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终端体验的问题,例如:车辆续驶里程短,车辆的碰撞安全以及车辆热失控安全等问题,因此,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和集成化设计显的尤为重要。
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动汽车上的电池的稳定性,防止外界异物或外力的冲击损坏电池,一般会将电池与外界隔离,当电池出现热失控时,电池内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无法被及时排出,会造成安全事故,危及电动汽车上的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在另一些电动汽车上,即使设置电池的壳体的底板上开设有排气通道供电池热失控时排气,但是为了保证电池的可靠性,电池外部需要设置多层保护电池的保护板,需要在这些保护板的相应位置开设出气口,才能使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排出,这样会增加车辆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充分利用左门槛梁或右门槛梁来排气,提高车辆底盘集成度。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以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以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还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
6.由此,通过在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第二排气通道,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或右门槛梁,可以在保证排气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底盘集成度。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液冷板和通道件,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液冷板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通道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液冷板形成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两端敞开设置,以分别构造
成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出气口分别相连通。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道件包括:底壁、侧壁和弯折壁,所述底壁的两侧连接有所述侧壁,所述侧壁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弯折壁,所述弯折壁贴合在所述液冷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壁和两个所述侧壁的端部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出气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列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的下方。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口为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为矩形体,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的端角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厚度相同;或所述电池单体为圆柱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直径相同。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容纳空间内。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隔梁和相邻的一列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口还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隙的下方。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横梁和相邻的一列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三间隙的下方;所述后横梁和相邻的一列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四间隙的下方。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道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道件在所述液冷板的底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通道件包括:第一通道件和第二通道件,所述第一通道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的下方,所述第二通道件位于所述第二间隙的下方且与所述内隔梁两侧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且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且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的外侧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右门槛梁的外侧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有防爆阀。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24.图5图4中b区域的示意图;
2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26.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27.图8是图7中c区域的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29.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30.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0-车辆;
33.10-车身;11-驾驶舱;
34.20-底盘;21-左门槛梁;22-右门槛梁;221-第二进气口;222-第二出气口;2221-防爆阀;23-前横梁;24-后横梁;25-容纳空间;251-子容纳空间;
35.30-底板;31-液冷板;311-液冷流道;313-第一进气口;32-护板;33-顶板;331-加强筋;34-通道件;341-第一通道件;342-第二通道件;343-第一出气口;344-侧壁;345-底壁;346-弯折壁;35-第一排气通道;
36.40-内隔梁;41-横隔梁;42-纵隔梁;
37.50-电池单体;51-导热垫;52-弹性隔热垫;53-第一间隙;54-第二间隙;55-第三间隙;56-第四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9.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车辆100可以为电动车辆。
40.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主要包括:底盘20、底板30、顶板33和多个电池单体50,其中,底盘20可以主要包括: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前横梁23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之间,后横梁24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之间,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25。具体地,车辆100上的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不在车辆100上安装电池单体50,车辆100上也会存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分别处于车辆100的左右两侧,用以分别和左右两侧的车门进行限位配合、在车辆100上限定出供驾驶员和乘客乘坐的空间以及其他作用,此处不作赘述。
41.进一步地,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分别设置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的前后两端之间,从而可以使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将围成的区域与车辆100上的其他区域分隔开,可以保证车辆100的可靠性。
42.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3所示,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共同
限定出的区域为容纳空间25,底板30设置于底盘20的底部,并且封闭容纳空间25的底部,顶板33设置于底盘20的顶部,并且与底板30上下相对设置,顶板33封闭容纳空间25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排布,并且相连接,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内。具体地,将顶板33与底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可以保证容纳空间25的密闭性。
43.如此设置,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一方面可以使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使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使顶板33和底板30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可以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的安装设置发生位移,导致电池单体50发生故障,甚至安全事故,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44.另一方面,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相互连接,并且连接处的密封性均较好,将顶板33和底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后,还可以使顶板33与底板30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进行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整体与外界隔开,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以及外力的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45.进一步地,顶板33与底板30也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不设置于车辆100,车辆100上也会设置有顶板33与底板30,底板30可以将车辆100与车辆100底部的路面间隔开,防止路面上的异物损坏车辆100的零件,顶板33可以供车辆100上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以及可以供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
46.如此,限定以及密封容纳空间25的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即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不是车辆100专门为了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而单独设置的结构,而是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不丧失其各自在车辆100上的作用的同时,共同限定以及密封出容纳空间25,以稳定可靠地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
47.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的结构以及功能,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车辆100上用以设置电池单体50的结构种类和数量,从而不仅可降低车辆100的重量,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降低车辆100的生产成本。
48.另外,将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地排布,并且相互连接,其中,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顺次排布可以为成排和/或成列地排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50成排地排布可以为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电池单体50成列地排布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排布,这样不仅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顺应容纳空间25的形状进行排布,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设置的集成度,使多个电池单体50更加紧凑,可以在容纳空间25体积一定的前提下,使容纳空间25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在不改变车辆100体积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更加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49.其中,将多个电池单体50相互连接,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共同为车辆100供电,
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还有,底板30和顶板33与底盘20需要密封设置的位置将设置相应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的密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内的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以及延长多个电池单体50的使用寿命。
50.另外,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均与电池单体50隔热,这样可以在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防止热量通过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向外传递,导致车辆100周围的用户受到伤害,或者导致车辆100上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相邻的部件被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1.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底板30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35,第一排气通道35与容纳空间25相连通,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通道35相连通,第二排气通道还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先进入第一排气通道35中,由于第一排气通道35与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一排气通道35进入第二排气通道中,并且通过第二排气通道排向外界,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中排向外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来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的部件,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
52.由此,通过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第二排气通道,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通道35相连通,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可以在保证排气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100的底盘20的集成度。
53.结合图1所示,底板30可以主要包括:液冷板31和通道件34。通过使底板30上设置液冷板31,并且在液冷板31上设置液冷流道311,冷却液在液冷流道311中进行稳定持续的流动时,液冷板31可以对多个电池单体50集中换热冷却,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对多个电池单体50热失控时的散热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中,冷却液可以为水,但不限于此,此处不作限定。
54.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从车辆100的冷却系统中流出,并且在与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换热,冷却液自身的温度上升后,重新流回车辆100的冷却系统中进行降温处理,继续流向液冷流道311中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稳定地降温,从而实现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冷却循环,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液冷板31的可靠性。
55.进一步地,将护板32设置于液冷板31的底部,可以使护板32对液冷板31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这样可以防止外力冲击液冷板31,导致液冷板31发生损坏,造成液冷板31无法对多个电池单体50形成有效地换热降温,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底板30的可靠性。其中,护板32可以为高强度的钢材或铝合金材料,并且在护板32的表面喷涂装甲层,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护板32的结构强度,以及可以提升护板32对液冷板31的保护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液冷板31形成有与容纳空间25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313,通道件34设置于液冷板31的底部,并且与液冷板31形成第一排气通道35,第一排气通道3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343,第一出气口343与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
具体地,将通道件34设置于液冷板31的底部,并且与液冷板31形成第一排气通道35,在电池单体50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一进气口313进入第一排气通道35,并且通过第一排气通道35两端的第一出气口343流向第二排气通道,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排气通道35的排气路径简单可靠,而且还可以使通道件34利用充分利用液冷板31的结构,可以缩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进入第一排气通道35的距离,从而可以提升排气效率。
57.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排气通道35的两端敞开设置,以分别构造成第一出气口343,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均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并且与两个第一出气口343分别相连通。具体地,直接通过将第一排气通道35的两端敞开设置,使第一排气通道35的两端形成第一出气口343,可以使第一排气通道35中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通过第一排气通道35两端的第一出气口343排出,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第一排气通道35的排气,而且可以使第一排气通道35的排气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升第一排气通道35的可靠性。
58.结合图4和图5所示,通道件34可以主要包括:底壁345、侧壁344和弯折壁346,底壁345的两侧连接有侧壁344,侧壁344的顶端设置有弯折壁346,弯折壁346贴合在液冷板31的底部,并且与液冷板31固定连接,底壁345和两个侧壁344的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出气口343。具体地,通过将底壁345的两端连接侧壁344,并且使侧壁344的顶端设置弯折壁346,使弯折壁346贴合在液冷板31的底部,并且与液冷板31固定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使通道件34与液冷板31之间限定出第一排气通道35,而且由于弯折壁346与液冷板31相贴合,可以使通道件34和液冷板31的连接固定稳定牢固,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通道件31排气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底壁345和两个侧壁344的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出气口343,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车辆100的结构设置,无需单独进行第一出气口343的开设生产流程,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出气口343的出气可靠性。
59.结合图1-图4所示,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列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一间隙53,第一进气口313对应设置于第一间隙53的下方。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50成排地排布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排布,多个电池单体50成列地排布可以为沿前后方向排布,通过在两列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一间隙53,不仅可以提升电池单体50与容纳空间25中的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方便电池单体50的换热降温,而且当一列电池单体50温度升高时,热量将不会传递至相邻一列的电池单体50,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邻两列电池单体50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60.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进气口313设置于第一间隙53的下方,如此设置,当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例如自燃时,可以使自燃产生的气火流通过第一间隙53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流至第一排气通道35中,相较于直接将进气口设置于液冷板位于电池单体的正下方的位置,这样可以更加利于气火流的流出,可以防止电池单体50对第一进气口313进行遮盖,导致气火流从第一进气口313的流出遭到阻挡,从而可以提升第一进气口313的可靠性。
61.结合图1-图5所示,第一进气口313为多个,多个第一进气口313在第一间隙53的下方均匀分布。具体地,通过在第一间隙53的下方均匀设置多个第一进气口313,不仅可以提升单位时间内气火流通过第一进气口313进入第一排气通道35的量,而且还可以使气火流
从容纳空间25中流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进气口313的可靠性。还有,第一进气口313还可以对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具有疏导、隔离和分散的作用,可以有效阻隔喷发的火流,甚至起到一定的灭火的作用。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电池单体50为矩形体,第一进气口313对应设置于电池单体50的端角处,相邻的两个第一进气口313之间的距离与电池单体50的厚度相同。具体地,将相邻两个第一进气口313之间的距离设置地与矩形的电池单体50的厚度相同,如此设置,只需根据电池单体50端角的位置便可以直接准确地开设进气口313,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第一进气口313的开设,也可以保证第一进气口313的设置均匀。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进气口313处于电池单体50的端角处,当电池单体50出现自燃时,电池单体50四周端角处的第一进气口313将电池单体50包围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中的气火流从第一进气口313中流出的均匀性与可靠性。
6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50为圆柱体,相邻的两个第一进气口313之间的距离与电池单体50的直径相同,如此设置,只需根据电池单体50的直径便可以直接准确地开设第一进气口313,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第一进气口313的开设,也可以保证第一进气口313的设置均匀。进一步地,由于相邻两个第一进气口313之间的距离与电池单体50的直径相等,当电池单体50出现自燃时,电池单体50四周的第一进气口313将电池单体50包围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中的气火流从第一进气口313中流出的均匀性与可靠性。
64.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车辆100的具体工艺需求选择性地设置电池单体50以及第一进气口313的设置距离,这样可以提升第一进气口313设置的适用性。
65.结合图1-图5所示,底盘20还可以主要包括:内隔梁40,内隔梁4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并且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多个电池单体50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内。具体地,通过设置内隔梁40,使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分成与子容纳空间251数量相同,并且形状和体积相适配的多个部分后,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一一对应,并且安装设置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中。
66.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上稳定可靠设置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接触换热的面积,具体而言,容纳空间25中不存在内隔梁40时,多个电池单体50仅仅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进行接触换热降温,在将内隔梁4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多个电池单体50不仅可以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进行稳定接触换热降温,还可以与内隔梁40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工作时的温度,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67.另一方面,内隔梁40可以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50温度急剧升高,甚至发生着火时,内隔梁40可以将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隔开,可以阻止高温或者火势从此子容纳空间251蔓延至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
68.另外,内隔梁4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底盘2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提升容纳空间25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
设置的可靠性。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横隔梁41,至少两个横隔梁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前后方向上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前后方向被间隔出至少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三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
7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纵隔梁42,至少两个纵隔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左右方向上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左右方向被间隔出至少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三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
7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所示,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交叉设置,横隔梁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纵隔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被间隔出至少四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四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
72.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如此设置,在内隔梁40数量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的多个子容纳空间251的数量,从而可以在多个电池单体50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减少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数量。
73.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车辆100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工艺需求选择性地设置内隔梁40的数量以及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内隔梁40的适用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74.需要说明的是,在内隔梁40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时,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数量可以不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地工艺需求来对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数量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提升内隔梁4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设置的可变性以及灵活性,从而可以提升内隔梁40的适用性。
75.结合图4和图5所示,内隔梁40和相邻的一列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二间隙54,第一进气口313还对应设置于第二间隙54的下方。具体地,通过将内隔梁40与相邻一列的电池单体50相邻之间留有第二间隙54,可以增加多个电池单体5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地,将第一进气口313设置于第二间隙54的下方,可以在与内隔梁40相邻一列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将气火流快速直接地通过第二间隙54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排向第一排气通道35,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另外,这样可以使第一进气口313在液冷板31上的设置更加合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保证容纳空间25的可靠性。
76.结合图4和图5所示,前横梁23和相邻的一列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三间隙55,第一进气口313对应设置于第三间隙55的下方,后横梁24和相邻的一列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四间隙56,第一进气口313对应设置于第四间隙56的下方。具体地,通过将第一进气口313设置在前横梁23和相邻的一列电池单体50之间的第三间隙55中,并且将第一进气口313设置在后横梁24和相邻的一列电池单体50之间的第四间隙56中,第三间隙55与第四间隙56可以和第一间隙53和第二间隙54一起,在多个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将容纳空间25中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均匀快速地排出,这样可以保证排气的均匀性,可以更加全面地保证容纳空间25的稳定性。
77.结合图5和图6所示,多个通道件34在液冷板31的底部间隔设置,多个通道件34可以主要包括:第一通道件341和第二通道件342,第一通道件341位于第一间隙53、第三间隙55和第四间隙56的下方,第二通道件342位于第二间隙54的下方,并且与内隔梁40两侧的第一进气口313相连通。具体地,由于第一间隙53、第三间隙55和第四间隙56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因此第一通道件341可以同时位于第一间隙53、第三间隙55和第四间隙56的下方,无需单独设置不同的通道件34分别与第一间隙53、第三间隙55和第四间隙56相对应,可以方便车辆100的生产制造。
78.进一步地,由于内隔梁40的两侧均相邻设置有电池单体50,因此内隔梁40的两侧均存在第二间隙54,将第二通道件342设置于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的下方,可以使第二通道件342与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同时对应,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向第二通道件342排气的前提下,方便第二通道件342的安装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车辆100的结构。
79.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通道件341的第一出气口343面积小于第二通道件342的第一出气口343面积。具体地,由于一个第二通道件342需要同时对应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因此在第二间隙54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与第一间隙53、第三间隙55和第四间隙56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大小和排列方式均相等的前提下,需要将第二通道件342的宽度设置
地大于第一通道件341的宽度,如此,一方面第二通道件342可以同时与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相对应,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二通道件342的第一出气口343的面积大于第一通道件341的第一出气口343的面积。
80.具体而言,由于第二通道件342需要与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相对应,在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单位时间内容纳空间25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内隔梁40两侧的第二间隙54下方的第一进气口313排向第一通道件341的量将大于从第一间隙53、第三间隙55或第四间隙56排向第一通道件341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
81.因此,将第二通道件342的第一出气口343面积设置地大于第一通道件341的第一出气口343面积,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第二通道件342向外部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大于第一通道件341相外部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可以防止第二通道件342无法快速地将相对较多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及时排出,这样可以使第一通道件341和第二通道件342排气均匀,第一通道件341和第二通道件342内的气压稳定,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通道件341和第二通道件342的稳定性。
82.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21和第二出气口222,第二进气口221与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并且设置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第二出气口222与第二排气通道相连通,并且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第二出气口222设置于左门槛梁21的外侧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和/或第二出气口222设置于右门槛梁22的外侧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由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为限定容纳空间25的一部分,所以直接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开设第二进气口221,当电池单体50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直接通过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内侧壁上的第二进气口221进入第二排气通道中,并且通过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的外侧壁或底壁上的第二出气口222流向外部,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内外侧壁以及底壁上的可用空间,而且还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到外部的路径更加简单直接,可以提升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效率。
83.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出气口222设置有防爆阀2221,防爆阀2221可以对第二排气通道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性地调节第二出气口222的排气量,例如:当第二排气通道中的气压较高时,防爆阀2221可以控制第二出气口222增大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从而可以快速降低第二排气通道中的气压,使第二排气通道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第二排气通道中的气压较小,与外部气压相接近时,防爆阀2221可以控制第二出气口222减小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直至第二排气通道中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相等时,防爆阀2221控制第二出气口222停止排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二排气通道排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84.进一步地,防爆阀2221设置有防水透气膜,这样可以在防止水与防爆阀2221相接触,侵蚀损坏防爆阀2221的前提下,使防爆阀2221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对通道件34中的气压进行持续可靠地测量,可以防止防水透气膜影响防爆阀2221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防爆阀222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85.结合图1-图4所示,车辆100还可以主要包括:车身10,车身10设置有驾驶舱11,驾
驶舱11位于底盘20的上方,顶板33与驾驶舱11相连接,并且为驾驶舱11的地板。具体地,将驾驶舱11设置于底盘20的上方,可以使底板30的容纳空间25顶部的顶板33作为驾驶舱11的地板,这样不仅可以将多个电池单体50与驾驶舱11间隔开,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发生安全事故时,影响驾驶舱11中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且还可以使顶板33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
86.进一步地,顶板33为冲压成型或热成型的钢板,这样不仅可以方便顶板33的生产,而且还可以提升顶板33的强度,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将电池单体50与驾驶舱11间隔开的可靠性,可以防止驾驶舱11中存在外力冲击电池单体50,造成电池单体5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顶板33朝向容纳空间25的一侧上设置有耐高温、耐火阻燃的材料,这样可以防止电池单体50发生失火时,高温气体或者火焰将顶板33烧穿后进入驾驶舱11,危害驾驶舱11中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顶板33以及整个车辆100的可靠性。
87.还有,顶板33上设置有加强筋331,加强筋331与容纳空间25内部的内隔梁40相对应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使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互相独立,可以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使顶板33膨胀变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在容纳空间25中串流,导致电池单体50热失控提前扩散蔓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88.结合图9所示,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垫51,导热垫51设置于液冷板31上。具体地,将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设置导热垫51,可以在多个电池单体50与液冷流道311中冷却液换热降温时,使两者的换热更加均匀,具体而言,多个电池单体50可以将热量线传递至导热垫51上,热量可以先在导热垫51上进行均匀地分散、传递,在热量均匀分布至导热垫51上后,再与液冷流道311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这样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更加均匀快速,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效率。
89.进一步地,导热垫51可以为导热结构胶,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导热结构胶不会剐蹭磨损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下表面的前提下,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所受的力起到缓冲阻挡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车辆100底部存在外力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多个电池单体50可以先通过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导热垫51上,使导热垫51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从而使多个电池单体50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容纳空间25中,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整体的模态,可以避免单个电池单体50受力或者连接失败。
90.进一步地,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并且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具体地,在多个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容纳空间25处理密封状态,在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打开容纳空间25,因此,通过将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在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顶板33和底板30中与底盘20可拆卸连接的一个拆卸下来,便可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或更换,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后期对车辆100的维护。
91.需要说明的是,将底板30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上,在将底板30拆卸下来,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从下向上进行操作,对多个电池单体
50进行维修更换,将顶板33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上,在将顶板33拆卸下来,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从上向下进行操作,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
92.进一步地,将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上,不仅可以提升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与底盘20连接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而且还可以简化车辆100的生产流程,即无需单独进行一个组装流程,将底板30和顶板33中的一个设置在底盘20上,这样可以降低车辆100组装生产的难度。
93.结合图9所示,同向排布,并且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50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热垫52,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相互传递热量,可以防止一个电池单体50发生故障,温度急剧上升时,此电池单体50将热量传递至相邻的电池单体50,导致相邻的电池单体50温度也急剧上升,造成多个电池单体50大规模的热失控,这样可以保证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的发热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4.另外,弹性隔热垫52可以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可以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相互挤压剐蹭,导致电池单体5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还有,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顶部和侧部可以设置绝缘保护件,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9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9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