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墨盒触点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印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墨盒触点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打印或喷印设备俨然已成为企业甚至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喷印设备的墨盒是通过墨盒触点组件与电路板相连接,利用触针的两端分别与墨盒的触点、电路板的触点相连接,以实现通电和信息导通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墨盒触点组件的触针结构设计欠佳,墨盒与电路板之间连接不稳定,实用性欠佳,适用范围小。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触点组件,其通过将第一、第二触针一体注塑成型式集成设于触点座,接触点高度可控性强,有利于降低墨盒的最低喷印位置,从而满足喷头可以喷印尺寸更小的物体。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墨盒触点组件,包括有触点座及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于触点座的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其中:
7.所述第一触针设置有若干并间距式布置于触点座的左侧,所述第二触针设置有若干并间距式布置于触点座的右侧;所述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两者的上端均具有露于触点座的上侧以用于与墨盒导通连接的第一接触点,两者的下端均具有露于触点座的下侧以用于与电路板导通连接的第二接触点;
8.以及,所述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均具有连接于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凸设有防松卡凸并镶嵌式埋设固定于触点座上。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均呈半球形外凸设置。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触针的长度大于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的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均高于第一触针的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触针的数量少于第一触针。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点座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于触点座的上端左侧,所述第一凸部上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的内壁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凸台,所述第一触针设置于凸台上,所述凸台的外周与第一凹位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匹配定位墨盒的定位间隙。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位内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定位台阶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触点座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对应连接孔设置。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点座的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三凹位,所述第一触针布置于第三凹位内;所述第三凹位的内顶部往下凸设有若干凸肋,相邻凸肋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所述凸肋条的下端面位于定位台阶上方,所述第一触针向下穿过凸肋,所述第一触针的第二接触点凸出定位台阶下端。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点座的前、后侧均凸设有定位凸耳,所述定位凸耳上设置有缺口。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一体注塑成型式集成设置于触点座,形成一体式的墨盒触点组件,方便与电路板、墨盒组装对接,接触点高度可控性强,有利于降低墨盒的最低喷印位置,从而满足喷头可以喷印尺寸更小的物体;
17.尤其是,触针与触点座结合稳固,也有利于保证墨盒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触针出现断裂或松动现象导致墨盒与电路板之间连接不良,提高了喷印设备的喷印效果,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稳定,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18.以及,定位间隙的设置,方便了触点座与墨盒之间的定位,从而保证第一、第二触针分别准确地与墨盒相连接,定位准确,使用方便;
19.还有,通过凸肋、散热间隙、定位台阶等设置,与电路板组装后,提高散热能力,减少热量累积,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减轻触点座的重量,减少用材。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附图标识说明:
26.10、触点座
ꢀꢀꢀꢀꢀꢀꢀꢀꢀꢀ
101、第一凸部
27.102、第一凹位
ꢀꢀꢀꢀꢀꢀꢀ
103、凸台
28.104、定位间隙
ꢀꢀꢀꢀꢀꢀꢀ
105、第二凹位
29.106、定位台阶
ꢀꢀꢀꢀꢀꢀꢀ
107、连接孔
30.108、定位凹部
ꢀꢀꢀꢀꢀꢀꢀ
109、第二凸部
31.11、第一触针
ꢀꢀꢀꢀꢀꢀꢀꢀ
12、第二触针
32.13、第一接触点
ꢀꢀꢀꢀꢀꢀ
14、第二接触点
33.15、第三凹位
ꢀꢀꢀꢀꢀꢀꢀꢀ
151、凸肋
34.152、散热间隙
ꢀꢀꢀꢀꢀꢀꢀ
16、定位凸耳
35.161、缺口
ꢀꢀꢀꢀꢀꢀꢀꢀꢀꢀꢀ
17、固定部
36.171、防松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37.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38.一种墨盒触点组件,包括有触点座10及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于触点座10的第一触针
11、第二触针12;其中:
39.所述第一触针11设置有若干并间距式布置于触点座10的左侧,所述第二触针12设置有若干并间距式布置于触点座10的右侧;所述第一触针11和第二触针12,两者的上端均具有露于触点座10的上侧以用于与墨盒导通连接的第一接触点13,两者的下端均具有露于触点座10的下侧以用于与电路板导通连接的第二接触点14;
40.以及,所述第一触针11和第二触针12均具有连接于第一接触点13、第二接触点14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17的表面凸设有防松卡凸171并镶嵌式埋设固定于触点座10上;如此,通过将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一体注塑成型式集成设置于触点座,形成一体式的墨盒触点组件,方便与电路板、墨盒组装对接,接触点高度可控性强,有利于降低墨盒的最低喷印位置,从而满足喷头可以喷印尺寸更小的物体。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针11和第二触针12为镶嵌式固定于触点座10上;且,所述第一接触点13和第二接触点14均呈半圆形设置;此处,所述第二触针12的长度大于第一触针11,所述第二触针12的第一接触点13、第二接触点14均高于第一触针11的第一接触点13、第二接触点14;优选地,所述第二触针12的数量少于第一触针11。
42.通常,所述触点座10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凸部101,所述第一凸部101设置于触点座10的上端左侧,所述第一凸部101上设置有第一凹位102,所述第一凹位102的内壁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凸台103,所述第一触针11设置于凸台103上,所述凸台103的外周与第一凹位1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匹配定位墨盒的定位间隙104;此处,所述触点座10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凸部109,所述第二触针12位于第二凸部109的左侧。
43.以及,所述触点座10与电路板之间通过螺丝的方式固定;所述触点座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位105,所述第二凹位105内设置有定位台阶106,所述定位台阶106围绕第二凹位105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定位台阶106上设置有连接孔107,所述连接孔107沿定位台阶106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螺丝自下往上穿过电路板连接于连接孔107内;且,所述触点座10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凹部108,所述定位凹部108对应连接孔107设置,以实现触点座10与电路板之间的定位连接;所述连接孔107的上端为盲端。
44.还有,所述触点座10的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三凹位15,所述第一触针11布置于第三凹位15内;所述第三凹位15的内顶部往下凸设有若干凸肋151,相邻凸肋151之间形成散热间隙152,所述凸肋条151的下端面位于定位台阶106上方,所述第一触针11向下穿过凸肋151,所述第一触针11的第二接触点14凸出定位台阶106下端;如此,通过凸肋、散热间隙、定位台阶等设置,与电路板组装后,提高散热能力,减少热量累积,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减轻触点座的重量,减少用材。
45.优选地,所述触点座10的前、后侧均凸设有定位凸耳16,所述定位凸耳16上设置有缺口161。
46.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一体注塑成型式集成设置于触点座,形成一体式的墨盒触点组件,方便与电路板、墨盒组装对接,接触点高度可控性强,有利于降低墨盒的最低喷印位置,从而满足喷头可以喷印尺寸更小的物体;
47.尤其是,触针与触点座结合稳固,也有利于保证墨盒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触针出现断裂或松动现象导致墨盒与电路板之间连接不良,提高了喷印设备的喷印效果,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稳定,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48.以及,定位间隙的设置,方便了触点座与墨盒之间的定位,从而保证第一、第二触针分别准确地与墨盒相连接,定位准确,使用方便;
49.还有,通过凸肋、散热间隙、定位台阶等设置,与电路板组装后,提高散热能力,减少热量累积,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减轻触点座的重量,减少用材。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