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扫描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


背景技术:

2.跑道入侵异物(下文简称fod)对航班安全有重大威胁;当前主流的应用系统使用的技术为红外探测技术。
3.现有的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在红外扫描车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会由于地面的颠簸使红外扫描车发生震动,从而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减少装置的使用寿命;现有的红外扫描车内部安装有电池为装置提供电量,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需要对电池进行散热处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通过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配合可以对装置进行缓冲保护,避免震动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通过散热机构可以对电池进行散热避免其温度过高而产生危险。
6.(二)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与车体之间均设有第一减震机构,所述底座与车体之间设有第二减震机构,所述车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电池,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通风口,两个所述通风口共同与空腔相连通,两个所述通风口内均安装有防尘网,所述车体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车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红外扫描仪。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车体上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块与滑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滑动槽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与车体转动连接的两个偏转杆,两个所述偏转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分别贯穿滑块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外壁均套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限位槽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偏转杆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共同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活塞筒,两个所述连接杆均固定连接有活塞,两个所述活塞均与活塞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均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筒和活塞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贯穿车体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两个所述通风口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转动连接有旋转杆,右侧的所述旋转杆贯穿固定板设置,两个所述旋转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每个所述主动轮分别与其对应的从动轮的外壁共同套设有传送带,左侧的所述旋转杆上固定连接有送风风扇,右侧的所述旋转杆上固定连接有吸风风扇。
11.优选的,所述活塞上贯穿设有多个通孔。
1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均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
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车体上下移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弹簧压缩或拉伸,通过第一弹簧的形变可以对装置进行一次缓冲减震。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车体上下移动过程中会带动偏转杆发生偏转,带动两侧的滑块相对或相背移动,使第二弹簧压缩或拉伸,通过第二弹簧的形变可以再次对装置进行一次缓冲减震。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偏转杆发生偏转带动两侧的连接杆和活塞相对或相背移动,使第三弹簧拉伸或压缩,通过第三弹簧的形变对装置进行一次缓冲减震,活塞筒内的空气通过通孔流通,通孔起节流作用,活塞筒内的空气对活塞的移动产生阻尼作用,通过阻尼进一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主动轮、传送带、从动轮、旋转杆进行旋转,通过旋转杆旋转带动吸风风扇和送风风扇进行旋转,送风风扇旋转使外部的空气通过左侧的防尘网进入到空腔内,吸风风扇旋转使空腔内空气通过右侧的防尘网排到外部,对空腔内进行气体交换对电池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1.图中:1车体、2底座、3固定块、4第一弹簧、5偏转杆、6滑块、7滑动杆、8第二弹簧、9连接杆、10活塞筒、11活塞、12第三弹簧、13通孔、14电池、15防尘网、16电机、17传动杆、18传送带、19固定板、20旋转杆、21吸风风扇、22送风风扇、23红外扫描仪。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快速识别跑道fod的红外扫描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底座2,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均通过螺栓与底座2固定连接,四个支撑腿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装置的移动,底座2的两侧与车体1之间均设有第一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包括
与底座2固定连接的固定块3,车体1上设有滑动槽,固定块3与滑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槽内设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3和滑动槽内壁固定连接。
24.底座2与车体1之间设有第二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与车体1转动连接的两个偏转杆5,两个偏转杆5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6,底座2上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滑块6分别与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槽内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7,两个滑动杆7分别贯穿滑块6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滑动杆7的外壁均套设有第二弹簧8,两个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滑块6和限位槽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偏转杆5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两个连接杆9共同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活塞筒10,两个连接杆9均固定连接有活塞11,活塞11上贯穿设有多个通孔13,两个活塞11均与活塞筒10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连接杆9的外壁均套设有第三弹簧12,第三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筒10和活塞11固定连接。
25.车体1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电池14,车体1上设有两个通风口,两个通风口共同与空腔相连通,两个通风口内均安装有防尘网15,车体1内设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1内的电机槽,电机槽内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7,传动杆17贯穿车体1并与其转动连接,传动杆1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两个通风口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两个固定板19均转动连接有旋转杆20,右侧的旋转杆20贯穿固定板19设置,两个旋转杆20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每个主动轮分别与其对应的从动轮的外壁共同套设有传送带18,左侧的旋转杆20上固定连接有送风风扇22,右侧的旋转杆20上固定连接有吸风风扇21,车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红外扫描仪23,通过红外扫描仪23对跑道fod进行扫描,便于后续的操作。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车体1在移动过程中会由于地面的颠簸使装置发生震动,使车体1上下移动,当车体1上下移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弹簧4压缩或拉伸,通过第一弹簧4的形变可以对装置进行一次缓冲减震;当车体1上下移动过程中会带动偏转杆5发生偏转,带动两侧的滑块6相对或相背移动,使第二弹簧8压缩或拉伸,通过第二弹簧8的形变可以再次对装置进行一次缓冲减震;在偏转杆5发生偏转的过程中,会带动两侧的连接杆9和活塞11相对或相背移动,使第三弹簧12拉伸或压缩,通过第三弹簧12的形变对装置进行一次缓冲减震,在两侧的活塞11相对或相背移动过程中,活塞筒10内的空气通过通孔13流通,通孔13起节流作用,活塞筒10内的空气对活塞11的移动产生阻尼作用,通过阻尼进一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27.在电池14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散发出热量,此时启动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17、主动轮、传送带18、从动轮、旋转杆20进行旋转,通过旋转杆20旋转带动吸风风扇21和送风风扇22进行旋转,送风风扇22旋转使外部的空气通过左侧的防尘网15进入到空腔内,吸风风扇21旋转使空腔内空气通过右侧的防尘网15排到外部,对空腔内进行气体交换对电池14进行散热,避免电池14温度过高而损坏。
2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