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结构,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标准节较重,在厂区内进行运输时,一般采用行车将标准节吊装至推车上,随后多名操作人员在将推车推至用于装运标准节的货车处或待存放地,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不一定待装运标准节处均设置有行车或行车损坏等情况,那么就需要将标准节移动至小推车上的情况,但是由于标准节较重,从而无法通过人工将其抬起放置在小推车上,即便通过较多的工作人员合力将其抬到推车上后,也存在在抬起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标准节不规整的摆放在推车上等问题,不易进行调整,在推运过程中如发生脱落或偏移即会造成安全隐患。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包括两个定位单元;
6.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内侧设置有四个定位柱;所述升降板的外侧与定位座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外侧同时与若干个连接杆的内端连接,各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可活动的穿过开设在所述定位座上的长条形开口,并与设置在安装腔内的动力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
7.所述定位座的下端与基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基座的内端与所述升降板的外侧间隔设置,所述基座的内端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刹车轮;
8.两个定位单元结构相同且相互配合使用,各所述定位单元通过两根支撑板连接,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位于各所述定位槽内并通过定位杆定位。
9.作为优选,各所述定位柱的内端通过定位块与所述升降板可拆卸连接,各所述定位柱的外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设置有限位盘。
10.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座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板的外侧设置有滑座,所述升降板通过滑座和滑槽配合与所述定位座滑动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腔开设设置在所述定位座的外侧,所述定位座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封闭安装腔且可开启或关闭的挡门,所述挡门上设置有把手。作为优选,
12.作为优选,所述长条形开口的个数为两条,各所述长条形开口处均可活动的设置有五个连接杆。
13.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位移板的下端连接,所述位移板的两侧可滑动的套设在各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连接;所述位移板上端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侧同时与各所述连接杆的外端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位移板与所述定位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
1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腔内动力单元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动力单元结构相同且同步运作。
16.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外端从上至下的横截面逐渐变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拉手。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定位单元进行定位且配合支撑板进行支撑,提高了装载稳定性和通用性,避免安全隐患的同时不用通过叉车或行车等大型机械将标准节转运至推车上。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和不易损坏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板与定位柱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柱与定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单元与连接杆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转运结构,包括两个定位单元1;
30.所述定位单元1包括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的内侧设置有四个定位柱3;所述升降板2的外侧与定位座5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的外侧同时与若干个连接杆6的内端连接,各
所述连接杆6的外端可活动的穿过开设在所述定位座5上的长条形开口7,并与设置在安装腔8内的动力单元9连接,所述动力单元9用于驱动升降板2上下移动;
31.所述定位座5的下端与基座10的上端连接,将基座10的内端与所述升降板2的外侧间隔设置,从而在升降板2下移时不会与基座10的内端发生碰撞,所述基座10的内端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11,所述基座10底部设置有刹车轮12;
32.两个定位单元1结构相同且相互配合使用,各所述定位单元1通过两根支撑板13连接,各所述支撑板13的两端分别位于各所述定位槽11内并通过定位杆15定位。
33.各所述定位柱3的内端通过定位块16与所述升降板2可拆卸连接,各所述定位柱3的外端开设有螺纹孔17,所述螺纹孔17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设置有限位盘18。通过限位盘18与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
34.所述定位座5的内侧设置有滑槽19,所述升降板2的外侧设置有滑座20,所述升降板2通过滑座20和滑槽19配合与所述定位座5滑动连接。所述安装腔8开设设置在所述定位座5的外侧,所述定位座5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封闭安装腔8且可开启或关闭的挡门21,所述挡门21上设置有把手22。所述长条形开口7的个数为两条,各所述长条形开口7处均可活动的设置有五个连接杆6。
35.所述动力单元9包括气缸23,所述气缸23设置在所述安装腔8内,所述气缸23的活塞杆与位移板26的下端连接,所述位移板26的两侧可滑动的套设在各导向杆27上,在实际使用时,导向杆27的个数为四根,具体为,位移板26两侧各设置两根导向杆27,所述导向杆27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安装腔8的内壁连接;所述位移板26上端设置有定位板28,所述定位板28的内侧同时与各所述连接杆6的外端连接。另外,在实际使用时,还可在内腔安装支承座,气缸23的活塞杆可活动的穿过支承座后与位移板26的下端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36.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所述位移板26与所述定位板28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29。
37.所述安装腔8内动力单元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动力单元9结构相同且同步运作。所述基座10外端从上至下的横截面逐渐变大,所述定位座5上设置有若干个拉手30。
38.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定位单元1分别移动至待转运标准节(图中未示出)的两侧,随后将各个定位单元1向标准节的两端移动,直到各个定位柱3分别插入到标准节两侧的各个套管中为止,此时标准节的两端与各升降板2的内侧贴合再一起,随后将螺杆插入到螺纹孔17中,并进行拧紧,通过限位盘18(限位盘18的直径大于标准节两侧套管的直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同时启动各个动力单元9,通过各个气缸23带动若干个连接杆6移动,使其升降板2将标准节向上移动,直到升降板2的下端高于定位槽11为止,随后将两个支撑板13的两端分别插入至定位槽11中,直到支撑板13上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d1和第三定位孔d2重合为止,此时标准节的下端高于支撑板13的上端,通过定位杆15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d1和支撑板13上的第二定位孔后插入到第三定位孔d2后进行定位,随后动过动力单元将标准节向下放,直到标准节的下端与各个支撑板13的上端贴合为止,从而使其各个支撑板13对标准节进行支撑,降低各个定位柱3的支撑压力,同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均可得到有效的提高,此时便可通过移动该装置对标准节进行小范围的转运。在实际使用时,支撑板1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通用性,需要取下时,通过动力单元将标准节向上升,然后取下支撑板13,随后在降下标准节即可,替代了原有通过叉车或
行车将标准节转运至推车上。
39.本实用新型适合厂区内的小范围转移,且禁止在颠簸不平的路段进行使用。
4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