面板2内侧的移动构件设置成:在移动构件位于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的情形下,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分别与移动构件抵接,进而使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导通,从而实现除菌装置1的导通;在移动构件不位于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的情形下,使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断开,这样也就断开了除菌装置1。通过在第一线路靠近第一导电件5的位置设置第一弹性构件、第二线路靠近第二导电件6的位置设置第二弹性构件,这样通过压缩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移动构件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通过将移动构件设置为卡扣21、卡扣21远离面板的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卡扣21靠近面板的端部的尺寸,从而在将卡扣21卡设至第一导电件5与第二导电件6之间的间隙处之后,卡扣21不会轻易地从间隙处脱出,从而能够持续地确保第一导线3与第二导线4导通。
48.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49.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5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