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梯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一种以电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3.轿厢的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器,其安装于底坑上,当轿厢或对重由于某种异常原因而超越最下层、并下降到井道底坑部时,缓冲器能够减少轿厢的冲击,使电梯的轿厢或对重安全地停止。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轿厢的冲击力较大时,虽然缓冲器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还有部分冲击力将传递至底坑地板上,从而易对底坑地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对底坑地板造成的损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及电梯。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包括承托件,所述承托件的上部安装有缓冲器,所述承托件下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缓冲器的下表面面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器受到冲击力时,承托件能够提高该冲击力与底坑地板之间的应力面积,以将缓冲器的冲击应力进行分散,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对于底坑地板的损伤。
9.可选的,所述承托件包括两个相固定的角钢,所述角钢的上部用于与所述缓冲器连接;两个所述角钢的内侧壁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填充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角钢,其结构强度较大,能承载较大的冲击力,而两个角铁加填充体的组合,其横截面积较大,能够有效对冲击力进行分散。
11.可选的,所述角钢的远离另一角钢的外侧设有受力条,所述受力条用于同时连接所述角钢和底坑地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条能够进一步增大承托件的接触面积,并且受力条还起到连接作用,以提高承托件与底坑地板的连接强度,以减少承托件错位的情况发生。
13.可选的,所述填充体和所述受力条均为混凝土体,所述填充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的部分结构伸入所述受力条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体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以有效承载住来自缓冲器的冲击力;并且混凝土体成型期间具有流动性,其能够较为充分地覆盖底坑地板的表面,即使得承托件与底坑地板之间充分接触,从而有效确保冲击应力的分散;并且,混凝土体质量相对纯金属较小,因此能够减少因混凝土体作为中介传递而导致填充体直接损伤底坑地板的损伤的情况发生;并且混凝土体具有粘连性,能够确保承托件与底坑地板之间的连接
稳定性,以减少承托件的错位;并且钢筋骨架能够提高受力条和填充体的抗压能力。
15.可选的,所述承托件包括两个相固定的槽钢,所述槽钢的上表面与所述缓冲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钢的结构强度相对角钢较强,且槽钢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槽钢能够有效且稳固对缓冲器进行安装,又能够确保承托件与底坑地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17.可选的,两个所述槽钢的内侧壁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填充体。
18.可选的,所述承托件包括承托平板,所述缓冲器安装于所述承托平板的上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平板单使用时,由于其结构简单,因此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应力的集中;并且承托平板还可以与其他承托结构进行组合,以进一步对应力进行分散,同时也提高缓冲器的安装稳固性。
20.可选的,所述承托件包括承托条,所述缓冲器安装于所述承托条的上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条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应力的集中;并且承托条可以制成纯金属结构,其具有配重效果,以提高缓冲器的位置稳定性;并且承托条还可以与其他承托结构进行组合,以进一步对应力进行分散,同时也提高承托件的功能性。
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3.一种电梯,包括电梯本体和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通过设置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承托件,以将缓冲器的冲击应力进行分散,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对于底坑地板的损伤;
26.通过设置混凝土体,不仅能有效承载住来自缓冲器的冲击力,而且能够较为充分地覆盖底坑地板的表面,即使得承托件与底坑地板之间充分接触,从而有效确保冲击应力的分散。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29.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30.图4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31.图5是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32.图6是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33.图7是本技术公开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承托件;2、缓冲器;10、竖直部;100、缓冲装置;11、角钢;111、连接条;12、填充体;13、钢筋骨架;14、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受力条;17、槽钢;18、承托平板;19、承托条;20、水平部;200、电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
37.实施例1:
38.参照图1,一种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包括承托件1和缓冲器2,缓冲器2安装于承托件1的上部,承托件1的下表面与底坑地板连接,承托件1用于对缓冲器2进行支撑,以将缓冲器2的所受冲击力较为均匀地分散至底坑地板上,从而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底坑地板损伤的情况发生。
39.如图1、图2所示,承托件1的下表面的面积大于缓冲器2的下表面面积。承托件1包括填充体12和两个角钢11,角钢11水平设置,两个角钢11通过首尾两端焊接的连接条111进行预固定;角钢11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部20和竖直部10,缓冲器2的底座通过螺栓与角钢11的水平部20上表面固定连接,角钢11的竖直部10的下侧抵接于底坑地板上;两个角钢11的内侧壁形成容纳腔,填充体12填充于容纳腔,填充体12的下表面抵接于底坑地板上。
40.填充体12和角钢11组成的承托件1的下表面贴合于底坑地板,以提高冲击力与底坑地板之间的应力面积,以将缓冲器2的冲击应力进行分散,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对于底坑地板的损伤。
4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填充体12为混凝土体,当角钢11安装完毕后,往相邻角钢11之间的间隙中注入混凝土,以填充容纳腔并凝固成混凝土体,此时的混凝土体能够确保承托件1与底坑地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2.注入过程中,因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其能够较为充分地覆盖底坑地板的表面,即使得承托件1与底坑地板之间充分接触,从而有效确保冲击应力的分散;并且,成型后的混凝土体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以有效承载住来自缓冲器2的冲击力。
4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填充体12可以为木质、金属、塑料等成型结构,其利用插接的方式与容纳腔进行配合,具体的材质结构选用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确定,例如潮湿易渗水环境中,可以选用硬质塑料或带有防锈涂层的金属材质,例如需要抗高冲击力的环境中,可以选用抗压性能好的硬木材质。
44.实施例2:
45.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容纳腔内设有钢筋骨架13,钢筋骨架13的外壁与角钢11的内壁抵接并焊接固定,钢筋骨架13用于增强混凝土制成的填充体12的结构强度,同时钢筋骨架13还能提高角钢11的结构强度。
46.钢筋骨架13的下部延伸成型有一段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向下插入底坑地板内,以提高承托件1的抗侧向位移能力;并且,钢筋骨架13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成型有一段第二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5穿过角钢11,且第二连接杆15的下端向下插入底坑地板内,以进一步提高承托件1的抗侧向位移能力。
47.承托件1还包括两个受力条16,受力条16分别位于角钢11的外侧,受力条16可以为角铁,可以为混凝土,本实施例中的受力条16为混凝土体。
48.当角钢11、钢筋骨架13安装完毕后,先往容纳腔内注入混凝土以形成填充体12,然后往角钢11的外侧涂抹混凝土,并确保该混凝土完全覆盖第二连接杆15,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受力条16,此时受力条16同时连接角钢11和底坑地板,受力条16还进一步增大承托件1与底坑地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49.实施例3:
50.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承托件1包括两个开口相对设置的槽钢
17,两个槽钢17通过首尾两端焊接的连接条111进行预固定;两个槽钢17的内侧壁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混凝土制成的填充体12。
51.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槽钢17和填充体12所组成的承托件1的结构强度相对角钢11较强,并且槽钢17的上下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以确保承托件1与底坑地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52.实施例4:
53.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承托件1包括承托平板18,承托平板18可以独立设置,即可以单纯采用承托平板18作为承托件1,以用于对缓冲器2进行支撑,以将缓冲器2的所受冲击力较为均匀地分散至底坑地板上。
54.同时,承托平板18还可以与实施例1-3中的结构进行配合,承托平板18可以作为上述结构与缓冲器2之间的连接结构,承托平板18也可以安装于作为上述结构的下部,即承托平板18可以组合使用,以提高承托件1的应力分散效果。
55.实施例5:
56.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承托件1包括承托条19,承托条19可以为钢制、木质或塑料材质等,承托条19可以独立使用,以用于对缓冲器2进行支撑;承托条19还可以与实施例1-3中的结构进行配合使用,承托条19可以作为上述结构与缓冲器2之间的连接结构,承托条19也可以安装于作为上述结构的下部。
57.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梯。
58.如图7所示,一种电梯包括电梯本体200和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100,其中承托件1可以单纯放置于电梯本体200的轿厢的正下方,减少轿厢的冲击,使电梯本体200的轿厢或对重安全地停止,承托件1还可以与电梯本体200的导轨进行固定连接,以提高承载导轨的作用。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