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轨道平板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
背景技术:2.电动轨道平板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运输工具;电力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转换率高的重要的能源,以电力为应用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降低交通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3.现有技术中,电动轨道平板车刹车时需要人工刹车,不能在前方有障碍物时及时停车,容易造成危险,且电动轨道平板车在紧急刹车时其上运载的货物或者人员等具有向前冲的惯性力,运载的货物或者人员容易发生脱离车体的危险。因此,发明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包括平板车体,所述平板车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安装有监测单元,所述凹槽的开口处通过螺钉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上设置有与监测单元对应的盖体,所述平板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一侧与滑槽一侧内壁之间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承载板的另一侧与滑槽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焊接有第二弹簧。
6.优选的,所述承载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7.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可用于监测平板车体前侧的障碍物,当监测单元监测到障碍物时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刹车系统对移动轮实现自动刹车;
8.需要说明的是,移动轮的刹车系统为现有常见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刹车系统与监测单元之间通过控制器连接,监测单元可使用红外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装置,具体的,当使用红外传感器时可在检测到平板车体前方有人员阻挡时及时控制刹车系统刹车,使用雷达传感器时,可在检测到平板车体前方有障碍物阻挡时及时控制刹车系统刹车,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设置于承载板表面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呈弧形槽体结构贯穿承载板的两侧面,且防滑槽呈的距离设置有多组。
10.为了减少平板车体自动刹车时其表面承载的人员或者货物惯性前冲,在平板车体表面的滑槽中设置有承载板,当平板车体紧急刹车受惯性力时,承载板可与其上部承载的货物或者人员一起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而压缩第二弹簧,实现缓冲的目的,可抵消一部分惯性前冲力,增加承载板上承载的货物或者人员的安全性,而承载板受惯性力后压缩第二弹
簧后恢复位置时压缩第一弹簧,进一步实现缓冲,可起到良好的减震缓冲的目的。
11.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其两侧面的固定孔。
12.进一步的,承载板上承载货物时,可通过绳体穿过固定孔将货物稳定的呈闭环的形式绑设在承载板上,避免绳体脱落引起货物脱落的现象,稳定性强,且承载板的表面设置有放置货物滑动的防滑结构,防滑性强,承载的货物稳定性强;
13.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采用贯穿承载板两侧面的防滑槽,具体的还可为防滑纹等。
14.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结构。
15.具体的,导向结构导向承载板稳定的沿着平板车体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会向上或者向侧面偏移出车体。
16.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承载板侧面的t字形滑块,所述平板车体的侧面设置有供t字形滑块滑动的t字形导向槽,所述t字形导向槽贯穿平板车体的前后端侧面,所述t字形滑块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承载板的侧面。
17.其中,t字形滑块在t字形导向槽中滑动时导向承载板移动,t字形滑块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承载板的侧面,方便拆装维护。
18.优选的,所述t字形滑块在承载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
19.装置中,t字形滑块设置在承载板的两侧,稳定性强。
20.优选的,所述平板车体的侧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平板车体的底部对应在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21.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箱,驱动箱固定在平板车体的底部,驱动箱内部设置有带动移动轮转动的电机与给电机供电的电瓶。
2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包括平板车体,所述平板车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安装有监测单元,所述凹槽的开口处通过螺钉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上设置有与监测单元对应的盖体,所述平板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设置有承载板,监测单元可用于监测平板车体前侧的障碍物,当监测单元监测到障碍物时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刹车系统对移动轮实现自动刹车;
24.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为了减少平板车体自动刹车时其表面承载的人员或者货物惯性前冲,在平板车体表面的滑槽中设置有承载板,当平板车体紧急刹车受惯性力时,承载板可与其上部承载的货物或者人员一起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而压缩第二弹簧,实现缓冲的目的,可抵消一部分惯性前冲力,增加承载板上承载的货物或者人员的安全性,而承载板受惯性力后压缩第二弹簧后恢复位置时压缩第一弹簧,进一步实现缓冲,可起到良好的减震缓冲的目的;
25.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承载板上承载货物时,可通过绳体穿过固定孔将货物稳定的呈闭环的形式绑设在承载板上,避免绳体脱落引起货物脱落的现象,稳定性强,且承载板的表面设置有放置货物滑动的防滑结构,防滑性强,承载的货物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处截面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平板车体;2、承载板;3、滑槽;4、t字形导向槽;5、固定孔;6、防滑槽;7、移动轮;8、凹槽;9、监测单元;10、盖体;11、封板;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t字形滑块;1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包括平板车体1,平板车体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8,凹槽8中安装有监测单元9,凹槽8的开口处通过螺钉固定有封板11,封板11上设置有与监测单元9对应的盖体10,平板车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3,滑槽3中设置有承载板2,承载板2的一侧与滑槽3一侧内壁之间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12,承载板2的另一侧与滑槽3另一侧内壁之间固定焊接有第二弹簧13。
34.承载板2呈矩形板状结构,承载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35.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9可用于监测平板车体1前侧的障碍物,当监测单元9监测到障碍物时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刹车系统对移动轮7实现自动刹车;
36.需要说明的是,移动轮7的刹车系统为现有常见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刹车系统与监测单元9之间通过控制器连接,监测单元9可使用红外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装置,具体的,当使用红外传感器时可在检测到平板车体1前方有人员阻挡时及时控制刹车系统刹车,使用雷达传感器时,可在检测到平板车体1前方有障碍物阻挡时及时控制刹车系统刹车,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37.防滑结构包括设置于承载板2表面的防滑槽6,防滑槽6呈弧形槽体结构贯穿承载板2的两侧面,且防滑槽6呈的距离设置有多组。
38.为了减少平板车体1自动刹车时其表面承载的人员或者货物惯性前冲,在平板车体1表面的滑槽3中设置有承载板2,当平板车体1紧急刹车受惯性力时,承载板2可与其上部承载的货物或者人员一起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而压缩第二弹簧13,实现缓冲的目的,可抵消一部分惯性前冲力,增加承载板2上承载的货物或者人员的安全性,而承载板2受惯性力后压缩第二弹簧13后恢复位置时压缩第一弹簧12,进一步实现缓冲,可起到良好的减震缓冲的目的。
39.承载板2的底部设置有贯穿其两侧面的固定孔5。
40.进一步的,承载板2上承载货物时,可通过绳体穿过固定孔5将货物稳定的呈闭环的形式绑设在承载板2上,避免绳体脱落引起货物脱落的现象,稳定性强,且承载板2的表面设置有放置货物滑动的防滑结构,防滑性强,承载的货物稳定性强;
41.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采用贯穿承载板2两侧面的防滑槽6,具体的还可为防滑纹
等。
42.承载板2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结构。
43.具体的,导向结构导向承载板2稳定的沿着平板车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会向上或者向侧面偏移出车体。
44.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承载板2侧面的t字形滑块14,平板车体1的侧面设置有供t字形滑块14滑动的t字形导向槽4,t字形导向槽4贯穿平板车体1的前后端侧面,t字形滑块14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通过螺钉固定在承载板2的侧面。
45.其中,t字形滑块14在t字形导向槽4中滑动时导向承载板2移动,t字形滑块14通过固定板15固定在承载板2的侧面,方便拆装维护。
46.t字形滑块14在承载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
47.装置中,t字形滑块14设置在承载板2的两侧,稳定性强。
48.平板车体1的侧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7,平板车体1的底部对应在移动轮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轮7转动的驱动机构。
49.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箱,驱动箱固定在平板车体1的底部,驱动箱内部设置有带动移动轮7转动的电机与给电机供电的电瓶。
50.工作原理:监测单元9可用于监测平板车体1前侧的障碍物,当监测单元9监测到障碍物时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刹车系统对移动轮7实现自动刹车。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