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锁止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锁止装置。
背景技术:2.一般来说,传统汽车座椅滑轨为前后移动的座椅,包含固定于底板的下滑轨和随下滑轨前后移动并与座椅结合的上滑轨,上滑轨具备锁止装置,下滑轨具备与锁止装置相配合的限位孔,当车辆发生撞击时,锁止装置装置容易将限位孔挤压变形,从而脱离限位孔的限位,造成座椅向车辆前方滑动,由此可以看出,现有汽车座椅锁止装置的安全性低,驾驶者容易因座椅锁止装置脱离限位孔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汽车座椅锁止装置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汽车用座椅滑轨锁止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锁止装置,其设有固定在车辆座椅下部的上轨道,固定在车辆内部底板上的下轨道,上轨道与下轨道滑动连接,上轨道连接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并且限位组件与上轨道连接,下轨道长度方向上开设多个锁止孔,下轨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强板,加强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加强孔,限位组件可与锁止孔和加强孔配合,锁止孔与加强孔均为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腰形孔,加强孔的腰身长于锁止孔的腰身,每个加强孔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与每个锁止孔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一一对齐。
5.优选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插销,每个插销上设置弹性件,多个插销与上轨道在竖直方向活动连接,每个插销底部可插入锁止孔和加强孔内,每个插销靠近底部位置设有台阶,每个弹性件一端与上轨道连接,另一端与台阶连接。
6.优选地,操作手柄与插销连接。
7.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8.优选地,至少有两个插销分别与两个锁止孔配合,其中一个插销与一个锁止孔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抵触,另一个插销与另一个锁止孔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抵触。
9.优选地,加强板与下轨道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轨道下方固定连接加强板,并且加强板上开设加强孔,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插销首先挤压与其接触的锁止孔,当碰撞力度过大时,插销挤压锁止孔变形,随后插销与加强孔接触,通过加强孔与锁止孔同时对插销限位,限制上轨道向车辆前方移动,从而限制座椅向汽车前方移动,确保驾驶者不会因座椅前移而产生危险。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的截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碰撞时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碰撞时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符号说明:
18.1.上轨道;2.下轨道;3.操作手柄;4.锁止孔;5.加强板;6.加强孔;7.插销;8.弹性件;9.台阶;10.限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锁止装置,其设有固定在车辆座椅下部的上轨道1,固定在车辆内部底板上的下轨道2,上轨道1与下轨道2滑动连接,上轨道1连接有操作手柄3,操作手柄3连接有限位组件10,限位组件10设在上轨道1和下轨道2之间,并且限位组件10与上轨道1连接,下轨道2长度方向上开设多个锁止孔4,下轨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加强板5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加强孔6,限位组件10可与锁止孔4和加强孔6配合,锁止孔4与加强孔6均为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腰形孔,加强孔6的腰身长于锁止孔4的腰身,每个加强孔6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与每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一一对齐。
22.通过上轨道和下轨道的滑动连接,实现车辆座椅相对车辆底板的前后滑动,从而将座椅调整到舒适的位置,操作手柄3可以控制限位组件10,按压操作手柄3时,限位组件10与锁止孔4和加强孔6分开,此时限位解除,可以通过前后挪动座椅来调节座椅位置,松开操作手柄3时,限位组件10与锁止孔4和加强孔6配合,此时上轨道和下轨道无法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座椅的固定;车辆在刹车时座椅由于惯性会相对车辆底板向车辆前方移动,本质上为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向车辆前方移动,此时通过限位组件10与锁止孔4边缘抵触,来限制上轨道1的移动从而限制汽车座椅的移动;当车辆发生撞击时,限位组件10向车辆前方对锁止孔4产生较大压力,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侧被挤压变形,此时由于加强孔6的腰身长于锁止孔4的腰身,限位组件10在挤压变形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之后接触到加强孔6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此时锁止孔4和加强孔6一同对限位组件10进行限制,以确保上轨道
1不会相对下轨道2移动,从而确保汽车座椅的稳定性。
23.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0包括多个插销7,每个插销7上设置弹性件8,多个插销7与上轨道1在竖直方向活动连接,每个插销7底部可插入锁止孔4和加强孔6内,每个插销7靠近底部位置设有台阶9,每个弹性件8一端与上轨道1连接,另一端与台阶9连接。
24.设置多个插销7可以方便多个插销7与多个锁止孔4配合,从而使限位组件10的限位工作更可靠,在本实施例中,插销7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前后两个插销7分别与前后两个相邻的锁止孔4配合,以限制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的前后移动,从而限制座椅的前后移动;插销7可以在上轨道1的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当需要调整座椅位置时,可以提起插销7,使其与锁止孔4分离,此时上轨道1和下轨道2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从而滑动座椅调整位置;设置弹性件8可以在上轨道1和插销7间提供弹力,当座椅的位置调整完成需要固定时,解除向上提起插销7的力,插销7即可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对准锁止孔4的插销7插入锁止孔4,实现限位功能。
25.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手柄3与插销7连接。操作手柄3连接插销7,可以带动插销7在上轨道1上上下移动,当需要调整座椅前后位置时,按下操作手柄3,操作手柄3会带动插销7向上移动,将插销7提起,此时插销7与锁止孔4分离,弹性件8被压缩,此时上轨道1和下轨道2可以相对滑动,以实现座椅位置的调整;当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松开操作手柄3,插销7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向下插入锁止孔4内,此时上轨道1和下轨道2无法相对滑动,以实现限位功能。
26.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8为弹簧。弹簧的工作可靠、便于替换且成本低,选用弹簧作为弹性件8可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在限位组件10出问题时方便维修和替换工作。
27.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两个插销7分别与两个锁止孔4配合,其中一个插销7与一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抵触,另一个插销7与另一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抵触。
28.一个插销7与一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抵触,可以限制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向车辆前方移动;另一个插销7与另一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抵触,可以限制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向车辆后方移动;通过两个插销7与两个锁止孔4配合,限制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的前后移动,从而限制座椅的前后移动。
29.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5与下轨道2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焊接可以使下轨道2和加强板5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插销7挤压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并造成其变形,之后插销7与加强板5上的加强孔6抵触,加强孔6提供支撑插销7的力,此时若加强板5与下轨道2的连接不牢固,容易出现加强板5脱落或移动,导致加强孔6不能提供支撑插销7的力,从而导致锁止孔4进一步变形,容易发生插销7从锁止孔4脱离的情况,一旦插销7脱离,限位组件10就失去限位作用,座椅会迅速前移,对驾驶者造成危险。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驾驶者需要调整汽车座椅的前后位置时,按压操作手柄3,操作手柄3向上带动插销7在上轨道1上向上移动,此时弹簧被压缩,插销7脱离锁止孔4和加强孔6,此时上轨道1可以相对下轨道2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座椅的前后调节;当驾驶者调整好座椅位置后,松开操作手柄3,至少有两个插销7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插入锁止孔4和加
强孔6,一个插销7与一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抵触,可以限制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向车辆前方移动;另一个插销7与另一个锁止孔4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抵触,可以限制上轨道1相对下轨道2向车辆后方移动,从而限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实现座椅的固定;当车辆发生撞击时,插销7挤压锁止孔4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并造成其变形,之后插销7与加强板5上的加强孔6抵触,加强孔6提供支撑插销7的力,在加强孔6和锁止孔4的共同支撑下,可以防止锁止孔4继续变形造成插销7脱离锁止孔4,座椅迅速前移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驾驶者的安全。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