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锚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2.船锚是在船舶在出海航行时必备的装置,使用时将船锚下放到水底,能够固定和稳定船舶,在起锚时通过收卷锚绳使船锚脱离水面,将船锚拖放至甲板上。现有技术中的船锚在脱离水面后直接放置在船甲板上,船舶在航行时船锚会出现晃动,容易磕碰损坏甲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锚组合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锚在脱离水面后直接放置在船甲板上,船舶在航行时船锚会出现晃动,容易磕碰损坏甲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船锚组合结构,包括:锚本体,包括锚杆以及与所述锚杆转动连接的锚头;防转组件,包括设于所锚杆的内耳板、设于所述锚头的外耳板,以及插拔配件,所述内耳板、所述外耳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插拔配件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内耳板、所述外耳板的通孔中;以及底座组件,具有收容部分所述锚头的收容空间。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个立板,关于所述锚头对称设置;以及隔板,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所述隔板与两个所述立板共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两个斜板,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立板,且两个所述斜板远离对应的所述立板的一端彼此远离;以及多个筋板,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每个所述筋板与对应的所述立板和对应的所述斜板均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立板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内侧面均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所述锚头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部分相贴合。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座组件关于所述锚杆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锚头位于所述锚杆两侧的部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组件配合。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转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耳板两侧的加强圈。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拔配件包括:外销轴,与所述内耳板、所述外耳板的通孔均配合,开设有沿轴向的滑动腔,所述外销轴的一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外销轴邻近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调节孔;内销轴,穿设于所述滑动腔,且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伸出至所述滑动腔外,所述内销轴在所述滑动腔内具有过渡曲面,所述过渡曲面的曲率半径在朝向所述第一调节孔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弹性元件,抵压于所述内销轴伸出所述滑动腔的部分与对应的所述外销轴的端部之间;以及挡杆,一端伸入所述滑动腔中且与所述过渡曲面滑动配合,另一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且在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过渡曲面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从所述
第二调节孔向外伸出。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销轴包括:配合部,与所述内耳板、所述外耳板的通孔均配合;以及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一端,用以形成对所述配合部的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配合部共同开设有所述滑动腔。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销轴包括:滑动部,与所述滑动腔滑动配合;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滑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一端,用以形成对所述滑动部的限位;调节部,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伸出所述滑动腔外,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滑动腔内的部分具有所述过渡曲面;以及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调节部伸出所述滑动腔的一端,所述弹性元件抵压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外销轴之间。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拔配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外销轴开设有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一端,所述端盖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所述弹性元件,以及所述内销轴伸出所述第一调节孔的部分。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组件与锚头配合,能够对锚本体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锚头磕碰损坏甲板,锚本体通过底座组件固定更美观,同时也节省了空间。通过设置防转组件,当锚本体收回后插入插拔配件,能够避免锚头与锚杆发生偏转和倾倒,当需要抛锚时,卸下插拔配件,再将锚本体吊起抛入海底。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船锚组合结构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船锚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a
‑
a方向的剖视图;
19.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拔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6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船锚组合结构
24.10、锚本体
ꢀꢀꢀꢀꢀꢀꢀꢀꢀꢀꢀꢀ
11、锚杆
ꢀꢀꢀꢀꢀꢀꢀꢀꢀꢀꢀꢀ
12、锚头
25.20、防转组件
ꢀꢀꢀꢀꢀꢀꢀꢀꢀꢀ
21、内耳板
ꢀꢀꢀꢀꢀꢀꢀꢀꢀꢀ
22、外耳板
26.23、插拔配件
ꢀꢀꢀꢀꢀꢀꢀꢀꢀꢀ
231、外销轴
ꢀꢀꢀꢀꢀꢀꢀꢀꢀ
2311、第一限位部
27.2312、配合部
ꢀꢀꢀꢀꢀꢀꢀꢀꢀꢀ
232、挡杆
ꢀꢀꢀꢀꢀꢀꢀꢀꢀꢀꢀ
233、内销轴
28.2331、第二限位部
ꢀꢀꢀꢀꢀꢀ
2332、滑动部
ꢀꢀꢀꢀꢀꢀꢀꢀꢀ
2333、调节部
29.2334、第三限位部
ꢀꢀꢀꢀꢀꢀ
234、弹性元件
ꢀꢀꢀꢀꢀꢀꢀꢀ
235、端盖
30.236、导向柱
ꢀꢀꢀꢀꢀꢀꢀꢀꢀꢀꢀ
24、加强圈
ꢀꢀꢀꢀꢀꢀꢀꢀꢀꢀꢀ
30、底座组件
31.31、立板
ꢀꢀꢀꢀꢀꢀꢀꢀꢀꢀꢀꢀꢀꢀ
32、隔板
ꢀꢀꢀꢀꢀꢀꢀꢀꢀꢀꢀꢀꢀ
33、斜板
32.34、筋板
ꢀꢀꢀꢀꢀꢀꢀꢀꢀꢀꢀꢀꢀꢀ
35、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固设”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至少一个”指一个及以上数量。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36.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锚组合结构1,包括:锚本体10,包括锚杆11以及与锚杆11转动连接的锚头12;防转组件20,包括设于所锚杆11的内耳板21、设于锚头12的外耳板22,以及插拔配件23,内耳板21、外耳板22上均开设有通孔,插拔配件23可拆卸地穿设于内耳板21、外耳板22的通孔中;以及底座组件30,具有收容部分锚头12的收容空间。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本体10包括锚头12和锚杆11,锚头12与锚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锚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锚绳,当卸下插拔配件23后,锚头12与锚杆11可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将锚本体10投放入海中,能够起到固定船舶的作用。具体的,锚本体10可以为马氏锚、丹福尔锚、施得林格锚等,可以设置在船头,也可以设置在船尾。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中,底座组件30与船舶的甲板固定连接,起到支撑并固定锚本体10的作用,底座组件30具有收容空间,锚头12至少部分地设于收容空间内,收容空间能够起到固定锚头12的作用。可选地,底座组件30可以为多个零件焊接制作而成,也可以为一体铸造而成,其形状可以是长方体等形状。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转组件20能够避免锚头12与锚杆11发生转动,内耳板21设于锚杆11,外耳板22设于锚头12,内耳板21与外耳板22通过插拔配件23连接。可选的,外耳板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头12关于锚杆11对称,外耳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耳板22设于锚头12关于锚杆11对称的两侧,能够减小单个外耳板22的受力。外耳板22与锚头12、内耳板21与锚杆11均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
40.插拔配件23可拆卸地穿设于内耳板21、外耳板22的通孔中,插拔配件23可以为圆柱形的销状结构,使用时,插拔配件23由一侧的外耳板22插入,穿过内耳板21后从另一侧的外耳板22穿出,当插拔配件23插入时,能够限制锚杆11与锚头12相对转动,锚本体10的重心不会发生偏移,锚本体10放置在底座组件30上也就不会发生偏转或倾倒,且锚本体10放置在底座组件30上,整体布置美观。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与锚头12配合,能够对锚本体10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锚头12磕碰损坏甲板,锚本体10通过底座组件30固定更美观,同时也节省了空间。通过设置防转组件20,当锚本体10收回后插入插拔配件23,能够避免锚头12与锚杆11发生偏转和倾倒,当需要抛锚时,卸下插拔配件23,再将锚本体10吊起抛入海底。
42.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将底座组件30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用于对船舶的备用锚进行收纳,在使用时,底座组件30固定在备用锚仓库的地板上,将备用锚放置在底座组件30上并安装插拔配件23,能够对备用锚进行支撑和固定。
43.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包括:两个立板31,关于锚头12对称设置;以及隔板32,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立板31,隔板32与两个立板31共同形成收容空间。
44.本实施例中两个立板31和隔板32共同形成收容空间,当将锚本体10放置在底座组件30上后,锚头12的底部位于收容空间内,隔板32对锚头12起支撑作用,两个立板31分别与锚头12两侧形成限位,避免锚本体10发生倾倒。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立板31、隔板32可以采用焊接、粘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固定。
45.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还包括:两个斜板33,连接于对应的立板31,且两个斜板33远离对应的立板31的一端彼此远离;以及多个筋板34,设于收容空间外,每个筋板34与对应的立板31和对应的斜板33均连接。
46.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斜板33,斜板33能够在锚头12底部进入收容空间时起到导向作用,设置多个筋板34,筋板34的底部与立板31底部平齐,能够提高底座组件30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防止底座组件30受力过大发生变形,具体的,筋板34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其他数量。
47.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还可以是一体铸造形成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开设有收容空间,支撑块采用铸造加工,承重能力强,适合对重量大的船锚的支撑。
48.为了进一步提高底座组件30支撑的稳定性,避免锚本体10发生晃动,请参阅图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两个立板31形成收容空间的内侧面均设有橡胶垫35,橡胶垫35与锚头12位于收容空间内的部分相贴合。
49.本实施例中在两个立板31形成收容空间的内侧面均设有橡胶垫35,橡胶垫35具有弹性和良好的耐磨性,当锚头12进入收容空间后,橡胶垫35与锚头12接触,橡胶垫35被锚头12挤压变形,一方面能够提供一部分摩擦阻力,减小锚头12落在隔板32上对隔板32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橡胶垫35会对锚头12产生一定的夹紧力,锚头12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底座组件30支撑的稳定性。
50.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座组件30关于锚杆1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锚头12位于锚杆11两侧的部分分别与对应的底座组件30配合。
51.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设置两个,分别用于支撑锚头12位于锚杆11两侧的部分,以保证受力平衡。当然,在实际使用时,两个底座组件30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其它数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2.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防转组件20还包括设于内耳板21两侧的加强圈24,通过设置加强圈24,能够提高内耳板21的结构强度,防止内耳板21受力过大发生断裂。
53.请参阅图3和图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插拔配件23包括:外销轴231,与内耳板21、外耳板22的通孔均配合,开设有沿轴向的滑动腔,外销轴231的一端部开设有与滑动腔
连通的第一调节孔,外销轴231邻近第一调节孔的侧壁开设有与滑动腔连通的第二调节孔;内销轴233,穿设于滑动腔,且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孔伸出至滑动腔外,内销轴233在滑动腔内具有过渡曲面,过渡曲面的曲率半径在朝向第一调节孔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弹性元件234,抵压于内销轴233伸出滑动腔的部分与对应的外销轴231的端部之间;以及挡杆232,一端伸入滑动腔中且与过渡曲面滑动配合,另一端滑动设于第二调节孔内,且在弹性元件234和过渡曲面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从第二调节孔向外伸出。
54.本实施例中外销轴231为空心圆柱结构,并沿轴向开设有圆柱形的滑动腔,外销轴231与内耳板21、外耳板22的通孔配合,内销轴233为杆状结构,与滑动腔配合,挡杆232与过渡曲面配合,通过调节内销轴233的位置,内销轴233能够推动挡杆232向外伸出第二调节孔,当挡杆232伸出第二调节孔时,能够防止插拔配件23从通孔脱落,起到限位作用。
55.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挡杆232位于滑动腔内的部分为半球形,且半球形的直径大于第二调节孔的直径,既能够减小挡杆232与过渡曲面之间的摩擦,又能够防止挡杆232从第二调节孔脱出。
56.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孔沿外销轴231的周向开设有多个,与多个第二调节孔对应设置有多个挡杆232,能够有效防止插拔配件23从通孔内脱出。挡杆232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7.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3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外销轴231与内销轴233伸出第一调节孔的部分,使内销轴233始终受到朝向弹性元件234方向的力,保证过渡曲面始终能够抵紧挡杆232,使挡杆232自动伸出,以形成对外耳板22的限位。当需要使挡杆232缩回时,拉动内销轴233,弹性元件234被压缩量增大,挡杆232可以沿第二调节孔向滑动腔内滑动,此时可以取下或插入插拔配件2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34可以是弹簧。
58.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外销轴231包括:配合部2312,与内耳板21、外耳板22的通孔均配合;以及第一限位部2311,设于配合部2312远离第一调节孔的一端,用以形成对配合部2312的限位,第一限位部2311与配合部2312共同开设有滑动腔。
59.本实施例中配合部2312沿一侧的外耳板22插入,穿过内耳板21后从另一侧的外耳板22穿出,第一限位部2311与外耳板22的一侧接触起到限位作用。为了防止插拔配件23的安装和拆卸,第一限位部2311还连接有第一把手,通过设置第一把手,能够方便将插拔配件23插入和取下,当插拔配件23取下后,可以将插拔配件23通过第一把手挂设于底座组件30附近,避免遗失。
60.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内销轴233包括:滑动部2332,与滑动腔滑动配合;第二限位部2331,设于滑动部2332远离第一调节孔的一端,用以形成对滑动部2332的限位;调节部2333,一端与滑动部2332远离第二限位部233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孔伸出滑动腔外,调节部2333位于滑动腔内的部分具有过渡曲面;以及第三限位部2334,设于调节部2333伸出滑动腔的一端,弹性元件234抵压于第三限位部2334与外销轴231之间。
6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2331,能够使调节部2333的位置与挡杆232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限位部2331连接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既能起到限位作用,又能在需要将内销轴233拉动时方便将内销轴233拉动。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弹性元件234的安装与导向,本实施例中外销轴231上还设有导向柱236,弹性元件234套设于导向柱236,第三限位部
2334开设有与导向柱236配合的导向孔。
62.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插拔配件23还包括端盖235,端盖235设于外销轴231开设有第一调节孔的一端,端盖235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容置有弹性元件234,以及内销轴233伸出第一调节孔的部分。
63.本实施例中端盖235的直径尺寸与外销轴231一致,端盖235与外销轴231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扣等连接方式。弹性元件234、第三限位部2334和导向柱236均设于容纳腔内,端盖235能够保护容纳腔内的第三限位部2334、弹性元件234和导向柱236,避免发生磕碰。
64.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插拔配件23还可以是一体连接的限位销,限位销直接插设于内耳板和外耳板的通孔内。
65.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地组合或删减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各个组合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说明之后,可以认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已经记载了各个组合实施例,能够支持不同的组合实施例。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