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置换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置换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置换方法。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材料广泛应用到民用与工业等建筑上,其材料抗压性能比较好,但这种复合材料在制作和施工工艺上比较严格,特别是强度属于非线性。根据多年来加固工程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工程项目由于混凝土在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上存在问题。混凝土材料带问题应用工程项目上,一旦发现强度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就要采取对混凝土强度补救措施。
3.在不能补强的情况下,就要对钢筋混凝土柱存在问题的部分混凝土进行置换,置换就要有卸载承重支撑体系,传统的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支撑,其钢管材现场切割和焊接,搬运比较重,现场切割焊接质量不易把控,而且对局部混凝土柱置换完毕后,大部分钢管件因切割和焊接报废,总之传统钢管支撑不符合“四节一环保”的建筑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置换方法,该方法利用钢筋混凝土柱自身结构,再结合特定的第一传力构件、第一加固板件第二加固板件和第二传力构件,形成卸载承重支撑体系,与传统的钢管支撑体系相比,耗材更少,避免了大部分钢管件因切割和焊接报废,也避免了使用大量钢管材而搬运不便;然后进行局部破除、支模、浇筑砼,即可完成置换,操作简单。
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置换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柱的局部区域混凝土置换,包括如下步骤:
6.(r1)、对待置换的局部区域混凝土进行放线定位,确定第一传力构件和第二传力构件分别在钢筋混凝土柱两侧的安装位置;
7.(r2)、将第一加固板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力构件以及第二加固板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力构件,然后将所述第一传力构件和第二传力构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两侧;
8.(r3)、破除所述待置换的局部区域混凝土,并保留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清理后形成破除混凝土区域;
9.(r4)、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
10.(r5)、向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浇筑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养护,即完成钢筋混凝土柱的局部区域混凝土置换。
11.优选的,所述步骤(r3)中,破除方式为静力破碎方式;所述步骤(r3)还包括:在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采用至少一个箍筋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焊接,且所述箍筋进行封闭式焊接。
12.优选的,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的步骤包括:安装第一模
板和第二模板,使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围设于第一加固板件、第一模板、第二加固板件和第二模板之间。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为木模板。
14.优选的,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的步骤还包括:所述第一加固板件、第一模板、第二加固板件和第二模板分别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之间的缝隙填充快凝水泥。
15.优选的,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的步骤还包括:向第一模板开设浇筑砼口,安装与所述浇筑砼口连通的浇筑砼漏斗。
16.优选的,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的步骤还包括:向第二模板开设排气口,安装与所述第二模板连通的排气管道。
1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力构件和第二传力构件均为槽钢,所述第一加固板件和第二加固板件均为钢板。
18.优选的,所述步骤(r2)中,向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一侧植入第一抗剪螺杆,并采用第一抗剪螺杆以及与第一抗剪螺杆螺纹配合的第一锁紧螺母将第一传力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一侧;向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另一侧植入第二抗剪螺杆,采用第二抗剪螺杆以及与第二抗剪螺杆螺纹配合的第二锁紧螺母将第二传力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另一侧。
19.优选的,所述步骤(r2)中,采用第一锁紧螺栓以及与第一锁紧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三锁紧螺母将第一加固板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力构件,采用第二锁紧螺栓以及与第二锁紧螺栓螺纹配合的第四锁紧螺母将第二加固板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力构件。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柱的置换方法,该方法利用钢筋混凝土柱自身结构,再结合特定的第一传力构件、第一加固板件、第二加固板件和第二传力构件,形成卸载承重支撑体系,与传统的钢管支撑体系相比,耗材更少,避免了大部分钢管件因切割和焊接报废,也避免了使用大量钢管材而搬运不便;然后进行局部破除、支模、浇筑混凝土,即可完成置换,操作简单,现场装配方便,安装周期比较短,并且可以重复利用,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图4中b-b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为:1、破除混凝土区域;2、钢筋混凝土柱;3、第一传力构件;4、第二传力构件;5、第一加固板件;6、第二加固板件;7、第一抗剪螺杆;8、第二抗剪螺杆;9、第一锁紧螺母;10、第二锁紧螺母;11、第一锁紧螺栓;12、第二锁紧螺栓;13、第三锁紧螺母;14、第四锁紧螺母;15、箍筋;16、第一模板;17、第二模板;18、浇筑砼漏斗;19、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28.如图1-5所示,一种钢筋混凝土柱2的置换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柱2的局部区域混凝土置换,包括如下步骤:
29.(r1)、对待置换的局部区域混凝土进行放线定位,确定第一传力构件3和第二传力构件4分别在钢筋混凝土柱2两侧的安装位置;
30.(r2)、将第一加固板件5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力构件3以及第二加固板件6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力构件4,然后将所述第一传力构件3和第二传力构件4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两侧;
31.(r3)、破除所述待置换的局部区域混凝土,并保留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纵向钢筋,清理后形成破除混凝土区域1;
32.(r4)、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
33.(r5)、向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浇筑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养护,即完成钢筋混凝土柱2的局部区域混凝土置换。
34.该钢筋混凝土柱2的置换方法,该方法利用钢筋混凝土柱2自身结构,再结合特定的第一传力构件3、第一加固板件5、第二加固板件6和第二传力构件4,形成卸载承重支撑体系,与传统的钢管支撑体系相比,耗材更少,避免了大部分钢管件因切割和焊接报废,也避免了使用大量钢管材而搬运不便;然后进行局部破除、支模、浇筑混凝土,即可完成置换,操作简单,现场装配方便,安装周期比较短,并且可以重复利用,工作效率更高。其中,步骤(r5)中,浇筑的混凝土为微膨胀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优选强度等级c25;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即可拆除支模并进行养护,当新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时,拆除第一传力构件3、第一加固板件5、第二加固板件6和第二传力构件4,并进行混凝土粉刷。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3)中,破除方式为静力破碎方式;所述步骤(r3)还包括:在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采用至少一个箍筋15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纵向钢筋焊接,且所述箍筋15进行封闭式焊接。
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其他破除方式相比,静力破碎方式避免钢筋混凝土柱2进行局部破除过程中振动幅度过大导致卸载承重支撑体系稳固性降低而造成安全风险,其能完整保留钢筋混凝土柱2的纵向钢筋,以便钢筋混凝土柱2局部置换后的钢筋混凝土柱2仍保持一体,再增加封闭式焊接的箍筋15,以符合建筑构造,避免后续造成安全隐患。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的步骤包括:安装第一模板16和第二模板17,使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围设于第一加固板件5、第一模板16、第二加固板件6和第二模板17之间。
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向破除混凝土区域1中浇筑新的砼,以完成局部置换。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16和第二模板17均为木模板。
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运输、装配。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的步骤还包括:所述第一加固板件5、第一模板16、第二加固板件6和第二模板17分别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
之间的缝隙填充快凝水泥。
4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快速封堵第一加固板件5、第一模板16、第二加固板件6和第二模板17分别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之间的缝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防止后续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漏料。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的步骤还包括:向第一模板16开设浇筑砼口,安装与所述浇筑砼口连通的浇筑砼漏斗18。
4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新的砼沿着浇筑砼漏斗18和浇筑砼口依次进入破除混凝土区域1进行填充,以完成局部置换。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4)中,支模围闭所述破除混凝土区域1的步骤还包括:向第二模板17开设排气口,安装与所述第二模板17连通的排气管道19。
4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在破除混凝土区域1进行砼填充时排出该区域的空气,以完成局部置换。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力构件3和第二传力构件4均为槽钢,所述第一加固板件5和第二加固板件6均为钢板。
4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满足该承重卸载装置的整体承重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槽钢根据柱承载力设计规格大小且其规格不小于16a槽钢,可选的槽钢规格型号为16a、18、18a、20、20a、22、22a、24、24a、27、30、33、36、40;所述钢板厚度不小于10mm。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2)中,向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一侧植入第一抗剪螺杆7,并采用第一抗剪螺杆7以及与第一抗剪螺杆7螺纹配合的第一锁紧螺母9将第一传力构件3固定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一侧;向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另一侧植入第二抗剪螺杆8,采用第二抗剪螺杆8以及与第二抗剪螺杆8螺纹配合的第二锁紧螺母10将第二传力构件4固定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另一侧。
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锁紧第一传力构件3和第二传力构件4避免其松动,又便于置换完成后拆装回收再用,节省成本。进一步的,第一抗剪螺杆7的直径和第二抗剪螺杆8的直径均不小于20mm,植筋深度不小10d。所述第一传力构件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二传力构件4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一抗剪螺杆7贯穿所述第一让位孔并植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所述第二抗剪螺杆8贯穿所述第二让位孔并植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r2)中,采用第一锁紧螺栓11以及与第一锁紧螺栓11螺纹配合的第三锁紧螺母13将第一加固板件5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力构件3,采用第二锁紧螺栓12以及与第二锁紧螺栓12螺纹配合的第四锁紧螺母14将第二加固板件6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力构件4。
5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锁紧第一加固板件5和第二加固板件6避免其松动,又便于置换完成后拆装回收再用,节省成本。进一步的,第一锁紧螺栓11的规格和第二锁紧螺栓12的规格均不小于m12,即厚度不小于10.8mm;所述第一传力构件3开设有第三让位孔,所述第一加固板件5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让位孔连通的第四让位孔,所述第二传力构件4开设有第五让位孔,所述第二加固板件6开设有与所述第五让位孔连通的第六让位孔,所述第一锁紧螺栓11的螺纹端依次贯穿所述第四让位孔和第三让位孔并与所述第三锁紧螺母1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2的螺纹端依次贯穿所述第六让位孔和第五让位孔并与所述第四锁
紧螺母14螺纹连接。
53.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