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2.电水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电器,电水壶主要包括壶体和电源底座。壶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壶身和底盖,壶身的底部设有开口,底盖连接于壶身,关闭壶身的底部开口;壶身与底盖之间设有用于加热液体的加热装置和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的温控器;电源底座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电源底座上设有可与温控器耦合的电连接器;当需要加热时,将壶体放置在电源底座上,温控器与电连接器耦合通电,使加热装置开始加热。
3.通常情况下,底盖上设有支脚,通过支脚支撑于电源底座的表面,由于电源底座为塑胶件,电源底座的表面具有较高的不平整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电源底座容易产生变形,使得支脚与电源底座之间形成过大的间隙,导致加热过程中壶体容易产生剧烈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水壶,以降低加热过程中壶体产生的晃动,提高加热过程中壶体的稳定性。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其包括:
6.壶身,所述壶身的底部设有开口;
7.底盖,连接于所述壶身,关闭所述壶身的底部开口;
8.所述底盖上设有至少三个支脚,所述支脚凸设于所述底盖的底面上,各所述支脚围绕所述底盖的中心间隔分布,各所述支脚与所述底盖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两个所述支脚的连线均不通过所述底盖的中心,相邻两个所述支脚之间的圆心角小于180
°

9.上述电水壶包括壶身和底盖,壶身的底部设有开口,底盖连接于壶身,关闭壶身的底部开口;底盖上设有至少三个支脚,支脚凸设于底盖的底面上,各支脚围绕底盖的中心间隔分布,任意两个支脚的连线均不通过底盖的中心,相邻两个支脚之间的圆心角小于180
°
,使底盖的中心位于支脚围绕形成的支撑区域以内,使得电水壶晃动的支点偏离底盖的中心,从而可以降低加热过程中电水壶产生的晃动,提高加热过程中电水壶的稳定性。
10.可选地,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突出于所述底盖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脚突出于所述底盖的高度,通过在底盖上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提高底盖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从而提高电水壶的稳定性。
11.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支脚呈镜像对称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支脚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支脚的对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支脚的对称中心线相重合,使电水壶自身保持较高的平衡性,从而提高电水壶的稳定性。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脚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支脚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使第一支脚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平面。
13.可选地,分布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脚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84
°
~85
°
,使电水壶在等腰三角形的腰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均不易发生倾斜晃动。
14.可选地,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手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脚设置于所述底盖上与所述手柄相对的一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支脚对称分布于所述手柄的两侧,由于手柄所在的一侧重量较重,导致电水壶存在向手柄所在的一侧倾斜的趋势,通过在手柄所在的一侧设置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支脚,可以在手柄所在的一侧形成稳定的支撑。
1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脚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脚对称分布于所述手柄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支脚在任意方向上被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脚相隔开,通过设置高度较低的第二支脚,使底盖能够更容易地适应表面不平整的底座。
16.可选地,任一所述第二支脚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支脚之间的圆心角为68
°
~70
°
,既能够使两个支脚之间保持较大的距离,提高底盖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又能够避免电水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斜。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的高度差为0.2mm~0.6mm,既能够提高底盖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又不会导致较低的支脚与底座之间形成过大的间隙,使得电水壶容易受外力而倾斜。
18.可选地,所述支脚设置成圆柱形,所述支脚的直径为2mm~20mm,既能够使支脚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又能够避免接触面积过大而影响支撑的平稳性。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的一种对照结构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自手柄方向的正投影视图。
25.附图标记:
26.1-壶身;
27.10-手柄;
28.12-内胆;
29.14-加热装置;
30.16-温控器;
31.2-底盖;
32.20-第一支脚;
33.22-第二支脚;
34.3-壶盖;
35.4-电源底座。
3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0.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其包括壶身1、底盖2和电源底座4。壶身1的底部设有开口,底盖2连接于壶身1,关闭壶身1的底部开口,使得壶身1与底盖2共同构成电水壶的壶体,壶身1的顶部设有壶盖3;壶身1内可以设有内胆12,内胆12用于盛放待加热液体,内胆12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14和温控器16,加热装置14用于对内胆12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温控器16与加热装置14电连接;电源底座4为塑胶件,电源底座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电源底座4上设有可与温控器16耦合的电连接器;当需要加热时,将壶体放置在电源底座4上,温控器16与电连接器耦合通电,使加热装置14开始加热。
41.其中,底盖2上设有至少三个支脚,支脚凸设于底盖2的底面上,各支脚围绕底座4的中心间隔分布,各支脚与底盖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两个支脚的连线均不通过底盖2的中心,相邻两个支脚之间的圆心角小于180
°
,使底盖2的中心位于支脚围绕形成的支撑区域以内,使得电水壶晃动的支点偏离底盖2的中心,从而可以降低加热过程中电水壶产生的晃动,提高加热过程中电水壶的稳定性。
42.具体来说,底盖2上支脚的数量应不小于三个,支脚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置。由于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因此,将壶体放置在电源底座4上时,通常情况下,仅有三个支脚与电源底座4的表面接触受力,其余支脚处于悬空状态;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受热翻滚导致壶体振动,壶体原本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而发生倾斜,使得悬空状态的支脚与电源底座4的表面接触受力,限制壶体倾斜的程度,从而防止壶体产生剧烈的晃动。
43.由于电源底座4的表面不平整,以及使用者放置电水壶的角度不固定等因素,导致能够与电源底座4接触的支脚是不固定的;当其中两个支脚的连线穿过底盖2的中心时(参考图3中的三角形abc),并且这两个支脚恰好起到支撑作用时,起到支撑作用的三个支脚均位于底盖2的同一侧,导致壶体很容易在振动作用下或外力作用下而失去平衡,并向另一侧倾斜,从而产生剧烈振动。本技术实施例中各支脚均不穿过底盖2的中心,使任意三个支脚形成的支撑区域都能够围绕底盖2的中心,也就是说,在底盖2的周向形成均匀的支撑,使得振动作用和外力作用难以破坏壶体原本的平衡,从而提高壶体的平衡性,防止烧水过程中
电水壶产生剧烈振动。
44.进一步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2,第一支脚20突出于底盖2的高度大于第二支脚22突出于底盖2的高度,通过在底盖2上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2,提高底盖2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从而提高电水壶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处于悬空状态的支脚与电源底座4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壶体晃动的剧烈程度,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2,可以减小悬空状态的支脚与电源底座4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电水壶晃动的剧烈程度。
45.进一步地,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的高度差为0.2mm~0.6mm,例如,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的高度差为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0.32mm、0.34mm、0.36mm、0.38mm、0.4mm、0.42mm、0.44mm、0.46mm、0.48mm、0.5mm、0.52mm、0.54mm、0.56mm、0.58mm或0.6mm等,既能够提高底盖2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又不会导致较低的支脚与底座4之间形成过大的间隙,使得电水壶容易受外力而倾斜。当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的高度差小于0.2mm时,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的高度差相对于电源底座4的不平整性过小,支脚容易架空而难以在不平整的电源底座4的表面上找到稳定的支撑点;当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的高度差大于0.6mm时,支脚能够稳定地支撑在不平整的电源底座4的表面上,但处于悬空状态的支脚与电源底座4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电水壶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之后(例如在振动或外力作用下倾斜时)容易发生严重倾斜,从而产生剧烈的晃动。
46.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支脚20呈镜像对称分布,多个第二支脚22呈镜像对称分布,第一支脚20的对称中心线与第二支脚22的对称中心线相重合,使电水壶自身保持较高的平衡性,从而提高电水壶的稳定性。
47.进一步地,第一支脚2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支脚20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使第一支脚20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平面,结构简单,且能够尽可能增加相邻第一支脚20之间的距离,避免第一支脚20分布过于密集而难以适应不平整的电源底座4的表面。
48.进一步地,分布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第一支脚20对应的圆心角α为84
°
~85
°
,例如,分布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第一支脚20所对应的圆心角α为84
°
、84.1
°
、84.2
°
、84.3
°
、84.4
°
、84.5
°
、84.6
°
、84.7
°
、84.8
°
、84.9
°
或85
°
等,使电水壶在等腰三角形的腰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均不易发生倾斜晃动。当α小于84
°
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第一支脚20之间的距离过小,导致电水壶容易左右晃动,也就是说,电水壶在等腰三角形的腰部区域容易倾斜;当α大于85
°
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第一支脚20之间的距离过大,电水壶易于保持平衡,但电水壶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区域容易受外力而使平衡状态被破坏,并且电水壶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之后则容易发生较大的倾斜。
49.进一步地,壶身1的一侧设有手柄10,其中一个第一支脚20设置于底盖2上与手柄10相对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一支脚20对称分布于手柄10的两侧,由于手柄10所在的一侧重量较重,导致电水壶存在向手柄10所在的一侧倾斜的趋势,通过在手柄10所在的一侧设置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支脚20,可以在手柄10所在的一侧形成稳定的支撑。
50.进一步地,第二支脚2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支脚22对称分布于手柄10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支脚22在任意方向上(包括圆心角小于180
°
的一侧和圆心角大于180
°
的一侧)被至少一个第一支脚20相隔开,通过设置高度较低的第二支脚22,使底盖2能够更容易地适应表面不平整的底座4。
51.进一步地,任一第二支脚22与相邻的第一支脚20之间的圆心角β为68
°
~70
°
,例如,第二支脚22与相邻的第一支脚20之间的圆心角β为68
°
、68.2
°
、68.4
°
、68.6
°
、68.8
°
、69
°
、69.2
°
、69.4
°
、69.6
°
、69.8
°
或70
°
等,既能够使两个支脚之间保持较大的距离,提高底盖2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又能够避免电水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斜。当β小于68
°
时,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之间的距离过小,导致底盖2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降低;当β大于70
°
时,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之间的距离过大,壶体容易在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22之间的区域失去平衡,并产生过大的倾斜。
52.进一步地,支脚设置成圆柱形,支脚的直径为2mm~20mm,例如,支脚的直径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等,既能够使支脚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又能够避免接触面积过大而影响支撑的平稳性。当支脚的直径小于2mm时,支脚呈细长的杆状,使得支脚自身的结构强度不足,导致支脚容易摇晃或折断,从而影响壶体的稳定性;当支脚的直径大于20mm时,支脚的底面过大,使得支脚与电源底座4之间形成面接触而非点接触,导致单个支脚容易晃动,进一步影响壶体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支脚也可以设置成任意适当的形状,例如,圆台形、椭圆形、多变形或不规则形状等,此时,支脚远离底盖2的一端的面积应为3.14mm2~314mm2,也就是说,当支脚设置成其他形状时,支脚形成的支撑面积应和上述圆柱形形成支撑面积相当。
53.进一步地,支脚的高度为0.2mm~8mm,例如,支脚的高度可以为0.2mm、0.5mm、0.8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或8mm等,既能够方便底盖2在不平整的表面保持平衡,又能够使支脚保持较高的刚度。当支脚的高度小于0.2mm时,支脚的高度过小,容易在不平整的电源底座4的表面架空而失去支撑作用;当支脚的高度大于8mm时,支脚自身的刚度过小,导致支脚容易折弯或晃动,影响电水壶的稳定性。
54.进一步地,支脚与底盖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0mm~200mm,例如,支脚与底盖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150mm、160mm、170mm、180mm、190mm或200mm等,以提高电水壶放置的稳定性,并使底盖2在不平整的电源底盖4的表面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当支脚与底盖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20mm时,支脚过于靠近底盖2的中心,导致支脚形成的支撑区域过小,从而使电水壶容易在支撑区域的边缘发生倾斜;当支脚与底盖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200mm时,支脚的高度差相对于支脚之间的距离过小,从而降低底盖2对不平整表面的适应性。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