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模板龙骨用型材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模板龙骨用型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板龙骨用型材。


背景技术:

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与装配式楼板和浇筑式楼板相比,叠合楼板保持较好的整体性和刚度的同时,施工时,预制板能够代替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使用,从而减少模板的用量,也减小安装和拆卸模板的工作量。
3.目前的叠合楼板的跨度视建筑物的面积和户型而定,一般为4~9m,在浇筑时,预制板需要承受混凝土的重量,由于楼板由预制板和现浇的混凝土板组成,故预制板的厚度小于楼板的厚度,当预制板承受较大重量时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在跨度过大的情况下,预制板更容易变形,变形的预制板会导致现浇的混凝土板变形,最后成型的楼板的顶面和底面无法保持水平。另外,叠合楼板在浇筑混凝土板时,能够在现浇的混凝土板内安装管道,在混凝土板变形时,容易使管道弯曲甚至发生断裂,不利于后期的室内装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对预制板进行支撑的模板龙骨用型材,以避免预制板变形。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板龙骨用型材,包括相对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平行;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竖向支撑板和两个斜板,竖向支撑板和斜板的端部均沿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竖向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两个斜板的一端均固定在竖向支撑板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两个斜板与竖向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均为0~180
°

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7.1.本方案中的型材作为龙骨使用时,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能够与预制板相贴,对预制板进行支撑,从而避免预制板变形。而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与预制板接触时,预制板的受力面积较大,可避免预制板与型材接触处因二者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形。
8.2.支撑单元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支撑单元能够对与预制板接触的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进行支撑,从而避免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发生形变,从而使型材对预制板有较好的支撑效果。
9.3.以第一板体为例,斜板、竖向支撑板和第一板体之间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在第一板体受力时,支撑单元对第一板体的支撑效果较好,受力时不容易变形。
10.进一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支撑单元设有两个,且两个支撑单元分别位于第一板体的两侧。
1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两个支撑单元分别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两端进行支撑,提高对第一板体的支撑效果。
12.进一步,竖向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板体垂直,第一支撑板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两个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在竖向支撑板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斜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
1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二支撑板受力时可将压力传递至第一支撑板处,而第一支撑板竖直,能够对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避免第二支撑板变形。另外,本方案中的第一支撑板的端部、第二支撑板和斜板之间为空腔,减轻型材的重量,便于安装。
14.进一步,第一支撑板的厚度大于第二支撑板的厚度。
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支撑板需要同时对两个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本方案中的第一支撑板的厚度增大,强度较大,可进一步避免第一支撑板受力变形。
16.进一步,第二支撑板包括竖向部和倾斜部,竖向部垂直于第一板体,两个第二支撑板的竖向部远离倾斜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固定;倾斜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竖向部和第一支撑板上;倾斜部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竖向部、第一支撑板均垂直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受力时,竖向部和第一支撑板更利于纵向的作用力的传导,在受力时不容易发生变形。
18.进一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包括固定部和两个支撑部,两个支撑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单元相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固定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对。
1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安装型材时,通常需要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对型材进行安装,本方案中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能够用于安装螺栓,且固定部的存在使得在加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时,不会对支撑单元造成损伤,使支撑单元保持较好的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板体1、第一固定孔11、支撑部12、固定部13、第二板体2、斜板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竖向部51、倾斜部52。
24.实施例
25.一种模板龙骨用型材,如图1所示,包括相对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第二板体2位于第一板体1的下方,且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平行,结合图2所示,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之间设有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分别位于第一板体1的左右两侧,并沿竖向平面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以左侧的支撑单元为例对支撑单元的结构进行描述。
26.支撑单元包括竖向支撑板和两个斜板3,竖向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4和两个第二支撑板5,具体的,其中一个斜板3和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5位于第一支撑板4的上方,另一个斜板3和另一个第二支撑板5位于第一支撑板4的下方,本实施例以上方的斜板3和第二支撑
板5为例对斜板3和第二支撑板5的结构进行描述。第二支撑板5包括竖向部51和倾斜部52,竖向部51、第一支撑板4均垂直于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均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13和两个支撑部12,两个支撑部12分别位于固定部13的左右两侧,竖向部51的上端与左侧的支撑部12的左端连接,斜板3的上端与左侧的支撑部12的右端连接。倾斜部52的上端与竖向部51的下端连接,倾斜部52的下端向右倾斜,且倾斜部52和斜板3的下端均与第一支撑板4的上端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斜板3、固定部13、支撑部12和第一支撑板4均一体成型,且斜板3、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的后端均沿第一板体1的后端延伸。
2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板4的厚度大于斜板3、竖向部51和倾斜部52的厚度,故第一支撑板4的厚度较大,在受力时不容易变形。斜板3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倾斜部52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
28.再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的固定部13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11,若干第一固定孔11沿第一板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板体2的固定部13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11一一对应。
2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0.本实施例中的型材在对预制板进行支撑时,先在浇筑的叠合板内预埋螺栓,并使螺栓的下端延伸至预制板的下方,然后将第一板体1与预制板的底部相贴,螺栓的下端穿过对齐的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后,在螺栓下端安装螺母即可将型材与预制板固定。当第一板体1某处受力时,两个支撑单元对第一板体1进行支撑,斜板3、第一支撑板4、竖向部51和倾斜部52的设计利于作用力的传导,避免支撑单元受力变形。
31.在安装型材时,还可在型材的下方安装板状的结构,并使板状的结构与第二板体2相抵,安装螺栓时,将螺栓穿过板状的结构以及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此时板状的结构还能够对第二板体2进行支撑,进一步避免型材变形,提高型材对预制板的支撑效果。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