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操作显示屏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家用电器的可操作显示屏的操作及美观要求越来越高,一款操作便捷且外观时尚的可操作显示屏能够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感受,因此优化设计家用电器的可操作显示屏是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4.现有的家用电器的可操作显示屏上通常设置有触屏按键,触屏按键采用电容式传感器作为感应装置,但传统的电容式传感器在油污或潮湿环境下容易受到污损,甚至导致按键失灵,为了防止按键失灵,通常还需要进行预防处理,而预防处理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另外,对于需要密集设置多个按键的可操作显示屏,电容式传感器很难实现较好的触摸控制,不易操作;而且电容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较短,用户体验差。因此,现有的可操作显示屏中触屏按键存在不易操作以及容易失灵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可操作显示屏中触屏按键存在不易操作以及容易失灵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显示屏,该可操作显示屏包括:
7.光源层,所述光源层包括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
8.光引导层,所述光引导层设置在所述光源层的上方,所述光引导层用于引导光线通过;
9.触摸表面层,所述触摸表面层设置在所述光引导层的上方,所述触摸表面层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区,每个所述透光区与一个所述光感发射控制单元对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操作显示屏,光源层上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用于发射感应光线,以及根据感应光线的强度变化激发按键功能控制,光引导层能够引导感应光线入射触摸表面层,用户可以通过接触触摸表面层实现设定的操作;例如当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光感发射控制单元可以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接触触摸表面层遮挡光感发射控制单元发出的光线,从而激发光感发射控制单元传递信号或直接控制,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开关以及功能调节等操作,由此,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位于最下方的光源层不易受到污损,可靠性高,用户仅通过接触触摸表面层即可激发控制,操作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操作显示屏中触屏按键存在不易操作以及容易失灵的问题。
11.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引导层包括标签膜和透明塑料构件,所述
标签膜连接在所述透明塑料构件的背对所述光源层的一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膜上设置有多个通光部,每个所述通光部与一个所述透光区对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光部设置为贯穿所述标签膜的通孔。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签膜包括不透明区和多个透明区,所述多个透明区形成所述多个通光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表面层面向所述光引导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指令图案,每个所述指令图案与一个所述透光区对应。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令图案设置为丝网印刷形成的彩色印刷掩膜图形。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感发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用于照亮所述指令图案。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感发射控制单元包括可发射不可见光的感应光源。
2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以及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操作显示屏,所述可操作显示屏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21.本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操作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可操作显示屏中触摸表面层的俯视图;
25.图3为图1所示可操作显示屏中光引导层的俯视图;
26.图4为图3所示光引导层的主视图;
27.图5为图1所示可操作显示屏中光源层的俯视图。
28.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29.100、可操作显示屏;
30.10、光源层;11、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2、pcb板;
31.20、光引导层;21、标签膜;211、通光部;22、透明塑料构件;
32.30、触摸表面层;31、透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4.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5.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36.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37.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电器,如衣物处理设备、微波炉、电磁炉、制冷设备等多采用显示屏类型的操作面板,即可操作显示屏,可操作显示屏上通常设置有供用户点触进行功能选择的触屏按键,触屏按键通常采用电容式传感器作为感应装置,但在家用电器的使用环境的影响下,电容式传感器容易被油污或水蒸气污损,影响触屏按键的灵敏性,甚至会导致触屏按键失灵;而且对于需要密集设置多个按键的可操作显示屏,电容式传感器很难实现较好的触摸控制,不易操作;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按键失灵,通常需要对可操作显示屏进行预防处理,但这种方式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通常应用在较高端的家用电器中,而现有的家用电器中尤其是中低端电器的可操作显示屏,存在触屏按键不易操作、容易失灵的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显示屏,利用光感发射控制单元发光,当用户手指接触遮挡光线时,光感发射控制单元根据光线强度变化激发控制,由此不会受到水蒸气、油污等影响,提高了可操作性,且不易失灵。
38.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显示屏100,该可操作显示屏100包括光源层10、光引导层20和触摸表面层30,光源层10包括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光引导层20设置在光源层10的上方,光引导层20用于引导光线通过;触摸表面层30设置在光引导层20的上方,触摸表面层30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区31,每个透光区31与一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对应。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10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光源层10、光引导层20和触摸表面层30,光源层10上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用于发射感应光线,以及根据感应光线的强度变化激发按键功能控制,光引导层20能够引导感应光线入射触摸表面层30,用户可以通过接触触摸表面层30实现设定的操作;例如当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
100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可以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接触触摸表面层30遮挡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出的感应光线,从而激发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传递信号或直接控制,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开关以及功能调节等操作,由此,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100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位于最下方的光源层10不易受到污损,可靠性高,用户仅通过接触触摸表面层30即可激发控制,操作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操作显示屏100中触屏按键存在不易操作以及容易失灵的问题。
40.如图1所示,光源层10、光引导层20和触摸表面层30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光引导层20至少覆盖光源层10,触摸表面层30覆盖光引导层20;光源层10、光引导层20和触摸表面层30之间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地,光源层10的上表面与光引导层20的下表面粘接,光引导层20的上表面与触摸表面层30的下表面粘接。
41.进一步地,光源层10上的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与触摸表面层30上的多个透光区31一一对应设置,例如,多个透光区31可以在触摸表面层30上呈直线排布或呈阵列排布,相应地,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也在光源层10上呈直线排布或呈阵列排布,并且一一对准,以保证每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对应一个透光区31,由此实现对各个透光区31对应功能的单独激发控制。
42.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光源层10包括pcb板12(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和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连接在pcb板12上,并且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位于pcb板12的面向光引导层20的一侧,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与pcb板12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43.当用户手指接触触摸表面层30时,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出感应光线,并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折射或者外部光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包括能够发射感应光线的感应光源,本实施例中感应光源发射的光线为不可见光,例如可以发射红外线等,不可见光的形式能够避免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以及避免影响触摸表面层的外观。进一步地,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的直径可以具体设置为1mm,高度设置为2.5mm。
44.进一步地,触摸表面层30采用透明abs塑料,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abs塑料的综合性能良好,其成本较低且质地较硬,保证了触摸表面层30的可靠性,降低了触摸表面层30长时间使用被磨损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透光区31可以设置在触摸表面层30的任意位置。
4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的电容式传感器,本实施例采用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结合透光区31效果更好,具体地,触摸表面层30上残留积水或油污不会影响可操作显示屏100的正常工作,而且防水工艺简单成本低;另外,由于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的灵敏度较好,各个透光区31之间的间距无需进行限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密集设计,更加节省空间,同时还能够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另外,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的寿命通常在20万小时以上,保证了可操作显示屏100整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大大优于电容式触摸按键;而且,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可以使用多种介质进行触控,包括手、手套、木质、金属等,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光引导层20覆盖在光源层10的上方,用于将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射的感应光线引导至触摸表面层30,具体为引导至触摸表面层30的透光区
31,用于在用户手指接触透光区31时能够遮挡由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射的感应光线,改变感应光线出射时的强度,由此来激发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的控制功能。
47.具体地,光引导层20上设置有供感应光线通过的通光区域,通光区域分别与光源层10上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以及触摸表面层30的透光区31对应,示例性地,透光区31与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分别对准,且透光区31和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在光引导层20上的投影均落入上述通光区域,由此保证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出的感应光线能够通过。
48.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通光区域可以设置为贯穿设置在光引导层20上的通光孔,也可以设置为形成在光引导层20上的透明区域。如图1和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引导层20包括标签膜21和透明塑料构件22,标签膜21与透明塑料构件22相粘接,且标签膜21连接在透明塑料构件22的背对光源层10的一侧。
49.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标签膜21包括不透明区和多个透明区,其中,不透明区用于放置光线透过,透明区用于实现通光,具体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光引导层20上设置有供感应光线通光的通光区域,故本实施例中由于透明塑料构件22具有透光性,感应光线能够穿过透明塑料构件22,粘接在透明塑料构件22上的标签膜21则用于实现对光线的引导,引导感应光线通过。
5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标签膜21上设置有多个通光部211,通光部211位于透明区,每个通光部211与一个透光区31对应设置,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透光区31沿同一直线间隔排布在触摸表面层30上,相应地,多个通光部211沿同一直线间隔排布在标签膜21上,当触摸表面层30与光引导层20连接后,透光区31与通光部211一一对应,由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出的感应光线能够依次穿过透明塑料构件22、标签膜21上的通光部211和透光区31。
51.进一步地,通光部211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光部211可以设置为贯穿标签膜21的通孔,如图3所示,通孔可以设置为圆形通孔,多个圆形通孔可以在标签膜21上间隔排布,根据透光区31的位置以及可操作性显示屏的实际需求,多个圆形通孔也可以均匀排布设置在标签膜21上;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光部211可以设置为形成在标签膜21上的透明部,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签膜21包括透明区和不透明区,本实施例中通光部211设置在透明区内即可,具体地,标签膜21设置为塑料膜,该塑料膜上设置有多个透明部,具体可以设置为圆形透明部,多个圆形透明部可以在标签膜21上间隔排布,根据透光区31的位置以及可操作性显示屏的实际需求,多个圆形透明部也可以均匀排布设置在标签膜21上。
5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光源层10上设置有八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八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沿同一直线连接在光源层10的pcb板12上;触摸表面层30位于光源层10上方,触摸表面层30上设置有八个透光区31,八个透光区31分别与上述八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分别对准;光引导层20设置在光源层10与触摸表面层30之间,光引导层20包括覆盖在光源层10上的透明塑料构件22和粘接在透明塑料构件22上的标签膜21,标签膜21上沿同一直线设置有八个通孔,八个通孔分别位于透光区31与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之间。由此,当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100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每个透光区31可以对应实现一个功能,当用户手指接触一个透光区31时,与该透光区31对应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出的感应光线受到遮挡并产生光线强度变化,从而激发家用电器对应该透光区31的功能。
5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便于用户对各个透光区31对应的不同功能进行直观了解,本实施例在触摸表面层30上设置了能够表示功能的多个指令图案(图中未示出),多个指令图案设置在面向光引导层20的一侧,每个指令图案与一个透光区31对应;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指令图案设置为丝网印刷形成的彩色印刷掩膜图形。
54.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可操作显示屏100的触屏按键上通常需要设置图标或文字来表达该按键的功能含义;针对用于表达功能含义的图标或文字,较高端的家用电器通常直接采用成本较高的显示屏进行图案显示,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中低端电器,中低端电器通常将图案设置在塑料膜上后粘接在触屏按键上,这样的触屏按键视觉较为单调,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现有的家用电器尤其是中低端电器的可操作显示屏100还存在按键图标色彩单一的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对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摸表面层30上设置彩色印刷掩模图形,解决了视觉单一的问题。
55.具体地,丝网印刷是用丝网作为版基,通过感光制版方法,制成带有图文的丝网印版,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可透过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能透过油墨的基本原理在触摸表面层30上进行印刷,形成上述多个彩色印刷掩膜图形;本实施例中彩色印刷掩膜图形位于触摸表面层30面向光引导层20的一侧,能够防止被外界的水蒸气或油污污染,以及能够防止用户长时间使用造成磨损。
56.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层10上还设置有照明光源,照明光源用于照亮指令图案,且照明光源与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通信连接,可以理解地,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可以包括控制器和感应光源,照明光源具体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可以根据用户触摸透光区31激发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来实现发光或不发光。
57.具体地,照明光源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照明光源可以分别与多个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一一对应,当用户手指接触一个透光区31时,与该透光区31对应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发出的感应光线受到遮挡并产生光线强度变化,从而激发家用电器对应该透光区31的功能,同时,与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通信连接的照明光源发光,从而照亮设置在触摸表面层30面向光引导层20的一侧的彩色印刷掩模图形,使用户获知该功能已经启动;同样地,当用户手指接触透光区31激发该透光区31对应的功能关闭时,与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通信连接的照明光源可以停止发光,从而使用户获知该功能已经关闭。
58.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引导层20的标签膜21包括透明区和不透明区,其中透明区还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如图3所示,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时间、功能级别等参数,示例性地,显示区域设置为图中所示的时间字样的具体形状,光源层10上可以相应设置用于照亮该显示区域的多个照明光源,且多个照明光源均可以独立照明,从而根据所要显示的时间进行选择性照明,由此,当其中部分照明光源开启时,照明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显示区域,从而显示时间等参数。
5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以及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可操作显示屏100,可操作显示屏100安装在箱体上。本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或衣物烘干设备,本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可操作显示屏100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中,可操作显示屏100可以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或者箱体的前侧面,可操作显示屏100的光感发射控制单元11可以与衣物处理设备的
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可操作显示屏100操作实现衣物处理设备的各项功能。
6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