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
背景技术:2.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但是在老城区区域内存在着大量老旧居民楼,这些居民楼大都5到8层,没有电梯进出,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的方便性。
3.为了解决中低层老旧小区住户的出行问题,需要在老旧建筑增加电梯,在加装电梯前需要先建设电梯井道,传统常用的是砖混结构或者钢结构井道,砖混结构建设起来费时费力,因此采用钢结构井道较多,一般在钢结构电梯井道的侧面安装玻璃,以提高视野和采光性,由于钢结构电梯井道体积较大,一般是运至现场后再安装玻璃,目前玻璃是通过结构胶贴合在钢结构框架上,当结构胶老化后很容易出现玻璃脱落的情况,造成危险,因此不可靠,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限制导致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包括由四根同向布置的立柱和位于该立柱之间的若干横梁组成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面设有玻璃,在所述横梁的上端面和/或其下端面上、在所述立柱朝向所述横梁的侧面上均设有方管和折弯件,该方管和折弯件之间形成安装槽,位于所述横梁上的安装槽与位于所述立柱上的安装槽在连接拐角处相连通,所述玻璃嵌设在该安装槽内。
7.优选的,在所述安装槽内分布有缓冲胶垫。
8.优选的,在所述横梁与其上的方管的外侧和所述立柱与其上的方管的外侧均包覆有包装板。
9.优选的,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前侧面上从下往上依次分布有底座雨棚、廊桥和廊桥雨棚,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端设顶部雨棚。
10.优选的,所述框架结构由底座框架、第一中间框架、第二中间框架和顶部框架依次连接后形成,所述底座框架、第一中间框架、第二中间框架和顶部框架均包括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且在所述底座框架、第一中间框架、第二中间框架和顶部框架的前侧面上设有由小钢管形成的开门框架,该开门框架上设门洞。
11.优选的,在所述底座框架、第一中间框架、第二中间框架和顶部框架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该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位于每段框架的立柱的两端,且定位柱的方向与所述立柱的方向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梁和立柱上设方管和折弯件形成安装槽,将玻璃安装在安装槽内对玻璃进行安装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采用结构胶来说安装更方便快捷,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期限较久,同时也便于拆卸更换,整体结构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的i处放大图;
15.图3为图2中去掉蒙皮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1中的底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1中的第一中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图1中的第二中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图1中的顶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要素: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如附图1-附图7所示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包括由四根同向布置的立柱1和位于该立柱1之间的若干横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四根立柱1沿竖直方向设置,若干横梁2沿水平方向设置,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面设有玻璃8,前侧面开设有门洞,在框架结构的前侧面上从下往上依次分布有底座雨棚17、廊桥18和廊桥雨棚19,在框架结构的上端设顶部雨棚20,在顶部雨棚20和廊桥雨棚19铺上聚酯瓦。在横梁2的上端面和/或其下端面上、在立柱1朝向横梁2的侧面上均固定有方管3和折弯件4,该方管3和折弯件4之间形成安装槽5,即玻璃8可以通过相对的两个安装槽5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四个安装槽5对玻璃四周进行固定,安装槽5的槽宽略大于玻璃厚度,位于横梁2上的安装槽5与位于立柱5上的安装槽5在其连接拐角处相连通,玻璃8嵌设在该安装槽5内,通过四周的安装槽5对玻璃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玻璃8安装好后也可以在立柱1或横梁2上固定一些玻璃挡块,以对玻璃进行固定,防止玻璃出现倾斜。
24.为了防止玻璃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造成异响,在安装槽5内分布有缓冲胶垫6,以保护玻璃。
25.为了美观起见,在横梁2与其上的方管3的外侧和所述立柱1与其上的方管3的外侧
均包覆有包装板7。
26.本实施例中,框架结构由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依次焊接连接后形成,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均包括立柱1和横梁2,且在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的前侧面上设有由小钢管形成的开门框架15,该开门框架15上设门洞16,开门框架15外侧包覆有铝塑板进行装饰。
27.在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的焊接位置处均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该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位于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的立柱的两端端部,且定位柱的方向与立柱的方向相同,焊接前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对相邻框架的立柱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焊接,相邻框架对接好之后,在接口进行焊接,将相邻两段框架连接牢固。
28.组装时按照图纸要求,依次将底座框架、第一中间框架,第二中间框架、顶部框架组装起来,在连接的部位焊接牢固,无虚焊、漏焊,组成一条完整的钢结构井道,保证整个井道的垂直度。井道主体框架装焊完毕后,依次将底座雨棚框架、廊桥框架、廊桥雨棚框架、按图纸安装到指定位置。
29.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包括由四根同向布置的立柱(1)和位于该立柱(1)之间的若干横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面设有玻璃(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2)的上端面和/或其下端面上、在所述立柱(1)朝向所述横梁(2)的侧面上均设有方管(3)和折弯件(4),该方管(3)和折弯件(4)之间形成安装槽(5),位于所述横梁(2)上的安装槽(5)与位于所述立柱(1)上的安装槽(5)在连接拐角处相连通,所述玻璃(8)嵌设在该安装槽(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槽(5)内分布有缓冲胶垫(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2)与其上的方管(3)的外侧和所述立柱(1)与其上的方管(3)的外侧均包覆有包装板(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前侧面上从下往上依次分布有底座雨棚(17)、廊桥(18)和廊桥雨棚(19),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端设顶部雨棚(2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由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依次连接后形成,所述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均包括所述立柱(1)和所述横梁(2),且在所述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的前侧面上设有由小钢管形成的开门框架(15),该开门框架(15)上设门洞(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框架(11)、第一中间框架(12)、第二中间框架(13)和顶部框架(14)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该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位于每段框架的立柱的两端,且定位柱的方向与所述立柱的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包括由四根同向布置的立柱和位于该立柱之间的若干横梁组成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面设有玻璃,在所述横梁的上端面和/或其下端面上、在所述立柱朝向所述横梁的侧面上均设有方管和折弯件,该方管和折弯件之间形成安装槽,位于所述横梁上的安装槽与位于所述立柱上的安装槽在连接拐角处相连通,所述玻璃嵌设在该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梁和立柱上设方管和折弯件形成安装槽,将玻璃安装在安装槽内对玻璃进行安装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结构胶来说安装更方便快捷,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期限较久,同时也便于拆卸更换,整体结构美观大方。体结构美观大方。体结构美观大方。
技术研发人员:舒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