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2.为了便于对船舶建造,在建造中的船舶处于系泊阶段时,施工人员需要通过舷梯上到船舶上,舷梯的一端与船舶连接,另一端与地面抵接。由于船舶会随着海水在泊位区间内前后一定幅度来回移动,使得舷梯无法与地面固定,而且船舶前后挪动舷梯,使得舷梯与地面出现剧烈摩擦、碰撞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船舶在系泊阶段利用门吊悬挂舷梯的下端,有效阻止了舷梯与地面剧烈摩擦、碰撞的现象发生。但这样会导致门吊被占用。
3.因此,需要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无需使用门吊即可将舷梯的下端吊起,保证施工人员顺利上下船舶。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包括:
7.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船舶铰接,另一端相对所述船舶伸出;
8.拉绳组件,所述拉绳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船舶连接,所述拉绳组件的另一端经过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与舷梯连接;
9.限位绳,所述限位绳的一端与所述船舶连接,所述限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件和连接件,所述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船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船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板,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铰接板与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船舶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加强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板,所述加强件通过所述第二铰接板与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船舶上设置第一耳板,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限位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连接,所述限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拉绳组件包括葫芦和第一钢丝绳,所述葫芦的一端与所述船舶连接,所述葫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丝绳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经过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舷梯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丝绳远离所述葫芦的一端设置有卸扣,所述卸扣上设置有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与所述舷梯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转动设置有定滑轮,所述
第一钢丝绳经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舷梯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定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18.进一步地,沿所述定滑轮的周向于所述定滑轮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中,用于对所述第一钢丝绳进行限位。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在船舶上铰接有支撑件,支撑件的一端相对船舶伸出,支撑件通过限位绳与船体连接,拉绳组件的一端与船舶连接,另一端经过支撑件相对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与舷梯连接,通过支撑件对拉绳组件进行支撑,拉绳组件将舷梯的下端吊起脱离地面,有效阻止了舷梯与地面剧烈摩擦、碰撞的现象发生,而且不用占用门吊即可将舷梯的下端吊起,保证施工人员顺利上下船舶。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舷梯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的主视图;
23.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25.图中:
26.1、舷梯;2、支撑件;21、加强件;22、连接件;23、第二耳板;3、拉绳组件;31、葫芦;32、第一钢丝绳;4、限位绳;5、第一耳板;6、定滑轮;61、安装架;62、加强筋板;63、限位块;7、卸扣;71、第二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为了无需使用门吊即可将舷梯的下端吊起,保证施工人员顺利上下船舶,如图1
‑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舷梯悬挂装置。本船舶舷梯悬挂装置包括:支撑件2、拉
绳组件3和限位绳4。
31.其中,支撑件2的一端与船舶铰接,另一端相对船舶伸出;拉绳组件3的一端与船舶连接,拉绳组件3的另一端经过支撑件2相对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与舷梯1连接;限位绳4的一端与船舶连接,限位绳4的另一端与支撑件2连接。
32.通过支撑件2对拉绳组件3进行支撑,拉绳组件3将舷梯1的下端吊起脱离地面,有效阻止了舷梯1与地面剧烈摩擦、碰撞的现象发生,而且不用占用门吊即可将舷梯1的下端吊起,保证施工人员顺利上下船舶。
33.进一步地,本船舶舷梯悬挂装置还包括加强件21和连接件22,加强件21的一端与船舶铰接,另一端与支撑件2连接,连接件22的一端与加强件2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2连接。通过设置加强件21和连接件22,能够进一步提升支撑件2的强度,满足对拉绳组件3支撑的需要,而且能够防止支撑件2在特殊工况下相对船舶左右摆动,造成铰接处断裂发生安全事故。
34.进一步地,船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支撑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板,支撑件2通过第一铰接板与第一铰接座铰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将支撑件2与船舶铰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支撑件2相对船舶伸出的长度。
35.进一步地,船舶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座,加强件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板,加强件21通过第二铰接板与第二铰接座铰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安装加强件21。
36.进一步地,船舶上设置第一耳板5,支撑件2上设置有第二耳板23,限位绳4的一端与第一耳板5连接,限位绳4的另一端与第二耳板23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耳板5和第二耳板23便于固定限位绳4,从而限定支撑件2相对船舶的甲板的夹角,保证支撑件2相对船舶的相对位置。
37.进一步地,拉绳组件3包括葫芦31和第一钢丝绳32,葫芦31的一端与船舶连接,葫芦31的另一端与第一钢丝绳32连接,第一钢丝绳32经过支撑件2相对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与舷梯1连接。通过设置葫芦31便于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拉绳组件3的长度,从而在第一钢丝绳32与舷梯1连接后,通过葫芦31提升第一钢丝绳32从而提升舷梯1至与地面间隔一定高度,在便于登船的同时,防止舷梯1的下端与地面产生摩擦。
38.进一步地,第一钢丝绳32远离葫芦31的一端设置有卸扣7,卸扣7上设置有第二钢丝绳71,第二钢丝绳71与舷梯1连接。通过设置卸扣7和第二钢丝绳71,便于与第一钢丝绳32和舷梯1连接,而且,第二钢丝绳71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更换长度,从而便于在不同的场合周转使用同一套拉绳组件3,提升拉绳组件3的利用率。
39.进一步地,支撑件2相对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转动设置有定滑轮6,第一钢丝绳32经过定滑轮6与舷梯1连接。通过设置定滑轮6,在第一钢丝绳32相对支撑件2的端部滑动时,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避免对第一钢丝绳32造成较大的磨损,导致第一钢丝绳32的使用寿命缩短。
40.进一步地,支撑件2相对船舶伸出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架61,定滑轮6转动设置在安装架61上,安装架61与支撑件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62。通过设置安装架61,便于在支撑件2上安装定滑轮6,通过设置加强筋板62进一步提升安装架61与支撑件2之间的连接强度。
41.进一步地,沿定滑轮6的周向于定滑轮6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支撑件2上设置有限位
块63,限位块63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中,用于对第一钢丝绳32进行限位。通过限位块63将第一钢丝绳32限制在环形凹槽中,避免第一钢丝绳32从环形凹槽中跳脱,导致舷梯1出现剧烈晃动,甚至砸在地上,对登船人员造成伤害。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