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啮合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固定夹用于夹持被单和床垫,从而使被单不移位且不皱褶,但是常用的固定夹是套设于被单和床垫上,比如专利号为2019205015942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具体公开了一种被子固定器。但是这种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提到的费力问题和固定位置的问题。
3.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只有一个固定的夹持范围。如果设计为针对薄款物品的尺寸,则针对厚款物品无法实现上下夹板之间的锁紧;而如果设计为针对厚款物品的尺寸,则上下夹板之间锁紧后无法对薄款物品实现夹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啮合式固定装置,针对不同厚薄的物品都能适用。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啮合式固定装置,包括有夹板一和夹板二,所述夹板二与所述夹板一相互铰接并实现相对转动;夹板一和夹板二合拢并夹紧物品;
6.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有:
7.拨片,其转动安装在所述夹板一上;所述拨片具有拨动端,用于施加外力使得拨片在张开状态和合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8.其中,所述夹板一包括有限位部;
9.所述夹板二具有第一齿部,且第一齿部具有若干个抵靠齿;所述抵靠齿外端部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部重叠。
10.优选地,所述夹板一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一齿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1.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下端面,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容置腔。
12.优选地,所述夹板二具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所述容置腔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3.优选地,所述拨片具有第二齿部,且第二齿部具有若干个啮合齿,啮合齿与所述抵靠齿啮合。
14.优选地,所述夹板一的上端成型有置物槽,置物槽位于所述拨动端的转动路径上,使得所述拨动端在合拢状态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置物槽内。
15.优选地,所述夹板一还具有限位板,在啮合式固定装置处于合拢状态下,所述限位板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拨动端下侧。
16.优选地,所述拨片具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所述夹板一可转动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一个规格的产品能够通用不同厚薄的物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通用程度,而且还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需要卡钩勾住才能实现锁紧。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齿轮啮合的方式来驱动夹板一和夹板二之间的打开或者
合拢,整个过程施力会更加轻松连续。
20.而且还可以通过增加第一齿部中抵靠齿分布的密集程度,从而可以增加夹持不同厚度的物品时对物品夹紧的精度。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4.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啮合式固定装置合拢状态下的断面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啮合式固定装置张开状态下的断面图;
27.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中:1-夹板一;2-夹板二;3-拨片;11-限位部;12-容置腔;13-置物槽;14-限位板;21-第一齿部;22-抵靠齿;23-第一转轴;31-拨动端;32-第二齿部;33-啮合齿;34-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啮合式固定装置,是能够夹持物品的装置,所夹的物品可以是被套和床垫,还可以是衣服,或者是电线。甚至还可以应用在画展或者摄影展上,用于夹持画布或者照片。
31.但是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所夹物品的厚薄差异较大,现有技术只能针对薄料物品设计薄料的固定装置,针对厚料物品设计厚料的固定装置,两者无法实现通用。
32.而且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技术方案,其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都需要卡勾勾住对应的位置,才能实现锁紧。这种结构在打开或者关闭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在让卡勾勾住的那一下较大的力量才能实现,这样施力又不连贯,对力气比较小的人来说使用不够方便。
3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啮合式固定装置,用于实现一个固定装置通用不同厚薄的物品。
34.接下来根据不同啮合式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一种啮合式固定装置,其包括有夹板一1和夹板二2和拨片3。
37.其中拨片3,其转动安装在所述夹板一1上;所述拨片3具有拨动端31,用于施加外力使得拨片3在张开状态和合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38.而且如图1所示,所述夹板一1的上端成型有置物槽13,置物槽13位于所述拨动端31的转动路径上,使得所述拨动端31在合拢状态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置物槽13内。这样设计的话,当拨片3转动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后,拨片3整个会进入到置物槽13,使得从表面看拨动端31是没有凸出于夹板一1上表面的,从而优化用户的体验感受。
39.同时再结合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图中虚线表示位于啮合式固定装置内部的线条。从图1和图2中看到,在拨动端31进入到置物槽13内时,置物槽13的端部还有一个方便人手进入置物槽13内并抠动拨动端31的空隙,这样能方便使用者驱动拨动端31的转动。
40.另外还有图3和图4,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41.因此对应的从图2和图4中可以看到,所述夹板一1还具有限位板14,在啮合式固定装置处于合拢状态下,所述限位板14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拨动端31下侧,从而能够阻挡拨动端31继续转动。防止拨片3的转动超过设定的行程。
42.同时从图2中可以看到,所述夹板二2与所述夹板一1相互铰接并实现相对转动;夹板一1和夹板二2通过合拢并夹紧物品。
43.同时再结合图5、图6和图7,图5是本实用新型啮合式固定装置合拢状态下的断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啮合式固定装置张开状态下的断面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剖面所在的位置是本实施例中夹板一1的剖面位置。
44.具体的说,从图2、图5、图6和图7看,所述夹板二2具有第一转轴23,对应的夹板一1上会有与第一转轴23适配的孔(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夹板二2与所述夹板一1之间相互铰接并实现相对转动。
45.对应的,从图1、图2、图5、图6和图7也可以看出,所述拨片3具有第二转轴34,第二转轴34与所述夹板一1可转动连接。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34也可以都位于夹板一1上,或者两个转轴至少一个位于夹板一1上。
46.另外再看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夹板二2具有第一齿部21,且第一齿部21具有若干个抵靠齿22;对应的所述夹板一1在其下端具有一个容置腔12,所述第一齿部21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2内。而且所述第一转轴23穿过所述容置腔12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2内。
47.同时夹板一1还包括有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位于所述容置腔12的下端面,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容置腔12。也就是说,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容置腔12其实是一个圆弧形的腔室,以图6和图7所展示的视角为基准,或者可以看图2,在图2中附图标记11所指的是最粗的一根线段,而这根线左侧是一条稍微细一些但是粗于其他线条的粗线。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最粗的那根线就是限位部11投影所得的部位,而稍细一些的是容置腔1的投影所得的部位。
48.因此从图2也可以看到在容置腔12的左上角,由原本的圆形的投影线变成了水平的投影线。而该水平的投影线对应的实体部位就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部11。因此限位部11相较于整个圆弧的走向来说就是凸出于所述容置腔12,从而说所述抵靠齿22外端部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部11重叠。
49.而在本实施例中,这样凸出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在抵靠齿22转动过程中,至少在到达限位部11附近时,抵靠齿22会先抵靠在限位部11的下端面上。然后再根据所夹物品的厚薄,再考虑是否要进一步缩小夹板一1和夹板二2两个夹持端部的距离。
50.如果需要进一步缩小夹板一1和夹板二2两个端部的距离,则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让抵靠齿22继续转动,并突破限位部11的阻挡,使得抵靠齿22由限位部11的下端左侧转动
到限位部11的右侧。此时另外一个抵靠齿22也会继续的抵靠在限位部11上,从而实现夹板一1和夹板二2保持对所夹持物品的锁紧。
51.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不管物品的厚薄程度如何,只要在夹紧后还有抵靠齿22抵靠在限位部11上,就可以实现保持对所夹持物品的锁紧。
52.另外再看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拨片3具有第二齿部32,且第二齿部32具有若干个啮合齿33,啮合齿33与所述抵靠齿22啮合。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啮合齿33和抵靠齿22并不要求一定按照齿轮的齿形要求来进行设计。只要啮合齿33和抵靠齿22能够两两啮合即可。所谓的啮合是指啮合齿33和抵靠齿22至少有部分交错,能够实现相互作用。
53.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拨片3的转动会带动夹板二2的转动。而且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采用啮合的装配关系,所以拨片3转动的角度会直接的成比例的反馈到夹板二2的转动角度上,因此这样的转动会更加连续和稳定,而且还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的卡钩的结构。
54.本产品使用过程是:首先看图6和图7,其具体展示了本实施例所述的啮合式固定装置在张开的状态。从该图中可以看到,此时拨片的最右侧的啮合齿33并没有与抵靠齿22啮合,而是从右往左第三个啮合齿33伸入到了两个抵靠齿22之间的空隙,实现了啮合。
55.同时从图6也可以明显看到,此时拨片3的拨动端31是明显的凸出于夹板一1的。
56.此时可以在夹板一1和夹板二2的端部放入所夹持的物品。然后向拨片3的拨动端31施力,使得其能够以图6所在视角为基准顺时针转动。
57.此时从右往左第三个啮合齿33会逐步脱离两个抵靠齿22之间的空隙;继而在拨片3继续转动的过程中,从右往左第二个啮合齿33会逐步的开始进入两个抵靠齿22之间的空隙。继而拨片3会推动夹板二2在啮合的作用下同步转动。而此时夹板二2的转动则是以图6为基准的逆时针转动。而夹板二2的逆时针转动,必然会使得抵靠齿22突破限位部11的限制,从而夹板一1和夹板二2的右侧端部之间距离再次减少。
58.此时可以根据所夹持物品的厚薄来确定是否继续驱动拨片3转动。如果夹的不够紧,此时为了能够夹的更紧,可以驱动拨片再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夹板一1和夹板二2的右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再次减少,从而能够夹的的更紧,最终达到如图2、图4或图5所示的状态。
59.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通过增加在单位弧长内,啮合齿33和抵靠齿22的数量,也就是其分布的密度。从而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夹板一1和夹板二2的右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继而能够更加精准的根据物品的厚度的夹紧物品。
60.这是因为,如果夹板一1和夹板二2的右侧端部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导致夹的不够紧,影响夹持效果。而如果距离过小,则可能导致在物品上留下夹痕,影响产品美观。因此本实施例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整个啮合式固定装置夹的更紧。
61.【实施例二】
6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点: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34分别是设置在夹板二2和拨片3上,而在本实施例中,则至少其中一个转轴是位于夹板一1上,甚至两个都在夹板一1上。这样能够降低拨片3和夹板二2的制造难度。
6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64.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
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6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7.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或装置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或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或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6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9.故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