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移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平移门。


背景技术:

2.气密平移门是气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是通过在门的一侧设置密封条来实现其与墙体之间的气密性功能的。常见气密平移门多数只具有气密性作用而不具有辐射防护作用,使得其不能应用在需要气密和辐射防护双要求的环境中,虽然现在也有个别在气密平移门中设置防护结构,但因为气密结构和防护结构不能很好的配合,导致防护力度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气密平移门,达到了优异的气密性和防辐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气密平移门,包括:
6.门板,所述门板内形成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前后分别为所述门板的正面板和反面板,所述反面板的反面上部设有上密封条,所述反面板的反面两侧设有分别与上密封条抵接的侧密封条,所述反面板的反面下部或底部设有与侧密封条抵接的下密封条;
7.设于安装腔内的龙骨框架,所述上密封条、侧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围成的区域内于反面板和龙骨框架之间固定有第一铅板,所述上密封条和所述侧密封条前方的龙骨框架内设有第二铅板,且第二铅板靠近第一铅板设置,所述第二铅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铅板的外侧局部重叠以在安装腔内形成整面铅防护。
8.本技术气密平移门,由上密封条、侧密封条和下密封条配合来实现其气密性性能;通过第一铅板和第二铅板的配合,可以在不影响上密封条和侧密封条安装的前提下,实现气密平移门与墙体之间的优异防护,具体的,第一铅板为主要防护结构,其紧靠反面板设置可尽量缩小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第二铅板为辅助防护结构,其与反面板之间留有给上密封条和侧密封条安装的余量空间,同时其靠近第一铅板并与其局部重叠设置,可以遮掩与第一铅板之间的缝隙,实现气密平移门整面铅防护。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在安装腔内填充蜂窝纸或珍珠岩等材料。
9.进一步的,所述龙骨框架包括由横向上龙骨和两个竖向侧龙骨构成的倒u型龙骨,所述倒u型龙骨的底部设有横向下龙骨,所述倒u型龙骨包括内龙骨和外龙骨,所述内龙骨具有与第二铅板固定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两侧的内龙骨上分别具有与外龙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外龙骨具有与第一铅板连接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一侧的外龙骨上依次具有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五连接部、分别与第三连接部和所述门板的侧面板连接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二铅板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铅板包括连接于横向上龙骨内的横向铅板,和连接于竖向侧龙骨内的竖向铅板,所述横向铅板和所述竖向铅板相连的两末端中,至少有一个的末端延长以与另一个的末端局部重叠而形成无缝铅防护。以实现较好防护。
11.进一步的,所述横向上龙骨和所述竖向侧龙骨对角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内龙骨的截面类z字型。
13.进一步的,所述内龙骨的一侧端与所述外龙骨抵接,另一侧端形成有与反面板接触的抵接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留有上密封条或侧密封条的安装区域。
15.进一步的,所述横向下龙骨包括顶部与竖向侧龙骨连接的底龙骨,和与底龙骨连接的轨道龙骨,所述第一铅板位于反面板和底龙骨之间,所述下密封条置于底龙骨和轨道龙骨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五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六连接部之间之间分别为点焊连接,所述龙骨框架与所述门板之间粘接。
1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
18.1、本技术气密平移门,由上密封条、侧密封条和下密封条配合来实现其气密性性能;通过第一铅板和第二铅板的配合,可以在不影响上密封条和侧密封条安装的前提下,实现气密平移门与墙体之间的优异防护,具体的,第一铅板为主要防护结构,其紧靠反面板设置可尽量缩小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第二铅板为辅助防护结构,其与反面板之间留有给上密封条和侧密封条安装的余量空间,同时其靠近第一铅板并与其局部重叠设置,可以遮掩与第一铅板之间的缝隙,实现气密平移门整面铅防护。
19.2、本技术气密平移门,倒u型龙骨的内龙骨和外龙骨的结构,制作时可以根据设置铅板的厚度调整内龙骨和外龙骨的结构,实用性比较强。
20.3、内龙骨、外龙骨之间的连接,采用点焊连接,龙骨框架与门板之间粘接,使得门板外无焊点,无需另设包边,美观度较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实施例对应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实施例对应的其中一种龙骨框架与第二铅板配合的反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2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多种形式内龙骨集合在一个视图上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门板,2、上密封条,3、侧密封条,4、下密封条,5、龙骨框架,6、第一铅板,7、第二铅板;
29.11、正面板,12、反面板,51、倒u型龙骨,52、横向下龙骨,71、横向铅板,72、竖向铅板;
30.511、内龙骨,512、外龙骨,521、底龙骨,522、轨道龙骨;
31.511a、第一连接部,511b、第二连接部,511c、第三连接部,512a、第四连接部,512b、第五连接部,512c、第六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气密平移门,包括:
37.门板1,所述门板1内形成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前后分别为所述门板的正面板11和反面板12,所述反面板12的反面上部设有上密封条2,所述反面板12的反面两侧设有分别与上密封条2抵接的侧密封条3,所述反面板12的反面下部或底部设有与侧密封条3抵接的下密封条4;
38.设于安装腔内的龙骨框架5,所述上密封条2、侧密封条3和下密封条4围成的区域内于反面板12和龙骨框架5之间固定有第一铅板6,所述上密封条2和所述侧密封条3前方的龙骨框架5内设有第二铅板7,且第二铅板7靠近第一铅板6设置,所述第二铅板7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铅板6的外侧局部重叠以在安装腔内形成整面铅防护。
39.本技术气密平移门,由上密封条2、侧密封条3和下密封条4配合来实现其气密性性
能;通过第一铅板6和第二铅板7的配合,可以在不影响上密封条2和侧密封条3安装的前提下,实现气密平移门与墙体之间的优异防护,具体的,第一铅板6为主要防护结构,其紧靠反面板设置可尽量缩小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第二铅板7为辅助防护结构,其与反面板12之间留有给上密封条2和侧密封条3安装的余量空间,同时其靠近第一铅板6并与其局部重叠设置,可以遮掩与第一铅板6之间的缝隙,实现气密平移门整面铅防护。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在安装腔内填充蜂窝纸或珍珠岩等材料。
40.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所述龙骨框架5包括由横向上龙骨和两个竖向侧龙骨构成的倒u型龙骨51,所述倒u型龙骨的底部设有横向下龙骨52,所述倒u型龙骨包括内龙骨511和外龙骨512,所述内龙骨511具有与第二铅板7固定的第一连接部511a,第一连接部511a两侧的内龙骨上分别具有与外龙骨5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1b和第三连接部511c,所述外龙骨512具有与第一铅板6连接的第四连接部512a,所述第四连接部512a一侧的外龙骨上依次具有与第二连接部511b连接的第五连接部512b、分别与第三连接部511c和所述门板的侧面板连接的第六连接部512c,所述第二铅板7位于第一连接部511a和第四连接部512a之间。具体的,倒u型龙骨51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图6所示,其中内龙骨可以是bac结构,即类z字型截面结构,其中的b部分可以替换为b’或b’+b”等结构,c部分可以替换为c+c’结构等。同理,完成上述外龙骨固定作用的结构也不止图6中的一种,采用图6中的外龙骨结构与bac结构的内龙骨,以及和门板之间进行固定,固定稳定性最好。
41.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内龙骨511固定的稳定性,类z字型截面结构的内龙骨的一侧端与所述外龙骨抵接,另一侧端形成有与反面板接触的抵接部。
42.进一步的,倒u型龙骨可以通过横向上龙骨和竖向侧龙骨对角连接构成。
4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铅板7包括连接于横向上龙骨内的横向铅板71,和连接于竖向侧龙骨内的竖向铅板71,所述横向铅板71和所述竖向铅板72相连的两末端中,至少有一个的末端延长以与另一个的末端局部重叠而形成无缝铅防护。以实现较好防护。基于上述结构,申请气密平移门,部分结构比较方便的制作顺序如下:对于横向上龙骨来说,可以先将横向铅板71固定在横向上龙骨的内龙骨511上,之后将固定有横向铅板71的内龙骨511和外龙骨512进行固定;竖向侧龙骨与竖向铅板之间的固定顺序同上;之后将横向上龙骨和竖向侧龙骨对角连接以形成倒u型龙骨;再之后可以固定第二铅板;最后完成外龙骨和门板之间的固定。
44.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511b与所述第五连接部512b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511c与第六连接部512c之间分别为点焊连接。述龙骨框架与所述门板之间粘接。此种连接方式,在门板外无焊点体现,门板无需另设包边,美观度较好。
45.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横向下龙骨52包括顶部与竖向侧龙骨连接的底龙骨521,和与底龙骨521连接的轨道龙骨522,所述第一铅板6位于反面板和底龙骨之间,所述下密封条4安装于底龙骨521和轨道龙骨522之间。
4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