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2.漫长的冬天是难熬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在室内安装变频空调进行取暖,但所述变频空调耗电大,不节能,且容易使皮肤缺水便粗糙。
3.在方便节能的情况下,市场上设有恒式取暖器,所述恒式取暖器普遍采用发热板作为内部的发热元件,设有侧壁板固定所述发热板,但所述发热板在发热过程中,容易导致发热板在发热过程中膨胀,在长期的膨胀中,容易使所述发热板畸形,且所述发热板内部结构在发热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旨在解决取暖器中发热板在发热的过程中会膨胀,产生畸形,导致内部结构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包括发热面板、发热组件、侧壁板和后盖板,两所述侧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面板的两侧;
6.所述后盖板设置在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侧壁板所组成的框体之间,以形成发热内腔,所述后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壁板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膨胀间隙,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内腔;
7.所述后盖板和所述发热面板之间通过卡勾滑槽组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卡勾滑槽组件沿所述发热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发热面板与两所述侧壁板贴合连接,所述后盖板与两所述侧壁板连接时留有余量空间,从而使得所述后盖板在工作时受热膨胀后所产生的形变在所述余量空间中能得到消解,在所述发热内腔中的热量能通过所述后盖板的所述余量空间中散发至外界。
9.工作时,所述发热组件发热,所产生的热量从所述发热面板辐射至外界,从而使得外界空间达到适宜的温度,在所述发热组件发热的同时,所述发热内腔会瞬间聚集热量,与此同时,所述后盖板会随着热量的增加而慢慢膨胀,从而在所述余量空间中得到形变的消解。
10.进一步地,所述卡勾滑槽组件包括卡勾和滑槽,所述后盖板的长边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所述卡勾,相应地,所述发热面板的长边缘设有供所述卡勾插入的滑槽。
11.进一步地,所述后盖板的侧边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有侧卡勾,且当所述后盖板的卡勾插入所述发热面板的滑槽时,所述滑槽的槽壁面被夹持在所述侧卡勾的侧端面和所述卡勾的内壁面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卡勾滑槽组件包括卡勾和滑槽,所述发热面板的长边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有所述卡勾,相应地,所述后盖板的长边缘设有供所述卡勾插入的滑槽。
13.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内腔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发热面板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填充有隔热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发热面板的内壁面。
14.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面板为两壁面通过圆弧过渡的倒l型结构件,所述后盖板为两壁面通过圆弧过渡的正l型结构件;
15.所述倒l型结构件的下端内壁面设有开口向前的第一u型槽,其上端内壁面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槽,所述正l型结构件的下端内壁面设有勾部向后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的勾部适应性插入所述第一u型槽,所述正l型结构件的上端内壁面设有勾部向下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的勾部适应性插入所述第二u型槽。
16.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侧壁板的外侧设有通电箱,所述侧壁板与所述通电箱之间通过连接管实现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隔热间隙;
17.所述通电箱中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从所述连接管内穿过。
18.进一步地,所述通电箱设有语音播报孔。
1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面板和所述后盖板为具有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件,且所述发热面板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后盖板的热膨胀系数。
20.进一步地,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后盖板的外壁面。
2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不同金属件材料的不同膨胀系数,用于避免金属件材料被固定后在受热膨胀的情况下导致金属件材料内部结构的破坏和变形;通过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膨胀系数的不同,所述发热面板贴合于所述侧壁板,所述后盖板与所述侧壁板之间留有余量空间,使得工作时,所述后盖板在受热的同时慢慢膨胀,在温度上升的同时,所述后盖板在所述余量空间中得到形变的消解,再而所述后盖板能在所述余量空间中得到进一步的散热效果,保护了发热面板在形变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发热板在固定过程中导致膨胀变形,其内部结构被破坏的缺陷。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图2的局部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爆炸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的剖视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发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去除侧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32.膨胀间隙00,发热面板1,第一u型槽11a,第二u型槽11b,隔热板12,卡勾滑槽组件
13,卡勾13a,滑槽13b;
33.发热组件2;侧壁板3;后盖板4,第一卡勾41a,第二卡勾41b;连接管5;通电箱6,语音播报孔61;支撑架7;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以下结合图1-图8及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38.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包括发热面板1、发热组件2、侧壁板3和后盖板4,两所述侧壁板3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面板1的两侧:
39.所述后盖板4设置在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侧壁板3所组成的框体之间,以形成发热内腔1a,所述后盖板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壁板3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膨胀间隙00,所述发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发热内腔1a;
40.所述后盖板4和所述发热面板1之间通过卡勾滑槽组件13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卡勾滑槽组件13沿所述发热面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
41.取暖器工作时,发热内腔1a中的发热组件2通电产生热量,并通过发热面板1辐射至外界,以实现供暖;而在发热组件2不断产生热量的过程中,后盖板4会随着热量的增加而慢慢膨胀,为解决因后盖板4等其他壳体配件之间由于受热膨胀所带来的产品外壳变形、应力集中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中发热面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壁板3固定贴合连接,将膨胀间隙00藏于取暖器的后侧,发热组件2产生热量的过程中,两侧壁板3会随着发热面板1分别向其两端延伸,以保持前侧观察取暖器时其所呈现的完整性;又由于后盖板4与两侧壁板3之间存在的所述膨胀间隙00,且其与发热面板1之间可相对移动,使得后盖板4在取暖器工作时,受热膨胀后所增加的形变可在所述膨胀间隙00得到缓冲,以避免取暖器的壳体之间产生挤压变形。
42.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面板1和所述后盖板4为具有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件,且所述发热面板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后盖板4的热膨胀系数,以减缓后盖板4受热形变的速度。
43.较佳地,所述发热面板1为铝合金材料件,所述后盖板4为铁合金材料件;铝合金材料件的膨胀系数具有非线性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热膨胀系数非线性增加,其导热性
好;铁合金材料件的导热性比铝合金材料件的低,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性价比高。
44.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2为石墨烯材料件,石墨烯材料件的光学性和热传导性好,能穿过发热面板1给外界传递热量,节能且环保。
45.对于发热面板1与后盖板4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有以下两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46.实施例1
47.所述卡勾滑槽组件13包括卡勾13a和滑槽13b,所述后盖板4的长边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所述卡勾13a,相应地,所述发热面板1的长边缘设有供所述卡勾13a插入的滑槽13b。通过将后盖板4的卡勾13a插入发热面板1的滑槽13b中,使得受热膨胀的后盖板4能沿着发热面板1滑动,结构简单且稳定。
48.进一步地,所述后盖板4的侧边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有侧卡勾13c,且当所述后盖板4的卡勾13a插入所述发热面板1的滑槽13b时,所述滑槽13b的槽壁面被夹持在所述侧卡勾13c的侧端面和所述卡勾13a的内壁面之间,以形成对后盖板4在上下方向的限位,进一步提高其装配在发热面板1时结构的稳定性。
49.实施例2
50.所述卡勾滑槽组件13包括卡勾13a和滑槽13b,所述发热面板1的长边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有所述卡勾13a,相应地,所述后盖板4的长边缘设有供所述卡勾13a插入的滑槽13b。通过在发热面板1的卡勾13a插入后盖板4的滑槽13b中,使得受热膨胀的后盖板4能沿着发热面板1滑动,结构简单且稳定。
51.为了减缓发热组件2所产生热量对发热内腔1a中其他部件结构产生影响,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发热内腔1a设有隔热板12,所述隔热板12与所述发热面板1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填充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优选的是隔热棉,所述发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发热面板1的内壁面。
52.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2所产生的热量能聚集在隔热板12与发热面板1之间,并通过发热面板1快速地辐射到外界,避免过多的能量损耗,同时由于隔热板12和隔热件(隔热棉)的隔离,使得发热内腔1a中隔离出一个相对温度较低的空间,以供其他部件的安装,方便使用。
53.对于实现发热面板1与后盖板4之间连接的卡勾滑槽组件13的具体结构,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发热面板1为两壁面通过圆弧过渡的倒l型结构件,所述后盖板4为两壁面通过圆弧过渡的正l型结构件;
54.所述倒l型结构件的下端内壁面设有开口向前的第一u型槽11a,其上端内壁面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槽11b,所述正l型结构件的下端内壁面设有勾部向后的第一卡勾41a,所述第一卡勾41a的勾部适应性插入所述第一u型槽11a,所述正l型结构件的上端内壁面设有勾部向下的第二卡勾41b,所述第二卡勾41b的勾部适应性插入所述第二u型槽11b。
55.具体实施例如图6-图8所示,因为发热面板1为圆弧过渡的倒l型结构件,后盖板4为圆弧过渡的正l型结构件,因此,发热面板1能沿着两端与后盖板4可拆卸连接;同时,在倒l型结构件设有的第一u型开口槽11a能与在正l型结构件设有的第一卡勾41a适应性可拆卸连接,在倒l型结构件设有的第二u型槽11b能与在正l型结构件设有的第二卡勾41b适应性可拆卸连接,所以,后盖板4便能稳定地与发热面板1可拆卸地稳定连接,不易掉落,且拆卸安装维修时方便操作。
56.为了避免发热组件2所产生热量对取暖器的电路系统产生致命影响,优选的设置结构如图1-图3所示,其中一所述侧壁板3的外侧设有通电箱6,所述侧壁板3与所述通电箱6之间通过连接管5实现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隔热间隙;通过在通电箱6和侧壁板3设有连接管5,使得通电箱6与侧壁板3设有所述隔热空隙,使得通产品散热效果增加,发热组件2在发热的同时,不影响通电箱6的正常工作,使通电箱6的使用寿命延长。
57.进一步地,所述通电箱6中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2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从所述连接管5内穿过,使得电线不裸露在外,保护了电线的使用寿命。
58.进一步地,由图1-图5所示,所述通电箱6设有语音播报孔61,使得通电箱6在工作后,可通过该语音播报孔61将系统需要向外传达的声音信息向外输送,方便使用。
59.为了方便取暖器的壁挂式安装,由图1-图4所述,还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一端固定在所述后盖板4的外壁面,其另一端可悬挂固定在墙面或其他附着物上,使得取暖器不会占据更多的生活地方,热量也可通过高出循环传递到低处,能效较高。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