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低流阻静音布风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低流阻静音布风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舱室布风器,即一种舱室空调通风系统末端送风装置,具体是一种低流阻静音布风器。


背景技术:

2.船舶空调通风系统一般采用高流速、大风量的设计模式,而传统舱室空调通风末端送风装置为简单的直筒式布风器,当高速经挡风板流入箱体时,在传统圆柱形挡风板作用下,风在箱体内形成高旋涡流,由于涡流是非稳态非线性流动,使得箱体内壁被连续垂向冲击,产生较大风噪;另外,由于涡流作用,使得不稳定、不均匀的风冲击散流器,造成直接噪音传入舱室,从而严重影响舱室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流阻静音布风器。本低流阻静音布风器结构简单,风量稳定,综合噪音(气动再生噪音和传声损失等)低。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流阻静音布风器,包括静压箱、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和锥形导流板;所述静压箱的前侧面开设有进风口,底部开设有出风口,内部设置有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和锥形导流板;所述锥形导流板位于静压箱的中部,所述锥形导流板的顶部与静压箱的顶部连接,底部与静压箱的底部连接;所述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包括球形挡板、横向齿条调节杆和竖向齿轮调节杆,所述球形挡板连接在横向齿条调节杆的前端,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滑动连接在静压箱的中部,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的后端部设置有齿条,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上设置有齿轮,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上的齿轮与横向齿条调节杆上的齿条啮合且竖向齿轮调节杆的底端从静压箱的出风口伸出;所述球形挡板位于锥形导流板的前方,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贯穿锥形导流板且横向齿条调节杆能沿着锥形导流板前后移动,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位于锥形导流板内侧,所述静压箱的出风口位于锥形导流板的内侧下方;所述锥形导流板的迎风面外壁为微孔板,背风面外壁为实心板,微孔板和实心板之间填充有消音保温材料;所述静压箱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填充有消音保温材料,且静压箱的内壁为微孔板。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锥形导流板的中心线与静压箱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锥形导流板包括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的左边与左侧板的前边连接,前侧板的右边与右侧板的前边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称设置,均包括倾斜导流段和水平导流段,所述倾斜导流段的前边与前侧板连接,倾斜导流段的后边与水平导流段连
接;所述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与静压箱的顶部连接,所述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与静压箱的底部连接;所述静压箱的出风口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下方。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贯穿锥形导流板的前侧板中部的通孔且横向齿条调节杆能在通孔内前后滑动。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压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位于锥形导流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竖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与滑套滑动连接。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的顶端与静压箱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位于锥形导流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压箱的进风口连接有进风管。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压箱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连接有散流盘,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的底端依次穿过出风管和散流盘中部且竖向齿轮调节杆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旋钮。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孔板的孔径为0.2 mm
ꢀ‑
0.5mm,厚度为0.2 mm
ꢀ‑
0.8mm。
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孔板的穿孔率为2%

8%。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孔板采用不锈钢板、镀锌钢板或亚克力板。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流体在绕类圆柱或球体流动时其流阻及压降较小,且流动状态较为平顺,因此,本技术采用球形风量调节机构与锥形导流板契合的设计形式,使进入静压箱内的风经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和锥形导流板沿箱体平行方向平顺、均匀的流至出风口,极大减少了气动再生噪音;此外,小部分气流会在箱体折角处形成涡流,产生了径向动量,破坏流动边界层,冲击静压箱箱体和锥形导流板,此时,耦合的微孔板和保温消音材料作为阻尼部件,提高了传声损失。因此,达到降噪、稳流的效益。
15.2、静压箱和锥形导流板采用特定结构的微孔板,其流阻和压降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即有利于流体在其壁面流动,有利于降低声传递效果。
16.3、本技术采用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在降低进风腔流阻的同时,使得风流动稳定性增加,进风口流量损失减小,风对风量调节挡板冲击噪音得到抑制;在静压箱内设置锥形导流板,平顺实现进、出风腔导流,借助于箱体内微孔板和消音保温材料的作用,使得流阻减小,流动均匀性增加,进而降低气动再生噪音、增加传声损失。因此,本技术通过采用球形风量调节机构与锥形导流板契合的形式,保证布风器流道光顺,使其满足流阻低、流量损失小、综合噪音(气动再生噪音和传声损失等)低的要求,其内部结构简洁,流动阻力小,降噪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空调通风系统末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19.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20.图中:1、进风管;2、球形挡板;3、竖向杆;4、滑套;5、圆形轴承基座;6、竖向齿轮调节杆;7、齿条;8、进风腔;9、静压箱;10、消音保温材料;11、锥形导流板;12、横向齿条调节杆;13、出风腔;14、出风管;15、散流盘;16、旋钮;17、前侧板;18、左侧板;19、右侧板;20、倾斜导流段;21、水平导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低流阻静音布风器,包括静压箱9、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和锥形导流板11。所述静压箱9的前侧面开设有进风口,底部开设有圆形出风口,内部设置有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和锥形导流板11。
22.所述锥形导流板11位于静压箱9的中部,所述锥形导流板11的顶部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式连接于静压箱9的顶部,底部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式连接于静压箱9的底部。
23.所述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包括球形挡板2、横向齿条调节杆12和竖向齿轮调节杆6,所述球形挡板2通过螺母连接在横向齿条调节杆12的前端,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12滑动连接在静压箱9的中部,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12的后端部设置有齿条7,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6中部设置有齿轮,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6上的齿轮与横向齿条调节杆12上的齿条7啮合且竖向齿轮调节杆6的底端从静压箱9的出风口伸出。
24.所述球形挡板2位于锥形导流板11的前方,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12贯穿锥形导流板11且横向齿条调节杆12能沿着锥形导流板11前后移动,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6位于锥形导流板11内侧,所述静压箱9的出风口位于锥形导流板11的内侧下方。
25.所述锥形导流板11的迎风面外壁为微孔板,背风面外壁为实心板,微孔板和实心板之间填充有消音保温材料10。所述静压箱9箱体包括外壁、内壁和中间填充材料,外壁和内壁之间填充有消音保温材料10,内壁为微孔板,外壁为镀锌钢板。
26.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导流板11的中心线与静压箱9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锥形导流板11为前部平锥型、后部流线型,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前侧板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所述前侧板17的左边与左侧板18连接,前侧板17的右边与右侧板19连接;所述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对称设置,均包括倾斜导流段20和水平导流段21,所述倾斜导流段20的前边与前侧板17连接,倾斜导流段20的后边与水平导流段21连接;所述前侧板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的顶部与静压箱9的顶部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式连接,所述前侧板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的底部与静压箱9的底部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式连接;所述静压箱9的出风口位于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之间下方。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12贯穿锥形导流板11的前侧板17中部的通孔且横向齿条调节杆12能在通孔内前后滑动。
28.本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杆3,所述竖向杆3位于锥形导流板11的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之间,所述竖向杆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套4,所述横向齿条调节杆12与滑套4滑动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6的顶端与静压箱9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承设置在圆形轴承基座5上,圆形轴承基座5固定连接在所述静压箱9的顶部,竖向齿轮调节杆6位于锥形导流板11的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之间。
30.本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9的进风口连接有进风管1。
31.本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9的出风口通过螺栓连接有出风管14,所述出风管14连接有散流盘15,所述竖向齿轮调节杆6的底端依次穿过出风管14和散流盘15中部且竖向齿轮调节杆6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旋钮16。竖向齿轮调节杆6底端连接的旋钮16能在散流盘15中部旋转。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板的孔径为0.2 mm
ꢀ‑
0.5mm,厚度为0.2 mm
ꢀ‑
0.8mm。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板的穿孔率为2%

8%。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板采用不锈钢板、镀锌钢板或亚克力板。消音保温材料10采用超细玻璃棉,厚度为20mm,外缠玻璃丝布,不允许有玻璃棉暴露而从微孔板中飞出。
35.锥形导流板11将整个静压箱9分隔为进风腔8、出风腔13及导流通道,风从进风管1流入,经静压箱9内的球形挡板2分流后进入进风腔8,而后通过锥形导流板11的左侧板18和左侧板18导流至出风腔13,再经出风管14通过散流盘15流至室内。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为风流动方向。
36.需要调节球形风量调节机构时,旋转竖向齿轮调节杆6底端的旋钮16,竖向齿轮调节杆6旋转,进而通过齿轮带动横向齿条调节杆12前后移动,球形挡板2的位置发生改变,实现风量调节。
37.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静压箱9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散流盘15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室内天花板上,出风管14穿过天花板与散流盘15连通。
38.流体在绕类圆柱或球体流动时其流阻及压降较小,且流动状态较为平顺,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球形风量调节机构与锥形导流板11契合的设计形式,使进入静压箱9内的风经球形风量调节机构和锥形导流板11沿箱体平行方向平顺、均匀的流至出风口,极大减少了气动再生噪音;此外,小部分气流会在箱体折角处形成涡流,产生了径向动量,破坏流动边界层,冲击静压箱9内壁和锥形导流板11,此时,耦合的微孔板和保温消音材料作为阻尼部件,提高了传声损失。因此,达到降噪、稳流的效益。
39.本实施例静压箱9和锥形导流板11采用特定结构的微孔板,其流阻和压降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即有利于流体在其壁面流动,有利于降低声传递效果。
40.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球形风量调节机构与锥形导流板11契合的形式,保证布风器流道光顺,使其满足流阻低、流量损失小、综合噪音(气动再生噪音和传声损失等)低的要求,其内部结构简洁,流动阻力小,降噪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空调通风系统末端。
41.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