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制冷生态循环系统是用于船上的冷却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制冷的循环系统,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将氨气转化为氨液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能够有效的节省渔船上的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冷生态循环系统用制冷系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制冷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
3.目前市场上的制冷生态循环系统用制冷系统有这样的不足,系统在运用时不能对氨液进行循环的使用,需要人工辅助对冷却系统进行循环,因此要对现在的制冷生态循环系统用制冷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系统在运用时不能对氨液进行循环的使用,需要人工辅助对冷却系统进行循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包括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和转运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连接模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与冷凝模块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与冷凝模块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与混合模块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与混合模块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与加热模块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发电机、进气管、发生器、管束和排气管,所述发电机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安装有发生器,所述发生器的内部安装有管束,所述管束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
7.优选的,所述冷凝模块包括直管、单向阀和盘管,所述直管的一端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有盘管,所述盘管的一端连接有直管。
8.优选的,所述管束在加热模块的内部呈横向水平等间距分布,且管束与发生器的连接处相互垂直。
9.优选的,所述直管设置有两根,且直管的俯视为圆形结构,并且冷凝模块通过连接模块与加热模块之间为焊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直管相连接,且盘管的俯视为“u”型,并且盘管的一端贯穿单向阀。
11.优选的,所述转运模块通过管道与加热模块和混合模块相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加热模块将氨液转化为氨气并运输至连接模块,连接模块输送氨气到冷凝模块上,冷凝模块将氨气冷凝成液体,制冷模块利用氨液气化进行降温,并将低压的液氨输送到混合模块,混合模块将希氨水与氨气混合,转运模块将混合模块混合的低压氨液水运输到加热模块内部的发生器,从而实现制冷生态的循环。
14.2.该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发电机为柴油发电机,其内部排出的废气能够加热氨液,使得氨液变为氨气,在输送到进气管,再通过发生器运输到管束中,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转化氨液,以节约装置的能源,避免直接通过能量加热氨液,导致能源的浪费。
15.3.该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连接模块将氨气输送至冷凝模块内部的直管,通过盘管对氨气进行冷凝液化,盘管的“u”型结构能够增大氨气在盘管内部的通过时间,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对氨气进行液化。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流程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原理示意图。
19.图中:1、加热模块;101、发电机;102、进气管;103、发生器;104、管束;105、排气管;2、连接模块;3、冷凝模块;301、直管;302、单向阀;303、盘管;4、制冷模块;5、混合模块;6、转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包括加热模块1、连接模块2、冷凝模块3、制冷模块4、混合模块5和转运模块6,所述加热模块1与连接模块2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1包括发电机101、进气管102、发生器103、管束104和排气管105,所述发电机101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102,所述进气管102的一端安装有发生器103,所述发生器103的内部安装有管束104,所述管束104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105,所述管束104在加热模块1的内部呈横向水平等间距分布,且管束104与发生器103的连接处相互垂直,便于将管束104与发生器103进行连接,便于通过加热模块1将液氨转化为氨气;
22.所述连接模块2与冷凝模块3相连接,所述冷凝模块3包括直管301、单向阀302和盘管303,所述直管301的一端安装有单向阀302,所述直管301设置有两根,且直管301的俯视为圆形结构,并且直管301通过连接模块2与加热模块1之间为焊连接,便于将直管301与加热模块1进行连接,所述单向阀302的一端连接有盘管303,所述盘管303的一端连接有直管301,所述盘管3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直管301相连接,且盘管303的俯视为“u”型,并且盘管303的一端贯穿单向阀302,便于盘管303增大氨气冷凝的时间,便于通过盘管303增大氨气的转换时间,所述制冷模块4与冷凝模块3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4与混合模块5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6与混合模块5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6与加热模块1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6通过管道与加热模块1和混合模块5相连接,便于通过转运模块6对低压液氨进行转运。
23.工作原理:在使用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首先加热模块1将氨液转化为氨气并运输至连接模块2,连接模块2输送氨气到冷凝模块3上,冷凝模块3将氨气冷凝成液体,制冷模块4利用氨液气化进行降温,并将低压的液氨输送到混合模块5,混合模块5将希氨水与氨气混
合,转运模块6将混合模块5混合的低压氨液水运输到加热模块1内部的发生器103,从而实现制冷生态的循环,发电机101为柴油发电机,其内部排出的废气能够加热氨液,使得氨液变为氨气,在输送到进气管102,再通过发生器103运输到管束104中,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转化氨液,以节约装置的能源,避免直接通过能量加热氨液,导致能源的浪费,连接模块2将氨气输送至冷凝模块3内部的直管301,通过盘管303对氨气进行冷凝液化,盘管303的“u”型结构能够增大氨气在盘管303内部的通过时间,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对氨气进行液化,这就是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的特点,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包括加热模块(1)、制冷模块(4)和转运模块(6),所述加热模块(1)与连接模块(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2)与冷凝模块(3)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4)与冷凝模块(3)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4)与混合模块(5)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6)与混合模块(5)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6)与加热模块(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1)包括发电机(101)、进气管(102)、发生器(103)、管束(104)和排气管(105),所述发电机(101)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102),所述进气管(102)的一端安装有发生器(103),所述发生器(103)的内部安装有管束(104),所述管束(104)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模块(3)包括直管(301)、单向阀(302)和盘管(303),所述直管(301)的一端安装有单向阀(302),所述单向阀(302)的一端连接有盘管(303),所述盘管(303)的一端连接有直管(3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104)在加热模块(1)的内部呈横向水平等间距分布,且管束(104)与发生器(103)的连接处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301)设置有两根,且直管(301)的俯视为圆形结构,并且冷凝模块(3)通过连接模块(2)与加热模块(1)之间为焊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直管(301)相连接,且盘管(303)的俯视为“u”型,并且盘管(303)的一端贯穿单向阀(3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模块(6)通过管道与加热模块(1)和混合模块(5)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包括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和转运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连接模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与冷凝模块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与冷凝模块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与混合模块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与混合模块相连接,所述转运模块与加热模块相连接。该便于操作的制冷系统,加热模块将氨液转化为氨气并运输至连接模块,连接模块输送氨气到冷凝模块上,冷凝模块将氨气冷凝成液体,制冷模块利用氨液气化进行降温,并将低压的液氨输送到混合模块,混合模块将希氨水与氨气混合,转运模块将混合模块混合的低压氨液水运输到加热模块内部的发生器,从而实现制冷生态的循环。循环。循环。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旗浪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