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2.漫长的冬天是难熬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在室内进行取暖,而传统技术中人们常用的室内取暖方式为锅炉取暖,这种方式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目前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下,锅炉取暖方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3.现有技术中,设有一种取暖器,所述取暖器设有连接板、发热体、发热面板和后盖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中,通电后,所述发热体产生热量,所述连接板受热膨胀,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通过所述连接板受热膨胀而连接起来,由于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是通过所述连接板受热膨胀而连接紧密,当所述连接板在日积月累的受热膨胀过程中,当时间过久,所述连接板的扩张力会慢慢减少导致不能恢复,从而使得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的连接不稳定,其性价比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稳定的取暖器,旨在解决取暖器中使用寿命短暂、性价比低、结构不稳定、容易掉落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取暖器,包括发热面板、侧壁板、后盖板、承托架、连接板和发热组件;
6.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盖合形成发热内腔,两所述侧壁板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发热内腔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侧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发热面板,而与所述后盖板之间无连接关系,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内腔;
7.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卡勾凹槽组件适应性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勾凹槽组件与所述连接板都沿所述发热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承托架,并被所述承托架承托,所述承托架与所述后盖板固定连接;
8.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相盖合的端面之间设有膨胀间隙。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托架下端与所述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架上端与所述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便能承接起所述后盖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发热面板便能通过所述卡勾凹槽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固定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之间设有所述膨胀间隙,通电时,通过所述膨胀间隙给所述发热内腔散热。
10.进一步地,所述卡勾凹槽组件包括卡勾和u型槽;
11.所述u型槽的一槽壁面向前延伸与所述发热面板的内壁面连接,使得其槽口向前开设,两所述u型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发热面板的下端内壁面,且两者的槽口朝向相同;
12.所述连接板的前端弯折以形成呈u型状的所述卡勾,所述卡勾适应性卡接与所述u型槽。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后端边缘垂直向内弯折形成有安装折边,所述安装折边紧贴于所述承托架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架的横截面为前大后小的等腰梯形,且其上下边缘分别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有承托板和卡板,所述承托板紧贴于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所述承托架通过所述卡板与所述后盖板贴合固定。
15.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承托架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16.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架与所述后盖板之间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7.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侧壁板的外侧设有通电箱,所述侧壁板与所述通电箱之间通过连接管实现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隔热间隙;
18.所述通电箱中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从所述连接管内穿过。
19.进一步地,所述通电箱设有散热孔。
20.进一步地,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盖板的外壁面。
21.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面板的内壁面设有供所述发热管插装固定的安装槽。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所述连接板承接起所述后盖板,进一步地与所述发热面板卡接,通过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之间设有的所述膨胀间隙,使得所述发热组件能进行散热,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膨胀间隙能消解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的形变,保持了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后盖板的内部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通过连接板的伸缩力,在受热膨胀时,所述连接板的扩张力连接发热面板与后盖板的不稳定缺陷。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取暖器的剖视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膨胀间隙00;发热面板1、发热内腔1a;承托架2、承托板21、卡板22;侧壁板3;后盖板4;连接板5;卡勾凹槽组件6、卡勾6a、u型槽6b;连接管7;支撑架8;通电箱9、散热孔91;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以下结合图1-图2及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33.一种结构稳定的取暖器,包括发热面板1、侧壁板3、后盖板4、承托架2、连接板5和发热组件;
34.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盖合形成发热内腔1a,两所述侧壁板3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发热内腔1a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侧壁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发热面板1,而与所述后盖板4之间无连接关系,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内腔1a;
35.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连接板5之间通过卡勾凹槽组件6适应性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勾凹槽组件6与所述连接板5都沿所述发热面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承托架2,并被所述承托架2承托,所述承托架2与所述后盖板4固定连接;
36.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相盖合的端面之间设有膨胀间隙00。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托架2下端与所述后盖板4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架2上端与所述连接板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便能承接起所述后盖板4,所述连接板5与所述发热面板1便能通过所述卡勾凹槽组件6,从而使得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固定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面板1与两所述侧壁板3固定连接,工作时,所述发热面板1受热膨胀,带着两所述侧壁板3分别向发热面板1的两端延伸,且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之间设有所述膨胀间隙00,通电时,通过所述膨胀间隙00给所述发热内腔散热。
38.工作时,由所述发热组件发热,所述承托架2具有伸缩力,受热膨胀,与所述后盖板4适应性安装,作为受力点,撑起所述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与所述发热面板1卡接,在受热的时候,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具有膨胀间隙00,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在所述膨胀间隙00中得到形变的消解,同时,所述发热内腔1a在所述膨胀间隙00中得到对流散热,延长使用寿命,具体案例如图1和图2所示。
3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所述连接板5承接起所述后盖板4,进一步地与所述发热面板1卡接,通过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之间设有的所述膨胀间隙00,使得所述发热组件能进行散热,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膨胀间隙00能消解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的形变,保持了所述发热面板1与所述后盖板4的内部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通过连接板的伸缩力,在受热膨胀时,所述连接板的扩张力连接发热面板与后盖板的不稳定缺陷。
40.较佳地,所述卡勾凹槽组件6包括卡勾6a和u型槽6b;
41.所述u型槽6b的一槽壁面向前延伸与所述发热面板1的内壁面连接,使得其槽口向前开设,两所述u型槽6b对称设置在所述发热面板1的下端内壁面,且两者的槽口朝向相同;
42.所述连接板5的前端弯折以形成呈u型状的所述卡勾6a,所述卡勾6a适应性卡接与
所述u型槽6b。
43.发热面板与后盖板的装配关系如图2所示,通过在发热面板1的下端两侧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6b,连接板5设于发热内腔1a里,在连接板5长边缘设有卡勾6a,卡勾6a便能与u型槽6b卡接,因为连接板5的下端与承托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承托架2的下端与后盖板4固定连接,所以,当卡勾6a与u型槽6b卡接时,发热面板1便能与后盖板4稳定连接;进一步,因为发热面板1余后盖板4设有所述膨胀间隙00,热量便能通过所述膨胀间隙00对流散热,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性价比高。
44.较佳地,所述连接板5的后端边缘垂直向内弯折形成有安装折边51,所述安装折边51紧贴于所述承托架2设置。
45.如图2所示,通过承托架2的形状与后盖板4的横截面适应性匹配,且承托架2设有承托板21和卡板22,使得使得承托架2能作为受力点支撑起连接板5,使结构更加稳定,性价比高。
46.较佳地,所述承托架2的横截面为前大后小的等腰梯形,且其上下边缘分别垂直向外弯折形成有承托板21和卡板22,所述承托板21紧贴于所述连接板5的下端面,所述承托架2通过所述卡板22与所述后盖板4贴合固定。
47.连接板与承托架的装配关系如图2所示,通过在连接板5下端设有所述安装折边51,在后盖板4与所述安装折边51对应的位置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安装折边51与后盖板4,使得承托架2能稳定地设置在发热内腔1a中,从而作为连接板5的支撑点,使连接板5能与发热面板1可拆卸连接,拆卸安装方便操作,性价比高。
48.较佳地,若干所述承托架2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5的下方。由图1和图2所示,设有若干个承托架2与连接板5的下方,使得连接板5能更加稳定地设于发热内腔1a内,更加稳定地与发热面板1卡接,使得发热面板1与后盖板4能稳定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49.较佳地,所述承托架2与所述后盖板4之间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由图2所示,承托架2与后盖板4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使得承托架2能稳定,不摇晃地承接起连接板5,使得结构稳定。
50.通过在侧壁板3外侧设有通电箱9,通电箱9中设有所述电控组件,在通电箱9与发热组件的连接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便能从连接管7穿过,从而保护了电线不裸露,使其使用寿命延长;同时通过设有连接管7,使得通电箱9与侧壁板3之间存在隔热间隙,使得通电箱9能自身散热,发热面板1与后盖板4所组成的组件也能得到充分的散热,延长使用寿命,其性价比高。
51.优选地,由图1所示,所述通电箱9设有散热孔91。通过在通电箱9设有散热孔91,使得所述电控组件在工作同时能够得到自我的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52.由图1和图2所示,较佳地,还设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盖板4的外壁面。通过在后盖板4固定连接支撑架8,支撑架8的另一端便能悬挂在所需要悬挂的垂直平面上,不占体积,方便操作;进而,热量由高处往低处流动,不容易流失热量。
53.较佳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面板1的内壁面设有供所述发热管插装固定的安装槽11。通过设有安装槽11,使得发热管能稳定地安装在发热内腔1a中,方便更换操作。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