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雷管装填领域,具体涉及雷管脱模及中转模块。
背景技术:2.雷管是爆破工程的主要起爆材料,它的作用是产生起爆以引爆各种炸药及导爆索、传爆管。
3.基础雷管生产完成时,一般是放置在组合模内,多只雷管在组合模内按多行和多列方式排列,基础雷管装盒时,需要将雷管从组合模内装入到雷管盒内,实现对所生产雷管的装盒。
4.现有的基础雷管的装盒工序多为人工作业,人工将一根根雷管依次从组合模的雷管孔内拿出,之后依次放入到雷管盒中,实现对多根雷管的装盒。
5.但是,雷管作为起爆材料,在雷管于组合模内取出并转运至装填盒进行雷管装盒的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一次生产的雷管的数量较多,人工将多根雷管于组合模内取出,劳动强度大,所需时间多,生产效率低。
6.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雷管脱模及中转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雷管脱模及中转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雷管在脱模过程中需人为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且劳动强度大,所耗时间多,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雷管脱模及中转模块,包括机架,以及依次配置于机架上的送满模机构、顶料机构以及雷管暂存机构,所述雷管暂存机构位于顶料机构上方;
10.所述送满模机构用于将装满雷管的组合模送至顶料机构处待命;
11.所述顶料机构包括与组合模中雷管一一对应的顶针,以及用于带动所有顶针同步升降的驱动机构i;
12.所述雷管暂存机构用于接收顶针顶入雷管,并将雷管以竖直姿态暂存,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雷管暂存机构平移的驱动机构ii。
13.进一步,所述雷管暂存机构包括雷管收纳盒,所述雷管收纳盒顶部表面具有与雷管一一适配的插孔,所述雷管收纳盒为中空结构,其底部配置有锁紧件。
14.进一步,所述锁紧件包括配置于雷管收纳盒底部的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所述锁紧主板上具有限位孔,所述锁紧副板上配置有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锁口,所述雷管收纳盒底部还配置有用于对锁紧件驱动的驱动机构iii。
15.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iii设置有两组,且分别相对设置于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的位置,该驱动机构iii工作,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做相对聚拢运动,或相背分散运动。
16.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iii相对设置于锁紧副板的位置,其带动锁紧副板朝向于锁紧主板运动或远离锁紧主板运动。
17.进一步,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顶料支撑板,以及顶料嵌入壳,所述顶料支撑板远离顶针的一侧表面具有供送满模机构送入满模的送入口;
18.所述机架上配置有用于对顶料嵌入壳牵引的驱动机构iv,所述顶料支撑板顶部具有与顶针一一适配的穿孔。
19.进一步,所述顶料嵌入壳两侧与顶料支撑板滑动配合。
20.进一步,所述机架与雷管收纳盒滑动配合。
21.进一步,所述收纳盒的顶部配置有辅助下料机构;
22.所述辅助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收纳盒顶部边缘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端配置有支架板,所述导向柱上配置有雷管顶杆组,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驱动机构v,其用于对雷管顶杆组牵引。
23.进一步,所述雷管顶杆组包括滑动板,以及配置于滑动板底部与收纳盒顶部插孔一一适配的顶杆,所述滑动板上具有与导向柱相适配的通口,所述导向柱穿过通口,且至少部分滞留于通口内侧。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5.该雷管脱模及中转模块,通过机架、送满模机构、顶针、驱动机构i、雷管暂存机构及驱动机构ii的配合使用,当本装置开始工作时,送满模机构将满模送入至顶料机构处,此时顶针在驱动机构i的作用下,将雷管顶出,并由雷管暂存机构将雷管以竖直姿态暂存,并在驱动机构ii作用下进行转运,至此,完成对雷管的脱模及转运工作,本技术技术方案相对于传统的雷管脱模技术,则有效解决了需人为作业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及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
28.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i;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ii;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iv;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v;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雷管收纳盒局部立体示意图i;
34.图8为图7中雷管收纳盒剖视图;
35.图9为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局部立体示意图;
36.图10组合模立体示意图;
37.图11为锁紧主板局部示意图;
38.图12为锁紧副板局部示意图。
39.图中:1、机架;2、顶料机构;201、顶针;202、顶料支撑板;203、顶料嵌入壳;3、雷管暂存机构;301、雷管收纳盒;4、驱动机构i;5、锁紧件;501、驱动机构iii;502、锁紧主板;503、锁紧副板;6、送入口;7、滑动平稳机构;701、滑块;702、滑槽道;8、驱动机构ii;9、驱动机构iv;10、辅助下料机构;1001、导向柱;1002、支架板;1003、驱动机构v;11、雷管顶杆组;1101、滑动板;1102、顶杆;12、限位孔;13、锁口。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1.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12所示,雷管脱模及中转模块,包括机架1,以及依次配置于机架上的送满模机构、顶料机构2以及雷管暂存机构,雷管暂存机构位于顶料机构上方;
42.送满模机构用于将装满雷管的组合模送至顶料机构处待命;
43.顶料机构包括与组合模中雷管一一对应的顶针201,以及用于带动所有顶针同步升降的驱动机构i;
44.雷管暂存机构3用于接收顶针顶入雷管,并将雷管以竖直姿态暂存,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雷管暂存机构平移的驱动机构ii8。
45.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送满模机构将满模输送至顶料机构处待命,此时驱动机构i4开始工作,经由顶针将雷管于组合模内顶出,并同时将顶出后的雷管输送至雷管暂存机构处予以暂存,随后驱动机构ii8开始工作,将雷管暂存机构予以输送至下一工作环节处进行雷管装盒;
4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组合模是用于在雷管生产、以及雷管装盒前用于对雷管收填转运的载体,满模的定义则是装填有雷管的组合模,而组合模在自身设计时,其底部贯穿设置有通孔,并与顶针相适配,此时驱动机构ii开始工作,顶针便可经由通孔深入至组合模内部,将雷管顶出。
47.本技术技术方案所提及的驱动机构,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气缸或无杆气缸。
48.本实施例中:雷管暂存机构包括雷管收纳盒301,雷管收纳盒顶部表面具有与雷管一一适配的插孔,雷管收纳盒为中空结构,其底部配置有锁紧件;
49.此处可参考附图11-12,锁紧件5包括配置于雷管收纳盒底部的锁紧主板502及锁紧副板503,锁紧主板上具有限位孔,锁紧副板上配置有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锁口13,雷管收纳盒底部还配置有用于对锁紧件驱动的驱动机构iii501;
50.此处顶料机构将雷管顶出后,雷管经由限位孔直接伸入至雷管收纳盒的内部,并经由插孔部分穿出,此时顶针继续上升,直至雷管完全伸入至雷管收纳盒的内部,此时驱动机构开始工作,锁紧副板及锁紧主板相对运动,锁口与限位孔相接触,减少限位孔的孔径大小,当限位孔孔径小于雷管的横截面直径时,驱动机构ii反向工作,顶针抽离于雷管收纳盒的内部,而此时雷管则滞留于雷管收纳盒的内部,由此达到对雷管暂存的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锁紧件的巧妙设计,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对雷管进行收纳,退一步说,顶针可自由穿入雷管收纳盒的内部,而在锁紧件的作用下,其可对雷管予以拦截,而无法阻碍顶针的活动(顶针的端面直径远小于雷管的端面直径)。
51.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iii设置有两组,且分别相对设置于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的
位置,该驱动机构iii工作,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做相对聚拢运动,或相背分散运动,该实施例将驱动机构iii设置为两组,且分别对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进行牵引,从而达到于两侧方向同时进行,缩小限位孔的孔径,以满足将雷管短暂滞留于雷管收纳盒内部的目的。
52.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iii相对设置于锁紧副板的位置,其带动锁紧副板朝向于锁紧主板运动或远离锁紧主板运动;
53.该实施例仅设置有一个驱动机构iii,当需缩减限位孔的孔径时,驱动机构iii开始工作,带动锁紧副板朝向于锁紧主板的方向运动,而当需将雷管排出于雷管收纳盒的内部时,锁紧副板在驱动机构iii的作用下,相对于锁紧主板反向运动,此时限位孔孔径则逐渐恢复至原先大小;
54.本实施例相对于上实施例中的两个驱动机构iii带动锁紧主板及锁紧副板相对运动,则更具安全性,降低生产容错率,避免在减少限位孔12孔径时,出现对雷管不必要的摩擦,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5.本实施例中:顶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顶料支撑板202,以及顶料嵌入壳203,顶料支撑板远离顶针的一侧表面具有供送满模机构送入满模的送入口6;
56.机架上配置有用于对顶料嵌入壳牵引的驱动机构iv9,顶料支撑板顶部具有与顶针一一适配的穿孔;
57.送满模机构将满模经由送入口送入至顶料支撑板的顶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顶料嵌入壳首先位于顶料支撑板顶部,且顶料嵌入壳为底部敞口的中空结构,其敞口朝向于送入口的位置,此时在驱动机构iv的作用下,其带动顶料嵌入壳做牵引运动,此时顶料嵌入壳在运动过程中,可带动满模一并运动至顶料支撑板顶部远离送入口的一侧,此时顶针在驱动机构ii的作用下,经由穿孔对雷管施加顶出力,从而达到将雷管顶出的目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雷管暂存机构3此时位于顶料支撑板具有穿孔的一侧上方,则可在雷管顶出后,以竖直的姿态对雷管进行短暂收纳;
58.而本技术所提及的送满模机构,为常规的送入装置,其在对满模施加支撑力并向上运动时,可直接将满模经由送入口,运送至顶料支撑板的顶部,此时送满模机构的顶部端面与顶料支撑板呈水平状,而此时满模及其雷管,恰好位于顶料嵌入壳的内侧,此时顶料嵌入壳在移动时,便可拖动满模一并运动。
59.本实施例中:顶料嵌入壳两侧与顶料支撑板滑动配合,顶料支撑板延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有滑动平稳机构7,每组滑动平稳机构包括设置于顶料支撑板上的滑槽道702,以及配置于顶料嵌入壳上并与滑槽道上滑槽相适配的滑块701,当顶料嵌入壳滑动时,滑块可于滑槽道上的滑槽滑动,从而尽可能的增加顶料嵌入壳的滑动稳定性。
60.本实施例中:机架与雷管收纳盒滑动配合,机架上,且对应雷管收纳盒301的位置配置有滑动稳定机构,此处配置有滑动稳定机构,类似于顶料支撑板上的滑动平稳机构,其目的是进一步增强雷管收纳盒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61.本实施例中:收纳盒的顶部配置有辅助下料机构10;
62.辅助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收纳盒顶部边缘的导向柱1001,导向柱的顶端配置有支架板,导向柱上配置有雷管顶杆组,支架板1002上设置有驱动机构v1003,其用于对雷管顶杆组牵引;
63.雷管顶杆组11包括滑动板1101,以及配置于滑动板底部与收纳盒顶部插孔一一适
配的顶杆1102,滑动板上具有与导向柱相适配的通口,导向柱穿过通口,且至少部分滞留于通口内侧;
64.在需将雷管排出于雷管收纳盒的内部时,限位孔孔径增大,此时雷管可在重力因素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同时,驱动机构v开始工作,其对滑动板施加向下的压力,顶杆则可对位于雷管收纳盒顶部的雷管部分身部施加向下的推力,从而辅助雷管于雷管收纳盒内部排出,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避免出现雷管滞留于雷管收纳盒内部而不便排出的现象。
6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