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中央操纵机构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中央操纵机构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操纵机构限动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的,通用飞机在停机维护或做试验时,为防止外力作用于各舵面、对操纵系统产生破坏的可能,需要对飞机各操纵面在中立位置进行固定。常规操作是在驾驶舱对中央操纵机构进行固定,这除了需要满足中央手操纵和脚操纵机构在舵面有外力作用下不能有相对运动外,还应保证手操纵和脚操纵机构的外观与结构不受损坏。现有技术中,通用飞机通常借助简易的定位机构,或者采用螺杆顶死驾驶杆和脚蹬的方式,或在舵面使用舵夹实现舵面的固定。但是都难以做到持久、有效的固定,还有可能破坏手操纵和脚操纵机构的外观和结构,同时在舵面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松动产生间隙,固定效果不理想。
3.因此,设计结构简洁、制造简单、系统刚度大,可实现飞机各舵面牢固固定,又不会损伤中央操纵机构及机体结构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系统刚度大,可实现飞机各舵面固定,又不会损伤中央操纵机构及机体结构的一种中央操纵机构限动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中央操纵机构限动装置,包括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撑杆、底座、脚蹬臂和固定手操纵杆系,其特征在于:
7.所述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包括上端叉耳接头、下端单耳接头、侧单耳接头和空心管;
8.所述侧单耳接头设置在所述空心管的弧形表面上;
9.所述撑杆一端部设置有腰形孔,另一端设置有圆孔;
10.所述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包括单耳接头、叉耳接头、连接板;
11.所述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通过上端叉耳接头固定所述手操纵杆系;
12.所述侧单耳接头与所述腰形孔固定连接,所述单耳接头与所述圆孔相配合,达到所述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与所述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的相连接的目的;
13.所述叉耳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脚蹬臂;
14.所述下端单耳接头通过底座单耳接头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15.优选地,所述上端叉耳接头、下端单耳接头、侧单耳接头焊接在所述空心管上。
16.优选地,所述上端叉耳接头中部设置有u型槽,其外形与手操纵杆系上的推拉杆外形相配合。
17.优选地,所述u型槽内侧设置有u型橡胶垫,防止在固定过程中损坏手操纵杆系的外表面。
18.优选地,所述单耳接头、所述叉耳接头与所述连接板一体制作或焊接而成。
19.优选地,所述叉耳接头的内槽外形与所述脚蹬臂相适配,且叉耳接头的槽内设置有橡胶垫。防止在固定过程中损坏脚蹬臂的外表面。
20.优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横梁,横梁中部焊接有底座单耳接头,垂直于横梁焊接有侧梁。
21.优选地,所述底座单耳接头上设置有腰形孔。腰形孔的设计可以起到微调支撑臂长的作用。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制造简单、系统刚度大,可使舵面牢固固定,又不会损伤中央操纵机构及机体结构。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与中央操纵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等轴侧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与中央操纵机构的拆解示意图;
26.图4是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3-撑杆;4-底座; 5-脚蹬臂;6-手操纵杆系;11-上端叉耳接头;12-空心管;13-下端单耳接头;14
‑ꢀ
侧单耳接头;15-u型橡胶垫;21-单耳接头;22-叉耳接头;23-橡胶垫;24-连接板;31-腰形孔;32-圆孔;41-底座单耳接头;42-横梁;43-侧梁;51-连接孔; 61-推拉杆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6所示,一种中央操纵机构限动装置,包括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撑杆3、底座4、脚蹬臂5和固定手操纵杆系6:
32.所述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包括上端叉耳接头11、下端单耳接头13、侧单耳接头14和空心管12;所述侧单耳接头14设置在所述空心管12的弧形表面上;所述撑杆3一端部设置有腰形孔31,另一端设置有圆孔32;所述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包括单耳接头21、叉耳接头22、连接板24;所述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 1通过上端叉耳接头11固定所述手操纵杆系6;所述侧单耳接头14与所述腰形孔31固定连接,所述单耳接头21与所述圆孔32相配合,达到所述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与所述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的相连接的目的;所述叉耳接头22固定连接所述脚蹬臂5;所述下端单耳接头13通过底座单耳接头41与所述底座4 相连接。
33.具体的,所述上端叉耳接头11、下端单耳接头13、侧单耳接头14焊接在所述空心管12上。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叉耳接头11中部设置有u型槽,其外形与手操纵杆系6上的推拉杆外形相配合。更进一步的,所述u型槽内侧设置有u型橡胶垫15,防止在固定过程中损坏手操
纵杆系6的外表面。所述手操纵杆系6上设置有推拉杆连接孔61,当手操纵杆系6与u型槽相配合后可使用螺栓连接固定。也可在上端叉耳接头11上设置铰接结构将手操纵杆系6固定,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螺栓连接。
34.进一步的,所述单耳接头21、所述叉耳接头22与所述连接板24一体制作或焊接而成。更进一步的,所述叉耳接头22的内槽外形与所述脚蹬臂5相适配,且叉耳接头22的槽内设置有橡胶垫23,防止在固定过程中损坏脚蹬臂5的外表面。在本实用新型设计中,考虑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所述橡胶垫23本实施例中所用数量为4个。为实现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一侧与撑杆3连接,另一侧固定连接脚蹬臂5,所述单耳接头21与叉耳接头22的朝向相反。
3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4设置有横梁42,横梁42中部焊接有底座单耳接头 41,垂直于横梁42焊接有侧梁43。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单耳接头41上设置有腰形孔,可以起到微调支撑臂长的作用。
36.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为:
37.1.手操纵杆系6与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固定
38.将u型橡胶垫15粘贴于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上端叉耳接头11内侧。将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上端叉耳接头11由下至上插入手操纵杆系6中推拉杆外壁,对正上端叉耳接头11和推拉杆连接孔61,并用螺栓连接。
39.2.底座4与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固定
40.将底座4平放在驾驶舱地板上,然后对正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下端单耳接头13的圆孔与底座单耳接头41的腰形孔,并用螺栓连接。调整升降舵的舵面至中立位置后,通过上下微调底座单耳接头41的腰形孔,保持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空心管12为竖直状态,并锁紧螺栓。
41.3.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与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的固定
42.将橡胶垫23粘贴于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上的叉耳接头22的槽内。然后将脚蹬臂5调整后置入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上的叉耳接头22的槽内。叉耳接头22上设置有圆孔,使用螺栓连接。
43.将撑杆3上一端圆孔32与脚操纵机构固定装置2上单耳接头21的圆孔对正,并用螺栓连接。撑杆3的腰形孔31与手操纵机构固定装置1上侧单耳接头 14对正,并用螺栓连接。
44.最后,锁紧全部连接螺栓,以固定限动系统构件。将底座4固定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基础上,通常选取驾驶员座椅的滑轨作为基础。
45.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