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感应采暖炉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磁感应采暖炉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采暖炉芯。


背景技术:

2.电磁采暖炉是冬季取暖常见的设备,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在控制器内整流电路将低频交流电压转化为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化成高频交流电压,高频交流电压流过缠绕在非金属材料管外的高频导线,高速变化的磁场内部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非金属材料管内部的金属容器时产生无数小涡流,使水迅速加热之后循环,从而达到采暖的目的。
3.但是现有设备中的电磁采暖炉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流在流过采暖炉炉芯内部时,炉芯管壁上会附着有水垢,进而影响水流输送的速度,同时会阻碍热量传导,降低采暖效率,此时采暖炉需要以更大的功率进行工作才能够达到正常的制热水平,增加了电力消耗,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感应采暖炉芯,具有发热速率快,且能够对水流进行过滤以减少水垢产生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磁感应采暖炉芯,包括绝缘陶瓷管,所述绝缘陶瓷管的外壁上缠绕有均匀布置的电磁线,所述绝缘陶瓷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绝缘陶瓷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接头,所述绝缘陶瓷管的内部设置有多根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用于水流流通的导水孔;
7.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连接段,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设有微孔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网。
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
9.首先,使用前,将绝缘陶瓷管底端的过滤组件上的螺纹连接段旋接在采暖炉的出水端,使用时,水流从绝缘陶瓷管底端进入后从上端流出,此时,电磁线通电后,高频交流电压流过缠绕在绝缘陶瓷管外侧的电磁线,高速变化的磁场内部产生的磁力线切割绝缘陶瓷管内部的导水管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进而能够在水流循环的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实现采暖的目的,水流在流通过程中会通过导水管外壁上的通孔进入各个导水管内,进而能够通过多根均布的导水管对水流进行加热,提升水流的加热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过滤组件内部的活性炭过滤网和微孔过滤层对进入绝缘陶瓷管内部的水流进行过滤,能够避免水体中的杂质受热后物粘附在绝缘陶瓷管内壁和导水管内外壁上,确保热量传导的效率稳定,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10.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陶瓷管内部均布有多根导水管,其上开设的导水孔能够便于水流流通,进而通过电磁线对多根导水管进行加热,显著提升了水流的加热速度,同时能够通
过活性炭过滤网和微孔过滤网对水流进行过滤,将水流中的固体杂物去除,降低水垢的产生几率,确保管道的传热性能,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陶瓷管靠近两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承托支架,所述承托支架上卡接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上设置有锁紧螺钉。
12.采用承托支架配合锁紧环能够便于将绝缘陶瓷管固定在采暖炉的壳体上,操作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能够提升绝缘陶瓷管使用时的稳定性。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环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承托支架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槽。
14.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在绝缘陶瓷管的两端与外部水管连接后,使得锁紧环与承托支架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锁紧环与固定支架进行定位,提升锁紧环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安装效率。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陶瓷管的外侧套装有保温罩。
16.通过保温罩对绝缘陶瓷管的外部进行包覆,能够降低由电磁线表面所散发出的热量流失,进而能够提升导水管的升温速度,从而提升采暖效率。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托支架上设置有电接头,所述电磁线的端部伸入电接头内。
18.通过设计电接头,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电力线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在更换采暖炉炉芯时进行拆卸,进而降低采暖炉的拆装难度。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陶瓷管内部均布有多根导水管,其上开设的导水孔能够便于水流流通,进而通过电磁线对多根导水管进行加热,显著提升了水流的加热速度,同时能够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和微孔过滤网对水流进行过滤,将水流中的固体杂物去除,降低水垢的产生几率,确保管道的传热性能,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1.2、采用承托支架配合锁紧环能够便于将绝缘陶瓷管固定在采暖炉的壳体上,操作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能够提升绝缘陶瓷管使用时的稳定性;
22.3、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在绝缘陶瓷管的两端与外部水管连接后,使得锁紧环与承托支架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锁紧环与固定支架进行定位,提升锁紧环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安装效率;
23.4、通过保温罩对绝缘陶瓷管的外部进行包覆,能够降低由电磁线表面所散发出的热量流失,进而能够提升导水管的升温速度,从而提升采暖效率;
24.5、通过设计电接头,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电力线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在更换采暖炉炉芯时进行拆卸,进而降低采暖炉的拆装难度。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陶瓷管的内部结构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向视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环的仰视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绝缘陶瓷管;2、锁紧环;201、定位凸起;3、保温罩;4、螺纹接头;5、锁紧螺钉;6、过滤组件;601、螺纹连接段;602、活性炭过滤网;603、微孔过滤层;604、安装壳体;7、电接头;8、承托支架;801、定位槽;9、电磁线;10、导水管、1001、导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5.实施例:
36.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电磁感应采暖炉芯,包括绝缘陶瓷管1,所述绝缘陶瓷管1的外壁上缠绕有均匀布置的电磁线9,所述绝缘陶瓷管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组件6,所述绝缘陶瓷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接头4,所述绝缘陶瓷管1的内部设置有多根导水管10,所述导水管10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用于水流流通的导水孔1001;
37.所述过滤组件6包括安装壳体604,所述安装壳体60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螺纹连接段601,所述安装壳体604的内部设有微孔过滤层603和活性炭过滤网602。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
39.首先,使用前,将绝缘陶瓷管1底端的过滤组件6上的螺纹连接段601旋接在采暖炉的出水端,使用时,水流从绝缘陶瓷管1底端进入后从上端流出,此时,电磁线9通电后,高频交流电压流过缠绕在绝缘陶瓷管1外侧的电磁线9,高速变化的磁场内部产生的磁力线切割绝缘陶瓷管1内部的导水管10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进而能够在水流循环的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实现采暖的目的,水流在流通过程中会通过导水管10外壁上的通孔进入各个导水管10内,进而能够通过多根均布的导水管10对水流进行加热,提升水流的加热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过滤组件6内部的活性炭过滤网602和微孔过滤层603对进入绝缘陶瓷管1内部的水流进行过滤,能够避免水体中的杂质受热后物粘附在绝缘陶瓷管1内壁和导水管10内外壁上,确保热量传导的效率稳定,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40.在本实施例中,导水管10的数量有三根,沿着绝缘陶瓷管1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布置,每根导水管10的外壁上开设有十六个个导水孔1001,分别布置在导水管10两端部的外壁上,能够使得水流穿过导水管10的管壁进入导水管10内部循环,提升水流的加热效率。
41.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陶瓷管1内部均布有多根导水管10,其上开设的导水孔1001能够便于水流流通,进而通过电磁线9对多根导水管10进行加热,显著提升了水流的加热速度,同时能够通过活性炭过滤网602和微孔过滤网对水流进行过滤,将水流中的固体杂物去除,降低水垢的产生几率,确保管道的传热性能,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4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陶瓷管1靠近两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承托支架8,所述承托支架8上卡接有锁紧环2,所述锁紧环2上设置有锁紧螺钉5,锁紧螺钉5的数量有两个,呈对称布置在锁紧环2的外侧壁上,能够在使用时对锁紧环2进行固定支撑,进而提升锁紧环2的稳定性。
43.采用承托支架8配合锁紧环2能够便于将绝缘陶瓷管1固定在采暖炉的壳体上,操作简单方便,且便于拆装,能够提升绝缘陶瓷管1使用时的稳定性。
4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环2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201,所述承托支架8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201相配合的定位槽801,定位凸起201的数量有六个,呈圆周阵列布置在锁紧环2的底面上,能够便于操作人员通过锁紧环2和定位凸起201对装置进行限位,进一步提升装置的稳定性。
45.通过定位凸起201与定位槽801的配合,能够在绝缘陶瓷管1的两端与外部水管连接后,使得锁紧环2与承托支架8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锁紧环2与固定支架进行定位,提升锁紧环2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安装效率。
4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陶瓷管1的外侧套装有保温罩3。
47.通过保温罩3对绝缘陶瓷管1的外部进行包覆,能够降低由电磁线9表面所散发出的热量流失,进而能够提升导水管10的升温速度,从而提升采暖效率。
4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支架8上设置有电接头7,所述电磁线9的端部伸入电接头7内。
49.通过设计电接头7,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电力线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在更换采暖炉炉芯时进行拆卸,进而降低采暖炉的拆装难度。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