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拼接式保温墙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拼接式保温墙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拼接式保温墙板。


背景技术:

2.现有建筑外墙结构设计中,普遍使用具有发泡腔体的墙板作为保温墙板,为起到保温作用,将具有保温隔热(部分板材可防火,以下简称功能板材)的板材黏附(使用特殊粘结剂)在墙板的墙板立面上,还可在墙板的外立面上连接批荡水泥砂浆进行防护,水泥砂浆层上再连接装饰墙板等,进一步增加保温性能和墙板的结构强度。但该类结构设计,由于采用黏附连接,各功能板材与墙板表面的连接强度较弱,会出现板材脱落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式保温墙板,旨在防止保温墙板上的保温板材脱落,保证墙板的保温性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拼接式保温墙板,包括:
6.第一墙板本体,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发泡腔体,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具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所述第一右侧边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发泡腔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右侧边上设置有插槽;
7.第二墙板本体,所述第二墙板本体内设置有第二发泡腔体,所述第二墙板本体具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所述第二左侧边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发泡腔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左侧边上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插接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一发泡腔体与所述第二发泡腔体相连通;以及
8.保温板材,所述保温板材设置在所述第一发泡腔体与所述第二发泡腔体内,所述保温板材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和所述第二发泡腔体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具有前后方向上的外立面和内立面,所述外立面和所述内立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右侧边相邻,所述外立面和/或所述内立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插槽相连通,所述凸棱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共轴连接孔。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具有高度方向上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下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水平方向延伸。
11.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间距。
12.可选地,所述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水平方向延伸。
13.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间距。
14.可选地,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一墙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5.可选地,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二墙板本体一体成型结构。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墙板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注胶孔,所述第一注胶孔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相连通;
17.所述第二墙板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注胶孔,所述第二注胶孔与所述第二发泡腔体相连通。
18.可选地,所述保温板材包括泡沫板、陶瓷板、聚氨酯保温板、防火岩棉板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具有发泡腔体的第一、第二墙板本体,通过凸棱插接在所述插槽内,实现两个墙板本体的拼接,并使第一、第二墙板本体内的发泡腔体相连通,可将保温板材置于相互连通的发泡腔体内,可有效防止保温墙板上的保温板材脱落,保证墙板的保温性能。实际应用中,保温板材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和所述第二发泡腔体通过粘结剂连接固定。粘结剂可为二阶反应型粘结剂材料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拼接式保温墙板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拼接式保温墙板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拼接式保温墙板一实施例中第一墙板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拼接式保温墙板一实施例中第二墙板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名称标号第一墙板本体1第一发泡腔体11第一开口12插槽13第一连接孔131第一注胶孔14第二墙板本体2第二发泡腔体21第二开口22凸棱23第二连接孔231保温板材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拼接式保温墙板,包括:第一墙板本体1,所述第一墙板本体1内设置有第一发泡腔体11,所述第一墙板本体1具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所述第一右侧边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的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右侧边上设置有插槽13;第二墙板本体2,所述第二墙板本体2内设置有第二发泡腔体21,所述第二墙板本体2具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所述第二左侧边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的第二开口22,所述第二左侧边上设置有凸棱23,所述凸棱23插接在所述插槽13内,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与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相连通;以及保温板材3,所述保温板材3设置在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与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内,所述保温板材3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和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
32.实际应用中,为保证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槽13与所述第一墙板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同理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凸棱23与所述第二墙板本体2一体成型结构。
3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板材3包括泡沫板、陶瓷板、聚氨酯保温板、防火岩棉板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3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具有发泡腔体的第一、第二墙板本体2,通过凸棱23插接在所述插槽13内,实现两个墙板本体的拼接,并使第一、第二墙板本体2内的发泡腔体相连通,可将保温板材3置于相互连通的发泡腔体内,对保温板材3而言,两个墙板本体相互连接后,形成一个带有发泡腔体的外壳结构,保温板材3置于该外壳结构内,可有效防止保温墙板上的保温板材3脱落,保证墙板的保温性能。以一块泡沫板为例,该泡沫板与水平地面垂直,将泡沫板平移送入到第一发泡腔体11内,泡沫板表面的左半部分进入第一发泡腔体11内,其右半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再使其右半部分插入到第二发泡腔体21内,再将第二墙板本体2与第一墙板本体1拼接,如图2所示。实际应用中,保温板材3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和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通过粘结剂连接固定。实际应用中,上述各类保温板材3表面可相互粘接后,呈层状结构,如上所述的,以相同的安装方法将多块保温板材3同时送入发泡腔体内,本文不再赘述。粘结剂可为二阶反应型粘结剂材料进行连接,该粘结剂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
案保护范围,本文不再赘述。
3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墙板本体1具有前后方向上的外立面和内立面,所述外立面和所述内立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右侧边相邻,所述外立面和/或所述内立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1,所述第一连接孔131与所述插槽13相连通,所述凸棱23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31,所述第一连接孔13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31为共轴连接孔。
36.实际应用中,为增加第一墙板本体1和第二墙板本体2的连接强度,当凸棱23插入到插槽13内后,再使用螺栓(图中未画出)等结构依次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31和第二连接孔231内,从而将插槽13与凸棱23连接。为进一步增加连接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插槽13和凸棱23均有两个,分别位于开口的两侧。
3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口12和所述第二开口22均具有高度方向上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下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沿水平方向延伸。
38.当发泡腔体内具有多块保温板材3时,为了对保温板材3起到规整的作用,下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4,保温板材3的底边可先插入到开口处的第一凹槽4内,并沿凹槽的延伸方向进入发泡腔体内。
3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4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间距(图中未标出)。
40.实际应用中,一些保温板材3之间需要有安装间距,因此,用来固定板材的第一凹槽4间可设置安装间距,减少或防止相邻两个保温板材3表面之间发生贴合的现象。
4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沿水平方向延伸。实际应用中,一个第二凹槽5对应设置在一个第一凹槽4的正上方,且与第一凹槽4平行。当然,为了与第一凹槽4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5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间距(图中未标出)。第一凹槽4的宽度与第二凹槽5的宽度相同,第一安装间距的宽度与第二安装间距的宽度也相同。
42.为起到有效的保温效果,应尽量使保温板材3垂直于水平地面,即,与墙板本体的内、外立面相互平行,因此,保温板材3的下侧边可先插入到开口处的第一凹槽4,同时,保温板材3的上侧边对应插入到一个第二凹槽5内,再使该保温板材3沿凹槽的延伸方向进入发泡腔体内,可有效保证该保温板材3进入发泡腔体后与水平地面垂直。当然,保温板材3的上、下侧边也可置于安装间距的区域内,例如三个保温板材3,其中两个分别置于相邻两个凹槽中,夹在两个板材之间的第三个保温板材3可被承托在安装间距的区域内,三个保温板材3的表面可通过粘结剂作进一步的连接。
4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墙板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注胶孔14,所述第一注胶孔14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相连通;所述第二墙板本体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注胶孔(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注胶孔与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相连通。
44.如上所述的,保温板材3与所述第一发泡腔体11和所述第二发泡腔体21通过粘结剂连接固定,即保温板材3的侧边或表面与发泡腔体的内壁粘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墙板本体的顶部开设注胶孔,可通过注胶孔朝保发泡腔体内填注粘结剂,使粘结剂流动到保温板材3的上侧边及立面,使保温板材3上侧边及表面与发泡腔体的内壁连接,相邻两保温板材3之间可填充粘结剂,使两者相互粘接固定。还可在注胶孔处设置可拆卸的堵头(图中未画出)。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