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到管廊中进行探测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3.在管廊领域,管廊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对于管廊内部的探测以及巡检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以往情况下,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操作员在管廊中的活动受到空间限制,工作效率非常低下。无人机的应用正好能解决目前人工巡检的客观问题。
4.但是已有的工业无人机体积都较大,为了实现无人机在空中的转向都会采用旋转旋翼的设计,但是显然在管廊的环境中无法进行大型无人机的飞行以及复杂的操作,其环境决定了无人机的体积一定要小,而且能在空中进行转向,这两个条件是目前的工业无人机无法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无人机用于管廊的内部探测,并且通过自身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在空中转向。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机舱,所述机架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支架和旋翼,所述旋翼支架与机架连接为一体结构,旋翼电机与旋翼连接设置在旋翼支架上,所述机舱包括上机舱和下机舱,所述上机舱内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下机舱内设置有电源。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多个旋翼组件,两个相邻的旋翼组件之间通过横梁连接,若干横梁组合为一体构成框梁。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梁上设置有连接板,上机舱和下机舱各自连接在连接板的顶面和底面上。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机舱为凸起在连接板上的曲面球状结构,摄像装置设置在曲面上、且摄像装置的镜头方向与连接板平行。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机舱为矩形舱体,矩形舱体沿着平行于连接板的方向分为若干段,相邻两段之间互不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翼支架包括圆形的涵道圈,所述涵道圈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仓,所述电机仓通过支梁与涵道圈连接。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若干个支梁,若干个支梁对称分布在涵道圈内,所述电机仓垂直涵道圈所在平面与每一个支梁连接。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旋翼电机设置在电机仓内,框梁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旋翼电机的电源线通过框梁的中空结构与下机舱内的电源连接。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四组旋翼组件,不同组的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桨叶具有不同的倾角方向。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称设置的两组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桨叶具有相同方向的倾角,与相邻的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桨叶的倾角方向相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8.本实用新型结构非常小巧,整体的无人机尺寸在10x10cm的范围之内,结构非常简单,通过对下机舱的分段式设计可以有效的减轻整机的重量并同时起到平衡飞行器姿态的作用;
19.飞行器的螺旋桨桨叶设置不同的方向的倾角可以实现无人机的倾转控制,不需要采用传统的控制螺旋桨整体方向实现转向,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20.图1是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无人机的侧面示意图;
22.其中:1是框梁,2是旋翼支架,2

1是电机仓,2

2是支梁,3是螺旋桨,4是上机舱,5是摄像头,6是下机舱,6

1是段。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人机包括有四个旋翼组件,四个旋翼组件相互连接为一体结构,四个旋翼组件之间为整个无人机的机舱结构。具体的结构为:
25.旋翼组件包括旋翼支架,所述旋翼支架包括圆形的涵道圈2,在涵道圈的中心位置垂直于涵道圈2平面的电机仓2

1,电机仓2

1通过支梁2

2与涵道圈2的内面连接,其中涵道圈2、支梁2

2、电机仓2

1为一体结构。电机设置在电机仓2

1内,螺旋桨3连接到电机上。
26.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旋翼组件之间通过横梁1连接,四根横梁1与四个旋翼组件相互连接为一体结构,横梁1为中空结构,内部可以用于穿过电源线,电机的电源线可以通过横梁1引入到机舱内。
27.四根横梁1相互之间构成框梁,在框梁上连接有一块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面连接上机舱4,上机舱4为凸起的曲面球状结构,在曲面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用于安装设置摄像头5,摄像头5的镜头方向与连接板平行设置。在连接板的底面连接有下机舱6,下机舱6用于装置电源,本实施例中的电源为电池,为了减轻下机舱6的重量,下机舱6设置为若干段6

1,两个相邻的段6

1之间为空腔,两者不相连,电池就设置在段6

1内。
28.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旋翼组件、框梁1、上机舱4和下机舱6相互连接后为固体一体的结构为了实现在空中转向。对于四个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的桨叶进行特别的设计,其中
四个旋翼组件分为两组,对称设置的两个旋翼组件为一组。其中第一组的两个旋翼组件中的螺旋件的桨叶采用相同的倾角设置,且倾角方向相同。而第二组的两个旋翼组件中螺旋桨的桨叶采用与第一组两个旋翼的螺旋桨桨叶相反的倾角。因此,当第一组合第二组的螺旋桨具有不同转速时,通过改变了旋翼组件的升力,即可实现无人机的空中转向。
29.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机舱,所述机架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旋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支架和旋翼,所述旋翼支架与机架连接为一体结构,旋翼电机与旋翼连接设置在旋翼支架上,所述机舱包括上机舱和下机舱,所述上机舱内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下机舱内设置有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旋翼组件,两个相邻的旋翼组件之间通过横梁连接,若干横梁组合为一体构成框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梁上设置有连接板,上机舱和下机舱各自连接在连接板的顶面和底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舱为凸起在连接板上的曲面球状结构,摄像装置设置在曲面上、且摄像装置的镜头方向与连接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舱为矩形舱体,矩形舱体沿着平行于连接板的方向分为若干段,相邻两段之间互不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支架包括圆形的涵道圈,所述涵道圈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仓,所述电机仓通过支梁与涵道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若干个支梁,若干个支梁对称分布在涵道圈内,所述电机仓垂直涵道圈所在平面与每一个支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旋翼电机设置在电机仓内,框梁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旋翼电机的电源线通过框梁的中空结构与下机舱内的电源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四组旋翼组件,不同组的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桨叶具有不同的倾角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两组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桨叶具有相同方向的倾角,与相邻的旋翼组件中的螺旋桨桨叶的倾角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管廊探测的无人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机舱,所述机架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支架和旋翼,所述旋翼支架与机架连接为一体结构,旋翼电机与旋翼连接设置在旋翼支架上,所述机舱包括上机舱和下机舱,所述上机舱内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下机舱内设置有电源。本实用新型结构非常小巧,整体的无人机尺寸在10x10cm的范围之内,结构非常简单,通过对下机舱的分段式设计可以有效的减轻整机的重量并同时起到平衡飞行器姿态的作用;飞行器的螺旋桨桨叶设置不同的方向的倾角可以实现无人机的倾转控制,不需要采用传统的控制螺旋桨整体方向实现转向,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李谦 李秋实 任耕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靓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5
技术公布日: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