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物花型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中的羊绒针织品大部分以传统组织结构表现,如正反针、绞花、阿兰花、提花等为主,产品风格趋于古板,仿制品较多。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更喜欢独特的返璞归真、贴近自然风格的羊绒针织品,产品要有创新性和动感气息。羊绒针织产品的设计离不开电脑花样组织结构的创新。
3.经过对大自然中雀类和画眉类鸟儿的羽翼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鸟儿羽翼短而圆,适合在狭小的空间中飞行,能产生理想的浮力和推力,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降低飞行中的消耗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速度。但是,目前缺少一种能够体现出鸟儿羽翼结构的针织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能够将羽翼纹花样的组织结构在针织物上体现出来,羽翼纹花样的立体感明显,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在产品中融入大自然的设计原素。
5.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循环单元,基本循环单元包括:正针组织、羽轴组织和羽片组织;以正针组织为基础,羽轴组织和羽片组织编织在正针组织上,羽片组织分布在羽轴组织两侧。
6.进一步,羽片组织对称分布在羽轴组织两侧。
7.进一步,羽轴组织纵向排列在中部,羽片组织包括:第一移圈组织、第二移圈组织和浮线组织,浮线组织位于第一移圈组织、羽轴组织上下两侧;第一移圈组织、第二移圈组织左右分布在羽轴组织两侧。
8.进一步,第一移圈组织、第二移圈组织成对对称分布在羽轴组织两侧,第一移圈组织、第二移圈组织的线圈斜向排列,向两侧展开或者收缩。
9.进一步,基本循环单元包括两对第一移圈组织,以及两对第二移圈组织。
10.进一步,第一移圈组织、第二移圈组织通过线圈移圈形成,第一移圈组织两端与正针组织相连接,第二移圈组织的线圈与外侧的正针组织的线圈连接并形成第一堕套组织。
11.进一步,基本循环单元包括两对羽片组织,两对羽片组织之间形成菱形的正针组织,菱形的正针组织上分布有第三移圈组织,第三移圈组织的线圈与正针组织的线圈连接后形成第二堕套组织;正针组织的线圈移圈后形成第三移圈组织,移圈后的空位形成空起线圈。
12.进一步,羽片组织相邻的外侧正针组织上分布有第三移圈组织、第二堕套组织,以及移圈后的空位形成空起线圈。
13.进一步,基本循环单元以中心列为羽轴组织,羽轴组织以中心基础列的1针正针编
织构成。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羽翼纹花样的组织结构在针织物上体现出来,羽翼纹花样的立体感明显,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在产品中融入大自然的设计原素。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析羽翼的宽窄、长短、主羽的大小及形状,编织出羽翼的外观形状,采用电脑横机的编织技术,设计出这种羽翼纹花样的组织结构,将这种组织结构应用到针织产品设计中。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的编织组织结构线圈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19.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的编织组织结构线圈图。
20.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循环单元,基本循环单元包括:正针组织1、羽轴组织2和羽片组织3;以正针组织1为基础,羽轴组织2和羽片组织3编织在正针组织1上,羽片组织3分布在羽轴组织2两侧。
21.本优选实施例中,羽片组织3对称分布在羽轴组织2两侧。
22.羽轴组织2纵向排列在中部,羽片组织3包括:第一移圈组织31、第二移圈组织32和浮线组织33,浮线组织32位于第一移圈组织31、羽轴组织2两侧;第一移圈组织31、第二移圈组织32分布在羽轴组织2两侧。
23.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移圈组织31、第二移圈组织32成对对称分布在羽轴组织2两侧,第一移圈组织31、第二移圈组织32的线圈斜向排列,从下向上向两侧展开或者收缩。本优选实施例中,有两对第一移圈组织31,两对第二移圈组织32。
24.第一移圈组织31、第二移圈组织32通过线圈移圈形成。第一移圈组织31首尾两端与正针组织1相连接,第二移圈组织32的线圈与侧部的正针组织1的线圈连接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
25.本优选实施例中,包括两对羽片组织3,两对羽片组织3之间形成菱形的正针组织1,菱形的正针组织1上分布有第三移圈组织5,第三移圈组织5的线圈与正针组织1的线圈连接后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正针组织1的线圈移圈后形成第三移圈组织5,移圈后的空位形成空起线圈7。第二堕套组织6形成羽翼纹花样的羽小枝,空起线圈7形成羽翼纹花样的网眼,共同构成坚实而具有灵动的羽翼效应。
26.本优选实施例中,羽片组织3相邻的外侧正针组织1上也分布有第三移圈组织5、第二堕套组织6,以及移圈后的空位形成空起线圈7。此处的第三移圈组织5与菱形的正针组织1上的第三移圈组织5的移圈方向相反。
27.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中的不同区域单元可以列数不同、行数不同,移圈针数不同,这样就可以编织出形状、大小、和多位变化排列外观效果不一的、结合体的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
28.本优选实施例中,所用纱线原料成份由100%纯羊绒纱线组成,通过国产斯坦格stg-m252s车型、12针/inch的电脑横机,26s/2支纱线织造完成的粗纺织物。电脑横编机至少包括前后相向的一对前针板与后针板,前针板或者后针板可以前向后或后向前相互翻针,且前后针板至少有一块针板可以左右摇床错位。
29.由a-b、c、d-e三个区域的1-25列和1
’‑
40’行共同形成一个基本循环单元。其中c区域为羽轴1针宽度的中心基础列,两侧分别对称分布有a-b、d-e两个区域,共同编织出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
30.编织:出针高度3/4,形成新线圈(成圈);
31.不织:出针高度0,不出针,带纱线不起针,无任何编织动作,拉浮线;
32.翻针: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
33.接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34.编织时:以中心基础列第14列为羽轴组织2,羽轴组织2以中心基础列的1针正针编织构成。左面部分结构的编织原理,右面结构与左面结构完全相同,仅在编织过程中摇床移针方向相反。
35.编织第1’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
36.编织第2’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然后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11针线圈形成有第一堕套组织4,构成含有第一堕套组织4的第二移圈组织32的起始位;
37.编织第3’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2列2’行的线圈被移走后,在第3’行再织时,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2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3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6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7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11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10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
38.编织第4’行时,第1、2、3、4、5、6、7、8、9、10、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2列3’行的线圈被移走后,在第4’行再织时,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6列3’行的线圈被移走后,在第4’行再织时,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10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9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11列3’的线圈被移走后,在第4’行再织时,该位置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构成羽片中细长羽枝的起始位;
39.编织第5’行时,第1、2、3、4、5、6、7、8、9、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然后第4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5针线圈形成有第二堕套组织6;第9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8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10、11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
40.编织第6’行时,第1、2、3、4、5、6、7、8、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列4’行的线圈被移走后,在第6’行再织时,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8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7针线圈形成有第一堕套组织4;第9、10、11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
41.编织第7’行时,第1、2、3、4、5、6、7、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然后第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3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7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6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8、9、10、11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
同时,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11针的空针针位上,准备构成单独线圈的第一移圈组织31的起始位;
42.编织第8’行时,第1、2、3、4、5、6、11、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
43.第2列7’行的线圈被移走后,在第8’行再织时,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6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5针线圈形成有第一堕套组织4;第7、8、9、10、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11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10针的空针针位上;
44.编织第9’行时,第1、2、3、4、5、10、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
45.第5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4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6、7、8、9、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10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9针的空针针位上;
46.编织第10’行时,第1、2、3、4、9、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与第3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5、6、7、8、10、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9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8针的空针针位上;
47.至此,完成第二移圈组织32的终止位编织。
48.编织第11’行时,第1、2、3、8、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5、6、7、9、10、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8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7针的空针针位上;
49.编织第12’行时,第1、2、3、7、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2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4、5、6、8、9、10、11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7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6针的空针针位上;
50.编织第13’行时,第1、2、3、6、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1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4、5、7、8、9、10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6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5针的空针针位上;
51.编织第14’行时,第1、2、3、5、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0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4、6、7、8、9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5针的正针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第4针的空针针位上;中心基础14列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5列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
52.至此,完成第一移圈组织31的终止位编织。
53.编织第15’行时,第1、2、3、4、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9、14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5、6、7、8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
54.编织第16’行时,第1、2、3、4、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8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5、6、7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3列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
55.编织第17’行时,第1、2、3、4、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7、12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5、6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
56.编织第18’行时,第1、2、3、4、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6针由
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第5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10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11针的针位上;中心基础14列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5列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
57.编织第19’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10、14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58.编织第20’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同时,第8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9针线圈形成有堕套线圈c;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3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
59.编织第21’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8、12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60.编织第22’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同时,第5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6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10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1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14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5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开始第二移圈组织32的反向移针起始位。
61.编织第23’行时,第1、2、3、4、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6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7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10、14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62.编织第24’行时,第1、2、3、4、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6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7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8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3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
63.编织第25’行时,第1、2、3、4、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6、7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第12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同时,第8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9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
64.编织第26’行时,第1、2、3、4、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6、7、8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4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5针的空针针位7上;第9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0针线圈形成有第一堕套组织4;第14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5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开始第一移圈组织31的反向移针起始位。
65.编织第27’行时,第1、2、3、5、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6、7、8、9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5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6针的空针针位上;第10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1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14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66.编织第28’行时,第1、2、3、6、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5、7、8、9、10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6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7针的空针针位上;第11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2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
67.编织第29’行时,第1、2、3、7、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5、6、8、9、10、11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7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8针的空针针位上;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3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
68.至此,完成第二移圈组织32的反向终止位编织。
69.编织第30’行时,第1、2、3、8、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5、6、7、9、10、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8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9针的空针针位上;
70.编织第31’行时,第1、2、3、4、9、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5、6、7、8、10、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9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10针的空针针位上;第4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1.编织第32’行时,第1、2、3、4、5、10、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6、7、8、9、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10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11针的空针针位上;第5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2.编织第33’行时,第1、2、3、4、5、6、11、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7、8、9、10、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3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11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12针的空针针位上;第6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3.编织第34’行时,第1、2、3、4、5、6、7、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8、9、10、11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1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13针线圈形成第一堕套组织4;第2、7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4.至此,完成第一移圈组织31的反向终止位编织。
75.编织第35’行时,第1、2、3、4、5、6、7、8、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9、10、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4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5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8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6.编织第36’行时,第1、2、3、4、5、6、7、8、9、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0、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第4、9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7.编织第37’行时,第1、2、3、4、5、6、7、8、9、10、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1、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同时,第2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3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6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7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
78.编织第38’行时,第1、2、3、4、5、6、7、8、9、10、11、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12针不起针不编织,纱线拉浮线从织针上通过;第2、6、11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79.编织第39’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同时,第4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5针线圈形成第二堕套组织6;第8针的正针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与第9针线圈形成有第二堕套组织6;第12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80.编织第40’行时,第1、2、3、4、5、6、7、8、9、10、11、12、13、14针编织正针组织1;第4、8针由于没有旧线圈,再编织时形成一个空起线圈7;
81.至此,以c区域的1列为中心基础列的左面a-b区域编织完成。同理,以c区域的1列为中心基础列的右面d-e区域编织原理或编织方法完全相同,仅针板摇床方向相反,中央位
置局部羽小枝的排列数不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
82.以上线圈组织结构和实施例可知,由此a-b、c、d-e两个区域的1-25列和1
’‑
40’行共同形成一个基本循环单元。以c区域为羽轴1针宽度的中心基础列。所编织的羽翼纹花样针织组织结构,分布均匀,协调一致,纹理纵横交错,在针织产品设计中融入该组织结构,增强产品立体感,具有较强的动感效应。
83.本实用新型所用编织车型,纱线支数和原料成份均无限制要求。适合于多种车型,3g、5g、7g、10g、12g、14g、16g、18g车型。
84.本实用新型组织结构的行数和针数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行数和针数,可根据不同羽翼纹花样的形状及大小调整。
85.本实用新型组织结构中浮线长度要求范围控制参照表:n表示针数
[0086][0087]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技术方案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