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转移胶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复合金、银、镭射纸的印刷产品具有装潢效果好、高档、精美及防伪等优点,因此在香烟、食品及医药等包装材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复合纸张所采用的pet或opp薄膜不能降解,对环境保护产生很大影响,印刷行业开始大量采用转移喷铝纸代替复合镀铝纸。转移喷铝纸具有生产成本低,利于环保,适用于高速印刷机、压纹机、模切机及高速卷烟机包装的要求等特点;现胶印使用的转移喷铝纸产品主要有两种加工方法,分别是直接镀铝纸印刷和间接镀铝纸(又称转移纸)印刷;直接镀铝纸印刷是先将卷筒纸装到真空镀铝机上进行镀铝,经分切成单张纸再到胶印机上印刷;间接镀铝纸印刷是先在复合机上将卷筒状的pet或opp薄膜,镀上一层0.02-0.06um的铝层,然后将铝层转移到纸张上,经分切成单张纸再到胶印机上印刷。该方法与直镀法相比较,其优点在于可采用廉价的纸张,对厚纸镀铝更为经济,因此转移纸在胶印中使用较广。
3.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转移印刷设备,是由复合转移机和胶印机两台独立的设备组成,从而导致该方法印刷程序繁多,设备投入成本高,并且难以生产出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此外胶印产品中为了突出局部的装饰效果,较多采用先烫后印工艺;但由于烫印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烫金的图形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块状的图形、文字,精细图文的烫印精度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残缺,糊版现象;烫印过后纸张容易变形,使得胶印过程中的图文套印精度不高;烫金作业繁琐复杂,效率低下,烫金版的制作和调整既费时又费钱,不能适应高速胶印对于短版活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产品质量稳定、经济高效的连线转移(包括局部转移)胶印设备。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包括转移胶水涂布单元、干燥单元、放卷单元、薄膜储备单元,所述的放卷单元、薄膜储备单元设置在转移胶水涂布单元上,所述的放卷单元、薄膜储备单元和转移胶水涂布单元之间设置有工作放卷轴ⅰ、储备放卷轴,工作放卷轴ⅰ和储备放卷轴ⅰ为平行或重叠设置;所述的放卷单元包括工作放卷轴ⅰ、待放卷轴、断刀装置ⅰ,所述的薄膜储备单元包括浮动辊ⅰ、固定辊、导向辊ⅰ、横向纠偏装置;所述的薄膜储备单元的下道工序衔接设置有压印转移剥离单元、收卷单元,所述的压印转移剥离单元包括浮动辊ⅱ、补偿辊、纠偏辊、检测电眼、导向辊ⅱ、橡皮滚筒ⅱ、压印滚筒ⅱ,所述的橡皮滚筒ⅱ、压印滚筒ⅱ和转移膜之间相互挤压;所述的收卷单元包括待收卷轴、工作放卷轴ⅱ、断刀装置ⅱ,工作收卷轴、储备收卷轴ⅱ,所述的工作收卷轴、储备收卷轴ⅱ为平行或重叠设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转移胶印设备,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7.进一步,所述的工作放卷轴ⅰ和储备放卷轴ⅰ的圆周相重叠。
8.进一步,所述的工作放卷轴ⅰ和储备放卷轴ⅰ的最大圆周相重叠。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合具体技术手段来说有如下几点: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移胶水涂布单元、干燥单元、放卷单元、压印转移剥离单元、收卷单元组成,工作放卷轴ⅰ和储备放卷轴ⅰ为重叠设置,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工作收卷轴、储备收卷轴ⅱ为平行或重叠设置,确保不停机连线回收转移基膜;本发明创造通过设置的横向纠偏装置、纠偏辊、检测电眼,在放卷单元、薄膜储备单元中能自动调节薄膜位置,通过压印转移剥离单元实现薄膜转移层与承印材料的结合,完成转移和剥离,利用橡皮滚筒ⅱ、压印滚筒ⅱ和承印材料之间的压力,转移膜在转移层的压力作用下,转移膜和已经涂布粘胶剂的承印材料紧密结合,转移层从薄膜载体转移到承印材料——纸张上,并且薄膜的底基材料与承印材料分离,实现薄膜转移层与承印材料的结合,完成转移和剥离。
11.2、本发明创造还可以结合自动控制设备,根据单张纸胶印机的规位,自动跟踪和调节转移薄膜的前后和左右位置;根据单张纸的尺寸、运行速度和转移全息薄膜的版距,自动调节薄膜的位置和尺寸,便于两者的准确套准;设置收、放卷自动控制,确保不停机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定位换卷,实现薄膜的完全套准对接,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和设备的安全性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投入和介入,为自动化生产提供技术改进的基础。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的输纸台后方状态示意图;
15.图中:1、转移胶水涂布单元
ꢀꢀ
2、干燥单元
ꢀꢀ
3、放卷单元
ꢀꢀ
4、薄膜储备单元
ꢀꢀ
5、压印转移剥离单元
ꢀꢀ
6、收卷单元
ꢀꢀ
9、转移膜
ꢀꢀ
17、橡皮滚筒
ⅰꢀꢀ
18、压印滚筒
ⅰꢀꢀ
31、工作放卷轴
ⅰꢀꢀ
32、待放卷轴
ꢀꢀ
33、断刀装置
ⅰꢀꢀ
41、浮动辊
ⅰꢀꢀ
42、固定辊
ꢀꢀ
43、导向辊
ⅰꢀꢀ
44、横向纠偏装置
ꢀꢀ
51、浮动辊
ⅱꢀꢀ
52、补偿辊
ꢀꢀ
53、纠偏辊
ꢀꢀ
54、检测电眼
ꢀꢀ
55、导向辊
ⅱꢀꢀ
57、橡皮滚筒
ⅱꢀꢀ
58、压印滚筒
ⅱꢀꢀ
61、待收卷轴
ꢀꢀ
62、工作放卷轴
ⅱꢀꢀ
63、断刀装置ⅱ。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如图1-3所示的一种连续转移胶印设备,包括转移胶水涂布单元1、干燥单元2、放卷单元3、薄膜储备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卷单元3、薄膜储备单元4设置在转移胶水涂布单元1上,所述的放卷单元3、薄膜储备单元4和转移胶水涂布单元1之间设置有工作放卷轴ⅰ31、储备放卷轴,工作放卷轴ⅰ31和储备放卷轴ⅰ为平行或重叠设置;所述的放卷单元3包括工作放卷轴ⅰ31、待放卷轴32、断刀装置ⅰ33,所述的薄膜储备单元4包括浮动辊ⅰ41、固定辊42、导向辊ⅰ43、横向纠偏装置44;所述的薄膜储备单元4的下道工序衔接设置有压印转移剥离单元5、收卷单元6,所述的压印转移剥离单元5包括浮动辊ⅱ51、补偿辊52、纠偏辊53、检测电眼54、导向辊ⅱ55、橡皮滚筒ⅱ57、压印滚筒ⅱ58,所述的橡皮滚筒ⅱ57、压印滚
62、断刀装置ⅱ63,工作收卷轴、储备收卷轴ⅱ,所述的工作收卷轴、储备收卷轴ⅱ为平行或重叠设置,确保不停机连线回收转移基膜;
29.图1和图2仅放卷轴和收卷轴的排列方式不同,图1为重叠设置,图2为并列设置,在此一起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在转移胶水涂布单元1中,承印材料通过橡皮滚筒ⅰ17和压印滚筒ⅰ18在压力作用,满版涂布或局部印刷上uv型胶粘剂或eb型胶粘剂,在干燥单元2的作用下,液态胶粘剂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牢固的粘附在承印物上,沿着走纸路径运行到下一机组;
30.放卷单元3包括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轴承等,转移膜9从工作卷轴中放出经导向辊ⅰ43后,进入薄膜储备单元4;
31.当放卷单元3工作放卷转移膜9将用完时,设备自动换卷,放卷单元3顺时针旋转180度,使待放卷轴32与工作放卷轴ⅰ31交换位置,并提前在待放卷轴32中的转移膜9背面贴上接合用的双面胶,然后待放卷轴32开始转动,工作放卷轴ⅰ31转动速度逐渐降低,当两者线速度速达到设定值,转移膜9相位一致,断刀装置ⅰ33启动,将工作放卷轴ⅰ31的转移膜9切断同时接合待放卷轴32的转移膜9,完成自动定位换卷;在待放卷轴32交接过程中薄膜储备单元4自动启动,储备的转移膜9在浮动辊ⅰ41的作用下,根据机速和张力的状况,缓慢向固定辊42方向移动,进而不停的向压印转移剥离单元5提供正常生产所需的转移膜9,工作放卷轴ⅰ31、待放卷轴32交接完成后,此时工作放卷轴ⅰ31的速度达到正常机速时,薄膜储备单元4中的浮动辊ⅰ41逐渐回到指定位置,确保薄膜储备单元4始终有足够的转移膜9转移膜9;
32.转移膜9经导向辊ⅰ43从薄膜储备单元4中输出,经过横向纠偏装置44,校正横向位置后进入压印转移剥离单元5,首先在浮动辊ⅱ51的作用下,起到控制薄膜张力的稳定和拉伸版距的功能;在通过浮动辊ⅱ51之后,检测电眼54对转移膜9一侧的色标进行检测,并将相关信息传送到主控制器,在主控制器内进行处理后反馈到浮动辊ⅱ51和补偿辊52的控制器中,实现对转移膜9的精确套位,在此不详述;补偿辊52能对进入压印剥离处的转移膜9进行精确控制,确保膜和承印材料图案的准确套位;在转移膜9进入印刷机组压印剥离前,纠偏辊53能对薄膜的扭力进行调节,保持转移膜9平整无褶皱现象;
33.在印刷机的后一机组橡皮滚筒ⅱ57和压印滚筒ⅱ58的作用下,转移胶水涂布单元1上沿着走纸路线承印材料和转移膜9在压力的作用下紧密结合,转移膜9上的转移层被胶粘剂粘贴,并在薄膜和承印材料不同走膜和走纸路径的分离方向下而分开,在承印材料上留下整版或局部的转移层;
34.转移膜9进入收卷单元6完成基膜的回收,在自动收卷时,收卷单元6顺时针旋转180度,使待待收卷轴61与工作放卷轴ⅱ62交换位置,待待收卷轴61的轴心贴有接合用的双面胶,断刀装置ⅱ63启动,将工作收卷轴的转移膜9切断同时接合待收卷轴61的转移膜9,完成自动换卷;
35.图3将放卷单元3和收卷单元6放置于印刷机组的输纸器后面,均采取自动换卷方式,因不考虑空间的限制,放或收卷轴的两轴承都平行放置,浮动辊ⅱ51的位置已做了相应的改变,转移膜9的放、收路径相对加长,不影响整体的运行。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