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品 专利正文
显示面板、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显示面板、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
3.然而,经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oled显示面板在低亮度显示时会出现色偏现象,存在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解决oled显示面板显示时的色偏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多种颜色的子像素,子像素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包括使能模块,使能模块和发光元件串联在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之间,至少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为目标子像素,目标子像素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串联在使能模块与第二电压端之间。
6.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通过使能模块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电压端电连接;
7.第一电容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且第一电极复用为第一电容的至少一个极板;
8.和/或,第一电容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且第二电极复用为第一电容的至少一个极板。
9.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子膜层,任意相邻的两个子膜层的其中一个子膜层复用为第一电容的一个极板,另一个子膜层复用为第一电容的另一个极板。
10.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容的两个极板之间设置有介质层;
11.第一电容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的情况下,介质层的材料包括空穴传输型材料;
12.第一电容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的情况下,介质层的材料包括电子传输型材料。
13.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容的两个极板之间设置有介质层;
14.介质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被复用的两个子膜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围绕介质层,绝缘层背向衬底的表面与介质层背向衬底的表
面持平;
15.优选的,介质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16.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层的厚度与介质层的厚度相同;
17.优选的,绝缘层的厚度与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10纳米。
18.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容串联在使能模块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之间,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
19.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器件层,使能模块及第一电容设置于驱动器件层,发光元件设置于驱动器件层的一侧,第一电容的一个极板与使能模块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个极板与第一电极连接。
20.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发光元件包括等效电容,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子像素。
21.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绿色子像素与红色子像素和/或蓝色子像素同步启亮。
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使能模块、发光元件及第一电容;
23.使能模块、第一电容和发光元件串联在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之间,且第一电容连接在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电容电连接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电压端之间;使能模块用于产生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2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或者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像素电路。
25.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容与发光元件的等效电容串联后的电容值小于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以及等效电容的电容值,可以理解的是,增加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串联的第一电容,相当于将目标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减小了,能够使目标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趋于一致,从而使目标子像素的充电时间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充电时间趋于一致,从而改善或者避免色偏问题。例如,绿色子像素为目标子像素的情况下,可避免出现偏红或偏蓝的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26.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7.图1示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28.图2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29.图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0.图4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子像素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1.图5示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子像素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2.图6至图15示出图2中a-a向的一些截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6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4.图17至图18示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5.图19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目标和非目标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8.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39.在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理解,本技术首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40.在磷光oled发光元件中,包括主体分子(主体分子也称为供体分子)与客体分子(客体分子也称为受体分子),主体分子通过能量转移(forster)将能量传递给客体分子,由于这种能量转移是非辐射性的,主体分子和客体分子从基态到激发态都遵守自旋守恒,所以只能把主体分子的单重态能量转移到客体分子的单重态能量,而不能引起自旋翻转的能量转移。这就要求主体分子的发射光谱要与客体分子的吸收光谱有很好的重叠,同时主体分子必须是发光的。由于客体分子要有较大的吸收才有利于能量转移,而三重态的摩尔消光系数通常都很小,所以能量转移方式将能量传递到三重态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
41.以上为oled发光元件的能量转移机制,此过程中,oled发光元件可类比为晶体管和电容。如图1所示,oled发光元件可以等效为一个晶体管t和一个等效电容cp并联,可以理解为,oled发光元件包括晶体管和等效电容。在点亮oled发光元件时,先要对等效电容cp进行充电,等效电容cp端电压一直充到晶体管t的开启电压时,晶体管t才会导通,oled发光元件才会发光。
42.在oled显示设备中,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r子像素)、绿色子像素(g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b子像素)。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通常情况下,g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大于r子像素的开口面积,且g子像素和r子像素的启亮电压是相同的,因此g子像素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大于r子像素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另外,b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大于g子像素的开口面积以及r子像素的开口面积,但是b子像素的启亮电压较高,例如b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在2.6v~
3.0v之间,g子像素和r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在2.0v~2.3v之间,也就是说b子像素的启亮敏感度高,在相同低电压下,b子像素的响应高,因此b子像素不会导致启亮延迟问题。
43.在一定的开口率下,r子像素所需电荷量最小,因此r子像素所需充电时间较短,而蓝光启亮敏感度高,因此b子像素所需充电时间也较短,r子像素和b子像素所需的充电时间基本相同。本技术的发明人还发现,首帧时,r子像素和b子像素最先点亮,然后二帧过后g子像素才会亮起。可以理解为,g子像素的充电时间最长。而充电时间与充电速率相关,并且子像素的等效电容越大,充电是越慢的,因此可以理解为相对于r子像素和b子像素,g子像素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最大,g子像素的充电时间最长。由于在一帧时间内,g子像素的充电时间(充电时间可以理解为不发光时间)最长,所以g子像素的亮度最低,因而会出现偏红或偏蓝的色偏问题,例如,各颜色子像素在第一帧的不同时间亮起,出现偏红异常,或者在深色模式下,拖动画面时出现拖影等,并且随着灰阶等级降低,色偏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44.鉴于上述发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色偏问题。
45.示例性的,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
46.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像素单元pu。像素单元pu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像素单元pu呈阵列分布。各像素单元pu包括多种颜色的子像素p。示例性的,像素单元pu可以包括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图2中示例性的示出了各像素单元pu包括三种颜色的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p1、绿色子像素p2、蓝色子像素p3,这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7.子像素p包括像素电路pc和发光元件d。像素电路pc包括使能模块01。使能模块01和发光元件d串联在第一电压端pvdd和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使能模块01用于产生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发光元件d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48.第一电源端pvdd可以提供正极性电压,第二电源端pvee可以提供负极性电压。例如,第一电源端pvdd的电压范围可以为3.3v~4.6v,例如,第一电源端pvdd的电压可以为3.3v、4v、4.6v等。第二电源端pvee的电压范围可以为-3.5v~-2v,例如,第二电源端pvee的电压可以为-2v、-3v、-3.5v等。
49.像素单元pu中多种颜色的子像素p中至少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为目标子像素。发光元件d可以为oled发光元件,如上文所述,oled发光元件可以等效为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等效电容并联,可以理解的是,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均包括一个等效电容。可以将多种颜色的子像素在同一灰阶下启亮最晚的子像素作为目标子像素。例如,绿色子像素p2启亮最晚的情况下,绿色子像素p2可以为目标子像素;红色子像素p1启亮最晚的情况下,红色子像素p1可以为目标子像素;蓝色子像素p3启亮最晚的情况下,蓝色子像素p3可以为目标子像素。示例性的,如果显示面板显示偏红,可以将绿色子像素p2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如果显示面板显示偏绿,可以将红色子像素p1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如果显示面板显示偏黄,可以将蓝色子像素p3设置为目标子像素。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绿色子像素p2为目标子像素示意,这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0.如图4和图5所示,目标子像素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串联在使能模块01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例如,第一电容c1可以连接在使能模块
01与发光元件d之间。又例如,第一电容c1可以连接在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容c1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是串联设置的,也就是说,第一电容c1与目标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cp是串联设置的,第一电容c1与等效电容cp串联后的电容c符合式(1):
[0051][0052]
第一电容c1与等效电容cp串联后的电容c对应的电容值小于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以及等效电容cp的电容值,可以理解的是,增加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串联的第一电容c1,相当于将目标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减小了,能够使目标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趋于一致,从而使目标子像素的充电时间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充电时间趋于一致,从而改善或者避免色偏问题。例如,绿色子像素为目标子像素的情况下,可避免出现偏红或偏蓝的色偏问题。
[005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像素单元pu包括红色子像素p1、绿色子像素p2和蓝色子像素p3,绿色子像素p2可以为目标子像素,使得绿色子像素p2与红色子像素p1和/或蓝色子像素p3能够同步启亮,从而避免色偏问题。
[0054]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像素单元pu包括红色子像素p1和绿色子像素p2,红色子像素p1和绿色子像素p2均包括发光元件,如上文所述,发光元件可等效为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等效电容并联,可以理解为,发光元件包括等效电容。例如,在绿色子像素p2对应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大于红色子像素p1对应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的情况下,绿色子像素p2可以为目标子像素。可以将绿色子像素p2的第一电容c1和绿色子像素p2的等效电容串联后的电容值与红色子像素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设置为相等,从而能够使绿色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与红色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完全一致,使绿色子像素的充电时间与红色颜色的子像素充电时间完全一致,从而避免色偏问题。
[0055]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仅是一种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可以根据各颜色的子像素的启亮时间或者可以根据各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等效电容的电容值的大小,来确定是否将对应颜色的子像素设置为目标子像素。
[0056]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子像素相对于其他颜色的子像素增加了第一电容c1。仍以绿色子像素p2为目标子像素为例,如图6或图7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10,设置于衬底10一侧的驱动器件层20和位于驱动器件层20背向衬底10一侧的发光功能层30。使能模块01可设置于驱动器件层20内,发光元件d可设置于发光功能层30。各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d1、发光层d2和第二电极d3。第一电极d1通过使能模块01与第一电压端pvdd(图6或图7中未示出)电连接,第二电极d3与第二电压端pvee(图6或图7中未示出)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电极d1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d3可以为阴极。
[0057]
结合参考图4和图6,可选的,第一电容c1可以连接在发光层d2与使能模块01之间,第一电极d1可以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至少一个极板。例如,第一电容c1包括第一极板c11和第二极板c12,第二极板c12位于第一极板c11背向衬底10的一侧,这种情况下,第一极板c11也可以称为下极板,第二极板c12也可以称为上极板。例如,第一电极d1可以复用第二极板c12。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仅示意了第一电极d1包括一个膜层,可理解的是,第一电极d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子膜层,在第一电极d1包括多个子膜层的情况下,第一电极d1
也可以复用第二极板c12,并额外设置金属块作为第一极板c11。
[0058]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驱动器件层2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b、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有源层b和第一金属层m1之间可设置有栅极绝缘层gi,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之间可设置有电容绝缘层imd,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可设置有层间介质层ild,第三金属层m3与第四金属层m4之间可设置有第一平坦化层pln1。使能模块01可包括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使能模块01中的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可设置于有源层b、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一电极d1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的情况下,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可设置于第四金属层m4。
[0059]
如图6所示,驱动器件层2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平坦化层pln1和发光功能层30之间的第二平坦化层pln2。发光功能层30可包括像素定义层pdl,像素定义层pdl具有阵列分布的开口,发光层d2设置于开口内。各发光元件d的第二电极d3可以相互连接从而构成面电极。
[0060]
结合参考图5和图7或图8,可选的,第一电容c1可以连接在发光层d2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第二电极d3可以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至少一个极板。例如,第一电容c1包括第一极板c11和第二极板c12,第二极板c12位于第一极板c11背向衬底10的一侧,这种情况下,第一极板c11也可以称为下极板,第二极板c12也可以称为上极板。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电极d3可以复用第一极板c11。或者,如图8所示,第二电极d3可以复用为第二极板c12。
[0061]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第二极板c12可位于第二电极d3背向衬底10的一侧,在第二电极d3复用为第一极板c11且的情况下,目标子像素p2的第二电极d3与其它颜色子像素p1、p2的第二电极d3可以相互独立,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层d2以及目标子像素p2的第二电极d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且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从而使目标子像素包括第一电容c1,而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不包括第一电容c1。
[0062]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第二电极d3可位于第一极板c11背向衬底10的一侧,在第二电极d3复用为第二极板c12且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各颜色的发光元件d的第二电极d3也可以相互连接从而构成面电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层d2以及目标子像素的第二电极d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且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从而使目标子像素包括第一电容c1,而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不包括第一电容c1。
[0063]
示例性的,图7和图8均以第二电极d3仅包括一个膜层示意,这种情况下,第二电极d3可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个极板。可理解的是,在第二电极d3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时,可以将第二电极d3的相邻两个膜层中的其中一个膜层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一个极板,另一个膜层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
[0064]
另外,在第二电极d3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至少一个极板的情况下,图7和图8所示的驱动器件层20未设置第四金属层m4,且仅包括一层平坦化层pln,这仅仅是一种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金属层的数量。
[0065]
图6以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c1为例,图7
和图8以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c1为例。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以及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之间可均电连接有第一电容c1。为了便于理解,图9中将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电连接的第一电容c1标记为c1-1,将第一电容c1-1两个极板间的介质层标记为c10-1,将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电连接的第一电容c1标记为c1-2,将第一电容c1-1两个极板间的介质层标记为c10-2。进一步的,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以及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之间均电连接有第一电容c1的情况下,第一电极d1可复用为第一电容c1-1的至少一个极板,第二电极d3可复用为第一电容c1-2的至少一个极板。图9中以第一电极d1复用为第一电容c1-1的第二极板c12,以第二极板d3复用为第一电容c1-2的第一极板c11为例,这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66]
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复用为第一电容的至少一个极板,能够减少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简化工艺步骤。
[0067]
显示面板100可以为顶发光的显示面板,第一电极d1可以为叠层结构,层叠的多个子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子膜层能够反光,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子膜层,任意相邻的两个子膜层的其中一个子膜层复用为第一电容的一个极板,另一个所述子膜层复用为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个极板。
[0068]
示例性的,图10示出第一电极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三个子膜层,分部为子膜层d11、d12、d13,其中,子膜层d12位于子膜层d11与子膜层d13之间。示例性的,子膜层d12能够反光,例如,子膜层d12的材料可以包括银(ag)。子膜层d11与子膜层d13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图9以子膜层d12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子膜层d13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示意。
[0069]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置为子膜层d11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子膜层d12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
[0070]
另外,在第一电极d1的相邻两个子膜层分别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两个极板的情况下,图10至图12所示的驱动器件层20未设置第四金属层m4,且仅包括一层平坦化层pln,这仅仅是一种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金属层的数量。
[0071]
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的相邻两个子膜层分别复用为第一电容的两个极板,能够进一步减少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简化工艺步骤。
[0072]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置为子膜层d13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并在子膜层d13背向衬底10的一侧设置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示例性的,第二极板c12的材料可以和子膜层d13的材料相同。
[007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7所示,第一极板c11和第二极板c12之间设置有介质层c10,以使第一极板c11和第二极板c12以及介质层c10一起能够构成第一电容c1。
[0074]
发光元件d的发光层d2通常包括在远离第一电极d1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图中未示出),由第一电极d1向空穴注入层注入空穴,空穴经空穴传输层到达有机发光层,由第二电极d3向电子传输层注入电子,电子经电子传输层到达有机发光层,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产生能量,释放出光子,发光元件d发光。可以理解的是,空穴的传输方向为第一电极d1向有机发光层,电子的传输方向为第二电极d3向有机发光层
[0075]
可选的,在第一电容c1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的情况下,介质层c10的材料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型材料。空穴传输型材料可理解为有助于空穴传输的材料,由于介质层c10的材料包括有利于空穴传输的材料,因此即使增加了第一电容c1,也不改变空穴的传输方向,从而避免影响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寿命等。同理,在第一电容c1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的情况下,介质层c10的材料包括电子传输型材料。电子传输型材料可理解为有助于电子传输的材料,由于介质层c10的材料包括有利于电子传输的材料,因此即使增加了第一电容c1,也不改变电子的传输方向,从而避免影响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寿命等。
[0076]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以及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均电连接有第一电容的情况下,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的电连接的第一电容c1-1对应的介质层c10-1的材料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型材料,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电连接的第一电容c1-2对应的介质层c10-2的材料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型材料。
[0077]
示例性的,在第一电容c1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使能模块之间的情况下,介质层c10的材料可以包括htm081。例如,介质层c10的材料可以选自但不限于酞菁衍生物如cupc、导电聚合物或含导电掺杂剂的聚合物如聚苯撑乙烯、聚苯胺/十二烷基苯磺酸(pani/dbsa)、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4-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聚苯胺/樟脑磺酸(pani/csa)、聚苯胺/聚(4-苯乙烯磺酸盐)(pani/pss)、芳香胺衍生物等空穴传输型材料。示例性的,介质层c10也可以掺杂其它材料。例如,介质层c10可以掺杂能够调节介电常数的材料,从而调节第一电容c1的介电常数,避免影响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等。可选的,介质层c10的材料可以包括ndp-9。可选的,介质层c10的材料可以包括ndp-9以及htm081。
[0078]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可包括衬底10,驱动器件层20和发光功能层30,第一电容c1的两个极板之间设置有介质层c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介质层c1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如此可较容易的实现串联第一电容c1与目标子像素中对应的等效电容。
[0079]
进一步的,被复用的两个子膜层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绝缘层31,绝缘层31围绕介质层c10,绝缘层31背向衬底10的表面与介质层c10背向衬底10的表面持平。也就是说,绝缘层31背向衬底10的表面与介质层c10背向衬底10的表面一起构成平面,从而可在平面上蒸镀发光层d2。示例性的,绝缘层31的材料可以和像素定义层pdl的材料相同。
[0080]
可选的,介质层c1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叠。电容的电容值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极板间的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以及介质层的厚度相关,本技术中,介质层c1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重叠,也就是说第一电容c1的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一定,且在极板间的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仅通过控制介质层c10的厚度即可实现对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的控制。
[008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层31的厚度与介质层c10的厚度相同,从而使得绝缘层31背向衬底10的表面与介质层c10背向衬底10的表面持平。
[0082]
可选的,绝缘层31的厚度与介质层c10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10纳米。例如,绝缘层31的厚度与介质层c10的厚度均为1纳米、5纳米、10纳米等。
[008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设置第一电容的两个极板,也就是说,第一电
极或第二电极不再复用为第一电容的极板。结合参考图4和图13,第一电容c1可串联在使能模块01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之间,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d1、发光层d2和第二电极d3。如上文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衬底10和驱动器件层20,使能模块01及第一电容c1可设置于驱动器件层20内,发光元件d可设置于驱动器件层20背向衬底10的一侧,第一电容c1的一个极板与使能模块01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与第一电极d1连接。
[0084]
示例性的,图13与图6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驱动器件层20还可以包括第五金属层m5,第五金属层m5与第四金属层m4之间可设置有第二平坦化层pln2,驱动器件层2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平坦化层pln2和发光功能层30之间的第三平坦化层pln3。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可设置在第四金属层m4,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可设置在第五金属层m5。第一极板c11与使能模块01连接,第二极板c12与第一电极d1连接。
[0085]
另外,图7和图8示意出了第一电容c1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之间,且第二电极d3复用为第一电容c1的一个极板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电容c1电连接在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之间时,如图14或图15所示,第二电极d3与第一电容c1也可以不存在复用的关系。
[0086]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以及第二极板c12可均位于第二电极d3背向衬底10的一侧,第一极板c11与目标子像素的第二电极d3之间可设置有绝缘层40,第一极板c11通过过孔与目标子像素的第二电极d3连接。示例性的,图14所示的目标子像素p2的第二电极d3与其它颜色子像素p1、p2的第二电极d3可以相互独立。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层d2以及目标子像素p2的第二电极d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且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c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从而使目标子像素包括第一电容c1,而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不包括第一电容c1。
[0087]
又例如,如图15所示,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以及第二极板c12可均位于第二电极d3朝向衬底10的一侧,且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以及第二极板c12位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层d2背向衬底10的一侧,第二极板c12与目标子像素的第二电极d3之间可设置有绝缘层40,第二极板c12通过过孔与目标子像素的第二电极d3连接。示例性的,图15所示的各颜色的发光元件d的第二电极d3也可以相互连接从而构成面电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的发光层d2以及目标子像素的第二电极d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且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c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d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从而使目标子像素包括第一电容c1,而目标子像素之外的其它颜色子像素不包括第一电容c1。
[008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矛盾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0089]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16或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包括使能模块01、发光元件d及第一电容c1。其中,使能模块01、第一电容c1和发光元件d串联在第一电压端pvdd和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使能模块01用于产生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例如,如图16所示,第一电容c1可电连接在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又例如,如图17所示,第一电容c1可电连接在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又例如,第一电容c1的数量可包括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电容c1可电连接在发光元件d与使能
模块01之间,另一个第一电容c1可电连接在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
[0090]
可以理解为,图3所示的像素电路不包括第一电容,而图16和图17所示的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容。
[009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可用于驱动等效电容的电容值较大的发光元件,例如发光元件为绿光发光元件。增加与发光元件串联的第一电容,相当于将发光元件对应的等效电容减小了,能够使发光元件对应的等效电容与其它颜色的发光元件对应的等效电容趋于一致,从而使发光元件的充电时间与其它颜色的发光元件充电时间趋于一致,从而改善或者避免色偏问题。例如,发光元件为绿光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可避免出现偏红或偏蓝的色偏问题。
[009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电容c1连接在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为例,具体如图18所示,使能模块01可以包括驱动子模块11、数据写入子模块12、第一初始化子模块13、阈值补偿子模块14、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15、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16以及存储子模块17、第二初始化子模块18。其中,驱动子模块11与数据写入子模块12电连接,数据写入子模块12用于向驱动子模块11写入数据电压,驱动子模块11用于产生驱动电流。第一初始化子模块13与驱动子模块11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初始化子模块13用于对驱动子模块11的控制端进行初始化。阈值补偿子模块14与驱动子模块11的控制端电连接,阈值补偿子模块14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子模块11中的阈值电压偏差。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15串联在第一电压端pvdd和驱动子模块11之间,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16串联在驱动子模块11与发光元件d之间,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15和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16用于控制驱动子模块11产生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存储子模块17与驱动子模块11的控制端电连接,存储子模块17用于维持驱动子模块11的控制端的电位。第二初始化子模块18用于对发光元件d的第一电极进行初始化。
[0093]
示例性的,第一初始化子模块13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电连接,第一初始化子模块13的输入端可以与参考信号端vref电连接。阈值补偿子模块14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电连接。数据写入子模块12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电连接,数据写入子模块12的输入端可以与数据信号端vdata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15的控制端以及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16的控制端可以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第二初始化子模块18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或者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电连接,第二初始化子模块18的输入端可以与参考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二初始化子模块18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电连接。
[009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驱动子模块11包括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子模块12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一初始化子模块13包括第三晶体管t3,阈值补偿子模块14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15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16包括第六晶体管t6,存储子模块17包括存储电容cst,第二初始化子模块18包括第七晶体管t7。其中,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参考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vdata电连接,第二
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pvdd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d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pvdd电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或者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参考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与发光元件d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发光元件d的第二电极与第二电压端pvee电连接。
[0095]
可以理解的是,图18仅以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c1为例,在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或者发光元件d与使能模块01之间以及发光元件d与第二电压端pvee之间均电连接有第一电容的情况下,其中使能模块01的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也可以如图18所示。
[0096]
示例性的,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类型可以相同,例如,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或者部分为p型晶体管,部分为n型晶体管,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0097]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或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的情况下,可以是显示装置中的部分颜色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其它颜色的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可不包括第一电容。另外,在像素电路中的第一电容电连接在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电容电连接在部分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而它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元件与第二电压端之间可不设置第一电容。
[0098]
请参考图19,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9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技术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9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可穿戴产品、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99]
依照本技术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以及在本技术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