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紧急救援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直升机丛林救援用的折叠吊篮。
背景技术:2.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野外活动作为兴趣,比如徒步或者野外探险,在徒步以及野外探险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或者被困,而由于受困者所处环境较为特殊,使得难以进行人工营救,所以只能选择直升机营救,而这样的环境一般会出现在丛林中。
3.直升机救援时一般是抛下绳索或者吊篮来进行救援。绳索的方式,单次救援人数少,而且对于被救援人员也面临者体力的考验,吊篮救援时需要将吊篮挂在绳索上抛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折叠吊篮,可以表面占用直升机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折叠吊篮在抛下前需要展开,而展开后的吊篮受力面积增大,使得直升机在下放吊篮或者抛出吊篮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容易导致直升机失去平衡,不太合适紧急救援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升机丛林救援用的折叠吊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升机丛林救援用的折叠吊篮,包括支撑底板,还包括:第一支撑杆,一端垂直安装在支撑底板上,与支撑底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垂直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起吊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拉力提示装置,安装在起吊杆上,与起吊杆固定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的拉力提示装置包括:连接筒,套在起吊杆上,与起吊杆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连接筒的外壁上;包裹层,包裹在连接筒的外壁上,与连接筒固定连接;环槽,为开设在包裹层的凹槽,用于容纳起吊用的绳索,且使得绳索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报警器,安装在包裹层中,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包括:连接段,一端与起吊杆可拆卸连接;固定段,一端与连接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支撑底板;所述固定段的两个端部直径不同,其中直径小的一端与连接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8.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护网,所述的保护网与支撑底板以及第二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板的边沿以及第二支撑杆上都设置有用连接保护网的钩子。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的折叠吊篮,本技术的折叠吊篮是可以在折叠状态丢出,折叠状态的丢出的吊篮可以减小在抛出吊篮时出现被树枝挂住的情况,使得吊篮可以轻易的落在被困者附近。在吊篮落地后,被困者可以轻易的组装吊篮。考虑到会发生被困者一起挤在吊篮上导致吊篮太重无法起吊或者导致吊篮半路损坏,所以还设置有拉力提示装置,用于提示被困者吊篮已经到了最大安全承载量。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2.图1为折叠吊篮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
[0014]1‑
第一支撑杆,2
‑
第二支撑杆,3
‑
起吊杆,31
‑
螺母,4
‑
支撑底板,5
‑
拉力提示装置,51
‑
环槽,6
‑
钩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
一种直升机丛林救援用的折叠吊篮,包括支撑底板4,还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起吊杆3和拉力提示装置5。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垂直安装在支撑底板4上,与支撑底板4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2垂直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上,与第一支撑杆1可拆卸连接。支撑底部的边沿以及第二支撑杆2上都设置有用连接保护网的钩子6。起吊杆3与第一支撑杆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0017]
为了更好的保护被困者,本技术的折叠吊篮还包括保护网,保护网与支撑底板4以及第二支撑杆2可拆卸连接。
[0018]
第一支撑杆1包括:连接段和固定段。连接段的一端与起吊杆3可拆卸连接。固定段的一端与连接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支撑底板4。固定段的两个端部直径不同,其中直径小的一端与连接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9]
拉力提示装置5安装在起吊杆3上,与起吊杆3固定连接。拉力提示装置5包括:连接筒、压力传感器、报警器、包裹层和环槽51。连接筒套在起吊杆3上,与起吊杆3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连接筒的外壁上。包裹层包裹在连接筒的外壁上,与连接筒固定连接。环槽51为开设在包裹层的凹槽,用于容纳起吊用的绳索,且使得绳索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报警器安装在包裹层中,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0020]
本技术的折叠吊篮在使用时,先使得折叠吊篮处于被拆解的状态,然后采用保护网将折叠吊篮的组件包裹在一起,通过直升机的绳索将折叠吊篮放下,由于折叠吊篮处于拆解装填,所以折叠吊篮整体表面积较小,减小了风对下放折叠吊篮时的影响,而且也不容易受到丛林的影响使得折叠吊篮难以放下。
[0021]
当折叠吊篮放下后,受困者只需要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将折叠吊篮组装起来。具体的组装时由于第一支撑杆1的固定段两端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先将支撑底板4通过连接段穿入并滑动到固定段的大端,使得支撑底板4被固定段的大端进行固定,并依次将第二支撑杆2套在第一支撑杆1上。接下来再将起吊杆3通过螺纹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的连接段上,进而完成折叠吊篮的初步组装。
[0022]
具体的关于起吊杆3与第一支撑杆1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将连接段的一端设置外螺纹,然后在起吊杆3与连接段连接处设置内螺纹并设置一个与起吊杆3转动连接的螺母31。在固定时通过转动螺母31使得连接段的螺纹端进入到起吊杆3中,与起吊杆3实现螺纹
连接。
[0023]
再完成折叠吊篮的初步组装后,将保护网挂在第二支撑杆2以及支撑底部的钩子6上,完成折叠吊篮的整体组装。接下来被困人员进入到折叠吊篮中,并由直升机拉动绳索使得折叠吊篮升起,在升起的过程中,如果绳索对拉力提示装置5的拉力超过了拉力提示装置5中设置的拉力值,会使得拉力提示装置5发出声音,提示被困者当前折叠吊篮已经超重,需要下去一些被困者,等待下次乘坐吊篮。
[0024]
相比于现有的折叠吊篮,本技术的折叠吊篮是可以在折叠状态丢出,折叠状态的丢出的吊篮可以减小在抛出吊篮时出现被树枝挂住的情况,使得吊篮可以轻易的落在被困者附近。在吊篮落地后,被困者可以轻易的组装吊篮。考虑到会发生被困者一起挤在吊篮上导致吊篮太重无法起吊或者导致吊篮半路损坏,所以还设置有拉力提示装置5,用于提示被困者吊篮已经到了最大安全承载量。
[002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