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现有的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一般采用单层离心风轮,由于单层离心风轮的进风量相对较少,因此导致该空调器引入新风的能力较低,从而不能很好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引入新风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新风风道;以及
7.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离心风轮、第二离心风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包括第一底盘和多个第一叶片,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底盘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轮设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内侧且连接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离心风轮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呈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底盘。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心风轮包括前盘、后盘和设于所述前盘与所述后盘之间的多个第二叶片,多个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前盘的周向排布。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或所述第二叶片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心风轮包括第二底盘和多个第三叶片,多个所述第三叶片沿所述第二底盘的周向呈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盘。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方向呈倾斜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12.所述第三叶片在所述第二底盘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方向呈倾斜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三叶片的倾斜方向与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离心风轮外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外径的20%~30%。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外径大于或等于80mm,且小于或等于400mm。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
底盘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叶片的两端。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过滤网模块、静电集尘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离子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19.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20.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新风风道;以及
21.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离心风轮、第二离心风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包括第一底盘和多个第一叶片,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底盘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轮设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内侧且连接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离心风轮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呈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底盘。
2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23.本发明新风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新风风道;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离心风轮、第二离心风轮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包括第一底盘和多个第一叶片,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底盘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轮设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的内侧且连接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离心风轮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呈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底盘。当驱动电机驱动该风机组件转动时,第二离心风轮与第一离心风轮同时转动,位于第一离心风轮内侧的第二离心风轮转动形成负压,新风气流从第二离心风轮的轴向(也即第一离心风轮的中部)进入到第二离心风轮内,然后从第二离心风轮的径向流出,最后经过第一离心风轮的运转,从第一离心风轮的径向流出,如此,通过在第一离心风轮的内部设置第二离心风轮,可额外吸入更多的新风气流,增加了整个风机组件的新风进风量,也即增加了该新风装置的新风进风量,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空调器引入新风的能力。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新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新风装置的内部细节图;
27.图3为图1中新风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第一离心风轮和第二离心风轮的装配图;
29.图5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新风装置132第一叶片160净化模块110壳体133第一固定环161安装支架111新风进风口140第二离心风轮170安装腔112新风出风口141前盘200空调室内机120风机组件142后盘210机壳130第一离心风轮143第二叶片211室内进风口131第一底盘150驱动电机
ꢀꢀ
32.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34.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
35.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100,该新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10以及风机组件120。所述壳体110具有新风进风口111、新风出风口112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11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12的新风风道。所述风机组件120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120包括第一离心风轮130、第二离心风轮140和驱动电机150,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包括第一底盘131和多个第一叶片132,多个所述第一叶片132沿所述第一底盘131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设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内侧且连接所述第一底盘131,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呈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150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底盘131。
3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100可以作为空调的部分构件,安装于空调室内机200上,使得空调室内机200能够引入新风,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当然,所述新风装置100也可以为独立的产品。所述新风装置100的整体外观形状可以有多种,相应地,壳体110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壳体110上设有新风进风口111,新风气流可从该新风进风口111进入壳体110内。一般而言,为了从室外引入新风,需要在新风进风口111处设置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伸出室外,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新风进风口111设于壳体110的背面,所述新风出风口112设于壳体110的正面和/或侧面。所述新风进风口111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12的形状均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或者其它异形形状等等。所述新风出风口112处设置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可以将从新风出风口112吹出的新风气流打散,避免该新风气流直吹用户而造成用户感到不舒适,同时,该出风格栅还可以防止灰尘等杂质从新风进风口111进入新风装置100内。
37.风机组件120设置于新风风道内,用以为该新风装置100提供驱动力。也即,通过驱
动风机组件120转动,可以形成较大的负压,促使新风气流从新风进风口111进入新风风道,并从所述新风出风口112吹出室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120采用双层离心风轮结构,即第一离心风轮130和第二离心风轮140,并且第一离心风轮130套设于第二离心风轮140外,以此增大所述风机组件120转动形成的负压,增加所述风机组件120的吸力,进而增加所述新风装置100的新风进风量。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第一离心风轮130而言,第一离心风轮130是依靠圆周分布的叶片进行风量的摄取,产生的风较易造成第一离心风轮130的中心速度较低,由于第一离心风轮130转动时沿其轴向进风,且沿其径向出风,所以导致第一离心风轮130的中心风流量较小,采用在第一离心风轮130的中心设置第二离心风轮140,以增大第一离心风轮130的中心进风量,从而增加整个风机组件120的进风量,也即增加该新风装置100的新风进风量。
38.本发明新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10以及风机组件120,所述壳体110具有新风进风口111、新风出风口112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11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12的新风风道;所述风机组件120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120包括第一离心风轮130、第二离心风轮140及驱动电机150,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包括第一底盘131和多个第一叶片132,多个所述第一叶片132沿所述第一底盘131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设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内侧且连接所述第一底盘131,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呈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150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底盘131。当驱动电机150驱动该风机组件120转动时,第二离心风轮140与第一离心风轮130同时转动,位于第一离心风轮130内侧的第二离心风轮140转动形成负压,新风气流从第二离心风轮140的轴向(也即第一离心风轮130的中部)进入到第二离心风轮140内,然后从第二离心风轮140的径向流出,最后经过第一离心风轮130的运转,从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径向流出,如此,通过在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内部设置第二离心风轮140,可额外吸入更多的新风气流,增加了整个风机组件120的新风进风量,也即增加了该新风装置100的新风进风量,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空调器引入新风的能力。
39.下面将对第一离心风轮130和第二离心风轮140的结构及装配关系进行介绍。
40.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叶片132与所述第一底盘131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能够确保第一叶片132与第一底盘13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第一离心风轮130的使用寿命,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可以防止第一叶片132与第一底盘131的连接处漏风。
4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还包括第一固定环133,所述第一固定环133与所述第一底盘131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叶片132的两端。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一叶片132的远离所述第一底盘1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33的内壁面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3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底盘131上,通过在第一叶片132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固定环133,能够将多个第一叶片132远离新风进风口111的一端相互连接成一体,从而能够增强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强度,以提高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寿命。
42.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结构不同,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为后向离心风轮。具体地,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包括前盘141、后盘142和设于所述前盘141与所述后盘142之间的多个第二叶片143,多个所述第二叶片143沿所述前盘141的周向排布。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采用后向离心风
轮,使得第二离心风轮140与第一离心风轮130的配合度更高,且后向离心风轮能够更好地沿其径向向第一离心风轮130输送新风气流。
43.关于第一叶片132和第二叶片14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第一叶片132和/或所述第二叶片143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通过将第一叶片132和/或第二叶片143设置呈弧形,比如月牙形,从而能够利用弧形的叶片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以使风从第一叶片132和/或第二叶片143的外侧切线方向流出,以实现径向出风。当然,所述第一叶片132和/或所述第二叶片143也可呈平面状设置。为了使第一叶片132和/或第二叶片143具有一定的弧度,又不置于因为弯曲过渡而导致风不能从风轮的径向吹出,可以使所述第一叶片132和/或所述第二叶片143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形角度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90
°
。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132和/或所述第二叶片143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形角度大于40
°
且小于或等于50
°

4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包括第二底盘和多个第三叶片,多个所述第三叶片沿所述第二底盘的周向呈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三叶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盘。
45.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第一叶片132在所述第一底盘131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方向(从内至外)呈倾斜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叶片132的倾斜方向一致,如此使得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多个第一叶片132之间的出风方向一致,保证第一离心风轮13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同样,使得所述第三叶片在所述第二底盘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方向呈倾斜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如此使得第二离心风轮140的多个第三叶片之间的出风方向一致,保证第二离心风轮14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使多个所述第三叶片的倾斜方向与多个所述第一叶片132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出风方向与第二离心风轮140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第二离心风轮140吹出的风能够顺畅地通过第一离心风轮130吹出,而不至于被第一离心风轮130阻挡,进而使得第一离心风轮130吹出的风能够对第二离心风轮140吹出的风再次加压,使得更多的新风能够流入到风机组件120内,从而增加了风机组件120的新风进风量。
46.具体地,所述第一叶片132可以在第一底盘131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方向朝顺时针方向倾斜,所述第三叶片可以在第一底盘131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方向朝顺时针方向倾斜;或者,所述第一叶片132可以在第一底盘131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方向朝逆时针方向倾斜,所述第三叶片可以在第一底盘131上沿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朝向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方向朝逆时针方向倾斜。
47.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底盘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叶片143的两端。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二叶片143的远离所述第一底盘1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壁面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143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底盘上,通过在第二叶片143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固定环,能够将多个第二叶片143远离新风进风口111的一端相互连接成一体,从而能够增强第二离心风轮140的强度,以提高第二离心风轮140的寿命。
48.考虑到第一离心风轮130设置在第二离心风轮140的外围,如果第一离心风轮130与第二离心风轮140之间的距离太小,会增大第二离心风轮140径向吹出的风流向第一离心风轮130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如果第一离心风轮130和第二离心风轮140之间的距离太大,会
增大风机组件120的整体体积,增加整个风机组件120占用的空间。在一实施例中,使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外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外径的20%~30%,也即第一叶片132的内侧与第二叶片143外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外径的20%~30%。可选地,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离心风轮140内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外径的23%~25%。
49.通过使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内侧与第二离心风轮140外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外径的20%~30%,能够使第一离心风轮130和第二离心风轮140之间形成足够大的风道,进而可减小第二离心风轮140径向吹出的风流向第一离心风轮130时受到的阻碍作用,有利于第二离心风轮140径向吹出的风流向第一离心风轮130而经第一离心风轮130吹出。同时,由于减小了第二离心风轮140径向吹出的风流向第一离心风轮130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因而也能够相对降低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50.其中,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80mm,且小于或等于400mm。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外径过大,也会导致风机组件120的整体体积过大,而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外径太小,则会导致第一离心风轮130与第二离心风轮140之间的风道过小,从而会增大第二离心风轮140径向吹出的风流向第一离心风轮130时受到的阻碍作用。
51.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50位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远离所述新风新风口的一侧。为了安装所述驱动电机150,可以在所述壳体110内设置安装腔170,以供所述驱动电机150安装,如此可以减小该新风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52.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引入室内的新风不带有灰尘、细菌等杂质,从而不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述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净化模块160(如图2所示),所述净化模块160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风机组件120的进风侧。具体而言,所述净化模块160包括过滤网模块、静电集尘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离子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53.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160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54.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净化模块160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大新风与该净化模块160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净化模块160的高度,进而降低新风装置100的整体高度,以使该新风装置100不会占用空调器过多的空间,这样即使在空调器内增设了该新风装置100,也不会增加空调器的整体尺寸,从而避免了增加空调器的材料成本。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160与所述第一离心风轮13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60
°

55.请参阅图2,为了安装固定所述净化模块160,可以在壳体110内设置安装支架161,所述安装支架161与所述风机组件12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所述净化模块160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161上。关于所述安装支架16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安装支架161为安装框。具体地,所述安装支架161形成有供所述净化模块160安装的u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支架161可以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上,当然,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上,例如卡合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或者螺钉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以使得所述安装支架161便于拆卸。
56.请参阅图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200,该空调室内机200包括机壳210和新风装置100,所述新风装置100安住于所述机壳210。该新风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
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200具体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200,但不限于此。所述机壳210上设有室内进风口211和室内出风口,不失一般性的,所述室内进风口211形成于机壳210的顶部,所述室内出风口形成于机壳210的前下侧。所述新风装置100可设于所述机壳210的内部,也可以设于所述机壳210的外部,不做限定。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100设于所述机壳210的端部(左端或右端),如此在提升空调室内机200引入新风能力的同时,不会增加机壳210的尺寸,也即不增加空调室内机200的整体尺寸,从而不会增加空调室内机200的材料成本。
5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200,所述空调室内机2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该空调室内机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