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座深可调的坐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座深可调的坐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深可调的坐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健康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科技虽然解放了体力劳动,但是让人陷入了伏案久坐的脑力劳动中,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久坐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久坐中的人会不断调整臀部位置,以保证坐感的舒适,并且使用者工作时,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座垫的前三分之二的位置,这时靠背就不能很好地支撑住使用者的腰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久坐行为引发的各种与年龄不符的腰部疾病。
3.市场上的调节腰部支撑的椅子,一般存在有腰部支撑件调节的行程较短的问题,有些椅子具有单个背框架,背框架包覆网布,人体腰背部由该背框架支撑,在背框架下部又设有一可调节的腰靠,以调节座深,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443193.7,它以气囊作为可调节的腰靠进行座深调节和实现顶腰效果,但行程较小,操作不易,且椅背的造型死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深可调的坐具,其关键在于坐具能经过简单操作后调节座深,同时椅背造型的选择更多。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座深可调的坐具,包括:
7.背支架,配置为对背支撑件的主体支撑;
8.背支撑件,设置在背支架前侧,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背支架上部连接于背支撑件上端,背支撑件下端相对于背支架开合运动,背支撑件下端向前张开时,背支撑件整体与背支架之间具有较大夹角;背支撑件下端向后靠拢时,背支撑件整体与背支架之间具有较小夹角;
9.铰链机构,由两根转动连接的连杆组成;铰链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并且转动连接;铰链机构配置为将背支撑件支撑停留在相应位置;背支撑件下端向前张开时,两根连杆的夹角变大并展开;背支撑件下端向后靠拢时,两根连杆的夹角变小并合拢。
10.背支撑件与背支架转动连接且由铰链机构对背支撑件进行不同位置的支撑,从而实现座深的调节;两根连杆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较小的体积能适应多种背支架的造型。
11.作为优选,背支架为口字型框架结构,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竖杆;铰链机构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根竖杆上。背支架的造型不再受到限制,框架结构的背支架比起实心的背支架成本更低,且视觉感受上更佳,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增加美感。
12.作为优选,背支架为l型板状体,铰链机构设置在背支架沿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考虑到单个铰链机构支撑的稳定性,需将铰链机构置于沿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13.作为优选,铰链机构一端连接在背支架的上部,另一端连接在背支撑件上部。铰链结构整体位于偏上位置,更加靠近背支撑件与背之间的转动点,在相同的行程下,背支撑件可打开的角度更大,座深调节的范围更大。
14.作为优选,所述的铰链机构为手表铰链。手表铰链可直接购买,省去了研发铰链机构的成本和时间。
15.作为优选,背支架上部与背支撑件上端通过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包括轴座以及转轴,轴座上开设有轴孔以及沿轴孔径向方向开设在轴座上的插口,且该插口与轴孔相连通;转轴通过插口插入至轴孔中并与轴孔转动配合,转轴与插口的形状配置为转轴在轴孔内偏离插入方向时不能从插口处脱离轴孔。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转轴插入至轴孔中而转动连接,装配便捷快速,提高生产效率;为了保证转轴与轴孔转动配合的强度,因此转轴以及轴座均选用刚性材料,强度较高,寿命更长,插口的存在使得转轴能顺利进入轴孔中,而不至于影响配合的强度;同时,转轴在轴孔内转动时,只要始终偏离插入方向,那么转轴就不会从插口处脱离轴孔,使得转轴与轴孔配合的稳定性更好;配合使用支撑调节机构实现背支撑件的调节,使得背支撑件能随使用需求支撑使用者腰背部,增加使用舒适性。
16.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口为一长方形的开口,所述的转轴大致为一扁平体,扁平体的长度与轴孔的直径相等。转轴断面的形状与插口的形状配置为使转轴可全部通过插口,这使得转轴既能通过插口,又能因扁平体的长度与轴孔直径相等而与轴孔内壁相贴合以实现与轴孔的转动配合。
17.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包括两个朝向相背的转动面,转动面为弧面,且转动面的宽度与插口的宽度相同;转动面朝向插口,转轴沿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插口中心与轴孔圆心连线方向,经过插口并进入轴孔中,转动面与轴孔内壁相贴合且两者转动配合。转动面为弧面才能实现与轴孔的转动配合;转动面的宽度与插口的宽度相同才能保证转轴能通过插口同时又能使转动面与轴孔内壁贴合;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插口中心与轴孔圆心连线方向即为上述插入方向。
18.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还包括两个朝向相背的侧面,两个转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所述的插口宽度小于轴孔的直径。
19.作为优选,沿椅背宽度方向,从左往右,两个转动面的间距均匀递增或递减,相应的,轴孔的的直径均匀递增或递减。两者如此的设置,使转轴的转动轴能对准轴孔的圆心,以提升转动的稳定性。
20.作为优选,背支撑件包括均为框架式结构的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铰链机构一端连接于背支架上部,铰链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上背组件,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之间通过弹簧钢片弹性连接。上、下背组件分别支撑人体的背部与腰背,使得上、下背组件的设计可以更有针对性,以进一步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铰链机构连接在上背组件上且上、下背组件弹性连接方式使当使用者倚靠到下背组件上时,下背组件可以贴合不同姿势下的腰背部,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2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深可调的坐具,相比现有技术而言:
23.1、背支撑件与背支架转动连接且由铰链机构对背支撑件进行不同位置的支撑,从而实现座深的调节。
24.2、两根连杆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较小的体积能适应多种背支架的造型,不同的背支架造型能带来不同的有益效果,从而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多样的背支架造型也不易使用户审美疲劳。
25.3、铰链结构整体位于偏上位置,更加靠近背支撑件与背之间的转动点,在相同的行程下,背支撑件可打开的角度更大,座深调节的范围更大。
26.4、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转轴插入至轴孔中而转动连接,装配便捷快速且轻松,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并且省去了传统装配所需的零配件,节省了零配件成本。
27.5、上、下背组件分别支撑人体的背部与腰背,使得上、下背组件的设计可以更有针对性,以进一步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铰链机构连接在上背组件上且上、下背组件弹性连接方式使当使用者倚靠到下背组件上时,下背组件可以贴合不同姿势下的腰背部,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架、背支撑件以及铰链机构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架、背支撑件以及铰链机构组合的侧视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架、背支撑件以及铰链机构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架与背支撑件组合的局部剖视图一;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架与背支撑件组合的局部剖视图二;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撑件与支撑座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轴进入插口时的局部剖视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通过弹簧钢片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各附图标记为:背支架1;背支撑件2;铰链机构101;连杆102;竖杆103;上横杆104;下横杆105;转动机构3;轴座4;转轴5;轴孔6;插口7;支撑座8;连接端9;凸出端10;底部11;顶部12;转动面13;侧面14;前端部15;上背组件16;下背组件17;弹簧钢片18。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1.市场上的调节腰部支撑的椅子,多数都是依靠在椅背上增设单独的腰部支撑件进行腰部支撑及调节,但这就使得座椅存在外观显得突兀、只支撑到腰背的一部分而舒适性差、腰部支撑件调节的行程较短等问题;如何使座椅达到美观、舒适以及长行程腰部支撑调节便是本发明的初衷。
4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行程腰部支撑机构,包括背支架1、背支撑件2以及铰链机构101。
43.背支架1配置为对背支撑件2的主体支撑,背支撑件2设置在背支架1的前侧,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并且可以在背支撑件2的前侧包覆背垫或者铺设网布;背支架1上部连接于背支撑件2上端,背支撑件2下端相对于背支架1开合运动,背支撑件2下端向前张开时,背支撑件2整体与背支架1之间具有较大夹角;背支撑件2下端向后靠拢时,背支撑件2整体与背支架1之间具有较小夹角;铰链机构101由两根转动连接的连杆102组成;铰链机构101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并且转动连接;铰链机构101配置为将背支撑件支撑停留在相应位置;背支架下端向前张开时,两根连杆102的夹角变大并展开;背支撑件下端向后靠拢时,两根连杆102的夹角变小并合拢。
44.背支架1上部与背支撑件2上端之间为转动连接,可通过球头或者转轴实现,较为简单,在此不做赘述;也可以通过插接转动机构16连接,举例如下:
45.如图1-7所示,背支架1与背支撑件2通过转动机构3转动连接,转动机构3包括轴座4以及水平横向设置的转轴5,轴座4上开设有水平横向设置的轴孔6以及沿轴孔6径向方向开设在轴座4上的供转轴5进入的插口7,且该插口7与轴承相连通;所述的轴孔6可以是沿椅背宽度方向在轴座4上单侧或双侧凹陷而形成的单个或两个非通孔,也可以是沿椅背宽度方向贯穿轴座4的通孔,本实施例中的轴孔6为沿椅背宽度方向在轴座4上单侧凹陷形成的单个非通孔;转轴5通过插口7进入轴孔6并与轴孔6转动配合,以实现背支架1与背支撑件2的相对转动;转轴5与插口7的形状配置为转轴5在轴孔6内偏离插入方向时不能从插口7处脱离。
46.如图7所示,转轴5进入轴孔6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插口7为一长方形的开口,所述的转轴5大致为一梯形的扁平体,转轴5断面的形状与插口7的形状配置为使转轴5可全部通过插口7;或者说,由于转轴5扁平,其厚度各处相同,将转轴5转动至厚度方向对齐开口的角度,以使转轴5可全部通过插口7;进一步描述转动机构3的具体结构:
47.如图6所示,所述的转轴5为两个,沿椅背宽度方向,分别通过一支撑座8对称设置在背支撑件2上部,相应的,轴座4设置在背支架1的上部且其数量与转轴5相同且其位置与转轴5对齐,以使背支撑件2与背支架1两者安装时,两个转轴5都能与轴孔6相配合;除此之外,所述两个转轴5的朝向是相向设置的,使得支撑座8位于靠近背支撑件2的两侧,而转轴5靠近背支撑件2的中间位置,即位于两个支撑座8之间,以保护转轴5避免意外的损伤。
48.所述的转轴5水平横向设置,所述的支撑座8与转轴5相垂直设置并与转轴5一体成型,支撑座8大致为一长方体,它包括连接端9以及呈圆弧形的凸出端10,所述的凸出端10凸出于背支撑件2表面,所述的连接端9上开设有螺纹孔,并与背支撑件2通过螺丝连接固定;所述的转轴5设置在靠近凸出端10的位置,转轴5具有竖直平面截面积较大的底部11以及截面积较小的顶部12,所述的底部11与支撑座8连接在一起;转轴5还包括两个朝向相背的转
动面13以及两个朝向相背的侧面14,转动面13为弧面,且转动面13的宽度与插口7的宽度相同,即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与插口7的宽度相同,同时,两个转动面13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所述的插口7宽度小于轴孔6的直径,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配置为可通过插口7,两个转动面13之间的距离配置为转轴5进入轴孔6后能跨越轴孔6的直径并与轴孔6内壁贴合;转动面13朝向插口7,转轴5沿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插口7中心与轴孔6圆心连接方向,经过插口7并进入轴孔6中,转动面13与轴孔6内壁相贴合且两者转动配合。
49.由于转轴5大致为一梯形的扁平体,而这两个转动面13为该梯形柱体中间距发生改变的那两个面,因此,从转轴5的底部11至顶部12,两个转动面13的间距均匀递减,相应的,要使转轴5的转动轴对准轴孔6的圆心,轴孔6也必须具有一个沿轴向连续变化的内径以保持转轴5各段的弧线始终与轴孔6贴合;具体地说:
50.如6、7所示,轴座4的形状与支撑座8相似,它同样具有一呈圆弧形的前端部15,所述的轴孔6开设在靠近前端部15的位置;所述的插口7开设在轴孔6旁侧的轴座4前端部15上,插口7贯穿前端部15并与轴孔6相连通,以使转轴5可经过插口7进入轴孔6;为了对应转轴5的朝向以及两个转动面13的间距均匀递减的特征,两个轴孔6分别配置为其开口朝向椅背的左右两侧,且从椅背的左侧或右侧至椅背中间位置,轴孔6的直径均匀递减;此外,插口7的宽度与转轴5的厚度相同但小于轴孔6的直径,同时,转轴5在轴孔6内的转动范围配置为始终与插入方向错开,这是为了使进入轴孔6的转轴5不会轻易从插口7中掉出;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插口7中心与轴孔6圆心连接方向即为轴孔6插入插口7的插入方向。
51.该转动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类似的连接结构的区别在于,支撑座8不能产生弹性形变,因而无法使转轴5依靠支撑座8的变形直接卡入没有插口7的轴孔6中;因此,将原本是圆台状或圆柱状的转轴5削减成扁平体,并在轴孔6旁侧开设正好供转轴5进入的插口7,从而实现背支撑件2与背支架1的转动连接。
52.如图1-3所示,由于铰链机构101只需由连杆102与背支架、背支撑件转动连接即可,因此较小体积的连杆102能适应多种背支架的造型,如l型板状体的背支架,此时铰链机构101可设置在背支架沿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从而只需单个铰链机构101就能对背支撑件稳定支撑,降低了成本,单个铰链机构101不会显得突兀,有增加了美感;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口字型框架结构的背支架,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竖杆103以及连接两根竖杆103的上横杆104与下横杆105;所述的承接部位于上横杆104靠近竖杆103处,朝向朝前;铰链机构101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竖杆103上,朝向朝前;框架结构的背支架比起l型板状体的背支架成本更低,且视觉感受上更佳,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增加美感;铰链机构101的两端可连接在背支架1的上部与背支撑件2的上部,使其更加接近背支架1与背支撑架2的转动连接点,从而使铰链机构101行程不变的情况下支架座深调节的范围。
53.铰链机构101可以直接选购手表铰链,此处不赘述其机构与原理。
54.如图8所示,背支撑件2包括均为框架式结构的上背组件16与下背组件17,铰链机构101一端连接于背支架1上部,铰链机构101的另一端连接于上背组件16,上背组件16与下背组件17之间通过弹簧钢片18弹性连接。上、下背组件分别支撑人体的背部与腰背,使得上、下背组件的设计可以更有针对性,以进一步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铰链机构101连接在上背组件16上且上、下背组件弹性连接方式使当使用者倚靠到下背组件17上时,下背组
件17可以贴合不同姿势下的腰背部,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