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美发器。
背景技术:2.现有美发器一般包括卷发棒、手柄等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卷发棒的温度较高,放置时需要架空,不然容易对其它物品或使用者造成烫伤。
3.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方案是在靠近卷发棒的一端设置凸台01,凸台01的表面高于卷发棒的表面,但是由于凸台01为固定设置,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转动卷发棒时,容易造成干涉。
4.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方案是设置支撑铁架02,并且支撑铁架02可转动,但是支撑铁架02设置于卷发棒的外部,在使用的过程中,同一缠绕头发,并且导热,容易烫伤。
5.综上所述,如何避免支撑结构对美发器正常使用过程的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美发器,设置有可伸出壳体或翻转至壳体外的支撑部,并且不使用的状态下,支撑部位于壳体内或与壳体的外表面平齐,不会影响美发造型过程的正常进行,也不会缠绕头发,使美发器的使用体验感更好。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美发器,包括发热棒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壳体、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推板部;
9.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推板部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或配合面,另一者设置有配合部,所述推板部可移动设置;
10.所述卡槽与所述配合部配合卡接或解除,以使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或翻转至所述壳体外;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配合部配合分离或贴合,以使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壳体内或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11.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可伸缩设置的支撑柱、使所述支撑柱缩回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弹性部件以及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的连接板;
12.所述推板部包括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推板上部的推板叉,所述推板叉可移动至与所述连接板重叠并压设于所述连接板上部的位置,以使所述支撑柱伸出所述壳体。
13.优选的,所述配合面为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导向斜面,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推板叉且与所述导向斜面配合的配合斜面。
14.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可转动设置的翻转支脚和为所述翻转支脚提供支撑力的第二弹性部件;
15.所述翻转支脚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推板部的卡钩;
16.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配合卡接时,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解除卡接时,所述支撑部翻转至所述壳体外。
17.优选的,所述翻转支脚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翻转支脚的翻转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
18.所述推板部的移动方向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
19.优选的,还包括为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的配合提供预紧力的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板部连接;
20.且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
21.优选的,所述翻转支脚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翻转支脚的翻转轴线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板部的移动方向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
22.优选的,两个所述翻转支脚关于所述手柄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截面对称设置。
23.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支脚连接。
24.优选的,所述推板部设置有方便推动的推钮,所述推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2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发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头发进行造型时,可以使配合面与配合部配合贴合或使卡槽与配合部配合,以使支撑部位于壳体内部或使支撑部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外表面平齐,避免支撑部凸出壳体设置,使美发器可以正常进行造型工作;当需要放置美发器时,控制推板部移动,使配合面与配合部分离或使卡槽与卡钩的配合卡接解除,此时,支撑部伸出壳体的表面或者翻转至壳体外,将美发器放置时,支撑部可以起到支撑的效果,避免发热棒部分直接与物体接触。
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发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部可以通过与推板部的配合或解除,实现支撑的作用,并且在美发造型时,支撑部不超出壳体的外表面,可以避免头发缠绕,同时不会对发热棒的转动造成影响,使美发器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设计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30.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设计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的支撑柱缩回状态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4所示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的支撑柱伸出回状态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6所示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的翻转支脚与壳体外表面平齐状态的具体实施
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8所示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的翻转支脚处于支撑状态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图10所示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39.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的翻转支脚与壳体外表面平齐状态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图1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41.图14为图12所示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42.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的翻转支脚处于支撑状态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6为图15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44.图17为图15所示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45.图1-3中:
46.01为凸台、02为支撑铁架;
47.图4-17中:
48.1为发热棒、2为手柄、21为壳体、22为通孔、3为支撑部、31为支撑柱、32为连接板、321为导向斜面、33为翻转支脚、331为卡槽、4为推板部、41为推板、411为推钮、42为推板叉、421为配合斜面、43为卡钩、5为第一弹性部件、6为扭簧、7为第二弹簧、8为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美发器,设置有可伸出壳体或翻转至壳体外的支撑部,并且不使用的状态下,支撑部位于壳体内或与壳体的外表面平齐,不会影响美发造型过程的正常进行,也不会缠绕头发,使美发器的使用体验感更好。
51.请参考图4-17。
52.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一般在发热棒1远离手柄2的一端会设置绝热部,因此,只需在手柄2设置支撑部3,在放置的过程中,绝热板与支撑部3配合便可以避免发热棒1将其它物品烫坏或造成烫伤。
53.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美发器,包括发热棒1和手柄2,手柄2包括壳体21、支撑部3以及设置于壳体21的推板部4;
54.支撑部3和推板部4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331或配合面,另一者设置有配合部,推板部4可移动设置;
55.卡槽331与配合部配合卡接或解除,以使支撑部3的外表面与壳体21的外表面平齐或翻转至壳体21外;配合面与配合部配合分离或贴合,以使支撑部3位于壳体21内或伸出至壳体21外;当支撑部3伸出壳体21或翻转至壳体21外时,可对发热棒1进行支撑。
56.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3的伸缩方向可以沿手柄2的径向设置,或者平行于手柄2的径向设置,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57.支撑部3的在手柄2轴向的设置位置,可以位于手柄2靠近发热棒1的一端,方便对发热棒1进行支撑;也可以设置于手柄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8.在卡槽331与卡钩43解除卡接之后,如果想要使卡槽331与卡钩43配合卡接,可以通过按压支撑部3或转动支撑部3,使支撑部3与推板部4重新实现卡接配合。
59.当支撑部3为伸缩设置时,可以在壳体21设置对应的通孔22,使支撑部3的支撑柱31可以穿过通孔22伸出或缩回;当支撑部3设置为翻转式结构时,可以在壳体21设置对应的通槽,用于容纳翻转支脚33,以避免翻转支脚33的外表面超出壳体21的外表面。
60.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美发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头发进行造型时,可以使配合面与配合部配合贴合或使卡槽331与配合部配合,以使支撑部3位于壳体21内部或使支撑部3的外表面与壳体21的外表面平齐,避免支撑部3凸出壳体21设置,使美发器可以正常进行造型工作;当需要放置美发器时,控制推板部4移动,使配合面与配合部分离或使卡槽331与卡钩43的配合卡接解除,此时,支撑部3伸出壳体21的表面或者翻转至壳体21外,将美发器放置时,支撑部3可以起到支撑的效果,避免发热棒1部分直接与物体接触。
6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美发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部3可以通过与推板部4的卡接配合或解除,实现支撑的作用,并且在美发造型时,支撑部3不超出壳体21的外表面,可以避免头发缠绕,同时不会对发热棒1的转动造成影响,使美发器可以正常使用。
6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支撑部3包括可伸缩设置的支撑柱31、使支撑柱31缩回壳体21内的第一弹性部件5以及与支撑柱3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32;
63.壳体21设置有使支撑柱31伸出或缩回的通孔22;
64.推板部4包括推板41以及设置于推板41上部的推板叉42,推板叉42可移动至与连接板32重叠并压设于所述连接板32上部的位置,对连接板3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压缩第一弹性部件5,使连接板32与支撑柱31组成的整体向下移动,从而使支撑柱31由通孔22伸出壳体21。
65.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支撑柱31与连接板32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66.优选的,如图4所示,配合面为设置于连接板32的导向斜面321,配合部为设置于推板叉42且与导向斜面321配合的配合斜面421,在推动推板41的过程中,配合斜面421与导向斜面321配合,可以使推板叉42顺着配合斜面421与导向斜面321推进,直至连接板32的部分位于推板叉42下部,支撑柱31由通孔22伸出。
67.如图4、5所示,为支撑柱31缩回状态的示意图,推板部4沿手柄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推板部4向手柄2的尾部移动至与连接板32脱离的位置,第一弹性部件5为第一弹簧,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连接板32与支撑柱31组成的整体缩回壳体21内;如图6、7所示,为支撑柱31伸出状态的示意图,推板部4向手柄2靠近发热棒1的一端移动,直至连接板32部分位于推板叉42的下部,第一弹簧被压缩,使支撑柱31伸出通孔22。本具体实施例中推板部4的移动方向还可以是沿手柄2的径向或者位于长度方向与径向之间的倾斜方向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8.此具体实施例将支撑部3设置为伸缩式结构,结构简单,使用过程方便。
69.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3包括可转动设置的翻转支脚33和为翻转支脚33提供支撑力的第二弹性部件;
70.翻转支脚33设置有卡槽331,配合部为设置于推板部4的卡钩43;壳体21设置有容纳翻转支脚33的通槽;
71.卡槽331与卡钩43配合卡接时,支撑部3的外表面与壳体21的外表面平齐;卡槽331与卡钩43解除卡接时,支撑部3翻转至壳体21外。
72.如图8-11所示,翻转支脚33的数量为一个,且翻转支脚33的翻转轴线垂直于手柄2的长度方向;推板部4的移动方向沿手柄2的长度方向;还包括为卡槽331与卡钩43的配合提供预紧力的第三弹性部件,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壳体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板部4连接;且卡槽331与卡钩43卡接配合状态下,第三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本具体实施例中推板部4的移动方向还可以是沿手柄2的径向或者位于长度方向与径向之间的倾斜方向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3.如图8、9所示,第二弹性部件为扭簧6,扭簧6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壳体21,另一端与翻转支脚33连接,在第三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推板41处于靠近发热棒1的一端,推动翻转支脚33,翻转支脚33推动推板部4克服第三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向右移动,直至卡钩43与卡槽331对应,卡钩43向前移动至与卡槽331配合,此时翻转支脚33的外表面与壳体21的外表面平齐,或者翻转支脚33的外表面低于壳体21的外表面。
74.如图10、11所示,向手柄2的尾部推动推板部4,使卡钩43解除与卡槽331的卡接,在扭簧6的作用下,翻转支脚33翻转出壳体21,并且在与台面接触的过程中,翻转支脚33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75.优选的,第三弹性部为第二弹簧7。
76.如图12-17所示,翻转支脚33的数量为两个,且翻转支脚33的翻转轴线沿手柄2的长度方向,推板部4的移动方向沿手柄2的长度方向。本具体实施例中推板部4的移动方向还可以是沿手柄2的径向或者位于长度方向与径向之间的倾斜方向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7.优选的,可以使两个翻转支脚33关于手柄2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截面对称设置。
78.如图12-14所示,推动翻转支脚33,翻转支脚33推动推板部4克服第三弹簧8的弹性力向右移动,直至卡钩43与卡槽331对应,此时在第三弹簧8的作用下,推板部4向靠近发热棒1的一侧伸出,卡钩43向前移动至与卡槽331配合,如图13所示,翻转支脚33的卡槽331与推板部4的卡钩43配合卡接,此时翻转支脚33处于收纳状态,两个翻转支脚33的外表面均与壳体21的外表面平齐,或者翻转支脚33的外表面低于壳体21的外表面。
79.如图15-17所示,向手柄2的尾部推动推板部4,使卡钩43解除与卡槽331的卡接,在扭簧6的作用下,翻转支脚33翻转出壳体21,并且在与台面接触的过程中,翻转支脚33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8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推板部4设置方便推动的推钮411,推钮41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81.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7和第三弹簧8,第一弹性部件5、第二弹性部件和第三弹性部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
后顺序之分。
8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8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发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