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


背景技术:

2.船舶,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3.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船舶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损坏,在对船舶进行维修时需要使用到维修平台,但现有的维修平台在对船舶维修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抬升方式,其次缺少有效的固定装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船舶进行抬升且固定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固定杆,所述平台本体包括操作台、立杆、气缸和承载杆,所述平台本体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底部的两端均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紧块。
7.为了达到对船体的底部固定和防护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承载杆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8.为了达到增加承载杆与船体之间摩擦力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承载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垫,所述固定垫的顶部设置有防滑纹。
9.为了达到提高承载杆在移动时稳定性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承载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承载杆的高度和宽度。
10.为了达到对船体进行固定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抵紧块为倾斜设置,且所述抵紧块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垫。
11.为了达到便于使用者对螺纹杆进行转动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承载杆远离抵紧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内部为中空设置。
12.为了达到对操作台进行固定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
13.为了达到提高固定块稳定性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优选的,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有益效果是:
15.该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当需要对船舶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通过起吊设备将船舶放置到承载杆的上部,此时船舶的锥形底部卡入凹槽的内部,船舶的外侧与承载杆顶部的固定垫接触,通过承载杆和固定垫对船舶进行支撑,当船舶放好后,使用者将气缸开启,通过气缸带动承载杆和滑块在立杆的内部移动,从而对船舶与操作台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维修人员操作,当对船舶的高度调节完毕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转块带动螺纹杆在固定杆的内部移动,从而使抵紧块向船体移动,直到将船体抵紧固定,对船体进一步固定,提高船体在维修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维修平台在对船舶维修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抬升方式,其次缺少有效的固定装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螺纹杆和抵紧块的连接示意图;
18.图3为图1所示承载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所示操作台和竖杆的连接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平台本体;101、操作台;102、立杆;103、气缸;104、承载杆;2、固定杆;3、螺纹杆;4、抵紧块;5、凹槽;6、防护垫;7、固定垫;8、滑块;9、防滑垫;10、转块;11、固定座;12、紧固螺栓;1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螺纹杆和抵紧块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承载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操作台和竖杆的连接示意图。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1和固定杆2。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平台本体1包括操作台101、立杆102、气缸103和承载杆104,平台本体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立杆102,立杆1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
承载杆104,承载杆104底部的两端均与气缸10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气缸103的底部与操作台101的顶部固定连接。
25.固定杆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固定杆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紧块4。
26.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船舶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通过起吊设备将船舶放置到承载杆104的上部,此时船舶的锥形底部卡入凹槽5的内部,船舶的外侧与承载杆104顶部的固定垫7接触,通过承载杆104和固定垫7对船舶进行支撑,当船舶放好后,使用者将气缸103开启,通过气缸103带动承载杆104和滑块8在立杆102的内部移动,从而对船舶与操作台101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维修人员操作,当对船舶的高度调节完毕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转块10带动螺纹杆3在固定杆2的内部移动,从而使抵紧块4向船体移动,直到将船体抵紧固定,对船体进一步固定,提高船体在维修时的稳定性。
27.参考图3所示,承载杆104的顶部设置有凹槽5,凹槽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6。
2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船体的底部为锥形设计,在平面上放置会不平稳,所以通过设置凹槽5,可以对船体的锥形底部进行支撑,从而时船体保持稳定,由于承载杆104由金属制成,可能会对船体的底部造成损伤,通过在凹槽5的内壁设置防护垫6,可以将船体与凹槽5进行隔绝,对船体进行保护,从而防止船体受到损伤。
29.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承载杆1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垫7,固定垫7的顶部设置有防滑纹。
30.承载杆10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承载杆104的高度和宽度。
31.抵紧块4为倾斜设置,且抵紧块4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垫9。
32.承载杆104远离抵紧块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10,转块10的内部为中空设置。
3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承载杆104的顶部设置固定垫7并且固定垫7的外侧设置防滑纹,可以增加承载杆104与船体底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船体在维修时滑动而影响维修人员操作,通过在承载杆104的两端设置滑块8且滑块8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承载杆104的高度和宽度,一方面可以减小承载杆104与立杆102之间的摩擦力,更加便于承载杆104的移动,另一方面,可以对承载杆104进行限位,防止承载杆104从立杆102的内部滑脱,当船体放置在承载杆104上部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转块10带动螺纹杆3在固定杆2的内部移动,从而使抵紧块4向船体移动,直到将船体抵紧固定,对船体进一步固定,提高船体在维修时的稳定性,通过在抵紧块4的外侧设置防滑垫9,可以增加抵紧块4与船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抵紧块4对船体的固定更加牢固。
34.参考图1、图4和图5所示,操作台1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的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12。
35.气缸1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底部与操作台101的顶部固定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操作台101的底部设置固定座11并在其内部设置紧固螺栓12,可以将操作台101进行固定,保证操作台101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滑动或其他危险情况,通过在气缸103的底部设置固定块13,增加了气缸103与操作台101之间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气缸103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效率较高的船舶维修专用平台的工作原理如下:
38.当需要对船舶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通过起吊设备将船舶放置到承载杆104的上部,此时船舶的锥形底部卡入凹槽5的内部,船舶的外侧与承载杆104顶部的固定垫7接触,通过承载杆104和固定垫7对船舶进行支撑,当船舶放好后,使用者将气缸103开启,通过气缸103带动承载杆104和滑块8在立杆102的内部移动,从而对船舶与操作台101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维修人员操作,当对船舶的高度调节完毕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转块10带动螺纹杆3在固定杆2的内部移动,从而使抵紧块4向船体移动,直到将船体抵紧固定,对船体进一步固定,提高船体在维修时的稳定性,通过在抵紧块4的外侧设置防滑垫9,可以增加抵紧块4与船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抵紧块4对船体的固定更加牢固,本装置中还通过在操作台101的底部设置固定座11并在其内部设置紧固螺栓12,可以将操作台101进行固定,保证操作台101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滑动或其他危险情况,通过在气缸103的底部设置固定块13,增加了气缸103与操作台101之间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气缸103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