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2.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
3.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通信设备只能够进行通信,功能性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更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本体和底盘,所述通信设备本体的顶部外壁固定于底盘的顶部外壁中部,且底盘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口,且安装口的内壁固定有半导体制冷芯片,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有散热部件,且固定罩的顶部内壁一侧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所述固定罩的内壁固定有气囊层,且固定罩的顶部外壁一侧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壁固定有气体发生器,且气体发生器的出气端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气囊层相连通,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外壁另一处固定有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7.优选的,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固定管,且固定管固定于固定罩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管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一防尘网,且固定管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壁固定有散热管,且散热管的内壁固定有散热风扇,散热管的顶端内壁固定有第二防尘网。
8.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散热端位于固定管的内部,且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制冷端位于固定罩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固定罩的正面外壁开设有观察口,且观察口的内壁固定有观察窗。
10.优选的,所述气囊层呈u字型,且通信设备本体位于气囊层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气体发生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半导体制冷芯片和散热风扇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运行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然后固定罩内的气囊层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配合气体发生器进行膨胀,对通信设备本体进行保护,可保护通信设备本体不受到损坏,可及时进行报警或通话,实现多功能效果;
14.2、本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使用时,温度传感器可感知罩内的温度,温度过高时,半导体制冷芯片运行对固定罩内部进行降温,然后散热风扇运行对半导体制冷芯片进行制冷,保障半导体制冷芯片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的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盘、2通信设备本体、3固定罩、4固定管、5半导体制冷芯片、6第一防尘网、7散热管、8散热风扇、9第二防尘网、10固定箱、11气体发生器、12气囊层、13出气管、14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5温度传感器、1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本体2和底盘1,通信设备本体2的顶部外壁固定于底盘1的顶部外壁中部,且底盘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罩3,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口,且安装口的内壁固定有半导体制冷芯片5,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有散热部件,且固定罩3的顶部内壁一侧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5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固定罩3的内壁固定有气囊层12,且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一侧固定有固定箱10,固定箱10的内壁固定有气体发生器11,且气体发生器11的出气端固定有出气管13,出气管13与气囊层12相连通,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另一处固定有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4,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4运行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然后固定罩3内的气囊层12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配合气体发生器11进行膨胀,对通信设备本体2进行保护,可保护通信设备本体2不受到损坏,可及时进行报警或通话,实现多功能效果;
21.散热部件包括固定管4,且固定管4固定于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管4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一防尘网6,且固定管4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壁固定有散热管7,且散热管7的内壁固定有散热风扇8,散热管7的顶端内壁固定有第二防尘网9,半导体制冷芯片5的散热端位于固定管4的内部,且半导体制冷芯片5的制冷端位于固定罩3的内部,温度传感器15可感知固定罩3内的温度,温度过高时,半导体制冷芯片5运行对固定罩3内部进行降温,然后散热风扇8运行对半导体制冷芯片5进行制冷,保障半导体制冷芯片5稳定运行;
22.固定罩3的正面外壁开设有观察口,且观察口的内壁固定有观察窗16,气囊层12呈u字型,且通信设备本体2位于气囊层12的内部,气体发生器11、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4、半导体制冷芯片5和散热风扇8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23.工作原理:使用时,温度传感器15可感知固定罩3内的温度,温度过高时,半导体制冷芯片5运行对固定罩3内部进行降温,然后散热风扇8运行对半导体制冷芯片5进行制冷,保障半导体制冷芯片5稳定运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4运行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然后固定罩3内的气囊层12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配合气体发生器11进行膨胀,对通信设备本体2进行保护,可保护通信设备本体2不受到损坏,可及时进行报警或通话,实现多功能效果。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本体(2)和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本体(2)的顶部外壁固定于底盘(1)的顶部外壁中部,且底盘(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罩(3),所述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口,且安装口的内壁固定有半导体制冷芯片(5),所述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有散热部件,且固定罩(3)的顶部内壁一侧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温度传感器(15)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所述固定罩(3)的内壁固定有气囊层(12),且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一侧固定有固定箱(10),所述固定箱(10)的内壁固定有气体发生器(11),且气体发生器(11)的出气端固定有出气管(13),所述出气管(13)与气囊层(12)相连通,所述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另一处固定有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固定管(4),且固定管(4)固定于固定罩(3)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管(4)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一防尘网(6),且固定管(4)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壁固定有散热管(7),且散热管(7)的内壁固定有散热风扇(8),散热管(7)的顶端内壁固定有第二防尘网(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5)的散热端位于固定管(4)的内部,且半导体制冷芯片(5)的制冷端位于固定罩(3)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3)的正面外壁开设有观察口,且观察口的内壁固定有观察窗(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12)呈u字型,且通信设备本体(2)位于气囊层(12)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1)、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4)、半导体制冷芯片(5)和散热风扇(8)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感应式无人驾驶汽车通信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本体和底盘,所述通信设备本体的顶部外壁固定于底盘的顶部外壁中部,且底盘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口,且安装口的内壁固定有半导体制冷芯片,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外壁中部固定有散热部件,且固定罩的顶部内壁一侧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运行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然后固定罩内的气囊层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配合气体发生器进行膨胀,对通信设备本体进行保护,可保护通信设备本体不受到损坏,可及时进行报警或通话,实现多功能效果。多功能效果。多功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麦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