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顶板纵梁、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顶板纵梁、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式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板纵梁、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悬挂式车辆的车顶设有车顶骨架、横梁、顶板纵梁、中顶板、侧顶板等结构,悬挂式车辆通过各结构之间的连接来保证悬挂式车辆的车顶处的稳定性。但悬挂式车辆的车顶处的各结构彼此之间的连接安装较为杂乱,一方面导致悬挂式车辆的车顶空间变得杂乱,不便于悬挂式车辆后期的维护;另一方面,增加了悬挂式车辆的车顶处的各结构之间的安装及拆卸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优化悬挂式车辆车顶处各结构之间的连接,降低各结构之间的安装难度。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板纵梁,包括长条状型材本体,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均设有适于设置紧固件的安装槽,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在其上下两个端面处的所述安装槽处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列车的车顶骨架和中顶板,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在其左右两个端面处的所述安装槽处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列车的侧顶板和横梁中的一个。
5.可选地,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和所述中顶板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侧顶板设置在所述中顶板的左右两端。
6.可选地,所述安装槽沿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
7.可选地,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上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
8.可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在一个所述安装槽处通过所述螺栓连接所述车顶骨架、所述中顶板、所述侧顶板和所述横梁中的一个;且所述螺栓的头部适于在所述安装槽内沿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螺栓的螺杆朝向远离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车顶骨架、所述中顶板、所述侧顶板和所述横梁中的一个。
9.可选地,所述车顶骨架、所述中顶板、所述侧顶板和所述横梁与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相连接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适于与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的端面贴合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长条状型材本体与所述连接板在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安装孔处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紧固件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适于贯穿所述安
装孔并伸出,所述螺母适于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螺纹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紧固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适于设置在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并套设在所述螺杆上。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顶板纵梁。
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顶板纵梁,和/或,上述所述的车体结构。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设置安装槽,以便于列车的车顶骨架、中顶板、侧顶板和横梁在安装槽处通过紧固件与长条状型材本体相连接,优化了车顶骨架、中顶板、侧顶板、横梁和长条状型材本体等结构之间的连接,使得列车的车顶骨架、中顶板、侧顶板和横梁易于连接安装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上,降低了各结构之间的安装难度;而且,使得列车车顶的主要结构集中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的集成化,提升了列车在车顶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纵梁设置在列车车顶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长条状型材本体,11

安装槽,12

空腔;2

紧固件,21

螺栓,211

头部,212

螺杆,22

垫片,23

螺母;3

车顶骨架,31

连接板;4

中顶板;5

侧顶板;6

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0]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yz中,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1]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板纵梁,包括长条状型材本体1,其上下左右四个端面均设有适于设置紧固件2的安装槽11,长条状型材本体1在其上下两个端面处的安装槽11处分别通过紧固件2连接列车的车顶骨架3和中顶板4,长条状型材本体1在其左右两个端面处的安装槽11处分别通过紧固件2连接列车的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
[0022]
本实施例中,顶板纵梁包括长条状型材本体1,长条状型材本体1适用于列车(例如悬挂式车辆);具体地,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设置在列车的车顶处,沿列车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图1中yz平面的方向)设置,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列车的长度方向。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上端面(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位于图1中z轴正向一端的端面)、下端面(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位于图1中z轴反向一端的端面)、左端面(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位
于图1中y轴反向一端的端面)和右端面(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位于图1中y轴正向一端的端面)处均设有安装槽11,以用于设置紧固件2(例如螺钉、螺栓21等);且位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上端面的安装槽11用于通过紧固件2连接车顶骨架3,位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下端面的安装槽11用于通过紧固件2连接中顶板4,位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左端面的安装槽11用于通过紧固件2连接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位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右端面的安装槽11用于通过紧固件2连接横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另一个。如此,中顶板4与侧顶板5构成列车车厢内的顶板,以分隔车厢与车顶空间,保证了列车车厢内装的美观性;且中顶板4与侧顶板5通过长条状型材本体1连接到车顶骨架3,保证了中顶板4与侧顶板5在列车内的稳定性;而横梁6沿列车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y轴方向)设置在列车的车顶处,用于连接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
[0023]
通过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设置安装槽11,以便于列车的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在安装槽11处通过紧固件2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相连接,优化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即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横梁6和长条状型材本体1等结构)之间的连接,使得列车的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易于连接安装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上,降低了各结构之间的安装难度;而且,使得列车车顶的主要结构集中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的集成化,提升了列车在车顶处的稳定性。
[0024]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长条状型材本体1设有两个,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相互平行;且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分别设置在横梁6和中顶板4的左右两端,两个侧顶板5设置在中顶板4的左右两端。
[0025]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长条状型材本体1设有两个,且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相互平行;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之间具有间距,横梁6设置在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之间,也就是说,横梁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连接,以加强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保证列车在车顶处的稳定性。基于列车的中顶板4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下端(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连接,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分别设置在横梁6和中顶板4的左右两端的上侧,如此,中顶板4对长条状型材本体1起到遮挡左右,保证了列车车厢内装的美观性。侧顶板5设有两个,两个侧顶板5分别与两个长条状型材本体1远离横梁6的一端连接,以使得两个侧顶板5能够稳定地设置在中顶板4左右两端,提升了车厢内的顶板的美观性。
[0026]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安装槽11沿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长条状型材本体1。
[0027]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沿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图1中yz平面的方向)延伸并贯穿长条状型材本体1,以使得安装槽11在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长度,从而使得紧固件2在安装槽11处具有多个安装位置,从而使得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在长条状型材本体1上具有多个安装位置;而且,方便了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在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通过紧固件2连接时调整位置,以保证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稳固连接。
[0028]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长条状型材本体1上设有空腔12,空腔12沿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长条状型材本体1。
[0029]
本实施例中,长条状型材本体1呈中空的长条状型材结构;具体地,长条状型材本体1沿其轴线方向(即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长度方向,也是垂直于图1中yz平面的方向)设有贯穿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空腔12,以降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质量,一方面,节省了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生产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了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安装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列车的整体质量,避免了长条状型材本体1质量过大时影响列车的速度。
[0030]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紧固件2包括螺栓21,长条状型材本体1在一个安装槽11处通过螺栓21连接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且螺栓21的头部21适于在安装槽11内沿安装槽11的延伸方向移动,螺栓21的螺杆212朝向远离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方向延伸并贯穿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
[0031]
本实施例中,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通过螺栓21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连接;具体地,安装槽11的横截面呈t形,螺栓21的头部21则设置在安装槽11内并适于沿安装槽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便于调整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连接位置。螺栓21的螺杆212则朝向远离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方向延伸,以与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连接,从而实现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连接。
[0032]
进一步地,螺栓21的头部21呈多边形,且安装槽11的槽壁适于限制螺栓21的头部21转动,从而限制螺栓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避免螺栓21连接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时无法锁紧的问题发生。
[0033]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相连接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适于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端面贴合设置;连接板31上设有安装孔,长条状型材本体1与连接板31在安装槽11和安装孔处通过螺栓21可拆卸连接。
[0034]
本实施例中,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中的一个的连接板31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一个端面相贴合,使得连接板31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连接板31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通过螺栓21连接时的稳固性;且连接板31可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之间通过多个螺栓21机箱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板31上设有多个连接板31;如此,以进一步提升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连接的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升长条状型材本体1、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在列车车顶处的稳固性。
[0035]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紧固件2还包括螺母23,螺杆212远离头部21的一端适于贯穿安装孔并伸出,螺母23适于与螺杆212远离头部21的一端螺纹连接。
[0036]
本实施例中,螺母23用于与螺栓21配合以锁紧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连接,以进一步提升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连接的稳固性。具体地,螺栓21的头部21设置在安装槽11内,螺杆212则朝向远离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方向延伸,且在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通过螺栓21连接时,螺杆212远离头部21的一端贯穿安装孔并伸出,螺栓21的螺母23则套设在螺杆212远离头部21的一端上并与螺杆212螺纹连接,以锁紧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连接。
[0037]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紧固件2还包括垫片22,垫片22适于设置在螺母23与连
接板31之间并套设在螺杆212上。
[0038]
本实施例中,基于螺母23与螺杆212远离头部21的一端螺纹连接,紧固件2的垫片22设置在螺母23与连接板31之间并套设在螺杆212上,以增大螺母23与连接板31的接触面积,减小螺母23对连接板31的压力,并防止螺母23与螺杆212连接松动;如此,通过设置垫片22,保证了连接板31与顶板纵梁连接的稳定性,延长了连接板31和螺栓21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连接板31、螺栓21等部件的维护成本。
[0039]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包括上述的顶板纵梁。
[0040]
本实施例中的车体结构通过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设置安装槽11,以便于列车的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在安装槽11处通过紧固件2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相连接,优化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即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横梁6和长条状型材本体1等结构)之间的连接,使得列车的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易于连接安装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上,降低了各结构之间的安装难度;而且,使得列车车顶的主要结构集中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的集成化,提升了列车在车顶处的稳定性。
[0041]
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的顶板纵梁,和/或,上述的车体结构。
[0042]
本实施例中的悬挂式车辆通过设置顶板纵梁,或设置具有顶板纵梁的车体结构,并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设置安装槽11,以便于列车的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在安装槽11处通过紧固件2与长条状型材本体1相连接,优化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即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横梁6和长条状型材本体1等结构)之间的连接,使得列车的车顶骨架3、中顶板4、侧顶板5和横梁6易于连接安装在顶板纵梁的长条状型材本体1上,降低了各结构之间的安装难度;而且,使得列车车顶的主要结构集中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列车车顶各主要结构的集成化,提升了列车在车顶处的稳定性。
[0043]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