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无人机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起初是用于军事领域,属于较为高端的技术领域。后案逐步接近生活,简单的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加工控制,实时检测拍照灯运用。但是空中的情况不便观察,所以实际飞行时会出现各种意外屏障,这就是一个安全性的问题了。所以无人机的控制技术仍然有待提高。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4.1、无人机由于是无人进行实时控制飞行的,所以无人机一旦进入自己设置的飞行路线中,所以遇到意外出现的屏障容易引发事故;
5.2、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遇见大风将会影响旋叶的转动,从而导致出现平行不够平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壳,所述无人机机壳内部设置有中心处理器,所述中心处理器下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下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下端设置卡接轴,所述卡接轴下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部设置有雷达发射器,所述雷达发射器一侧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无人机机壳两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无人机机壳的一端设置有支脚架,所述连接杆远离无人机机壳的一端设置有保护座,所述保护座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保护座外围设置有环形护栏,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两侧设置有旋叶,所述转动轴上端设置有套筒座,所述旋叶有若干个,所述旋叶与套筒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座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人机机壳与中心处理器固定安装,所述中心处理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无人机机壳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心处理器与雷达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中心处理器与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雷达发射器与信号接收器通过信号传输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伺服电机与卡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卡接轴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与雷达发射器固定安装,所述连接座与信号接收器固定安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人机机壳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
杆有四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矩阵排布,所述连接杆与支脚架固定连接,所述支脚架有两个。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保护座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座有四个,所述保护座与第一电机套接,所述保护座与环形护栏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护栏有四个。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通过设置中心处理器、雷达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其中雷达发射器与信号接收器同样位于连接座内部,由于方向相反,伺服电机带动设备进行规律性转动,所以在雷达发射时到接收时是由时间差的,如果较近的距离有障碍物将会在接收器未到达时反射回来,使得信号接收器过早接收到信号或未接收到信号,无人机的中心处理器将会做出调整避开障碍物,向其他方向飞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避障功能;
16.2、该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通过设置保护座和环形护栏,其中保护座通过对第一电机进行固定安装,既保护了第一电机的安全又因为第一电机位于无人机机壳的外部,导致第一电机的产热可以随时散发,不会出现热量堆积的状况,环形护栏保护了旋叶的正常运转,避免高空虫子碰撞,也能减少大风对无人机平衡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截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雷达发射器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转动轴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无人机机壳;2、中心处理器;3、蓄电池;4、伺服电机;5、卡接轴;6、连接座;7、雷达发射器;8、信号接收器;9、连接杆;10、支脚架;11、保护座;12、第一电机;13、环形护栏;14、转动轴;15、旋叶;16、套筒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壳1,无人机机壳1内部设置有中心处理器2,中心处理器2下端设置有蓄电池3,蓄电池3下端设置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下端设置卡接轴5,卡接轴5下端设置有连接座6,连接座6内部设置有雷达发射器7,雷达发射器7一侧设置有信号接收器8,无人机机壳1两侧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靠近无人机机壳1的一端设置有支脚架10,连接杆9远离无人机机壳1的一端设置有保护座11,保护座11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2,保护座11外围设置有环形护栏13,第一电机12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14。
24.本实施例中,转动轴14两侧设置有旋叶15,转动轴14上端设置有套筒座16,旋叶15有若干个,旋叶15与套筒座16固定连接,套筒座16与转动轴14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旋叶15转动时更加稳定不易松动;无人机机壳1与中心处理器2固定安装,中心处理器2与蓄电池3电性连接,蓄电池3与伺服电机4电性连接,伺服电机4与无人机机壳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设备稳定用电;中心处理器2与雷达发射器7电性连接,中心处理器2与信号接收器8电性连接,雷达发射器7与信号接收器8通过信号传输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设备具备避障功能;伺服电机4与卡接轴5转动连接,卡接轴5与连接座6固定连接,连接座6与雷达发射器7固定安装,连接座6与信号接收器8固定安装,这样设置可以从而各个方向避障;无人机机壳1与连接杆9固定连接,连接杆9有四个,连接杆9呈环形矩阵排布,连接杆9与支脚架10固定连接,支脚架10有两个,这样设置可以使设备便于稳定落地;连接杆9与保护座11固定连接,保护座11有四个,保护座11与第一电机12套接,保护座11与环形护栏13固定连接,环形护栏13有四个,这样设置可以使飞行更加平稳。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是根据雷达发射器7与信号接收器8同样位于连接座6内部,由于方向相反,伺服电机4带动设备进行规律生转动,所以在雷达发射时到接收时是由时间差的,如果较近的距离有障碍物将会在接收器未到达时反射回来,使得信号接收器8过早接收到信号或未接收到信号,无人机的中心处理器2将会做出调整避开障碍物,向其他方向飞行,保护座11通过对第一电机12进行固定安装,既保护了第一电机12的安全又因为第一电机12位于无人机机壳1的外部,导致第一电机12的产热可以随时散发,不会出现热量堆积的状况,环形护栏13保护了旋叶15的正常运转,避免高空虫子碰撞,也能减少大风对无人机平衡度的影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无人机蓄电池3充满电,然后在中心处理器2设置无人机的计划飞行路线,遇到障碍时偏离路线一定时间后靠近路线原本的路线继续飞行即可。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