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炖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


背景技术:

2.炖锅就是锅的一种分类,但功耗比电饭煲等电锅要小很多,工作时,热量由加热源通过水缓慢而均匀地渗透至陶瓷炖盅中的食物,使炖品营养成份不会因过热而破坏,炖盅盖的优良设计,能有效地防止营养成份的流失。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现有的炖锅由于多为单体的设置,这样使得烹饪加热效率较低,同时在掀盖的时候容易因为长期蒸煮后的高温被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上方设置有顶帽,所述保护盖的内部安装有上端中空框,所述上端中空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密闭垫,所述保护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密闭垫,所述保护盖的下方设置有定位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下端中空框,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侧安装有防滑套,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内置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端中空框的内径小于装置主体的内径,所述下端中空框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共设置有四个,以装置主体为圆心阵列置于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下端中空框通过第二连接杆焊接连接装置主体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为一种c字形的构件,共设置有两个,对称置于装置主体的两端,所述拉杆对应装置主体处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为一种圆柱形的构件,共设置有四个,对应两个拉杆置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且焊接连接拉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对应旋转杆处开设有与旋转杆外径相适配的小孔,所述拉杆通过旋转杆旋转连接装置主体,所述防滑套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所述防滑套胶合连接拉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对应拉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一种t型的橡胶材质构件,所述限位块胶合连接装置主体,所述拉杆对应限位块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拉杆通过限位槽卡扣连接限位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密闭垫的外径和保护盖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密闭垫胶合连接保护盖,所述装置主体通过第一密闭垫卡扣连接保护盖,所述第二密闭垫的外径和上端中空框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二密闭垫胶合连接上端中空框。所述下端中空框通过第二密闭垫卡扣连接上端中空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端中空框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上端中空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共设置与四个,以上端中空框为圆心阵列置于上端中空框的外端,所述上端中空框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保护盖。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帽的下方设置有防滑杆,所述顶帽通过防滑杆固定连接保护盖的顶端,所述顶帽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共设置有两个,上端所述隔热垫的外径和顶帽顶面外径相适配,下端所述隔热垫的外径和保护盖的顶端外径相适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块共设置有两个,对称置于装置主体的前后两端,所述定位槽共设置有两个,对称定位块置于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定位块卡扣连接定位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装置主体内的下端中空框和保护盖内上端中空框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流通的通道,当加热后下端中空框内部的热气通过上端中空框顶端的散热孔排出,热气便可在内部流通,从而在底部加热的同时内可以收到内部的热空气同步加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的效率,保护盖顶端设置有隔热垫,这样在拿下保护盖的时候,可将手放置在防滑杆两端,防滑杆上下均设置有隔热垫这样就减少了被烫到的风险,拉杆可随着旋转杆转动调整角度,从而可满足多种情况下需要,操作方便且高效。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装置主体;2、保护盖;3、顶帽;4、拉杆;5、防滑套; 6、限位槽;7、限位块;8、旋转杆;9、定位块;10、定位槽;11、下端中空框;12、上端中空框;13、散热孔;14、第一连接杆;15、第一密闭垫;16、第二密闭垫;17、第二连接杆;18、内置槽;19、隔热垫;20、防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烹饪效率较高的双柄智能炖锅,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保护盖2,保护盖2的上方设置有顶帽3,便于拿取;保护盖2的内部安装有上端中空框12,上端中空框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密闭垫16,保护盖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密闭垫 15,从而保证连接的紧密性;保护盖2的下方设置有定位块9,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下端中空框11,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10,方便安装时定位;装置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拉杆4,拉杆4的外侧安装有防滑套5,可根据需要调整拉杆4的位置;装置主体1的
底端设置有内置槽18,保证放置稳定。
23.本实施例中,下端中空框11的内径小于装置主体1的内径,下端中空框11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7共设置有四个,以装置主体1为圆心阵列置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端中空框11通过第二连接杆17焊接连接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端中空框12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13,上端中空框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共设置与四个,以上端中空框12为圆心阵列置于上端中空框12的外端,上端中空框12通过第一连接杆14固定连接保护盖2,装置主体1内的下端中空框11和保护盖2内上端中空框12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流通的通道,当加热后下端中空框11内部的热气通过上端中空框12顶端的散热孔13排出,热气便可在内部流通,从而在底部加热的同时内可以收到内部的热空气同步加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的效率;拉杆4为一种c字形的构件,共设置有两个,对称置于装置主体1的两端,拉杆4对应装置主体1 处设置有旋转杆8,旋转杆8为一种圆柱形的构件,共设置有四个,对应两个拉杆4置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焊接连接拉杆4,拉杆4对应旋转杆 8处开设有与旋转杆8外径相适配的小孔,拉杆4通过旋转杆8旋转连接装置主体1,防滑套5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防滑套5胶合连接拉杆 4,装置主体1对应拉杆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为一种t型的橡胶材质构件,限位块7胶合连接装置主体1,拉杆4对应限位块7处开设有限位槽6,拉杆4通过限位槽6卡扣连接限位块7,便于根据需要调整位置;第一密闭垫15的外径和保护盖2的内径相适配,第一密闭垫 15胶合连接保护盖2,装置主体1通过第一密闭垫15卡扣连接保护盖 2,第二密闭垫16的外径和上端中空框12的内径相适配,第二密闭垫16 胶合连接上端中空框12。下端中空框11通过第二密闭垫16卡扣连接上端中空框12,保证了盖上后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工作的效率;顶帽3的下方设置有防滑杆20,顶帽3通过防滑杆20固定连接保护盖2的顶端,顶帽3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垫19,隔热垫19共设置有两个,上端隔热垫19 的外径和顶帽3顶面外径相适配,下端隔热垫19的外径和保护盖2的顶端外径相适配,拿下的时候减少烫手的可能;定位块9共设置有两个,对称置于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端,定位槽10共设置有两个,对称定位块9 置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定位块9卡扣连接定位槽10,便于定位,以免安装的时候出现偏差。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需要炖煮的材料放入下端中空框11中,而后将保护盖2盖在装置主体1上,保护盖2下端的9对准装置主体1内的10按下,从而这样方便定位放置,以防安装连接不稳定,而后便可拉动拉杆4,拉杆4外侧的防滑套5起到很好的防滑和隔热操作,同时根据需要拉杆4可通过旋转杆8旋转,调整角度,便于方便需要,当需要拉杆4垂直放置的时候,将拉杆4向上打,而后将限位块7插入限位槽6中,便可固定位置,再将装置主体1移动到灶台上,装置主体 1底端内部设置有内置槽18,在放置的时候保证了一定的稳定性,保护盖 2下设置第一密闭垫15与装置主体1连接保证连接的紧密,保护盖2内的上端中空框12下方的第二密闭垫16与装置主体1内的下端中空框11 同样保证了连接的紧密性,在通电加热后,内部的蒸汽通过散热孔13排出,排出后通过保护盖2与上端中空框12和装置主体1与下端中空框11 之间的通道流通,这样在底端加热的同时,内部热气流通且不断随着加热同步升温,这样提高了加热的效率,提高了烹饪的效率。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