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2.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存在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的记录装置,其从作为液体喷出头的一例的记录头上形成的喷嘴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进行印刷。记录装置通过在将盖与记录头抵靠的状态下使抽吸泵工作,从喷嘴抽吸墨水。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24189号公报
4.关于抽吸并排出液体的抽吸清洁,在抽吸清洁结束之后,液体喷出头内也会变为负压。因此,记录头有可能将伴随抽吸而附着在设置喷嘴的喷嘴面的液体从喷嘴吸入,导致液体在记录头内相互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设置于喷嘴面的喷嘴喷出液体;第一贮存部,在上部设置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能够导入液体容纳部所容纳的所述液体,所述第一贮存部的液面在低于所述喷嘴面的范围内变动;第二贮存部,经由连通路径与所述第一贮存部连通,并且,通过水头差,所述液体从所述第一贮存部供给到所述第二贮存部;供给流路,从所述第二贮存部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加压部,对所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以及第一阀,在通过所述加压部进行加压时能够关闭所述连通路径。
附图说明
6.图1是液体喷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7.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的供给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8.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填充例程的流程图。
9.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循环例程的流程图。
10.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例程的流程图。
11.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压排出例程的流程图。
12.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蓄压排出例程的流程图。
13.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加压排出例程的流程图。
14.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头更换例程的流程图。
15.图10是液体喷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6.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的供给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17.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填充例程的流程图。
18.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循环例程的流程图。
19.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例程的流程图。
20.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压排出例程的流程图。
21.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蓄压排出例程的流程图。
22.图1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加压排出例程的流程图。
23.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更换例程的流程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1
…
液体喷出装置;12
…
介质;13
…
介质容纳部;14
…
堆叠器;15
…
操作部;16
…
图像读取部;17
…
自动进给部;19
…
控制部;21
…
喷嘴面;22
…
喷嘴;23
…
液体喷出头;24
…
液体容纳部;25
…
供给机构;26
…
驱动机构;28
…
安装部;29
…
容纳室;30
…
导出部;31
…
容纳部侧阀;33
…
第一贮存部;34
…
连通路径;35
…
第二贮存部;36
…
第一阀;37
…
供给流路;38
…
第二阀;39
…
回收流路;40
…
第三阀;41
…
液室;42
…
挠性构件;44
…
第一连接部;45
…
第二连接部;47
…
加压部;48
…
切换机构;49
…
压力传感器;50
…
大气开放路径;51
…
加压流路;52
…
连接流路;53
…
空气室;54
…
弹簧;55
…
空气流路;57
…
加压机构;58
…
微加压部;60
…
导入部;61
…
装置侧阀;62
…
第一贮存室;63
…
液量传感器;64
…
第一气液分离膜;65
…
顶部;66
…
第一液面;68
…
第二贮存室;69
…
第二气液分离膜;70
…
第二液面;72
…
细管部;73a
…
第一选择阀;73b
…
第二选择阀;73c
…
第三选择阀;73d
…
第四选择阀;73e
…
第五选择阀;73f
…
第六选择阀;73g
…
第七选择阀;73h
…
第八选择阀;73i
…
第九选择阀;73j
…
第十选择阀;73k
…
第十一选择阀;111
…
液体喷出装置;112
…
介质;113
…
介质容纳部;114
…
堆叠器;115
…
操作部;116
…
图像读取部;117
…
自动进给部;119
…
控制部;121
…
喷嘴面;122
…
喷嘴;123
…
液体喷出头;124
…
液体容纳部;125
…
供给机构;126
…
驱动机构;128
…
安装部;129
…
导入流路;130
…
导入阀;133
…
第一贮存部;134
…
连通路径;135
…
第二贮存部;136
…
第一阀;137
…
供给流路;138
…
第二阀;139
…
回收流路;140
…
第三阀;141
…
液室;142
…
挠性构件;144
…
第一连接部;145
…
第二连接部;147
…
压力可变机构;148
…
减压流路;149
…
压力传感器;150
…
大气开放路径;151
…
加压流路;153
…
空气室;154
…
弹簧;155
…
空气流路;157
…
加压机构;158
…
微加压部;160
…
减压室;161
…
浮子阀;162
…
第一贮存室;163
…
液量传感器;164
…
第一气液分离膜;165
…
密封构件;166
…
第一液面;168
…
第二贮存室;169
…
第二气液分离膜;170
…
第二液面;172
…
细管部;173a
…
第一选择阀;173b
…
第二选择阀;173c
…
第三选择阀;173d
…
第四选择阀;173e
…
第五选择阀;173f
…
第六选择阀;173g
…
第七选择阀;173h
…
第八选择阀;173i
…
第九选择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第一实施方式
27.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
28.在附图中,假设将液体喷出装置11放置于水平面上,用z轴表示重力的方向,并用x轴和y轴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及z轴彼此正交。
29.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能够容纳介质12的介质容纳部13、接收印刷后的介质12的堆叠器14、以及用于操作液体喷出装置11的例如触摸面板等操作部15。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6和向图像读取部16传送原稿的自动进给部17。
30.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控制部19,该控制部19控制由液体喷出装置11执行的各种动
作。控制部19例如由包括计算机和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等构成,按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进行控制。
31.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液体喷出头23,从设置于喷嘴面21的喷嘴22喷出液体;供给机构25,将容纳在液体容纳部24中的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3;以及驱动机构26,驱动供给机构25。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机构25。多个供给机构25也可以分别将不同种类的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3。例如,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喷出由多个供给机构25供给的多种颜色的墨水,从而进行彩色印刷。一个驱动机构26也可以统一驱动多个供给机构25。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单独地驱动多个供给机构25的多个驱动机构26。
32.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主体可装卸。液体喷出头23配置为喷嘴面21相对于水平倾斜的倾斜姿势。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通过以倾斜姿势向介质12喷出液体来执行印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3是在介质12的整个宽度方向上设置的行式头。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构成为边在介质1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边进行印刷的串行式头。
33.供给机构25也可以具备供液体容纳部24可装卸地进行安装的安装部28。液体容纳部24也可以具备容纳液体的容纳室29、用于将容纳在容纳室29中的液体导出的导出部30、以及设置于导出部30的容纳部侧阀31。本实施方式的容纳室29是不与大气连通的密闭空间。安装于安装部28之前的液体容纳部24也可以容纳比供给机构25能够保持的液体量多的量的液体。
34.供给机构25具备贮存从液体容纳部24供给的液体的第一贮存部33、上游端连接到第一贮存部33的连通路径34、以及与连通路径34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二贮存部35。即,第二贮存部35经由连通路径34与第一贮存部33连通。供给机构25具备能够关闭连通路径34的第一阀36和从第二贮存部35向液体喷出头23供给液体的供给流路37。供给机构25也可以具备设置于第二贮存部35与液体喷出头23之间的供给流路37的第二阀38、将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的回收流路39、能够开闭回收流路39的第三阀40、以及设置于回收流路39的液室41。
35.液室41设置于液体喷出头23与第三阀40之间的回收流路39。液室41其一部分由挠性构件42构成,容积随着挠性构件42的变形而改变。
36.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具有回收流路39所连接于的第一连接部44以及供给流路37所连接于的第二连接部45。回收流路39的上游端连接到第一连接部44,并且下游端连接到第一贮存部33。供给流路37的上游端连接到第二贮存部35,并且下游端连接到第二连接部45。在倾斜姿势下,液体喷出头23与回收流路39的第一连接部44也可以配置在比液体喷出头23与供给流路37的第二连接部45高的位置。
37.驱动机构26具备对第二贮存部35内进行加压的加压部47。驱动机构26也可以具备与加压部47连接的切换机构48和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9。驱动机构26也可以具备与第一贮存部33连接的大气开放路径50、与第二贮存部35连接的加压流路51、以及将大气开放路径50和加压流路51与加压部47连接的连接流路52。驱动机构26也可以具备隔着挠性构件42与液室41隔开的空气室53、设置于空气室53内的弹簧54、以及与空气室53连接的空气流路55。弹簧54通过按压挠性构件42,减小回收流路39和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动。
38.加压部47例如是通过辊边压瘪管边旋转而送出空气的管泵。加压部47所具有的未图示的管的一端上连接空气流路55,另一端上连接连接流路52。通过驱动加压部47正转,将从空气流路55引入的空气送到连接流路52。通过驱动加压部47反转,将从连接流路52引入的空气送到空气流路55。
39.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加压部47、空气室53以及将加压部47与空气室53连通的空气流路55而构成加压机构57,并且在加压机构57上增加液室41而构成微加压部58。微加压部58具有液室41和能够从液室41的外侧对挠性构件42加压的加压机构57。微加压部58设置于液体喷出头23与第三阀40之间的回收流路39,对回收流路39内的液体加压。
40.接着,对第一贮存部33进行说明。
41.第一贮存部33具有导入部60,该导入部60能够导入安装于安装部28的液体容纳部24所容纳的液体。第一贮存部33也可以具有设置于导入部60的装置侧阀61、贮存液体的第一贮存室62、检测贮存在第一贮存室62中的液体的量的液量传感器63、以及将第一贮存室62与大气开放路径50隔开的第一气液分离膜64。第一气液分离膜64是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液体通过的性质的膜。
42.容纳部侧阀31和装置侧阀61因液体容纳部24安装于安装部28而开阀,并且在液体容纳部24安装于安装部28的期间维持开阀状态。通过构成为在液体容纳部24安装于安装部28时,装置侧阀61在容纳部侧阀31之前开阀,能够降低液体从液体容纳部24泄漏的可能性。
43.导入部60设置于第一贮存部33的上部。本实施方式的导入部60贯通第一贮存室62的顶部65而设置。导入部60的下端位于第一贮存室62中比顶部65靠下方的位置。导入部60的上端位于第一贮存室62之外比顶部65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将液体容纳部24安装于安装部28,从而将导入部60连接到液体容纳部24所具备的导出部30。
44.导入部60的下端位于比喷嘴面21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贮存在第一贮存部33内的液体的第一液面66在比喷嘴面21低的范围内变动。具体而言,液体容纳部24内的液体因水头而经由导出部30和导入部60供给到第一贮存部33。与供给到第一贮存部33的液体相应量的空气经由导入部60和导出部30从第一贮存部33导入液体容纳部24。第一液面66上升与供给的液体相应的量。当第一液面66到达导入部60的下端时,限制空气从第一贮存部33流入液体容纳部24。由于容纳室29是密闭的,因此当空气的流入受到限制时,容纳室29内的压力下降与所供给的液体相应的量。当容纳室29内的负压变得大于容纳室29内的液体的水头时,限制液体从液体容纳部24供给到第一贮存部33。
45.第一液面66因从第一贮存部33向第二贮存部35供给液体而下降。当第一液面66下降,并且空气经由导入部60和导出部30流入容纳室29时,容纳室29内的负压变小。当容纳室29内的负压变得小于容纳室29内的液体的水头时,从液体容纳部24向第一贮存部33供给液体。因此,在液体容纳部24容纳有液体的期间,第一液面66维持在导入部60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即标准位置。当容纳在液体容纳部24中的液体用完时,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的下方。
46.液量传感器63也可以检测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的下方、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上方的装满位置。当第一液面66位于装满位置时,第一贮存部33贮存有最大量的液体。控制部19也可以在液量传感器63检测到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下方时,判断为液体容纳部24用空,并指示用户更换液体容纳部24。
47.本实施方式的标准位置在第一贮存室62中位于比回收流路39的下游端连接的位
置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当第一液面66处于标准位置时,第一贮存部33内的液体能够经由回收流路39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3。
48.接着,对第二贮存部35进行说明。
49.第二贮存部35也可以具有贮存液体的第二贮存室68以及将第二贮存室68与加压流路51隔开的第二气液分离膜69。与第一气液分离膜64同样,第二气液分离膜69是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液体通过的性质的膜。
50.通过水头差,从第一贮存部33向第二贮存部35供给液体。第一阀36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液体从第一贮存部33流向第二贮存部35,并限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35流向第一贮存部33。在第一贮存室62内以及第二贮存室68内为大气压的情况下,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的第二液面70为与第一液面66相同的高度。换言之,第二液面70维持在与导入部60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标准位置,并且在比喷嘴面21低的范围内变动。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由于与第一贮存部33及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的水头差而维持在负压。当在液体喷出头23中液体被消耗时,贮存在第二贮存部35中的液体被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3。
51.第一阀36在第二贮存部35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贮存部33内的压力时,关闭连通路径34。因此,当由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时,第一阀36阻塞连通路径34。
52.第二阀38及第三阀40的开闭由控制部19控制。第二阀38设置成在加压部47加压时能够开闭供给流路37。第三阀40设置成能够开闭回收流路39。
53.接着,对切换机构48进行说明。
54.切换机构48具备设置于连接流路52的细管部72以及能够开闭流路的第一选择阀73a~第十一选择阀73k。细管部72是细到使得液体的流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受到大的限制的程度且曲折的管。
55.第一选择阀73a通过开阀而使空气流路55与大气连通。第二选择阀73b通过开阀而使空气流路55与压力传感器49连通。第三选择阀73c通过开阀而开放空气流路55,并且使加压部47与空气室53连通。
56.第四选择阀73d通过开阀而使加压部47与第八选择阀73h之间的连接流路52与大气连通。第五选择阀73e通过开阀而使连接流路52与压力传感器49连通。第六选择阀73f及第七选择阀73g通过开阀而使连接流路52与大气连通。第八选择阀73h通过开阀而开放连接流路52。第九选择阀73i通过开阀而使细管部72与大气连通。第十选择阀73j通过开阀而开放大气开放路径50,并且使第一贮存部33与连接流路52连通。第十一选择阀73k通过开阀而开放加压流路51,并且使第二贮存部35与连接流路52连通。
57.在改变空气室53内的压力的情况下,切换机构48使第二选择阀73b~第四选择阀73d开阀,并使其它选择阀闭阀。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加压部47正转时,空气室53内的空气经由空气流路55和连接流路52排出,空气室53内的压力下降。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加压部47反转时,经由连接流路52和空气流路55将空气送入空气室53,空气室53内的压力上升。此时,压力传感器49也可以检测空气流路55和空气室53内的压力。控制部19也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控制加压部47的驱动。
58.在将第一贮存部33向大气开放的情况下,切换机构48使第六选择阀73f和第十选择阀73j开阀。第一贮存室62经由大气开放路径50和连接流路52与大气连通。
59.在将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的情况下,切换机构48使第七选择阀73g和第十一选择阀73k开阀。第二贮存室68经由加压流路51及连接流路52与大气连通。
60.在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情况下,切换机构48使第一选择阀73a、第五选择阀73e、第八选择阀73h及第十一选择阀73k开阀,并使其它选择阀闭阀。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加压部47正转时,空气经由空气流路55、连接流路52及加压流路51流入第二贮存室68,第二贮存室68内的压力上升。此时,压力传感器49也可以检测连接流路52、加压流路51及第二贮存室68内的压力。控制部19也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控制加压部47的驱动。
61.接着,参照图3~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各控制方法的步骤顺序可以在不脱离各控制方法的目的的范围内任意替换。
62.图3所示的液体填充例程(routine)可以在液体容纳部24开始安装于安装部28的定时执行。液体填充例程也可以在更换液体喷出头23之后将液体容纳部24安装于安装部28的定时执行。在初始状态下,第二阀38、第三阀40以及切换机构48所具有的所有选择阀都闭阀。
63.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19使第一贮存部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9判断第一液面66是否位于标准位置。在第一液面66未位于标准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3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为止。当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时,步骤s103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04。
64.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
65.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19判断第一液面66是否位于装满位置。在第一液面66未位于装满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7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第一液面66位于装满位置为止。当第一液面66位于装满位置时,步骤s107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08。
66.在步骤s108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在步骤s109中,控制部19判断是否从使第三阀40闭阀起经过了填充时间。填充时间是将液体从供给流路37填充到喷嘴22所需的时间。在未经过填充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9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填充时间为止。当经过填充时间时,步骤s109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0。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19停止加压部47的驱动。在步骤s111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液体填充例程。
67.在此,步骤s104和步骤s105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06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06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110也可以与步骤s111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11之后进行。
68.接着,对进行液体填充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69.如图2所示,当液体容纳部24安装于安装部28,且第一贮存部33向大气开放时,从液体容纳部24向第一贮存部33供给液体。由于此时第二贮存部35也向大气开放,因此供给到第一贮存部33的液体也流入第二贮存部35。第一液面66和第二液面70上升至标准位置。
70.当通过液量传感器63检测到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时,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和第三阀40,并且驱动加压部47。在第二贮存部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33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阀36闭阀,并关闭连通路径34。因此,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37、液体喷出头23及回收流路39流入第一贮存部33。
71.当通过液量传感器63检测到第一液面66位于装满位置时,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由此,液体停止流入第一贮存部33。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被填充到液体喷出头23内,并从喷嘴22排出。
72.当将液体填充到液体喷出头23时,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由此,第一阀36开阀,开放连通路径34。第一贮存部33内的液体经由连通路径34供给到第二贮存部35。控制部19也可以使第二阀38闭阀。
73.图4所示的液体循环例程(routine)也可以在指示了执行液体循环的定时执行。例如,在执行液体填充后且未进行印刷等的待机期间指示执行液体循环。控制部19也可以定期执行液体循环例程。
74.在步骤s201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在步骤s202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19使第一贮存部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204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
75.在步骤s205中,控制部19判断第一液面66是否位于装满位置。在第一液面66未位于装满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05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第一液面66位于装满位置为止。当第一液面66位于装满位置时,步骤s205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6。在步骤s206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在步骤s207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液体循环例程。
76.在此,步骤s201和步骤s202可以分别与步骤s203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203之后进行,也可以与步骤s204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204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206也可以与步骤s207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207之后进行。
77.接着,对进行液体循环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78.如图2所示,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通过第三阀40开放回收流路39。
79.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从而使液体从第二贮存部35经由液体喷出头23流动到第一贮存部33。此时,第二贮存部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
80.图5所示的印刷例程(routine)也可以在指示印刷的定时执行。
81.在步骤s301中,控制部19使第一贮存部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302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303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
82.在步骤s304中,控制部19判断伴随印刷从喷嘴22喷出液体而产生的液体喷出流量是否为阈值以上。控制部19也可以根据印刷数据计算喷出流量。在喷出流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04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
83.在步骤s304中,喷出流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4为否,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6。在步骤s306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在步骤s307中,控制部19使印刷执行,并结束印刷例程。
84.在此,步骤s301和步骤s302可以分别与步骤s303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303之后进行,也可以与步骤s305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305之后进行,还可以与步骤s306同时进行或
者在步骤s306之后进行。
85.接着,对执行印刷例程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86.如图2所示,当液体喷出头23向介质12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流量小于阈值时,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并且使第三阀40闭阀。即,控制部19在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且通过第三阀40关闭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执行印刷。因此,从第二贮存部35经由供给流路37向液体喷出头23供给液体。
87.当液体喷出头23向介质12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流量为阈值以上时,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和第三阀40开阀。即,控制部19在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且通过第三阀40开放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执行印刷。因此,从第二贮存部35经由供给流路37向液体喷出头23供给液体,并且还从第一贮存部33经由回收流路39向液体喷出头23供给液体。
88.图6所示的加压排出例程(routine)在指示执行加压排出的情况、发生不能从喷嘴22正常喷出液体的喷出故障的情况等下执行。
89.在步骤s401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在步骤s402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在步骤s403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在步骤s404中,控制部19判断是否从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起经过了加压排出时间。加压排出时间是对第二贮存部35加压的压力经由供给流路37传递至喷嘴22而使液体从喷嘴22排出来恢复喷嘴22的状态所需的时间。
90.在经过加压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404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加压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加压排出时间时,步骤s404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05。在步骤s405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在步骤s406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加压排出例程。
91.在此,步骤s401和步骤s402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403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403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405也可以与步骤s406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406之后进行。
92.接着,对进行加压排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93.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从喷嘴22排出液体。此时,由于第二贮存部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35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
94.当从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起经过加压排出时间时,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由此,停止从喷嘴22排出液体。当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时,第一阀36开阀,从第一贮存部33向第二贮存部35供给液体。
95.图7所示的蓄压排出例程(routine)也可以在指示执行蓄压排出的情况、即使执行加压排出也未改善喷出故障的情况等下执行。
96.在步骤s501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在步骤s502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在步骤s503中,控制部19判断是指示执行蓄压排出中的第一蓄压排出,还是指示执行蓄压排出中蓄积压力小于第一蓄压排出的第二蓄压排出。在执行第一蓄压排出的情况下,步骤s503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4。在步骤s504中,控制部19将蓄压时间设置为第一时间。
97.在步骤s503中,在执行第二蓄压排出的情况下,步骤s503为否,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控制部19将蓄压时间设置为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
98.在步骤s506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在步骤s507中,控制部19判断从
开始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蓄压时间。在未经过蓄压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507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蓄压时间为止。当经过蓄压时间时,步骤s507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8。
99.在步骤s508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在步骤s509中,控制部19判断从使第二阀38开阀起是否经过了蓄压排出时间。蓄压排出时间是蓄积在第二贮存部35中的压力经由供给流路37传递至喷嘴22而使液体从喷嘴22排出所需的时间。
100.在经过蓄压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509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蓄压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蓄压排出时间时,步骤s509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10。在步骤s510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在步骤s511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蓄压排出例程。
101.在此,步骤s501和步骤s502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506的加压开始同时进行,或者在刚开始步骤s506的加压后进行。另外,步骤s510也可以与步骤s511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511之后进行。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510。
102.接着,对进行蓄压排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103.如图2所示,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通过第二阀38关闭供给流路37。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此时,由于第二贮存部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35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
104.液体喷出装置11在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之后,通过第二阀38使供给流路37开放,从喷嘴22排出液体。蓄积在第二贮存部35中的压力的大小与在阻塞连通路径34和供给流路37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时间成比例。在第一蓄压排出中,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时间是第一时间。在第二蓄压排出中,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时间是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通过第一蓄压排出所蓄积的压力大于通过第二蓄压排出所蓄积的压力。即,第一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35内以第一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第二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35内以低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
105.当从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起经过了蓄压排出时间时,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由此,停止从喷嘴22排出液体。当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时,第一阀36开阀,从第一贮存部33向第二贮存部35供给液体。
106.图8所示的微加压排出例程(routine)也可以在指示执行微加压排出的情况下执行。
107.在步骤s601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在步骤s602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在步骤s603中,控制部19使空气室53减压。在步骤s604中,控制部19判断从对空气室53进行减压起是否经过了减压时间。减压时间是使挠性构件42变形而使液室41的容积变为最大所需的时间。
108.在经过减压时间之前,步骤s604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减压时间为止。当经过减压时间时,步骤s604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605。在步骤s605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在步骤s606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在步骤s607,控制部19使空气室53加压。
109.在步骤s608中,控制部19判断从使空气室53加压起是否经过了微加压时间。微加压时间是对空气室53加压的压力经由液室41和回收流路39传递至喷嘴22所需的时间。
110.在经过微加压时间之前,步骤s608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微加压时间为止。在经过微加压时间时,步骤s608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609。在步骤s609中,控制部19使空气室53向大气开放,并结束微加压排出例程。
111.在此,步骤s601和步骤s602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603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603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605和步骤s606可以分别在正在进行步骤s603时进行,也可以与步骤s603结束同时进行,还可以在结束步骤s603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605和步骤s606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607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607之后进行。
112.接着,对进行微加压排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113.如图2所示,控制部19通过使第二阀38和第三阀40开阀,从而开放供给流路37和回收流路39。控制部19对空气室53进行减压,使挠性构件42变形以增大液室41的容积。液体从第一贮存部33经由回收流路39流入液室41,并且液体从第二贮存部35经由供给流路37和回收流路39流入液室41。
114.当液室41的容积达到最大时,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通过第二阀38关闭供给流路37。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通过第三阀40关闭回收流路39。在该状态下,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部47向空气室53输送加压空气,从而对挠性构件42加压。即,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机构57对挠性构件42加压,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加压机构57以破坏形成于喷嘴22的弯液面的压力对液室41加压。通过微加压排出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的液体的量小于通过加压排出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的液体的量。
115.图9所示的头更换例程(routine)也可以在进行液体喷出头23的更换时执行。
116.在步骤s701中,控制部19判断液体容纳部24是否已从安装部28拆下。在液体容纳部24正安装于安装部28的情况下,步骤s701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将液体容纳部24拆下为止。当将液体容纳部24被拆下时,步骤s701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702。
117.在步骤s702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在步骤s703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在步骤s704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在步骤s705中,控制部19判断从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第一排出时间。第一排出时间是将贮存在第二贮存部35中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37和液体喷出头23排出所需的时间。
118.在经过第一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705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一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一排出时间时,步骤s705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706。在步骤s706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
119.在步骤s707中,控制部19判断从使第三阀40开阀起是否经过了第二排出时间。第二排出时间是将回收流路39内的液体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所需的时间。
120.在经过第二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707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二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二排出时间时,步骤s707为是,控制部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708。在步骤s708中,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闭阀。在步骤s709中,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
121.在步骤s710中,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711中,控制部19判断是否已更换液体喷出头23。在还未更换液体喷出头23的情况下,步骤s711为否,控制部19进行待机,直到更换液体喷出头23为止。当更换了液体喷出头23时,步骤s711为是,控制部
19结束头更换例程。
122.在此,步骤s702和步骤s703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704的加压开始同时进行,或者在刚开始步骤s704的加压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708和步骤s709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710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710之后进行。
123.接着,对头更换例程进行说明。
124.如图2所示,在进行液体喷出头23的更换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使头更换例程执行,并且从安装部28拆下液体容纳部24。随后,控制部19使第二阀38开阀,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闭阀,通过第三阀40关闭回收流路39。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9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
125.具体而言,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将从第二贮存部35到液体喷出头23的液体从喷嘴22排出。此时,由于第二贮存部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35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
126.当排出第二贮存部35、供给流路37及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时,控制部19使第三阀40开阀,通过第三阀40开放回收流路39。即,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将回收流路39内的液体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操作人员在从供给流路37、液体喷出头23、回收流路39清除了液体的状态下更换液体喷出头23。
127.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28.(1)在第二贮存部35上连接有与第一贮存部33连通的连通路径34和与液体喷出头23连通的供给流路37。连通路径34在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时,能够由第一阀36关闭。因此,被加压的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37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3。因此,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对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加压,可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并且可以降低液体喷出头23从喷嘴22吸入液体的可能性。
129.(2)当在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且第二阀38关闭供给流路37的状态下,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时,在第二贮存部35中蓄积加压力。因此,通过在第二贮存部35内的压力升高的状态下使第二阀38开阀,可以将高压力传递到液体喷出头23,例如可以容易地排出增稠的液体等。
130.(3)当在第三阀40关闭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时,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当在第三阀40开放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时,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通过回收流路39被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因此,例如可以根据供给流路37内的气泡的状态和喷嘴22的状态等选择进行维护。
131.(4)当在第三阀40关闭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加压机构57对液室41加压时,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此时排出的液体的量由液室41的大小决定。因此,与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对液体喷出头23高精度地施加破坏喷嘴22中形成的弯液面的程度的微加压。
132.(5)加压机构57包括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加压部47。加压部47经由空气流路55对空气室53加压,从而按压挠性构件42,对液室41加压。因此,可以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和液室41内的液体加压。
133.(6)与回收流路39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4配置在比与供给流路37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45高的位置。由于液体喷出头23内的气泡容易因浮力而聚集在高的位置,因此相比第二连接部45更容易聚集在第一连接部44。因此,通过将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经由回收流路39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可以容易地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气泡。
134.(7)例如,在驱动第一阀36而关闭连通路径34的情况下,需要用于驱动第一阀36的驱动源。关于这一点,第一阀36具有止回阀。具体而言,第一阀36允许因水头差而从第一贮存部33供给到第二贮存部35的液体的流动,而在第二贮存部35内被加压时限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35流向第一贮存部33。因此,第一阀36不需要驱动,可以减少驱动源。
135.(8)液体喷出头23的喷嘴面21相对于水平倾斜。因此,能够提高液体喷出头23的配置自由度。
136.(9)关于加压排出,通过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并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被加压的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37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3。因此,液体喷出装置11通过对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加压而可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可以降低液体喷出头23从喷嘴22吸入液体的可能性。
137.(10)关于蓄压排出,在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且第二阀38关闭供给流路37的状态下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从而在第二贮存部35中蓄积加压力。在蓄压排出中,由于在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之后使第二阀38开阀,因此可以将蓄积的高压力传递到液体喷出头23,例如可以容易地排出增稠的液体等。
138.(11)第一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35内以第一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第二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35内以低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因此,例如通过根据供给流路37的结构组合进行第一蓄压排出和第二蓄压排出,可以高效地向供给流路37填充液体。
139.(12)关于在关闭连通路径34和供给流路37的状态下的加压部47的驱动,驱动的时间越长,蓄积的压力越高。关于这一点,第一蓄压排出在以第一时间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之后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第二蓄压排出在以短于第一时间的第二时间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之后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以从喷嘴22排出液体。因此,例如通过根据供给流路37的结构组合进行第一蓄压排出和第二蓄压排出,可以高效地向供给流路37填充液体。
140.(13)当进行液体循环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35经由供给流路37、液体喷出头23及回收流路39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供给流路37和液体喷出头23内的气泡与液体一起移动。因此,可以在不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液体的情况下回收气泡。
141.(14)关于微加压排出,在第二阀38关闭供给流路37且第三阀40关闭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通过加压机构57对挠性构件42加压,从而对液室41内的液体加压,使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此时排出的液体的量由液室41的大小决定。因此,与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对液体喷出头23高精度地施加破坏喷嘴22中形成的弯液面的程度的微加压。
142.(15)关于微加压排出,加压部47经由空气流路55对空气室53加压,并对挠性构件42加压。因此,可以通过加压部47对第二贮存部35内的液体和液室41内的液体加压。
143.(16)关于头更换例程,通过在关闭连通路径34和回收流路39并开放供给流路37的
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从而将第二贮存部35、供给流路37及液体喷出头23内的液体从喷嘴22排出。然后,通过在关闭连通路径34并开放回收流路39和供给流路37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从而将回收流路39内的液体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因此,由于在已从供给流路37、液体喷出头23及回收流路39排出液体的状态下进行液体喷出头23的更换,因此可以抑制从供给流路37、液体喷出头23及回收流路39滴落液体。
144.(17)在向介质12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流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放供给流路37和回收流路39。除了供给流路37以外,还从回收流路39向液体喷出头23供给液体,因此可以容易地供给所需量的液体。
145.本实施方式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实施。
146.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擦拭喷嘴面21的未图示的擦拭构件。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在从喷嘴22排出液体之后通过擦拭构件擦拭喷嘴面21。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在操作人员拆下液体喷出头23之前擦拭喷嘴面21。
147.控制部19也可以控制第一阀36的开闭。控制部19也可以在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之前通过第一阀36阻塞连通路径34。
148.第二蓄压排出也可以在使第一阀36和第二阀38闭阀的状态下以第一时间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而使第二贮存部35内的压力成为第一压力之后打开第一阀36使第二贮存部35内的压力下降至第二压力,然后再使第二阀38开阀来进行。
149.微加压排出也可以通过弹簧54按压挠性构件42来对液室41内的液体加压。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9在使空气室53减压而使液室41的容积增大之后,使空气室53向大气开放。当空气室53变为大气压时,弹簧54按压液室41内的液体,使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在通过弹簧54按压挠性构件42的结构的情况下,弹簧54包含在加压机构57中。
150.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与喷出流量无关地在通过第三阀40开放回收流路39的状态下执行印刷。
151.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具有与多个喷嘴22单独连通的多个压力室、多个压力室所连通的公共液室以及容纳过滤器的过滤器室。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45连接到压力室、公共液室及过滤器室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在将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45与过滤器室连接的情况下,液体喷出装置11能够通过进行液体循环而将由过滤器捕获到的气泡与液体一起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中。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在液体喷出头23内产生气泡时进行液体循环。
152.在液体喷出装置11待机时以及电源断开时,也可以使第二阀38闭阀和第三阀40,并且关闭供给流路37和回收流路39。通过关闭供给流路37和回收流路39,例如即使在液体喷出装置11受到振动或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泄漏的可能性。
153.第二贮存部35能够贮存的液体的量也可以小于加压排出所需的液体的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9也可以交替执行:使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以从第二贮存部35向液体喷出头23供给液体;以及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以从第一贮存部33向第二贮存部35供给液体。
154.液量传感器63也可以检测第一液面66位于标准位置下方的末端位置。控制部19也可以在通过液量传感器63检测到第一液面66位于末端位置时,通知第一贮存部33为空。关
于末端位置,如果使在第一液面66和第二液面70位于末端位置时第一贮存部33和第二贮存部35贮存的液体的总量大于一个介质12的印刷所需的液体的量,则能够完成对一个介质12的印刷。
155.液体容纳部24容纳液体的量也可以小于供给机构25能够保持的液体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进行向供给机构25填充液体的液体填充的中途更换液体容纳部24。
156.蓄压排出也可以在通过第一阀36关闭连通路径34并通过第二阀38关闭供给流路37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之后由压力传感器49检测到达到规定压力时,通过第二阀38开放供给流路37。此时,控制部19也可以进行:在压力传感器49检测到达到第一压力时开放供给流路37的第一蓄压排出;以及在检测到达到比第一压力小的第二压力时开放供给流路37的第二蓄压排出。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大于加压排出时对第二贮存部35加压的加压力。
157.控制部19也可以在使液体从回收流路39流入第一贮存部33时,使第一贮存部33内减压。例如,大气开放路径50也可以与空气流路55连接。也可以通过驱动加压部47正转,对第二贮存部35内加压,并且经由空气流路55和大气开放路径50对第一贮存部33内减压。
158.控制部19也可以通过对第一贮存部33内减压,并使贮存在第一贮存部33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膨胀,从液体中去除气泡。
159.液体填充、加压排出、微加压排出及液体循环可以进行多次,也可以组合进行。在第一贮存部33能够贮存的液体的量小于在供给流路37、回收流路39及液体喷出头23中填充的液体的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多次进行液体填充来向供给流路37、回收流路39及液体喷出头23填充液体。例如,也可以在液体填充之后进行微加压排出。通过组合液体填充和微加压排出,与只进行液体填充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喷出故障的发生。
160.第一贮存部33和第二贮存部35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161.挠性构件42也可以由橡胶膜、弹性体膜、薄膜(film)等形成。
162.液室41也可以设置于供给流路37。加压机构57也可以对设置于供给流路37的液室加压。
163.加压部47也可以使用隔膜泵、活塞泵及齿轮泵等。
164.导入部60和导出部30也可以具有多个流路。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流路使液体从液体容纳部24流入第一贮存部33,其它流路使空气从第一贮存部33流入液体容纳部24。
165.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以喷嘴面21为水平的水平姿势喷出液体来在介质12上进行印刷。液体喷出头23也可以设置成能够在水平姿势与倾斜姿势之间改变姿势。
166.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与加压流路51分开地具备使第二贮存部35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路径。
167.在图9所示的头更换例程中,控制部19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710之后再次执行步骤s702~步骤s705。由此能够将回收到第一贮存部33的液体从液体喷出头23排出。
168.第二实施方式
169.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
170.在附图中,假设将液体喷出装置111放置于水平面上,用z轴表示重力的方向,并用x轴和y轴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及z轴彼此正交。
171.如图10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具备能够容纳介质112的介质容纳部113、接收印刷后的介质112的堆叠器114、以及用于操作液体喷出装置111的例如触摸面板等操作部115。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具备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16和向图像读取部116传送原稿的自动进给部117。
172.液体喷出装置111具备控制部119,该控制部119控制由液体喷出装置111执行的各种动作。控制部119例如由包括计算机和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等构成,按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进行控制。
173.如图1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1具备:液体喷出头123,从设置于喷嘴面121的喷嘴122喷出液体;供给机构125,将容纳在液体容纳部124中的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以及驱动机构126,驱动供给机构125。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机构125。多个供给机构125也可以分别将不同种类的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例如,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喷出由多个供给机构125供给的多种颜色的墨水,从而进行彩色印刷。一个驱动机构126也可以统一驱动多个供给机构125。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具备单独地驱动多个供给机构125的多个驱动机构126。
174.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11的主体可装卸。液体喷出头123配置为喷嘴面121相对于水平倾斜的倾斜姿势。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通过以倾斜姿势向介质112喷出液体来执行印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123是在介质112的整个宽度方向上设置的行式头。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构成为边在介质11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边进行印刷的串行式头。
175.供给机构125也可以具备:供液体容纳部124可装卸地进行安装的安装部128、能够从安装于安装部128的液体容纳部124导入液体的导入流路129、以及能够开闭导入流路129的导入阀130。安装于安装部128之前的液体容纳部124也可以容纳比供给机构125能够保持的液体量多的量的液体。液体容纳部124随着安装于安装部128而与导入流路129的上游端连接。导入阀130构成为具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液体从液体容纳部124流向第一贮存部133,并限制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流向液体容纳部124。
176.供给机构125具备:第一贮存部133,贮存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124供给的液体;连通路径134,其上游端与第一贮存部133连接;以及第二贮存部135,连通路径134的下游端与第二贮存部135连接。导入流路129的下游端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贮存部133连接,第一贮存部133经由导入流路129与液体容纳部124连通。第二贮存部135经由连通路径134与第一贮存部133连通。供给机构125具备:能够开闭连通路径134的第一阀136和从第二贮存部135向液体喷出头123供给液体的供给流路137。供给机构125也可以具备:设置于第二贮存部135与液体喷出头123之间的供给流路137的第二阀138、将液体从液体喷出头123回收到第一贮存部133的回收流路139、能够开闭回收流路139的第三阀140、以及设置于回收流路139的液室141。
177.液室141设置于液体喷出头123与第三阀140之间的回收流路139。液室141其一部分由挠性构件142构成,容积随着挠性构件142的变形而改变。
178.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具有回收流路139所连接于的第一连接部144以及供给流路137所连接于的第二连接部145。回收流路139的上游端连接到第一连接部144,并且下游端连接到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流路137的上游端连接到第二贮存部135,并且下游端连接到第
二连接部145。在倾斜姿势下,液体喷出头123与回收流路139的第一连接部144也可以配置在比液体喷出头123与供给流路137的第二连接部145高的位置。
179.驱动机构126具备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并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的压力可变机构147。驱动机构126也可以具备使第一贮存部133内与压力可变机构147连通的减压流路148、以及能够检测减压流路148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49。驱动机构126也可以具备与第一贮存部133连接的大气开放路径150、以及使第二贮存部135内与压力可变机构147连通的加压流路151。
180.驱动机构126也可以具备隔着挠性构件142与液室141隔开的空气室153、设置于空气室153内的弹簧154、以及与空气室153连接的空气流路155。弹簧154通过按压挠性构件142,减小回收流路139和液体喷出头123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动。
181.压力可变机构147例如是通过辊边压瘪管边旋转而送出空气的管泵。压力可变机构147所具有的未图示的管的一端上连接减压流路148和空气流路155,另一端上连接加压流路151。通过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正转,将从减压流路148和空气流路155引入的空气送到加压流路151。通过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反转,将从加压流路151引入的空气送到减压流路148和空气流路155。
182.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压力可变机构147、空气室153以及连通压力可变机构147和空气室153的空气流路155而构成加压机构157,并且在加压机构157上增加液室141而构成微加压部158。微加压部158具有液室141和能够从液室141的外侧对挠性构件142加压的加压机构157。微加压部158设置于液体喷出头123与第三阀140之间的回收流路139,对回收流路139内的液体加压。
183.接着,对第一贮存部133进行说明。
184.第一贮存部133也可以具有与减压流路148连接的减压室160、以及能够开闭减压流路148的浮子阀161。第一贮存部133也可以具有贮存液体的第一贮存室162、检测贮存在第一贮存室162中的液体的量的液量传感器163、以及将第一贮存室162与驱动机构126隔开的第一气液分离膜164。第一气液分离膜164是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液体通过的性质的膜。例如,第一气液分离膜16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贮存室162内,以将第一贮存室162与大气开放路径150隔开。第一气液分离膜164也可以设置在减压室160内,以将第一贮存室162与减压流路148隔开。第一贮存部133也可以具备能够将减压室160与浮子阀161之间密闭的密封构件165。
185.浮子阀161跟随第一贮存部133内的第一液面166的移动而移动。浮子阀161在第一液面166的高度达到规定高度的地方与密封构件165接触,关闭减压室160。即,本实施方式的浮子阀161通过使减压室160与第一贮存室162分离来关闭减压流路148。
18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浮子阀161关闭减压流路148时第一液面166的位置称为标准位置。标准位置是比喷嘴面121低的位置。第一液面166在比喷嘴面121低的范围内变动。
187.具体而言,在第一液面166位于标准位置的下方的情况下,浮子阀161与密封构件165分离,第一贮存室162与减压室160连通。当压力可变机构147对减压室160内减压时,第一贮存部133内也被减压,液体从液体容纳部124供给到第一贮存部133。第一液面166上升与所供给的液体相应的量。当第一液面166到达标准位置时,浮子阀161关闭减压流路148。由此,停止第一贮存室162内的减压,液体停止从液体容纳部124流入第一贮存部133。
188.第一液面166因从第一贮存部133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而下降。当第一液面166下降,并且浮子阀161使减压室160与第一贮存室162连通时,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因此,第一液面166在标准位置的下方移动。
189.当液体容纳部124中容纳的液体用完时,第一液面166无法再上升到标准位置。液量传感器163也可以检测第一液面166位于标准位置、第一液面166位于标准位置下方的补给位置、第一液面166位于标准位置上方的装满位置。当第一液面166位于装满位置时,第一贮存部133贮存有最大量的液体。补给位置是作为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补给液体的基准的位置。在即使使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第一液面166也未上升到标准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119也可以判断为液体容纳部124用空,并且指示用户更换液体容纳部124或向液体容纳部124补充液体。
190.本实施方式的标准位置在第一贮存室162中位于比回收流路139的下游端所连接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当第一液面166处于标准位置时,第一贮存部133内的液体能够经由回收流路139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
191.接着,对第二贮存部135进行说明。
192.第二贮存部135也可以具有贮存液体的第二贮存室168以及将第二贮存室168与加压流路151隔开的第二气液分离膜169。与第一气液分离膜164同样,第二气液分离膜169是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液体通过的性质的膜。
193.由于水头差而从第一贮存部133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第一阀136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流向第二贮存部135,并限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135流向第一贮存部133。在第一贮存室162内以及第二贮存室168内为大气压的情况下,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的第二液面170成为与第一液面166相同的高度。换言之,第二液面170在比喷嘴面121低的范围内变动。液体喷出头123内的液体由于与第一贮存部133及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的水头差而维持在负压。当在液体喷出头123中液体被消耗时,贮存在第二贮存部135中的液体被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
194.第一阀136在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压力时,关闭连通路径134。因此,当由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时,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当由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时,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第二阀138和第三阀140的开闭由控制部119控制。第二阀138设置成在压力可变机构147进行加压时能够开闭供给流路137。
195.驱动机构126具备从加压流路151分支设置的细管部172以及能够开闭流路的第一选择阀173a~第九选择阀173i。细管部172是细到使得液体的流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受到大的限制的程度且曲折的管。
196.第一选择阀173a通过开阀而使减压流路148和空气流路155与大气连通。第二选择阀173b通过开阀而使减压流路148和空气流路155与压力传感器149连通。第三选择阀173c通过开阀而开放空气流路155,使压力可变机构147与空气室153连通。
197.第四选择阀173d通过开阀而开放减压流路148,使压力可变机构147与减压室160连通。第五选择阀173e通过开阀而使加压流路151与压力传感器149连通。第六选择阀173f通过开阀而使加压流路151与大气连通。第七选择阀173g通过开阀而开放大气开放路径150,使第一贮存室162与大气连通。第八选择阀173h通过开阀而开放加压流路151,使压力
可变机构147与第二贮存室168连通。第九选择阀173i通过开阀而使加压流路151与细管部172连通,经由细管部172使加压流路151与大气连通。
198.在改变空气室153内的压力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26使第二选择阀173b、第三选择阀173c及第六选择阀173f开阀,并使其它选择阀闭阀。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正转时,空气室153内的空气经由空气流路155和加压流路151排出,空气室153内的压力下降。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反转时,经由加压流路151和空气流路155将空气送入空气室153,空气室153内的压力上升。此时,压力传感器149也可以检测空气流路155和空气室153内的压力。控制部119也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149的检测结果控制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
199.在将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26使第七选择阀173g开阀,并停止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第一贮存室162经由大气开放路径150与大气连通,变为大气压。
200.在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26使第二选择阀173b、第四选择阀173d及第六选择阀173f开阀,并使其它选择阀闭阀。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正转时,减压室160内的空气经由减压流路148和加压流路151排出,减压室160内的压力下降。此时,压力传感器149也可以检测减压流路148和减压室160内的压力。控制部119也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149的检测结果控制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
201.在将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26使第九选择阀173i开阀,并且停止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第二贮存室168经由加压流路151和细管部172与大气连通,变为大气压。
202.在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26使第一选择阀173a、第五选择阀173e及第八选择阀173h开阀,并使其它选择阀闭阀。当在该状态下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正转时,空气经由加压流路151流入第二贮存室168,第二贮存室168内的压力上升。此时,压力传感器149也可以检测加压流路151和第二贮存室168内的压力。控制部119也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149的检测结果控制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
203.接着,参照图12~图18所示的流程图,对液体喷出装置11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各控制方法的步骤顺序可以在不脱离各控制方法的目的的范围内任意替换。
204.图12所示的整体填充例程也可以在液体容纳部124开始安装于安装部128的定时执行。整体填充例程也可以在更换液体喷出头123之后将液体容纳部124安装于安装部128的定时执行。在初始状态下,第二阀138、第三阀140以及所有的选择阀都闭阀。
205.在步骤s1101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在步骤s1102中,控制部119判断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是否小于规定压力。规定压力为负压,并且是比使液体从液体容纳部124流入第一贮存部133且使第一液面166上升的负压大的负压。在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02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为止。当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步骤s1102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03。
206.在步骤s1103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104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105中,控制部119判断从使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起是否经过了供给时间。供给时间是从第一贮存部133向第二贮存
部135供给液体,使第一液面166和第二液面170的高度一致所需的时间。在未经过供给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105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供给时间为止。当经过供给时间时,步骤s1105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06。在此,步骤s1103和步骤s1104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s1104之后进行步骤s1103。
207.在步骤s1106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在步骤s1107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在步骤s1108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在此,步骤s1106和步骤s1107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108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108之后进行。
208.在步骤s1109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第一填充时间。第一填充时间是将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填充到供给流路137和回收流路139中所需的时间。在未经过第一填充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109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一填充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一填充时间时,步骤s1109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10。
209.在步骤s1110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111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在步骤s1112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113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在步骤s1114中,控制部119判断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是否小于规定压力。在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14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为止。当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步骤s1114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15。在此,步骤s1110和步骤s1111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112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112之后进行。
210.在步骤s1115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116中,控制部119判断从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起是否经过了供给时间。在未经过供给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116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供给时间为止。当经过供给时间时,步骤s1116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17。
211.在步骤s1117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118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在步骤s1119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第二填充时间。第二填充时间是将液体从供给流路137填充至喷嘴122所需的时间。在未经过第二填充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119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二填充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二填充时间时,步骤s1119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120。在此,步骤s1117也可以与步骤s1118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118之后进行。
212.在步骤s1120中,控制部119使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停止。在步骤s1121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整体填充例程。在此,步骤s1120也可以与步骤s1121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121之后进行。
213.接着,对进行整体填充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214.如图1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以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此时,第一贮存部133的压力低于第二贮存部135的压力。因此,第一阀1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
215.当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时,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第一液面166上升。由于连通路径134关闭,因此不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
216.当第一液面166上升到标准位置时,浮子阀161将减压室160与第一贮存室162分离。第一贮存室162的减压停止,液体停止流入第一贮存部133。由浮子阀161关闭的减压室160的压力进一步下降。当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控制部119使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停止,并且使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
217.当使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时,第一阀136开阀,开放连通路径134。具体而言,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第一阀136开放连通路径134,并且解除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利用水头差将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第一液面166下降与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的液体相应的量。第二液面170上升与从第一贮存部133供给的液体相应的量。当第一液面166和第二液面170的高度一致时,液体停止从第一贮存部133流向第二贮存部135。
218.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阀138开阀,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三阀140开阀,通过第三阀140开放回收流路139。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此时,由于第二贮存部1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1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1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135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通过供给流路137、液体喷出头123及回收流路139流入第一贮存部133。换言之,液体喷出装置111将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填充到供给流路137和回收流路139中。
219.接着,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阀138闭阀,通过第二阀138关闭供给流路137。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三阀140闭阀,通过第三阀140关闭回收流路139。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
220.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以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此时,由于第一贮存部133的压力低于第二贮存部135的压力,因此第一阀1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
221.当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时,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第一液面166上升。由于连通路径134关闭,因此不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当第一液面166上升到标准位置,并且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控制部119使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停止,并且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
222.第二贮存部135首先向大气开放,因此当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时,第一阀136开阀,开放连通路径134。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第一阀136开放连通路径134,并且解除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利用水头差将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当第一液面166和第二液面170的高度一致时,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阀138开阀,开放供给流路137。此时,第三阀140闭阀,关闭回收流路139。
223.液体喷出装置111在通过第三阀140关闭回收流路139的状态下,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使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压力,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再次关闭连通路径134。由于回收流路139关闭,因此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通过供给流路137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从喷嘴122排出。液体喷出装置111将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填充至液体喷出头123的喷嘴122。
224.当将液体填充到液体喷出头123时,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使压力可变机构147
的驱动停止,并且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由此,第一阀136开阀,开放连通路径134。第一贮存部133内的液体经由连通路径134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使第二阀138闭阀。
225.图13所示的液体循环例程可以在指示了执行液体循环的定时执行。例如,在执行整体填充后未进行印刷等的待机期间指示执行液体循环。控制部119也可以定期执行液体循环例程。
226.在步骤s1201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在步骤s1202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在步骤s1203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204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在此,步骤s1201至步骤s1204可以分别同时进行,也可以调换顺序进行。
227.在步骤s1205中,控制部119判断第一液面166是否位于装满位置。在第一液面166未位于装满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205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第一液面166位于装满位置为止。当第一液面166位于装满位置时,步骤s1205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206。在步骤s1206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207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液体循环例程。在此,步骤s1206可以与步骤s1207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s1207之后进行。
228.接着,对进行液体循环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229.如图11所示,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通过第三阀140开放回收流路139。
230.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从而使液体从第二贮存部135经由液体喷出头123流动到第一贮存部133。此时,第二贮存部1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1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1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
231.图14所示的印刷例程也可以在指示印刷的定时执行。
232.在步骤s1301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302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303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
233.在步骤s1304中,控制部119判断伴随印刷从喷嘴122喷出液体而产生的液体喷出流量是否为阈值以上。控制部119也可以根据印刷数据计算喷出流量。在喷出流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304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05。在步骤s1305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
234.在步骤s1304中,在喷出流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304为否,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06。在步骤s1306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在步骤s1307中,控制部119使印刷执行,并结束印刷例程。
235.在此,步骤s1301和步骤s1302可以分别与步骤s1303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303之后进行,也可以与步骤s1305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305之后进行,还可以与步骤s1306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306之后进行。
236.接着,对执行印刷例程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237.如图11所示,当液体喷出头123向介质112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流量小于阈值时,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并使第三阀140闭阀。即,控制部119在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
流路137且通过第三阀140关闭回收流路139的状态下执行印刷。因此,从第二贮存部135经由供给流路137向液体喷出头123供给液体。
238.当液体喷出头123向介质112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流量为阈值以上时,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和第三阀140开阀。即,控制部119在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且通过第三阀140开放回收流路139的状态下执行印刷。因此,从第二贮存部135经由供给流路137向液体喷出头123供给液体,并且还从第一贮存部133经由回收流路139向液体喷出头123供给液体。
239.图15所示的加压排出例程在指示执行加压排出的情况、发生不能从喷嘴122正常喷出液体的喷出故障的情况等下执行。
240.在步骤s1401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在步骤s1402中,控制部119判断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是否小于规定压力。在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402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为止。当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步骤s1402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403。
241.在步骤s1403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404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405中,控制部119判断从使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起是否经过了供给时间。在未经过供给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405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供给时间为止。当经过供给时间时,步骤s1405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406。在此,步骤s1403和步骤s1404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s1404之后进行步骤s1403。
242.在步骤s1406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在步骤s1407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在步骤s1408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在步骤s1409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加压排出时间。加压排出时间是对第二贮存部135加压的压力经由供给流路137传递到喷嘴122而使液体从喷嘴122排出来恢复喷嘴122的状态所需的时间。在此,步骤s1406和步骤s1407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408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408之后进行。
243.在经过加压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1409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加压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加压排出时间时,步骤s1409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410。在步骤s1410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411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加压排出例程。在此,步骤s1410可以与步骤s1411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s1411之后进行。
244.接着,对进行加压排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245.如图1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使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压力低于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从而使第一阀136闭阀,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液体喷出装置111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以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由于连通路径134关闭,因此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第一液面166上升,而不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
246.当第一液面166上升到标准位置,并且浮子阀161将减压室160与第一贮存室162分离时,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在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进行减压时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小于规定压力
的情况下,解除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液体喷出装置111停止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并使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
247.当将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时,第一阀136开阀,开放连通路径134。因此,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第一阀136开放连通路径134,并且解除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利用水头差将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当第一液面166和第二液面170的高度一致时,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阀138开阀,开放供给流路137。此时,第三阀140闭阀,关闭回收流路139。
248.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从喷嘴122排出液体。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使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压力,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再次关闭连通路径134。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通过供给流路137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并且由于回收流路139关闭而从喷嘴122排出。
249.图16所示的蓄压排出例程也可以在指示执行蓄压排出的情况、即使执行加压排出也未改善喷出故障的情况等下执行。
250.在步骤s1501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在步骤s1502中,控制部119判断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是否小于规定压力。在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在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502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为止。当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步骤s1502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503。
251.在步骤s1503中,控制部119使第一贮存部133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504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506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507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在步骤s1508中,控制部119判断是指示执行蓄压排出中的第一蓄压排出,还是指示执行蓄压排出中蓄积压力小于第一蓄压排出的第二蓄压排出。在执行第一蓄压排出的情况下,步骤s1508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509。在步骤s1509中,控制部119将蓄压时间设置为第一时间。
252.在步骤s1508中,在执行第二蓄压排出的情况下,步骤s1508为否,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510。在步骤s1510中,控制部119将蓄压时间设置为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
253.在步骤s1511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在步骤s1512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开始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作为规定时间的一例的蓄压时间。在未经过蓄压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512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蓄压时间为止。当经过蓄压时间时,步骤s1512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513。
254.在步骤s1513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在步骤s1514中,控制部119判断从使第二阀138开阀起是否经过了蓄压排出时间。蓄压排出时间是蓄积在第二贮存部135中的压力经由供给流路137传递到喷嘴122而使液体从喷嘴122排出所需的时间。
255.在经过蓄压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1514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蓄压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蓄压排出时间时,步骤s1514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515。在步骤s1515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516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并结束蓄压排出例程。
256.在此,步骤s1506和步骤s1507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511的加压开始同时进行,或者在刚开始步骤s1511的加压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1515也可以与步骤s1516同时进行,或者
在步骤s1516之后进行。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1515。
257.接着,对进行蓄压排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258.如图1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使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压力低于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从而使第一阀136闭阀,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液体喷出装置111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以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由于连通路径134关闭,因此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第一液面166上升,而不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
259.当第一液面166上升到标准位置,并且浮子阀161将减压室160与第一贮存室162分离时,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检测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在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进行减压时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小于规定压力的情况下,解除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液体喷出装置111停止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并且使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
260.当将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时,第一阀136开阀,开放连通路径134。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第一阀136开放连通路径134,并且解除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利用水头差将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
261.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阀138闭阀,通过第二阀138关闭供给流路137。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三阀140闭阀,通过第三阀140关闭回收流路139。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使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压力,从而使第一阀136闭阀,利用第一阀136再次关闭连通路径134。在将连通路径134和供给流路137关闭的状态下,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蓄压时间。
262.蓄积在第二贮存部135中的压力的大小与在关闭连通路径134和供给流路137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的时间成比例。在第一蓄压排出中,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的时间是第一时间。在第二蓄压排出中,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的时间是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通过第一蓄压排出蓄积的压力大于通过第二蓄压排出蓄积的压力。即,第一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135内以第一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第二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135内以低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
263.当从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起经过了蓄压排出时间时,液体喷出装置111使第二阀138开阀,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从喷嘴122排出液体。
264.图17所示的微加压排出例程也可以在指示执行微加压排出的情况下执行。
265.在步骤s1601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在步骤s1602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在步骤s1603中,控制部119使空气室153进行减压。在步骤s1604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对空气室153减压起是否经过了减压时间。减压时间是使挠性构件142变形而使液室141的容积最大所需的时间。
266.在经过减压时间之前,步骤s1604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减压时间为止。当经过减压时间时,步骤s1604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605。在步骤s1605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606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在步骤s1607中,控制部119使空气室153加压。
267.在步骤s1608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对空气室153加压起是否经过了微加压时间。微加压时间是对空气室153加压的压力经由液室141和回收流路139传递至喷嘴122所需的时间。
268.在经过微加压时间之前,步骤s1608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微加压时间为止。当经过微加压时间时,步骤s1608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609。在步骤s1609中,控制部119使空气室153向大气开放,并结束微加压排出例程。
269.在此,步骤s1601和步骤s1602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603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603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1605和步骤s1606可以分别在正在进行步骤s1603时进行,也可以与步骤s1603的结束同时进行,还可以在结束步骤s1603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1605和步骤s1606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607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607之后进行。
270.接着,对进行微加压排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271.如图11所示,控制部119通过使第二阀138和第三阀140开阀,从而开放供给流路137和回收流路139。控制部119对空气室153减压,使挠性构件142变形而增大液室141的容积。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经由回收流路139流入液室141,并且液体从第二贮存部135经由供给流路137和回收流路139流入液室141。
272.当液室141的容积达到最大时,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通过第二阀138关闭供给流路137。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通过第三阀140关闭回收流路139。在该状态下,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向空气室153输送加压空气,从而对挠性构件142加压。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加压机构157对挠性构件142加压以从喷嘴122排出液体。加压机构157以破坏喷嘴122中形成的弯液面的压力对液室141加压。通过微加压排出从液体喷出头123排出的液体的量小于通过加压排出从液体喷出头123排出的液体的量。
273.图18所示的头更换例程也可以在进行液体喷出头123的更换时执行。
274.在步骤s1701中,控制部119判断液体容纳部124是否已从安装部128拆下。在液体容纳部124安装于安装部128的情况下,步骤s1701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将液体容纳部124拆下为止。当将液体容纳部124拆下时,步骤s1701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702。
275.在步骤s1702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在步骤s1703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在步骤s1704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在步骤s1705中,控制部119判断从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起是否经过了第一排出时间。第一排出时间是将贮存在第二贮存部135中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137和液体喷出头123排出所需的时间。
276.在经过第一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1705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一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一排出时间时,步骤s1705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706。在步骤s1706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
277.在步骤s1707中,控制部119判断从使第三阀140开阀起是否经过了第二排出时间。第二排出时间是将回收流路139内的液体回收到第一贮存部133所需的时间。
278.在经过第二排出时间之前,步骤s1707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二排出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二排出时间时,步骤s1707为是,控制部119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708。在步骤s1708中,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闭阀。在步骤s1709中,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
279.在步骤s1710中,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在步骤s1711中,控制部119判断是否已更换液体喷出头123。在未更换液体喷出头123的情况下,步骤s1711为否,控制部119进行待机,直到更换液体喷出头123为止。当更换了液体喷出头123时,步骤s1711为是,控制部119结束头更换例程。
280.在此,步骤s1702和步骤s1703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704的加压开始同时进行,或者在刚开始步骤s1704的加压之后进行。另外,步骤s1708和步骤s1709也可以分别与步骤s1710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1710之后进行。
281.接着,对头更换例程进行说明。
282.如图11所示,在进行液体喷出头123的更换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使头更换例程执行,并且从安装部128拆下液体容纳部124。随后,控制部119使第二阀138开阀,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闭阀,通过第三阀140关闭回收流路139。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19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
283.具体而言,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将从第二贮存部135到液体喷出头123的液体从喷嘴122排出。此时,由于第二贮存部135的压力高于第一贮存部133的压力,因此第一阀136闭阀。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对第二贮存部135加压,从而利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
284.当排出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流路137及液体喷出头123内的液体时,控制部119使第三阀140开阀,通过第三阀140开放回收流路139。即,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将回收流路139内的液体回收到第一贮存部133。操作人员在从供给流路137、液体喷出头123、回收流路139清除了液体的状态下更换液体喷出头123。
285.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286.(1)在第二贮存部135上连接与第一贮存部133连通的连通路径134和与液体喷出头123连通的供给流路137。连通路径134在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时,能够由第一阀136关闭。因此,被加压的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137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因此,通过对液体喷出头123内的液体加压,可以从喷嘴122排出液体,可以降低液体喷出头123从喷嘴122吸入液体的可能性。
287.(2)当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一贮存部133减压时,液体从液体容纳部124供给至第一贮存部133。当第一贮存部133内的液面高度达到规定高度时,浮子阀161关闭减压流路148,并使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停止。因此,可以降低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溢出的可能性。
288.(3)当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且第二阀138关闭供给流路137的状态下,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时,在第二贮存部135中蓄积加压力。因此,通过在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升高的状态下使第二阀138开阀,可以将高压力传递到液体喷出头123,例如可以容易地排出增稠的液体等。
289.(4)当在使第三阀140闭阀的状态下,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时,液体从液体喷出头123排出。当在使第三阀140开阀的状态下,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时,液体喷出头123内的液体通过回收流路139回收到第一贮存部133。因此,例如可以根据供给流路137内的气泡的状态以及喷嘴122的状态等选择进行维护。
290.(5)例如,在驱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的情况下,需要用于驱动第一阀136
的驱动源。关于这一点,第一阀136具有止回阀。具体而言,第一阀136允许因水头差而从第一贮存部133供给到第二贮存部135的液体流动,而在第二贮存部135内被加压时限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135流向第一贮存部133。因此,第一阀136不需要驱动,可以减少驱动源。
291.(6)关于加压排出,从液体容纳部124到第一贮存部133、从第一贮存部133到第二贮存部135、从第二贮存部135到液体喷出头123依次供给液体,并从设置于液体喷出头123的喷嘴122排出液体。第二贮存部135内的液体在关闭连通路径134的状态下被压力可变机构147加压,从而经由供给流路137供给到液体喷出头123。因此,液体喷出装置111通过对液体喷出头123内的液体加压,可以从喷嘴122排出液体,可以降低液体喷出头123从喷嘴122吸入液体的可能性。
292.(7)压力可变机构147在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的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解除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因此,例如即使是在浮子阀161偏离等时,浮子阀161不能关闭减压流路148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液体从第一贮存部133溢出的可能性。
293.(8)蓄压排出在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且第二阀138关闭供给流路137的状态下通过压力可变机构147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从而在第二贮存部135中蓄积加压力。蓄压排出在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之后,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从而可以将蓄积的高压力传递到液体喷出头123,例如可以容易地排出增稠的液体等。
294.(9)整体填充通过组合第一阀136、第二阀138及第三阀140开闭和压力可变机构147的驱动,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并且可以将液体填充到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流路137、液体喷出头123、回收流路139。因此,通过进行整体填充,可以将液体填充到整个流路。
295.本实施方式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实施。
296.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具备擦拭喷嘴面121的未图示的擦拭构件。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在从喷嘴122排出液体之后通过擦拭构件擦拭喷嘴面121。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在操作人员拆下液体喷出头123之前擦拭喷嘴面121。
297.控制部119也可以控制第一阀136的开闭。控制部119也可以在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之前以及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之前,通过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
298.第二蓄压排出也可以在使第一阀136和第二阀138闭阀的状态下以第一时间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而使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成为第一压力之后打开第一阀136使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压力下降至第二压力,然后再打开第二阀138来进行。
299.微加压排出也可以通过弹簧154按压挠性构件142来对液室141内的液体加压。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9在使空气室153减压以增大液室141的容积之后,使空气室153向大气开放。当空气室153变为大气压时,弹簧154按压液室141内的液体,使液体从液体喷出头123排出。在通过弹簧154按压挠性构件142的结构的情况下,弹簧154包含在加压机构157中。
300.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与喷出流量无关地在通过第三阀140开放回收流路139的状态下执行印刷。
301.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具有与多个喷嘴122单独连通的多个压力室、多个压力室所连通的公共液室以及容纳过滤器的过滤器室。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5连接到压力
室、公共液室及过滤器室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在将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5与过滤器室连接的情况下,液体喷出装置111可以通过进行液体循环而将由过滤器捕获到的气泡与液体一起回收到第一贮存部133中。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在液体喷出头123内产生气泡时进行液体循环。
302.在液体喷出装置111待机时以及电源断开时,也可以使第二阀138和第三阀140闭阀,来关闭供给流路137和回收流路139。通过关闭供给流路137和回收流路139,例如即使在液体喷出装置111受到振动或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液体喷出头123泄漏的可能性。
303.第二贮存部135能够贮存的液体的量也可以小于加压排出所需的液体的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9也可以交替执行:使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以从第二贮存部135向液体喷出头123供给液体;以及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以从第一贮存部133向第二贮存部135供给液体。
304.在第一液面166和第二液面170位于补给位置时第二贮存部135所贮存的液体的量也可以大于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期间的印刷所需的量。由此,在从液体容纳部124向第一贮存部133供给液体的期间也可以继续进行印刷。
305.液体容纳部124所容纳的液体的量也可以小于供给机构125能够保持的液体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进行将液体填充到供给机构125的整体填充的中途更换液体容纳部124。
306.蓄压排出也可以在通过第一阀136关闭连通路径134并通过第二阀138关闭供给流路137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135内加压之后由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达到规定压力时,通过第二阀138开放供给流路137。此时,控制部119也可以进行:在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到达到第一压力时开放供给流路137的第一蓄压排出;以及在检测到达到比第一压力小的第二压力时开放供给流路137的第二蓄压排出。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大于加压排出时对第二贮存部135加压的加压力。
307.控制部119也可以在使液体从回收流路139流入第一贮存部133时,使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
308.控制部119也可以通过对第一贮存部133内减压,使贮存在第一贮存部133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膨胀,从液体中去除气泡。
309.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同时进行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和第二贮存部135内的加压。具体而言,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使第四选择阀173d、第八选择阀173h开阀,并且使其它选择阀闭阀,驱动压力可变机构147正转。此时,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使第二选择阀173b开阀,使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减压流路148的压力。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使第五选择阀173e开阀,使压力传感器149检测加压流路151的压力。
310.也可以使液体在减压室160及减压流路148内移动时的流路阻力大于第一液面166在第一贮存室162内上升时的流路阻力。在对第一贮存部133内进行减压时作为解除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的标准的规定压力也可以为负压,且比在第一贮存室162内使第一液面166上升的负压大,比在减压室160或减压流路148内使液体移动的负压小。
311.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在通过液量传感器163检测到第一液面166位于标准位置时,解除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
312.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通过使第一选择阀173a开阀,使减压流路148与大气连通,从而解除第一贮存部133内的减压。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可变机构147也可以继续驱动。
313.整体填充、加压排出、微加压排出及液体循环可以进行多次,也可以组合进行。在第一贮存部133能够贮存的液体的量小于在供给流路137、回收流路139及液体喷出头123中填充的液体的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多次进行整体填充来向供给流路137、回收流路139及液体喷出头123填充液体。例如,也可以在整体填充之后进行微加压排出。通过组合整体填充和微加压排出,与只进行整体填充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喷出故障的发生。
314.第一贮存部133和第二贮存部135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315.挠性构件142也可以由橡胶膜、弹性体膜、薄膜等形成。
316.液室141也可以设置于供给流路137。加压机构157也可以对设置于供给流路137的液室加压。
317.压力可变机构147也可以使用隔膜泵、活塞泵及齿轮泵等。
318.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以喷嘴面121为水平的水平姿势喷出液体而在介质112上进行印刷。液体喷出头123也可以设置成能够在水平姿势与倾斜姿势之间改变姿势。
319.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与加压流路151分开地具备使第二贮存部135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路径。
320.在图18所示的头更换例程中,控制部119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1710之后再次执行步骤s1702~步骤s1705。由此,能够将回收到第一贮存部133的液体从液体喷出头123排出。
321.液体喷出装置11和液体喷出装置1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从液体喷出装置作为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线状拖尾的状态。在此所谓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流体。液体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而且还包括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以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墨水、液晶等。在此,墨水包括普通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和凝胶墨水、热熔墨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有喷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色材等材料的液体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喷出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出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对钟表、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出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出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装置。
322.以下,记载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更例中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
323.(a)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设置于喷嘴面的喷嘴喷出液体;第一贮存部,在上部设置有能够导入液体容纳部所容纳的上述液体的导入部,并且液面在比上述喷嘴面低的范围内变动;第二贮存部,经由连通路径与上述第一贮存部连通,并且利用水头差从上述第一贮存部向该第二贮存部供给上述液体;供给流路,从上述第二贮存部向上述液体喷出头供给上述液体;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以及第一阀,在通过上述加压
部进行加压时能够关闭上述连通路径。
324.根据该结构,与第一贮存部连通的连通路径和与液体喷出头连通的供给流路连接到第二贮存部。在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时,能够通过第一阀关闭连通路径。因此,被加压的第二贮存部内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供给到液体喷出头。因此,液体喷出装置可以通过对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加压而从喷嘴排出液体,可以降低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吸入液体的可能性。
325.(b)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还具备: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第二贮存部与上述液体喷出头之间的上述供给流路,在通过上述加压部进行加压时,该第二阀能够开闭上述供给流路。
326.根据该结构,当在第一阀关闭连通路径且第二阀关闭供给流路的状态下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时,在第二贮存部中蓄积加压力。因此,通过在第二贮存部内的压力升高的状态下打开第二阀,可以将高压力传递给液体喷出头,例如可以容易地排出增稠的液体等。
327.(c)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回收流路,将上述液体从上述液体喷出头回收到上述第一贮存部;以及第三阀,能够开闭上述回收流路。
328.根据该结构,当在第三阀关闭回收流路的状态下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时,液体从液体喷出头排出。当在第三阀开放回收流路的状态下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时,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通过回收流路被回收到第一贮存部。因此,例如可以根据供给流路内的气泡的状态和喷嘴的状态等选择进行维护。
329.(d)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微加压部,具有一部分由挠性构件构成的液室以及能够从上述液室的外侧对上述挠性构件加压的加压机构,该微加压部设置于上述液体喷出头与上述第三阀之间的上述回收流路。
330.根据该结构,当在第三阀关闭回收流路的状态下加压机构对液室加压时,液体从液体喷出头排出。此时排出的液体的量由液室的大小决定。因此,与通过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对液体喷出头高精度地施加破坏喷嘴中形成的弯液面的程度的微加压。
331.(e)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上述加压机构也可以包括:上述加压部、隔着上述挠性构件与上述液室隔开的空气室、以及将上述加压部和上述空气室连通的空气流路。
332.根据该结构,加压机构包括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的加压部。加压部通过经由空气流路对空气室加压,从而按压挠性构件而对液室加压。因此,可以通过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的液体和液室内的液体加压。
333.(f)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上述液体喷出头与上述回收流路的第一连接部也可以配置在比上述液体喷出头与上述供给流路的第二连接部高的位置。
334.根据该结构,回收流路连接于的第一连接部配置在比供给流路连接于的第二连接部高的位置。由于液体喷出头内的气泡容易因浮力而聚集在高的位置,因此相比第二连接部更容易聚集在第一连接部。因此,通过将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经由回收流路回收到第一贮存部,可以容易地从液体喷出头排出气泡。
335.(g)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上述第一阀也可以具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上述液体从上述第一贮存部流向上述第二贮存部,并且限制上述液体从上述第二贮存部流向上述第一贮存部。
336.例如,在驱动第一阀而使其关闭连通路径的情况下,需要用于驱动第一阀的驱动源。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第一阀具有止回阀。具体而言,第一阀允许因水头差而从第一贮存部供给到第二贮存部的液体流动,而在第二贮存部内被加压时限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流向第一贮存部。因此,第一阀不需要驱动,可以减少驱动源。
337.(h)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上述液体喷出头也可以配置成上述喷嘴面相对于水平倾斜的姿势。
338.根据该结构,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相对于水平倾斜。因此,可以提高液体喷出头的配置自由度。
339.(i)关于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设置于喷嘴面的喷嘴喷出液体;第一贮存部,在上部设置有能够导入液体容纳部所容纳的上述液体的导入部;第二贮存部,经由连通路径与上述第一贮存部连通;供给流路,从上述第二贮存部向上述液体喷出头供给上述液体;第一阀,能够开闭上述连通路径;以及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进行加压排出,该加压排出包括:通过上述第一阀关闭上述连通路径;以及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以从上述喷嘴排出上述液体。
340.根据该方法,加压排出通过第一阀关闭连通路径,并且通过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被加压的第二贮存部内的液体经由供给流路供给到液体喷出头。因此,液体喷出装置可以通过对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加压而从喷嘴排出液体,可以降低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吸入液体的可能性。
341.(j)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阀,该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第二贮存部与上述液体喷出头之间的上述供给流路,并能够开闭上述供给流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进行蓄压排出,该蓄压排出包括:通过上述第一阀关闭上述连通路径;通过上述第二阀关闭上述供给流路;以及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之后,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以从上述喷嘴排出上述液体。
342.根据该方法,蓄压排出通过在第一阀关闭连通路径且第二阀关闭供给流路的状态下通过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从而在第二贮存部中蓄积加压力。蓄压排出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之后打开第二阀,因此可以将蓄积的高压力传递到液体喷出头,例如可以容易地排出增稠的液体等。
343.(k)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进行:第一蓄压排出,在上述第二贮存部内以第一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以及第二蓄压排出,在上述第二贮存部内以低于上述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
344.第一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内以第一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开放供给流路,以从喷嘴排出液体。第二蓄压排出在第二贮存部内以低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被进行加压时通过第二阀开放供给流路,以从喷嘴排出液体。因此,例如通过根据供给流路的结构组合进行第一蓄压排出和第二蓄压排出,可以高效地向供给流路填充液体。
345.(l)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进行:第一蓄压排出,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的时间为第一时间;以及第二蓄压排出,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
贮存部内加压的时间为比上述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
346.关于在关闭连通路径和供给流路的状态下的加压部的驱动,驱动的时间越长,蓄积的压力越高。关于这一点,根据该方法,第一蓄压排出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第一时间之后,通过第二阀开放供给流路,以从喷嘴排出液体。第二蓄压排出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比第一时间短的第二时间之后,通过第二阀开放供给流路,以从喷嘴排出液体。因此,例如通过根据供给流路的结构组合进行第一蓄压排出和第二蓄压排出,可以高效地向供给流路填充液体。
347.(m)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第二贮存部与上述液体喷出头之间的上述供给流路,能够开闭上述供给流路;回收流路,将上述液体从上述液体喷出头回收到上述第一贮存部;以及第三阀,能够开闭上述回收流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进行液体循环,该液体循环包括:通过上述第一阀关闭上述连通路径;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通过上述第三阀开放上述回收流路;以及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从而使上述液体从上述第二贮存部经由上述液体喷出头流动到上述第一贮存部。
348.根据该方法,当进行液体循环时,液体从第二贮存部经由供给流路、液体喷出头及回收流路回收到第一贮存部。供给流路和液体喷出头内的气泡与液体一起移动。因此,可以在不从液体喷出头排出液体的情况下回收气泡。
349.(n)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第二贮存部与上述液体喷出头之间的上述供给流路,能够开闭上述供给流路;回收流路,将上述液体从上述液体喷出头回收到上述第一贮存部;第三阀,能够开闭上述回收流路;以及微加压部,对上述回收流路内的上述液体加压,上述微加压部设置于上述液体喷出头与上述第三阀之间的上述回收流路,并具有一部分由挠性构件构成的液室以及能够从上述液室的外侧对上述挠性构件加压的加压机构,上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进行微加压排出,该微加压排出包括:通过上述第二阀关闭上述供给流路;通过上述第三阀关闭上述回收流路;以及通过上述加压机构对上述挠性构件加压,以从上述喷嘴排出上述液体。
350.根据该方法,在微加压排出中,在第二阀关闭供给流路且第三阀关闭回收流路的状态下通过加压机构对挠性构件加压,从而对液室内的液体加压,使液体从液体喷出头排出。此时排出的液体的量由液室的大小决定。因此,与通过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对液体喷出头高精度地施加破坏喷嘴中形成的弯液面的程度的微加压。
351.(o)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加压机构包括上述加压部、隔着上述挠性构件与上述液室隔开的空气室以及将上述加压部和上述空气室连通的空气流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上述加压部向上述空气室输送加压空气,从而对上述挠性构件加压来进行上述微加压排出。
352.根据该方法,在微加压排出中,加压部经由空气流路对空气室加压,并对挠性构件加压。因此,可以通过加压部对第二贮存部内的液体和液室内的液体加压。
353.(p)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第二贮存部与上述液体喷出头之间的上述供给流路,能够开闭上述供给流路;回收流路,将上述液体从上述液体喷出头回收到上述第一贮存部;以及第三阀,能够开闭上述回收流路,上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进行头更换例程,该头更换例程包括:通过上
述第一阀关闭上述连通路径;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通过上述第三阀关闭上述回收流路;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将从上述第二贮存部到上述液体喷出头的上述液体从上述喷嘴排出;通过上述第三阀开放上述回收流路;以及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上述第二贮存部内加压,将上述回收流路内的上述液体回收到上述第一贮存部。
354.根据该方法,头更换例程通过在关闭连通路径和回收流路并开放供给流路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从而将第二贮存部、供给流路及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从喷嘴排出。然后,通过在关闭连通路径并开放回收流路和供给流路的状态下对第二贮存部内加压,从而将回收流路内的液体回收到第一贮存部。因此,由于在从供给流路、液体喷出头及回收流路排出了液体的状态下进行液体喷出头的更换,因此可以抑制液体从供给流路、液体喷出头及回收流路滴落。
355.(q)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液体喷出头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而执行印刷,当上述液体喷出头向上述介质喷出上述液体时的喷出流量小于阈值时,在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且通过上述第三阀关闭上述回收流路的状态下执行上述印刷,当上述液体喷出头向上述介质喷出上述液体时的喷出流量为上述阈值以上时,在通过上述第二阀开放上述供给流路且通过上述第三阀开放上述回收流路的状态下执行上述印刷。
356.根据该方法,在向介质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流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放供给流路和回收流路。除了从供给流路以外,还从回收流路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因此可以容易地供给所需量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