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角度可调节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冷天沐浴时,往往会感觉浴室内温度过低,尤其是在没有暖气或空调的浴室内,为解决这一问题,浴室取暖器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浴室取暖器是一种安装在浴室的电器设备,当其工作时,发热元件发射热能,使得浴室内的温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以供人取暖。目前市面上的浴室取暖器一般是吊顶,壁挂的,都无法实现角度调节,只能一个固定方向发散热量,造成取暖范围过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角度可调节的取暖器。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可用于散热取暖,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背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转动部,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相互连通的收纳槽和转动槽,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内,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转动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当所述转动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部露出于所述收纳槽外,从而使得所述壳体可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而调节散热角度。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槽内设有定位柱,所述转动部上设有旋转槽,且所述旋转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当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所述定位柱在旋转槽内滑动,当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柱抵靠于所述第一端部,当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柱抵靠于所述第二端部,以对所述转动部进行限位。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末端面为弧面,所述旋转槽为设于所述转动部表面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槽底面为适配于所述定位柱末端面的弧面。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部的旋转轴线延伸方向相垂直。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孔,所述转动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轴孔内,从而使得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内。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暖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用于固定在一表面上,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呈片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自所述固定件撕裂成型的插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插槽,所述插片可插拔地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插槽设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后壳的背面上,所述后壳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发热元件和反射板,所述前壳上设有散热孔,所述反射板用于将所述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从所述散热孔反射出去。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开关机及档位调节。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在壳体背部增加手动俯仰调节机构,使得用户可手动调节取暖器的散热角度,且壳体可停留在任意角度,达到大面积大角度取暖。当用户在一个角度取暖温度较高时可调节散热角度,改变辐射自己的温度,达到用户满意舒适的体感温度。壳体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墙壁上,通过转动壳体实现散热角度调节,方便用户使用,且不使用时,连接件可收纳于转动槽和收纳槽内,方便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取暖器在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取暖器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连接件和固定件在另一角度时取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19.图5为转动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取暖器的剖视图。
20.图6为转动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取暖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技术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10,可用于散热取暖,该取暖器10包括壳体12,可选地,壳体1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2a和后壳12b,二者之间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或者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拆装。后壳12b内形成有容置腔14,容置腔14内设有发热元件,发热元件例如为发热棒16,发热棒16横向安装于容置腔14内的相对两侧壁上。容置腔14内设有反射板18,反射板18设计呈凹弧形,前壳12a上设有若干散热孔20,反射板18用于将发热棒16散发的热量从散热孔20反射出去,从而实现散热取暖。
23.壳体12内设有电路板(图未示出),发热棒16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可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以为取暖器10供电,或者还可在壳体12内内置电池为取暖器10供电。后壳12b的侧壁上还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例如为旋钮开关22,旋钮开关22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控制取暖器10的开关机及档位调节,其中,档位调节例如为实现发热棒16的功率调节,从而实现发热量的调节。
24.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6,取暖器10包括设于壳体12背部的连接件24,连接件24设于后壳12b的背面中心底侧位置处。连接件24包括连接部26和转动部28,后壳12b的背面设有相互连通的收纳槽30和转动槽32,转动部28可转动连接于转动槽32内,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如图5所示,当转动部28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连接部26收纳于收纳槽30内;如图6所示,当转动部28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连接部26露出于收纳槽30外,从而使得壳体12可相对连接件24转动而调节散热角度。
25.可选地,连接件24包括相互对接连接的外壳和内壳,二者之间卡扣连接或者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
26.优选地,壳体12可相对连接件24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70度。
27.进一步地,转动槽32内设有定位柱34,转动部28上设有旋转槽36,且旋转槽36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38和第二端部40。当转动部2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定位柱34在旋转槽36内滑动,当转动部28位于第一位置时,定位柱34抵靠于第一端部38,当转动部28位于第二位置时,定位柱34抵靠于第二端部40,以对转动部28进行限位,防止转动部28过度旋转。
28.优选地,定位柱34的末端面为弧面35,旋转槽36为设于转动部28表面中心位置处的弧形槽,旋转槽36的槽底面为适配于定位柱34末端面的弧面,从而保证定位柱34在旋转槽36内滑动顺畅。
29.优选地,定位柱34的轴线延伸方向与转动部28的旋转轴线延伸方向相垂直,使得壳体12可相对连接件24在前后方向上俯仰转动。
3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部28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孔42,转动槽32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转轴44,两个转轴44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个轴孔42内,从而使得转动部28可转动连接于转动槽32内。优选地,可在转轴44与轴孔42之间设置阻尼结构,增加转动部28转动的摩擦阻力,防止壳体12在未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转动,而且可使得壳体12相对连接件24稳定停留在任意转动位置。
31.进一步地,取暖器10还包括固定件46,固定件46可用于固定在一表面上,例如固定在浴室的墙壁上,用于浴室取暖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取暖器10还可安装在其他场景,例如办公室或客厅使用。固定件46设有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部26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使得连接件24与固定件46可拆卸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壳体12可相对固定件46俯仰转动。
32.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6呈片状,第一连接结构为自固定件46朝向一侧撕裂成型的插片48,第二连接结构为设于连接部26上的插槽50,插片48可插拔地插设于插槽50内,从而使得固定件46与连接件24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也可以实施为可拆卸连接的其他结构。
33.优选地,连接部26背离壳体12的一侧设有凹槽52,插槽50设于凹槽52的顶端侧壁上,方便插片48与插槽50的插拔动作。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在壳体背部增加手动俯仰调节机构,使得用户可手动调节取暖器的散热角度,且壳体可停留在任意角度,达到大面积大角度取暖。当用户在一个角度取暖温度较高时可调节散热角度,改变辐射自己的温度,达到用户满意舒适的体感温度。壳体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墙壁上,通过转动壳体实现散热角度调节,方便用
户使用,且不使用时,连接件可收纳于转动槽和收纳槽内,方便收纳携带。
35.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