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锅技术领域,是一种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石锅车组运行在轨道上,在冶炼区炉口前接满熔融电石后,电石锅车组运行至冷却区。在这一过程中,电石锅锅耳必须卡入开槽中,防止电石锅锅耳因意外情况打开导致熔融电石流出电石锅外。当电石冷却充分后,需要将电石锅锅耳从开槽中退出,再取出冷却后的电石。目前电石锅锅耳的开闭均由人工手动操作。电石锅内电石虽经冷却,但温度仍然较高,人工作业存在高温烫伤危险;同时电石锅数量较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石锅锅耳的开闭均由人工手动操作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轨道两侧的机架,机架内侧上下间隔设有用于打开锅耳的上导向机构和用于闭合锅耳的下导向机构,所述上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上部的上缓冲机构,上缓冲机构下端设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内侧设有上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下降段和第一上升段,所述下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下部的下缓冲机构,下缓冲机构上端设有下支撑架,下支撑架内侧设有下导向板,所述下导向板包括从后向前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上升段、水平段、第三上升段和第二下降段。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第三上升段可位于第一下降段正下方且第一下降段与第三上升段相互平行设置。
7.上述上缓冲机构可包括缓冲底座,缓冲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下缓冲机构与上缓冲机构结构相同,下缓冲机构的压簧另一端与下支撑架固定连接。
8.上述机架的前部和后部均可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架。
9.上述两个机架的顶部可通过一根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
10.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机架内侧设置上导向机构和下导向机构,进而使电石锅经过机架时电石锅的锅耳能自动打开或闭合,从而代替人工进行开闭作业,避免工人被烫伤,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2.附图2为附图1中机架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上支撑架,3为第一下降段,4为第一上升段,5为下支撑架,6为第二上升段,7为水平段,8为第三上升段,9为第二下降段,10为缓冲底座,11为支撑柱,12为压簧,13为辅助支撑架,14为横梁,15为电石锅,16为锅耳,17为球头,18为导向轴,19为出炉小车,20为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14.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7.如附图1、2所示,该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轨道20两侧的机架1,机架1内侧上下间隔设有用于打开锅耳16的上导向机构和用于闭合锅耳16的下导向机构,所述上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部的上缓冲机构,上缓冲机构下端设有上支撑架2,上支撑架2内侧设有上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下降段3和第一上升段4,所述下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1下部的下缓冲机构,下缓冲机构上端设有下支撑架5,下支撑架5内侧设有下导向板,所述下导向板包括从后向前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上升段6、水平段7、第三上升段8和第二下降段9。根据需要,所述电石锅15左右两侧均设有取料口,电石锅15的锅耳16下端铰接于电石锅15上且锅耳16卡入取料口中,锅耳16上设有向外并向上倾斜的导向轴18,导向轴18顶端转动安装有球头17。使用时,电石锅15放置于出炉小车19上且电石锅锅耳16位于取料口中,呈闭合状态,出炉小车19运行在轨道20上,电石锅15在冶炼区炉口前接满熔融电石后运行至冷却区,待电石锅15内的电石充分冷却后,出炉小车19从轨道20上正向行驶即从前向后行驶,球头17与上导向板的第一下降段3底面相接触,球头17沿第一下降段3移动至第一下降段3的最低点位置后与上导向板脱离接触,此时锅耳16从电石锅的取料口中退出,呈完全打开的状态;卸料完成后,出炉小车19沿轨道20反向行驶即从后向前行驶,球头17与下导向板顶面相接触,球头17沿第二上升段6、水平段7、第三上升段8移动直至第三上升段8的最高点位置,此时锅耳16卡入电石锅的取料口中,呈完全闭合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机架1内侧设置上导向机构和下导向机构,进而使电石锅1经过机架1时锅耳16能自动打开或闭合,从而代替人工进行开闭作业,避免工人被烫伤,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18.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19.根据需要,所述第三上升段8位于第一下降段3正下方且第一下降段3与第三上升段8相互平行设置。通过使第三上升段8位于第一下降段3正下方并且第一下降段3与第三上升段8相互平行,进而便于球头在反向行驶即从后向前行驶通过第三上升段被抬升从而使锅耳16卡入电石锅的取料口中。
20.如附图1、2所示,上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底座10,缓冲底座10上设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上设有压簧12,压簧12的一端与支撑柱11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下缓
冲机构与上缓冲机构结构相同,下缓冲机构的压簧12另一端与下支撑架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防止球头17与上导向板及下导向板硬接触损害导向轴18或球头17。
21.如附图1、2所示,机架1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架13。两个机架1的顶部通过一根横梁14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机架1前部和后部设置辅助支撑架13及通过横梁14将两个机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不仅提高了机架1的稳定性,同时也进一步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
22.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轨道两侧的机架,机架内侧上下间隔设有用于打开锅耳的上导向机构和用于闭合锅耳的下导向机构,所述上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上部的上缓冲机构,上缓冲机构下端设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内侧设有上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下降段和第一上升段,所述下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下部的下缓冲机构,下缓冲机构上端设有下支撑架,下支撑架内侧设有下导向板,所述下导向板包括从后向前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上升段、水平段、第三上升段和第二下降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升段位于第一下降段正下方且第一下降段与第三上升段相互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底座,缓冲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下缓冲机构与上缓冲机构结构相同,下缓冲机构的压簧另一端与下支撑架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机架的顶部通过一根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机架的顶部通过一根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机架的顶部通过一根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锅技术领域,是一种电石锅锅耳自动开闭装置,其包括两个机架,机架内侧设上导向机构和下导向机构,所述上导向机构包括上缓冲机构,上缓冲机构下端设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内侧设有上导向板,上导向板包括第一下降段和第一上升段,所述下导向机构包括下缓冲机构,下缓冲机构上端设有下支撑架,下支撑架内侧设有下导向板,下导向板包括第二上升段、水平段、第三上升段和第二下降段。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机架内侧设置上导向机构和下导向机构,进而使电石锅经过机架时锅耳能自动打开或闭合,从而代替人工进行开闭作业,避免工人被烫伤,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欢 江军 王志全 胡康宁 栾会东 黄万鹏 于龙 朱亚松 付忠平 马立奇 申琳 刘奎 兰志平 李雨晨 郭晓丽 屈朋涛 李佩锋 黄斐斐 袁冰鑫 杨秀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