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
背景技术: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已广泛的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无人机具有操控简单、可靠性高,并且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起飞后可以在空中悬停等优势,因此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3.目前,在高楼等位置发生火灾时,救援人员为了便于安排救援政策,通常会利用无人机去监控火情或测量火情周围的温度,在测温时大多是利用无人机携带温度测量仪对温度进行监测,然而,在实际测温时,由于火情周围温度较高,而无人机长时间的悬停在温度较高位置,会导致无人机周围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无人机内部元件的正常工作,严重时还易导致无人机损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所述无人机机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第一环管,所述水箱内连接有与第一环管连通的导水机构,所述第一环管周侧贯穿连接有多根横管,所述横管远离第一环管一端连接有洒水组件;所述水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顶部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杆和螺纹杆,所述竖杆和螺纹杆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安装箱内壁连接有用于驱动竖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螺纹杆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测温组件,所述安装箱内底部开设有与测温组件对应的贯穿孔,所述安装箱下表面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贯穿孔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顶部贯穿安装箱并通过传动机构与竖杆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底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水箱内壁的水泵,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顶部连接有第二环管,所述第二环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多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水箱并与第一环管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洒水组件包括与横管连接的竖管,所述竖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喷头。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水箱外壁通过多根连接杆连接有盛水盘,所述盛水盘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内底部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竖管位于环形槽上方。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箱内壁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竖杆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温度测量仪和与温度测量仪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顶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侧壁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顶部固定连接在安装箱内顶部。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动杆顶部的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条滑动连接在安装箱内底部,所述竖杆底部固定套接有与移动齿条相啮合的平齿轮。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安装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22.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机体、水箱、第一环管、横管、导水机构、洒水组件和盛水盘之间的相互配合,导水机构可将水箱内冷水抽至第一环管内,第一环管内冷水部分经喷头向喷出,部分冷水掉落至盛水盘内并经透水孔向下飘散,这样可对无人机机体周侧以及水箱周侧进行降温,从而减少温度升高对无人机机体的影响,保证了无人机机体的正常工作。
24.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通过安装箱、竖杆、螺纹杆、安装座、测温组件、驱动装置、挡板和传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驱动装置工作可带动竖杆和螺纹杆转动,这样可带动挡板移动并使得测温组件从安装箱内移出,不用时或在对无人机机体周侧降温时,驱动装置还可带动测温组件回收至安装箱内,以便对测温组件进行存储收纳。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中水箱和安装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的正视图;
28.图4为图3中a-a的向视图。
29.图例说明:
30.1、无人机机体;2、水箱;3、支撑架;4、第一环管;5、横管;6、安装箱;7、竖杆;8、螺纹杆;9、安装座;10、贯穿孔;11、挡板;12、活动杆;13、安装柱;14、安装盘;15、水泵;16、导水管;17、第二环管;18、连接管;19、竖管;20、喷头;21、盛水盘;22、环形槽;23、透水孔;24、电机;25、横轴;26、第一锥齿轮;27、第二锥齿轮;28、温度测量仪;29、安装杆;30、导向杆;31、移动齿条;32、平齿轮;3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参照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楼火灾点中心温度测量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无人机机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水箱2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13,安装柱13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盘14,安装盘14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底部,其中安装盘14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上,以便水箱2整体的拆装。
33.水箱2上设有第一环管4,水箱2内连接有与第一环管4连通的导水机构,导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水箱2内壁的水泵15,水泵15出水口连接有导水管16,导水管16顶部连接有第二环管17,第二环管17顶部固定连接有多根连接管18,连接管18贯穿水箱2并与第一环管4连接。
34.第一环管4周侧贯穿连接有多根横管5,横管5远离第一环管4一端连接有洒水组件;洒水组件包括与横管5连接的竖管19,竖管19顶部固定连接有喷头20,水箱2外壁通过多根连接杆连接有盛水盘21,盛水盘21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22,环形槽22内底部开设有多个透水孔23,竖管19位于环形槽22上方,盛水盘21可承接竖管19底部排出的冷水,同时也减缓冷水下流速度,使得冷水可停留一段时间,使得水箱2周侧温度降低,且冷水最终可经透水孔23排空,避免盛水盘21内留有冷水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35.其中,水箱2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箱6,安装箱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安装箱6内顶部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杆7和螺纹杆8,竖杆7和螺纹杆8通过皮带33传动连接,安装箱6内壁连接有用于驱动竖杆7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箱6内壁的电机24,电机24为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以便带动竖杆7正反转动,电机2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轴25,横轴25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26,竖杆7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26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7。
36.螺纹杆8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安装座9,安装座9上连接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温度测量仪28和与温度测量仪28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杆29,安装杆29顶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座9上,安装座9侧壁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导向杆30,导向杆30顶部固定连接在安装箱6内顶部,导向杆30可对安装座9限位,使得安装座9只能稳定的上下移动。
37.安装箱6内底部开设有与测温组件对应的贯穿孔10,安装箱6下表面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贯穿孔10的挡板11,挡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顶部贯穿安装箱6并通过传动机构与竖杆7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动杆12顶部的移动齿条31,移动齿条31滑动连接在安装箱6内底部,竖杆7底部固定套接有与移动齿条31相啮合的平齿轮32,安装箱6内底部开设有与活动杆12对应的活动孔,活动杆12与活动孔内壁滑动连接,保证了移动齿条31移动时的稳定。
38.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39.使用时无人机机体1带动水箱2和安装箱6整体飞至测温点附近,此时温度测量仪28位于安装箱6下方,可对测温点温度实时进行监测,需要对无人机机体1周侧进行降温处理时,启动电机24,电机24通过横轴25带动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通过与其啮合
的第二锥齿轮27带动竖杆7转动,竖杆7通过皮带33带动螺纹杆8转动,螺纹杆8转动时带动安装座9整体向上移动,此时安装座9带动温度测量仪28和安装杆29整体收纳至安装箱6内,在竖杆7转动的同时还可带动平齿轮32转动,平齿轮32带动与其啮合的移动齿条31移动,移动齿条31通过活动杆12推动挡板11逐步将贯穿孔10遮挡。
40.然后启动水泵15,水泵15将水箱2内冷水经导水管16、第二环管17和连接管18抽至第一环管4内,第一环管4内冷水部分从喷头20向外喷出,部分再经竖管19流至下方的环形槽22内,喷头20喷出的冷水可对无人机机体1周侧进行降温处理,而环形槽22内冷水最终经透水孔23向下流出以免积水影响后续测温的准确性。
41.降温结束后,关闭水泵15,然后启动电机24反向转动,电机24通过横轴25带动第一锥齿轮26反转,此时竖杆7和螺纹杆8均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移动齿条31通过活动杆12拉动挡板11打开贯穿孔10,与此同时安装座9带动温度测量仪28和安装杆29整体下移并从贯穿孔10内伸出,以便开始下一次的测温工作。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