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双轨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双轨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轨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市场上都是手推式单轨探伤仪,只能进行单轨探伤,单轨探伤仪不需要适应两根轨之间的距离变化,只需要对一根轨进行探伤即可。
3.单轨探伤仪存在效率低,探伤作业时,需要人的力量来使走行轮的法兰盘保持与钢轨内侧贴合,进而来保证探头的位置不变。
4.手推式双轨探伤仪同时满足两条钢轨的探伤作业,提升作业效率。另外双轨探伤仪无需利用人力来固定走行轮的法兰盘,根据两根钢轨的轨距,调整走行轮法兰盘的距离,即可保持稳定性,不会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法兰盘与钢轨不贴合致使探伤数据不准确。
5.但是,轨距随着火车的作用力以及轨枕的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至少一侧会与钢轨产生缝隙,导致不贴合,影响作业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轨探伤装置。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轨探伤装置,其包括:车体、第一走行轮支架、第二走行轮支架、一对第三走行轮支架、多个走行轮、顶紧机构,一对第三走行轮支架安装在所述车体的一侧,多个所述走行轮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以及一对所述第三走行轮支架上,走行轮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走行轮侧壁的法兰盘,顶紧机构位于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以及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通过所述顶紧机构沿走行轮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车体、第一走行轮支架、第二走行轮支架、一对第三走行轮支架、多个走行轮、多个法兰盘以及顶紧机构的双轨探伤装置,使得车体的左侧通过顶紧机构增加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保证了走行轮始终在钢轨踏面的固定位置保持不变,不会因为钢轨的距离变化而发生左右偏移。可以满足同时对两根钢轨进行探伤作业,能够适应两根钢轨之间的距离变化,始终能够保持两排的走行轮在钢轨上的位置更加稳定。
9.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使第二走行轮支架沿垂直于走行轮轴向方向运动的微调机构,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通过所述微调机构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微调机构的设置,用于适应性微调第二走行轮支架的位置,在走行轮与钢轨抵接的同时防止车体卡死。
11.进一步地,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直线轴承座以及位移杆,所述直线轴承座中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位移杆的两端分别与所
述车体连接,所述位移杆的轴线与走行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直线轴承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位移杆上。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直线轴承座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位移杆上,第三锁紧块与车体连接,位移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锁紧块连接,直线轴承座通过第一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走行轮支架上,位移杆穿过直线轴承座,位移杆沿着直线轴承座限制的前后方向滑动时,位移杆带动探头架20前后移动,使整个探头架20在位移杆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前后位移。整个车体以第三走行轮支架下方的钢轨为基准,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通过顶紧机构增加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同时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的轴承增加了前后的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
13.其中,车体包括:位于中部的基座21以及一对探头架20,一对探头架20分别对应设置在基座21的两侧,探头架20设置有横梁、多个探头、走行轮支架以及走行轮,走行轮支架包括第一走行轮支架、第二走向轮支架以及第三走行轮支架,位移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锁紧块与探头架20的横梁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的顶端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走行轮支架与车体通过轴承连接,使整个第一走行轮支架可以以轴承为圆心进行小角度偏转。整个车体以第三走行轮支架下方的钢轨为基准,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通过顶紧机构增加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的轴承增加了前后的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
16.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机构包括:直线杆、弹簧、第一锁紧块以及第二锁紧块,所述直线杆的一端沿平行于走行轮轴向的方向贯穿所述车体,所述第一锁紧块设置在所述直线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锁紧块设置在所述直线杆的中部,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直线杆的中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二锁紧块以及所述车体抵接,所述直线杆的另一端与走行轮的轴承转动连接。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锁紧块通过顶丝固定在直线杆上,为弹簧提供固定位,使弹簧始终向钢轨方向有一个作用力,保持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内侧保持贴合状态。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块上设置有一对第三轴承,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使直线杆沿走行轮的轴向方向运动的直线固定杆,所述直线固定杆与所述走行轮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固定杆位于一对所述第三轴承之间。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锁紧块与直线杆通过顶丝固定,第一锁紧块下方安装两个凸轮轴承与直线固定杆,保证直线杆只能左右移动,不能进行旋转,保证整个弹簧装置不能进行旋转,稳定的提供向外推的力。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承为凸轮轴承。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轴承为凸轮轴承,便于第一锁紧块通过第三轴承在直线固定杆上平稳滑动,提高双轨探伤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22.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轨探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29.附图标号说明:1-车体;2-第一走行轮支架;3-第二走行轮支架;4-第三走行轮支架;5-走行轮;6-法兰盘;7-钢轨;8-顶紧机构;9-微调机构;10-直线轴承座;11-位移杆;12-第二轴承;13-直线杆;14-弹簧;15-第一锁紧块;16-第二锁紧块;17-第三轴承;18-直线固定杆;19-第三锁紧块;20-探头架;21-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轨探伤装置,其包括:车体1、第一走行轮支架2、第二走行轮支架3、一对第三走行轮支架4、多个走行轮5、顶紧机构8,一对第三走行轮支架4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一侧,多个所述走行轮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2、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3以及一对所述第三走行轮支架4上,走行轮5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走行轮侧壁的法兰盘6,顶紧机构8位于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2以及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3通过所述顶紧机构8沿走行轮5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另一侧。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车体、第一走行轮支架、第二走行轮支架、一对第三走行轮支架、多个走行轮、多个法兰盘以及顶紧机构的双轨探伤装置,使得车体的左侧通过顶紧机构增加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保证了走行轮始终在钢轨踏面的固定位置保持不变,不会因为钢轨的距离变化而发生左右偏移。可以满足同时对两根钢轨进行探伤作业,能够适应两根钢轨之间的距离变化,始终能够保持两排的走行轮在钢轨上的位置更加稳定。
33.其中,第一走行轮支架、第二走行轮支架以及第三走行轮支架呈u型结构,双轨探伤装置可以为手推式。车体的基座21的左右两侧整体是两个探头架20,双轨探伤装置使用的是滑靴式探头。
34.双轨探伤装置可以满足同时对两根钢轨进行探伤作业,基于这个特点,就需要适应两根钢轨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始终能够保持两排的走行轮在钢轨上的位置更加稳定。在两根钢轨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时,通过该装置,保证了走行轮始终在钢轨踏面的固定位置保持不变,不会因为钢轨的距离变化而发生横向偏移。
35.双轨探伤装置的第三走行轮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为基准侧。左侧在车体底部将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的直线轴承增加了两个顶紧机构,第二走行轮支架上安装了一个可前后伸缩的微调机构,微调机构包括:直线轴承座和位移杆,直线轴承座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位移杆上,第三锁紧块与车体连接,位移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锁紧块连接,直线轴承座通过第一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第一轴承为直线轴承,位移杆穿过直线轴承座,直线轴承座沿位移杆前后滑动时,带动第二走行轮支架前后移动,第一走行轮支架安装一个可旋转的轴承。整个车体以右侧钢轨为基准,左侧通过顶紧机构增加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的微调机构增加了前后的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车体左侧的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各安装一个顶紧机构。
36.第二锁紧块通过顶丝固定在直线杆上,为弹簧提供固定位,使弹簧始终向钢轨方向有一个作用力,保持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内侧保持贴合状态。第一锁紧块与直线杆通过顶丝固定,第一锁紧块下方安装两个凸轮轴承与直线固定杆,保证直线杆只能左右移动,不能进行旋转,保证整个弹簧装置不能进行旋转,稳定的提供向外推的力。
37.直线轴承座10与位移杆11滑动连接,第三锁紧块19与车体1连接,位移杆11穿过第三锁紧块19,使整个第二走行轮支架3在位移杆1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前后位移。第一走行轮支架2与车体1通过轴承连接,使整个第一走行轮支架2可以以轴承为圆心进行小角度偏转。
38.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使第二走行轮支架3沿垂直于走行轮5轴向方向运动的微调机构9,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3通过所述微调机构9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另一侧。
3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微调机构的设置,用于适应性微调第二走行轮支架的位置,在走行轮与钢轨抵接的同时防止车体卡死。
40.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微调机构9包括:直线轴承座10以及位移杆11,所述直线轴承座10中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走行轮支架3的顶端连接,所述位移杆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位移杆11的轴线与走行轮5的轴线垂直,所述直线轴承座1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位移杆11上。
4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直线轴承座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位移杆上,第三锁紧块与车体连接,位移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锁紧块连接,直线轴承座通过第一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第一轴承为直线轴承,位移杆穿过直线轴承座,位移杆沿着直线轴承座限制的前后方向滑动时,位移杆带动探头架20前后移动,使整个探头架20在位移杆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前后位移。整个车体以第三走行轮支架下方的钢轨为基准,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通过顶紧机构增加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同时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的轴承增加了前后的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
42.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2的顶端通过第二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另一侧。
4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走行轮支架与车体通过轴承连接,使整个第一走行轮支架可以以轴承为圆心进行小角度偏转。整个车体以第三走行轮支架下方的
钢轨为基准,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通过顶紧机构增加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的左右移动量,第一走行轮支架和第二走行轮支架上的轴承增加了前后的移动量,始终保持两侧走行轮的法兰盘与钢轨贴合,进而保持走行轮的位置稳定,保证探伤数据获取的稳定性。
44.其中,第二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且位于第二走行轮支架的前方,所述第一走行轮支架与所述第二轴承12连接,第一走行轮支架能够以第二轴承12的轴线为中心线进行转动。
45.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机构8包括:直线杆13、弹簧14、第一锁紧块15以及第二锁紧块16,所述直线杆13的一端沿平行于走行轮轴向的方向贯穿所述车体1,所述第一锁紧块15设置在所述直线杆13的一端,所述第二锁紧块16设置在所述直线杆13的中部,所述弹簧14套设在所述直线杆13的中部,所述弹簧14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二锁紧块16以及所述车体1抵接,所述直线杆13的另一端与走行轮的轴承转动连接。
46.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块15上设置有一对第三轴承17,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用于使直线杆13沿走行轮5的轴向方向运动的直线固定杆18,所述直线固定杆18与所述走行轮5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固定杆13位于一对所述第三轴承17之间。
4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锁紧块与直线杆通过顶丝固定,第一锁紧块下方安装两个凸轮轴承与直线固定杆,保证直线杆只能左右移动,不能进行旋转,保证整个弹簧装置不能进行旋转,稳定的提供向外推的力。
48.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承17为凸轮轴承。
4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轴承为凸轮轴承,便于第一锁紧块通过第三轴承在直线固定杆上平稳滑动,提高双轨探伤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