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经过淬火工序和湿式打磨工序。由于淬火和湿式打磨后汽车零件表面都会有大量液态水存在,所以需要经过烘干工序对其烘干。烘干之前需要使用转运装置将汽车零件从淬火工序或湿式打磨工序转运到烘干工序处。现有的转运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3.1.现有的转运装置将汽车零件转运到烘干工序处后,需要操作员工将转运装置内的汽车零件逐个取出后转运装置才能回到上游工序继续装载。逐个取出汽车零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转运效率低下。
4.2.现有的转运装置不具备沥水功能。汽车零件转运到烘干工序处时,其表面的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至汽车零件底部,使汽车零件底部粘附了大量液态水,大大加重了烘干工序的负担。
5.3.现有的转运装置在转运过程中容易与人员发生擦碰,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解决现有的转运装置转运效率低下、不具备沥水功能和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车、能够与转运车搭接的用于承接汽车零件表面液态水的接水托盘和能够与接水托盘搭接的用于沥出汽车零件表面液态水的沥水托盘,所述接水托盘为无盖盒体,所述沥水托盘为设置有网孔的金属网板。
9.进一步的,所述转运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个顶角处分设立柱,左右对应的立柱之间在其前后方向的内侧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多个第一搭板,所述第一搭板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与立柱固接,所述水平段沿前后方向向内侧延伸。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四个顶角处分设可自锁的万向轮。
11.进一步的,左侧的两个立柱的左表面在与第一搭板和底板对应处固接挡板。
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立柱、第一搭板和挡板的侧面均设置反光警示标贴。
13.进一步的,所述接水托盘的前后内侧壁上对称设置用于搭接沥水托盘的第二搭板。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搭板倾斜设置,第二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3度。
15.进一步的,所述接水托盘的底部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排水阀。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转运车将汽车零件转运到烘干工序处后,操作员工将沥水托盘连同沥水托盘上的汽车零件一并拿出,即可将转运车推回上游工序,在接
水托盘内搭接上新的沥水托盘继续装载,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
18.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转运车在转运汽车零件的过程中,汽车零件表面的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至汽车零件底部,再经由沥水托盘上的网孔进入接水托盘中。由于车间地面不是绝对平整,转运过程中汽车零件会产生轻微振动,加快沥水速度。沥水托盘倾斜搭接在接水托盘内部,使得沥出的水更快的流入接水托盘,进一步提高了沥水速度。
19.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转运车的底板、立柱、第一搭板和挡板的侧面均设置反光警示标贴。转运过程中反光警示标贴反光起到警示作用,大大降低了转运车与人员发生擦碰的可能,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车正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车俯视图;
22.图3为右后侧的立柱与对应的第一搭板连接的右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托盘俯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托盘正视图(图中未示出接水托盘的前侧壁);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沥水托盘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7.如图1-6所示,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车1、能够与转运车1搭接的用于承接汽车零件表面液态水的接水托盘2和能够与接水托盘2搭接的用于沥出汽车零件表面液态水的沥水托盘3,所述接水托盘2为无盖盒体,所述沥水托盘3为设置有网孔31的金属网板。
28.转运时,操作员工将汽车零件放置在沥水托盘上进行转运。
29.在后续的烘干工序中,操作员工也可以将设置有网孔的沥水托盘连同其上的汽车零件整体放入烘箱而不需要将汽车零件逐个放入烘箱,提高了烘干效率。
30.所述转运车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表面的四个顶角处分设立柱14,左右对应的立柱14之间在其前后方向的内侧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多个第一搭板15,所述第一搭板15包括竖直段151和水平段152,所述竖直段151与立柱14固接,所述水平段152沿前后方向向内侧延伸。
31.转运时,接水托盘搭接在水平段152上。
32.所述底板11的下表面的四个顶角处分设可自锁的万向轮12。
33.左侧的两个立柱14的左表面在与第一搭板15和底板11对应处固接挡板16。
34.挡板用于在转运车上搭接接水托盘时对接水托盘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
35.所述底板11、立柱14、第一搭板15和挡板16的侧面均设置反光警示标贴13。
36.所述接水托盘2的前后内侧壁上对称设置用于搭接沥水托盘3的第二搭板21。
37.所述第二搭板21倾斜设置,第二搭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3度。
38.第二搭板21倾斜设置,留置在汽车零件下表面未从网孔漏出的水会沿斜面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经由流经的网孔漏出。
39.当第二搭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3度时,既能提高沥水效率,又能避免沥水托盘上的汽车零件沿沥水托盘下滑产生碰撞和堆摞。
40.所述接水托盘2的底部设置排水管22,所述排水管22上设置排水阀23。
41.转运多次后接水托盘内水量达到饱和,操作员工通过排水管将接水托盘内的水排入下水管道。
4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转运车将汽车零件转运到烘干工序处后,操作员工将沥水托盘连同沥水托盘上的汽车零件一并拿出,即可将转运车推回上游工序,在接水托盘内搭接上新的沥水托盘继续装载,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
43.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转运车在转运汽车零件的过程中,汽车零件表面的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至汽车零件底部,再经由沥水托盘上的网孔进入接水托盘中。由于车间地面不是绝对平整,转运过程中汽车零件会产生轻微振动,加快沥水速度。沥水托盘倾斜搭接在接水托盘内部,使得沥出的水更快的流入接水托盘,进一步提高了沥水速度。
44.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零件转运装置的转运车的底板、立柱、第一搭板和挡板的侧面均设置反光警示标贴。转运过程中反光警示标贴反光起到警示作用,大大降低了转运车与人员发生擦碰的可能,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4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