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车辆减震塔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辆减震塔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减震塔和车辆。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车辆减震塔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低,重量较大,因此导致其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且无法满足车辆轻量化的需求,而且还会导致车辆减震塔吸收冲击的能力较差,影响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减震塔,该车辆减震塔的整体强度更大,能够提高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该车辆减震塔的重量更轻,而且吸收冲击的能力更好,可有效提升车辆的驾驶舒适性以及实现车辆的减重。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减震塔的车辆。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包括:塔顶和塔壁;多个安装凸台,多个所述安装凸台分别形成在所述塔顶上,每个所述安装凸台均构造为扇形结构,所述扇形结构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塔顶上的中心孔处,所述扇形结构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塔顶的外边缘处;其中,所述安装凸台的壁厚大于所述塔顶的壁厚,所述塔顶的壁厚大于所述塔壁的壁厚。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该车辆减震塔的整体强度更大,能够提高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只需通过对各处壁厚进行控制即可提高整体强度以及刚度,无需设置加强筋,以使得车辆减震塔的整体重量更轻,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吸收冲击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以及实现了车辆的减重。
7.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凸台为三个,三个所述安装凸台分置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心孔向上伸出有加强翻边,所述扇形结构的内端与所述加强翻边相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翻边与所述安装凸台平齐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塔顶与所述塔壁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倾斜壁,所述安装凸台的外端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第二倾斜壁。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塔壁的壁厚为t1,2mm≤t1≤4mm。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塔顶的壁厚为t2,4mm≤t2≤5mm。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凸台的壁厚为t3,7mm≤t3≤9mm。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翻边的壁厚为t4,2mm≤t4≤4mm。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减震塔。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车辆减震塔100,塔顶1,中心孔11,加强翻边12,塔壁2,安装凸台3,第一倾斜壁4,第二倾斜壁5。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100。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100可以包括:塔顶1、塔壁2和多个安装凸台3。
27.如图1所示,车辆减震塔100作为车辆底盘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对车辆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100适用于安装车辆前减震器,以将车辆前减震器稳定的连接在车辆前纵梁以及前围板上,即车辆悬架系统的车辆减震器、减震弹簧都安装在车辆减震塔100上,以使车辆减震塔100能够吸收车辆减震器带来的冲击、承受来自减震弹簧的作用力,因而车辆减震塔100需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
度以承受来自车辆减震器的冲击。
28.由于传统的车辆减震塔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低,重量较大,因此导致其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且无法满足车辆轻量化的需求,而且还会导致车辆减震塔吸收冲击的能力较差,影响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29.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整体强度更大,重量更轻且能够有效提高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车辆减震塔100,并且该车辆减震塔100吸收冲击的能力更好,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30.其中,多个安装凸台3分别形成在塔顶1上,以便于与减震器紧固连接,从而使减震器能够稳定的设置在车辆减震塔100上,且每个安装凸台3均构造为扇形结构,由于扇形结构具有更好的减震以及加强效果,因此将安装凸台3设计为扇形结构能够使得安装凸台3对塔顶1的加强效果更好,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塔顶1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以能够提升其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外部力的冲击对塔顶1造成损害。
31.进一步,扇形结构(安装凸台3)的内端延伸至塔顶1上的中心孔11处,而扇形结构(安装凸台3)的外端延伸至塔顶1的外边缘处,以使安装凸台3能够在最大范围内覆盖在塔顶1上,以便于对塔顶1进行有效的加强,从而使得安装凸台3对塔顶1的加强效果更好。
32.其中,安装凸台3的壁厚大于塔顶1的壁厚,塔顶1的壁厚大于塔壁2的壁厚,即安装凸台3的壁厚最大,而塔壁2的壁厚最小,因此通过对安装凸台3、塔顶1和塔壁2的壁厚的控制,实现了在不增加车辆减震塔100过多重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车辆减震塔100的整体强度以及刚度的目的。
33.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100能够在不设置赘余加强筋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各处的壁厚以提升车辆减震塔100的整体强度以及刚度,从而提升车辆减震塔100吸收冲击的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并且由于去除了赘余的加强筋,因此还减轻了车辆减震塔100的整体重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车辆的减重。
3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减震塔100,该车辆减震塔100的整体强度更大,能够提高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只需通过对各处壁厚进行控制即可提高整体强度以及刚度,无需设置加强筋,以使得车辆减震塔100的整体重量更轻,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吸收冲击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以及实现了车辆的减重。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辆减震塔100整体构造为铸铝件。即车辆减震塔100采用的制造材料可以为铝合金(alsi 10mnmg),并且一体成型铸造,以在保证车辆减震塔100整体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减轻整体的重量,从而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36.如图1所示,安装凸台3为三个,且三个安装凸台3分置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以实现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提升三个安装凸台3的整体刚度以及稳定性,进而达到提升塔顶1的刚度以及稳定性的目的,以便于提高塔顶1与减震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7.参照图1,中心孔11向上伸出有加强翻边12,扇形结构的内端与加强翻边12相连接。由此,不仅能够增加安装凸台3的强度,以使得安装凸台3的安装稳定性更好,而且中心孔11以及塔顶1的整体强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并且,加强翻边12与扇形结构连接在一起还可避免应力集中,因此,塔顶1的整体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38.进一步,加强翻边12与安装凸台3平齐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加强翻边12与安装凸台3之间能够连接的更稳定,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以使得安装凸台3所受到的外力
能够稳定的传递,进而使得塔顶1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39.如图1所示,塔顶1与塔壁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倾斜壁4,安装凸台3的外端壁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第二倾斜壁5。由于塔顶1与塔壁2、安装凸台3与塔壁2之间的壁厚具有差异,因此第一倾斜壁4和第二倾斜壁5的设计能够使得连接处的壁厚均匀增加,从而使得应力能够在连接处平滑过渡,进而避免了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以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辆减震塔100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强度。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塔壁2的壁厚为t1,2mm≤t1≤4mm。即塔壁2的壁厚控制在2mm到4mm之间,以在保证塔壁2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车辆减震塔100的轻量化。优选的,t1=3mm。即塔壁2的壁厚限定为3mm。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塔顶1的壁厚为t2,4mm≤t2≤5mm。即塔顶1的壁厚控制在4mm到5mm之间,以在保证塔顶1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车辆减震塔100的轻量化。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凸台3的壁厚为t3,7mm≤t3≤9mm。即安装凸台3的壁厚控制在7mm到9mm之间,以在保证安装凸台3的加强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车辆减震塔100的轻量化。优选的,t3=8mm。即安装凸台3的壁厚限定为8mm。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翻边12的壁厚为t4,2mm≤t4≤4mm。即加强翻边12的壁厚控制在2mm到4mm之间,以在保证加强翻边12的加强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车辆减震塔100的轻量化。优选的,t4=3mm。即加强翻边12的壁厚限定为3mm。
44.由此,通过将安装凸台3、塔顶1以及塔壁2的壁厚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以能够在不设置赘余加强筋的前提下,满足车辆减震塔100所需的强度以及刚度,以便于实现车辆减震塔100的轻量化。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辆减震塔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