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


背景技术:

2.防水堵漏材料,是能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快速凝固,从而有效阻止明水渗漏的材料。目前,无机堵漏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候性能、应用效果好、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3.但是,在各厂家的无机堵漏材料配方设计中,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却很狭窄,制约性很大。很多促凝剂、早强剂的使用,是以牺牲材料后期强度为代价,来促进早期强度发展和水泥水化,以此来缩短凝结时间。添加常规促凝剂及早强剂后,在早期材料硬化过程中,容易引起材料的干缩和温差冷缩,导致结构性开裂,并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导致无机堵漏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开裂现象时有发生。
4.因此,有必要对材料配方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合理调整材料配比,合理优化材料早强强度发展问题,改善水泥孔结构,增加材料密实性,提高材料的耐候性,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该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具备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施工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无机堵漏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材料开裂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30~35份、掺合料40~50份、砂15~20份、聚羧酸减水剂1~3份、碱激发剂0.2~0.4份、改性剂0.3~0.5份、早强剂1~2份、保水增稠剂1.2~1.6份、稳定剂0.2~0.5份。
8.优选地,所述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1~3):(1~3):(1~3)混合配制。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碱激发剂的催化原理,碱激发剂反应将生成低钙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凝胶,硅铝酸盐将消耗水泥中一定量的活性离子,水泥中的钙离子溶解入水中,形成强碱性的溶液。在碱激发剂的刺激下,水泥颗粒表面那些比较活跃的硅氧键就会断裂,硅元素也进入溶液中,并与水结合。水中的钙、硅浓度都变得相当高。这时,它们就会结合形成无数个水化硅酸钙(c-s-h)小颗粒覆盖在水泥的表面,形成一个个c-s-h薄壳。与水泥反应后,生成一系列水泥晶体物质,水泥晶体通过生长长大,向周围挤压,并通过胶体联接一体,安全的提高了材料的早期强度,并未对材料后期强度产生破坏性影响。
9.优选地,所述稳定剂由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按照质量比(1~3):(1~3)混合配制。本发明通过稳定剂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溶解在材料当中,与水泥中的铝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包裹性,并且可以堵塞材料内部毛孔通道,使其有着较高抗渗功能。增加了材料的密实度,彻底形成永久坚固的防水结构,阻止和抵消了材料裂缝的扩展,破坏了微裂缝,
补偿了收缩,收缩应力被取消,水分子无法渗入,从而提高材料的堵漏可靠性。
10.为了提升材料的耐高温,耐水等耐候性能。优选地,所述改性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其是一种粉体性材料,硅烷特殊的小分子结构与水泥基类的防水堵漏材料有着良好的亲和力,与粉料经生产加工混合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材料可直接加水搅拌。异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能轻易渗透到材料内部,硅烷活性成分与暴露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的空气及基底中的水分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羟基团。这些羟基团将与基材及其本身产生交联、堆积,结合在毛细孔的内壁,最终在材料的毛细孔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憎水性有机硅网络保护层,能够有效地阻止外部水分和有害物质的入侵,并让内部水气和有害气体逸出,从而大大提高材料的防水性、耐盐碱性、抗冻融性等特性。
11.优选地,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低碱硫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组合。
12.优选地,所述掺合料为硅灰、粉煤灰、矿粉中的一种或组合。
13.优选地,所述砂为50~100目石英砂、70~140目石英砂、300目石英砂中的一种或组合。
14.优选地,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15.优选地,所述早强剂为硫酸钠、甲酸钙、碳酸锂中的一种或组合。
16.优选地,所述保水增稠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组合,中羟其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在2%溶液中,测得的粘度值为40000。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发明采用的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1-3):(1-3):(1-3)混合配制,早期强度得到安全性的提升,并且未对后期强度产生破坏性影响。
19.(2)本发明采用稳定剂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和改性剂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增加了材料的密实度,彻底形成永久坚固的防水结构,阻止和抵消了材料裂缝的扩展,破坏了微裂缝,补偿了收缩,收缩应力被取消,水分子无法渗入,从而提高材料的堵漏可靠性。大大提高材料的防水性、耐盐碱性、抗冻融性等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实施例1
22.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5份、掺合料40份、砂20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碱激发剂0.4份、改性剂0.4份、早强剂1.5份、保水增稠剂1.2份、稳定剂0.4份。
23.其中: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1.8:2.1:2.5混合配制。
24.改性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25.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26.稳定剂由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按照质量比1.5:2.6混合配制。
27.实施例2
28.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5份、掺合料40份、
砂20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碱激发剂0.4份、改性剂0.4份、早强剂1.5份、保水增稠剂1.2份、稳定剂0.4份。
29.其中,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2.1:2.4:1.9混合配制。
30.改性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31.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32.稳定剂由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按照质量比2.2:2.6混合配制。
33.实施例3
34.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5份、掺合料40份、砂20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碱激发剂0.4份、改性剂0.4份、早强剂1.5份、保水增稠剂1.2份、稳定剂0.4份。
35.其中,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2.1:1.6:2.3混合配制。
36.改性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37.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38.稳定剂由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按照质量比2.3:1.7混合配制。
39.对比例1
40.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5份、掺合料40份、砂20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碱激发剂0份、改性剂0.4份、早强剂1.5份、保水增稠剂1.2份、稳定剂0.4份。
41.改性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42.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43.稳定剂由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按照质量比1.5:2.6混合配制。
44.对比例2
45.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5份、掺合料40份、砂20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碱激发剂0.4份、改性剂0份、早强剂1.5份、保水增稠剂1.2份、稳定剂0.4份。
46.其中,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2.1:2.4:1.9混合配制。
47.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48.稳定剂由水合硅酸镁、氟硅酸镁按照质量比2.2:2.6混合配制。
49.对比例3
50.一种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5份、掺合料40份、砂20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碱激发剂0.4份、改性剂0.4份、早强剂1.5份、保水增稠剂1.2份、稳定剂0份。
51.其中,碱激发剂由硅酸铝、铝酸钠、硫酸锌按照质量比2.1:1.6:2.3混合配制。
52.改性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53.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30%。
54.性能测试
55.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得到的快硬型防水堵漏材料参照gb 23440-2009《无机防水堵漏材料》进行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见下表1。
56.表1性能测试结果
57.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耐热性(100℃,5h)合格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冻融循环(20次)合格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初凝/min1min1min1min3.5min1min1min终凝/min3min3min3min6.5min3min3min抗压强度/1d9.5mpa9.1mpa9.2mpa5.2mpa9.1mpa9.2mpa抗压强度/3d46.2mpa47.2mpa44.1mpa40.3mpa45.1mpa44.2mpa
58.通过实施例1、对比例1可以看出,通过碱激发剂掺量调整,材料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影响很大,对早期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大。从实施例2和对比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3可以看出,通过改性剂和稳定剂的组份的影响,对材料的耐热性和冻融循环的性能影响很大。
59.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