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用降噪消音墙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船舶用降噪消音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消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用降噪消音墙。


背景技术:

2.国际通用法规和船级社规范对噪音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客船,在船舶试航检验过程中,噪音测量超标问题时有发生,如何降低船舶噪音,保证乘客不被噪音困扰,成为船舶设计者和建造者的一大难题。
3.目前船舶的风机,通常布置在顶层甲板的风机室内,而风机室周围是乘客的室外休闲娱乐场所,船舶正常航行时,风机运行会产生的噪音,对于风机的降噪消音,我们一般是在风机上安装一个圆筒状的消音器,虽然能带来一些降噪消音效果,但其主要是用于降低机舱中的通风噪音,对于风机室的进风口处位置以及周围开敞处位置的噪音,以及靠港状态下对岸上的外部噪音,并没有太好的降噪效果,难以达到国际通用法规和船级社对噪音的要求标准,又如公开号为cn103950508a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船用降噪结构,其是在钢甲板上依次敷设中空异形玻璃纤维布、铝箔和敷料层,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紧固机构,以及噪音消减空间,因此难以达到长期稳定有效的降噪消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船舶用降噪消音墙,通过在降噪消音墙内部增加紧固机构与消音室,对噪音进行一个逐级消减,保证降噪消音质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船舶用降噪消音墙,包括墙框架和填充在所述墙框架内部的矿物棉板,还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降噪消音墙内部的紧固机构,所述墙框架包括穿孔板和镀锌钢板,所述穿孔板与所述矿物棉板之间形成消音室,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主衬档和支撑角钢,所述穿孔板与所述主衬档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角钢为l字形,其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镀锌钢板上,另外一端穿过所述矿物棉板并延伸出所述消音室且与所述主衬档相抵触,所述矿物棉板的外表面被铝箔胶带完全包裹。
7.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矿物棉板作为消音材料,是因为其具备质轻、耐久、不燃、不腐的特点,消音效果佳,且外表面被铝箔胶带完全包裹,能够隔热保温,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同时提升了矿物棉板的防水防腐性能,保证矿物棉板的消音质量,穿孔板能够对空气传来的声音进行吸收,穿孔板与矿物棉板之间形成消音室,使得声波在消音室内来回传递,逐渐消减,紧固机构均匀分布在降噪消音墙内部,通过主衬档与穿孔板固定连接,l字形的支撑角钢将镀锌钢板和矿物棉板固定,且其一端与主衬档相抵触,使得穿孔板、镀锌钢板和矿物棉板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矿物棉板与穿孔板的绝缘消音效果,提升了降噪消音墙整体的稳定性,且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8.进一步的,所述主衬档与所述穿孔板通过抽芯铆钉与弓形压条相互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角钢与所述镀锌钢板通过抽芯铆钉与弓形压条相互配合固定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弓形压条能够对抽芯铆钉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移动,使得主衬档能够稳定安装在穿孔板上,或将支撑角钢稳定安装在镀锌钢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矿物棉板贯穿有与所述支撑角钢对应连接的碰钉。
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碰钉贯穿矿物棉板并与支撑角钢连接,使得矿物棉板进一步固定在镀锌钢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镀锌钢板的厚度是2mm,所述穿孔板的厚度是0.8mm,所述矿物棉板的厚度是50mm。
13.上述技术方案中,发明人在采用不同厚度的镀锌钢板、穿孔板和矿物棉板进行多次对比实验后,经过噪声分析计算做最终确认的,发现:镀锌钢板的选取厚度是2mm,穿孔板的选取厚度是0.8mm,所述矿物棉板的选取厚度是50mm,消音室的选取厚度是25mm的条件下,其消音效果是最佳的,同时该厚度范围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装配使用。当然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母型船,其风机室的噪音值更高的话,所对应的镀锌钢板、穿孔板和矿物棉板的厚度也可以适当调整,此厚度是较为通用普遍的消音需求范围。
14.进一步的,所述降噪消音墙的尺寸是78*1000*2000mm,包括第一降噪消音墙和第二降噪消音墙,分别布置在船舶的风机室内的上下甲板,且第一降噪消音墙和第二降噪消音墙部分重叠交错,其间隔为1.7m。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风机室内部,靠近进出风口的位置合理布置第一降噪消音墙和第二降噪消音墙,全方位的降低了由风机导致的风机室的外部噪音,同时能够保证风机室进出口处拥有一定的通风量,保持船舶整体的空气流动。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降噪消音墙上还设置有钢质门。
17.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降噪消音墙能够起到与栏杆相似的防坠的作用,且第二降噪消音墙上还设置有钢质门,既提升空气流通性,同时也方便人员通行。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矿物棉板作为消音材料,是因为其具备质轻、耐久、不燃、不腐的特点,消音效果佳,且外表面被铝箔胶带完全包裹,能够隔热保温,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同时提升了矿物棉板的防水防腐性能,保证矿物棉板的消音质量,穿孔板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穿孔板与矿物棉板之间形成消音室,使得声波在消音室内来回传递,逐渐消减,紧固机构均匀分布在降噪消音墙内部,通过主衬档与穿孔板固定连接,l字形的支撑角钢将镀锌钢板和矿物棉板固定,且其一端与主衬档相抵触,使得穿孔板、镀锌钢板和矿物棉板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矿物棉板与穿孔板的绝缘降噪消音效果,提升了降噪消音墙整体的稳定性,且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布置示意图。
22.附图标注:1、穿孔板;2、镀锌钢板;3、矿物棉板;4、消音室;5、主衬档;6、支撑角钢;7、弓形压条;8、抽芯铆钉;9、碰钉;10、第一降噪消音墙;11、第二降噪消音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4.参阅图1

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用降噪消音墙,包括墙框架和填充在所述墙框架内部的矿物棉板3,还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降噪消音墙内部的紧固机构,所述墙框架包括穿孔板1和镀锌钢板2,所述穿孔板1与所述矿物棉板3之间形成消音室4,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主衬档5和支撑角钢6,所述穿孔板1与所述主衬档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角钢6为l字形,其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镀锌钢板2上,另外一端穿过所述矿物棉板3并延伸出所述消音室4且与所述主衬档5相抵触,所述矿物棉板3的外表面被铝箔胶带(图未示出)完全包裹。
25.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矿物棉板3作为消音材料,是因为其具备质轻、耐久、不燃、不腐的特点,消音效果佳,且外表面被铝箔胶带完全包裹,能够隔热保温,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同时提升了矿物棉板3的防水防腐性能,保证矿物棉板3的消音质量,穿孔板1能够对空气传来的声音进行吸收,穿孔板1与矿物棉板3之间形成消音室4,使得声波在消音室4内来回传递,逐渐消减,紧固机构均匀分布在降噪消音墙内部,通过主衬档5与穿孔板1固定连接,l字形的支撑角钢6将镀锌钢板2和矿物棉板3固定,且其一端与主衬档5相抵触,使得穿孔板1、镀锌钢板2和矿物棉板3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矿物棉板3与穿孔板1的绝缘降噪消音效果,提升了降噪消音墙整体的稳定性,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是针对风机室的额外降噪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现有的降噪方案,例如风机室围壁布设绝缘材料,风机安装消音器等。
26.优选地,所述主衬档5与所述穿孔板1通过抽芯铆钉8与弓形压条7相互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角钢6与所述镀锌钢板2通过抽芯铆钉8与弓形压条7相互配合固定连接。
27.上述技术方案中,弓形压条7能够对抽芯铆钉8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移动,使得主衬档5能够稳定安装在穿孔板1上,或将支撑角钢6稳定安装在镀锌钢板2上。
28.优选地,所述矿物棉板3贯穿有与所述支撑角钢6对应连接的碰钉9。
2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碰钉9贯穿矿物棉板3并与支撑角钢6连接,使得矿物棉板3进一步固定在镀锌钢板2上。
30.优选地,所述镀锌钢板2的厚度是2mm,所述穿孔板1的厚度是0.8mm,所述矿物棉板3的厚度是50mm,所述消音室4的厚度是25mm。
31.上述技术方案中,发明人在采用不同厚度的镀锌钢板2、穿孔板1和矿物棉板3进行多次对比实验后,经过噪声分析计算做最终确认的,发现:镀锌钢板2的选取厚度是2mm,穿孔板1的选取厚度是0.8mm,所述矿物棉板3的选取厚度是50mm,消音室4的选取厚度是25mm的条件下,其降噪消音效果是最佳的,同时该厚度范围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装配使用。当然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船舶,其风机室的噪音更高的话,所对应的镀锌钢板2、穿孔板1和矿物棉板3的厚度也可以适当调整,此厚度是较为通用普遍的消音需求范围。
32.优选地,所述降噪消音墙的尺寸是78*1000*2000mm,包括第一降噪消音墙10和第二降噪消音墙11,分别布置在船舶的风机室内的上下甲板,且第一降噪消音墙10和第二降
噪消音墙11部分重叠交错,其间隔为1.7m。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风机室内部,靠近进出风口的位置合理布置第一降噪消音墙10和第二降噪消音墙11,全方位的降低了由风机导致的风机室的外部噪音,同时能够保证风机室进出口处拥有一定的通风量,保持船舶整体的空气流动。
34.优选地,所述第二降噪消音墙11上还设置有钢质门。
3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降噪消音墙11能够起到与栏杆相似的防坠的作用,第二降噪消音墙11上还设置有钢质门,既提升空气流通性,同时也方便人员通行。
36.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