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杆组件。
背景技术:2.拉杆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部件,在建筑物的浇筑之前,需要将浇筑用模板固定在待浇筑位置。混凝土浇至模板形成的型腔中后,在模板的约束作用下,能够使混凝土按照模板构成的型腔成型。
3.同时,混凝土会作用于模板反向作用力。为了避免,模板在反向作用力下产生变形或开裂的问题,通常需要采用拉杆组件将相对的两个模板拉紧。
4.其中,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和拉杆第一螺母,拉杆的两端设有螺纹结构,拉杆同时贯穿一对相对的模板,然后将拉杆第一螺母与拉杆相配合,并使拉杆第一螺母与模板相抵,进而在拉杆组件的作用下,能够避免一对模板向相对远离的方向产生变形或位移。
5.现有技术中,待建筑物浇筑完成并凝固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将模板和拉杆进行拆除。模板拆除时,首先将拉杆第一螺母拆下,然后,将模板从拉杆上拆下,最后进行拉杆拆除和封堵。拉杆拆除时,首先在建筑物与拉杆两端的对应位置进行挖槽,然后截断拉杆的端头部分,最后采用混凝土将挖槽部分进行填埋,将拉杆的端部封堵在混凝土内。
6.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拉杆的端部封堵,效率较低,而且费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杆组件,其能够有效提高拉杆端部的封堵效率,而且省时省力。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包括:
9.杆体,所述杆体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
10.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为一对,并且一对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与所述杆体的两端螺纹配合;
11.第一模块,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周,并且所述第一模块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内端,所述第一模块的局部用于浇筑在混凝土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还包括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周,并且所述第二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模块之间,所述第二模块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模块的纵截面面积,所述纵截面垂直于所述杆体的轴向。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杆体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内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所述第一模块为一对并且与一对所述第一螺母一一对应设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所述第二模块为一对并且与一对所述第一螺母一一对应设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所述第二螺母为一对并且与一对所述第一螺母一一对应设置。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的材质为金属或橡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周的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模块之间,所述垫片用于垫在模板的外侧。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为长方体结构。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心线与所述杆体的轴心线重合。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包括杆体、第一螺母和第一模块,其中,杆体的两端沿其轴向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母为一对,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杆体的两端,第一螺母的内端用于和模板相抵。使用时,一对第一螺母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旋进,以使模板被挤紧在一对第一螺母之间。第一模块设置可拆卸地套在杆体的外周上,并且靠近第一螺母的内端,使用时,第一模块位于模板的内侧,以使浇筑完成后,第一模块的局部位于混凝土内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端”、“内侧”是指拉杆组件在使用状态时,相对靠近模板形成的型腔的一端或一侧。完成建筑物的浇筑后,首先将第一螺母和模板拆下,然后将第一模块由建筑物内拆除,第一模板拆除后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凹槽,而后将杆体露出的部分进行截断,此时,截断杆体后形成的端头位于凹槽的内部,作业人员可将混凝土补入凹槽内对端头进行封堵。如此设置,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挖槽处理,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拉杆组件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拉杆组件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拉杆组件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杆体;
ꢀꢀꢀꢀꢀꢀꢀꢀꢀꢀꢀꢀꢀꢀ
2:第一模块;
ꢀꢀꢀꢀꢀꢀꢀꢀ
3:第二模块;
28.4:第一螺母;
ꢀꢀꢀꢀꢀꢀꢀꢀꢀꢀ
5:垫片;
ꢀꢀꢀꢀꢀꢀꢀꢀꢀꢀꢀꢀ
6:模板;
29.7: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杆组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杆组件包括杆体1、第一螺母4以及第一模块2,其中,杆体1的两端部位沿轴向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母4为两个,并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杆体1的两端部位。第一螺母4能够沿着杆体1的轴向旋进或旋出。
32.第一模块2为一种立体结构,比如,可具体为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在第一模块2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能够供杆体1穿过,并且第一模块2能够沿着杆体1轴向滑动,以实现第一模块2和杆体1的可拆卸连接。
33.第一模块2位于第一螺母4的内端,该“内端”是指第一螺母4安装在杆体1的端部位置时,第一螺母4相对靠近杆体1的中间位置的一端。
34.请参考图1,将拉杆组件应用于施工现场时,模板6安装于第一螺母4和第一模块2之间,并且使第一模块2与模板6的内侧面接触,该“内侧面”是指模板6靠近型腔的一侧,通过调整两端的一对第一螺母4,模板6在拉杆组件的作用下被拉紧。
35.由于第一模块2位于型腔内,并且与模板6接触,浇筑完成后,第一模块2被浇筑于混凝土内,但是,第一模块2与模板6相接触的一面外露于混凝土之外,因此,第一模块2的局部被浇筑于混凝土之中。
36.当需要拆卸模板6时,可将第一模块2由混凝土之中拆出,如此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凹槽结构,杆体1位于凹槽结构中。此时,截断杆体1后形成的端头位于凹槽结构的内部,作业人员可将混凝土填入凹槽结构内对端头进行封堵。如此设置,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挖槽处理,而是直接将第一模块2拆除后就可形成凹槽结构,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37.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拉杆组件还包括第二模块3,同样,第二模块3也为立体结构,具体地,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等。第二模块3设置有通孔,同样,通孔供杆体1穿过,并且第二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在杆体1上。
38.第二模块3位于第一模块2的外侧,并且第二模块3设置于第一模块2与第一螺母4之间。第二模块3的纵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模块2的纵截面面积,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的纵截面是指沿着垂直于杆体1的轴向的方向进行截断形成的截面。
39.使用时,第二模块3与模板6的内侧面接触,第一模块2与第二模块3的内侧面接触。并且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都位于型腔中,浇筑完成并拆除模板6后,第二模块3与模板6相接触的面外露于建筑物,然后可将第二模块3和第一模块2依次拆除,如此,在建筑物表面形成了外大内小的阶梯状凹槽。采用混凝土封堵阶梯状凹槽时,混凝土能够与阶梯状凹槽形成更好的结合效果,避免封堵的混凝土脱落的问题。
40.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拉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母7,第二螺母7与杆体1螺纹配合,第二螺母7设置在第一模块2的内侧。
41.安装模板6时,模板6的内侧依次为第二模块3、第一模块2和第二螺母7,模板6的外侧为第一螺母4。当模板6安装至杆体1上后,调整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7的相对位置,可实现调整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7对模板6的夹紧力,进而也可以调整模板6的倾斜姿态。
4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模块2、第二模块3和第二螺母7都可以成对设置,具体地,其中一个第一螺母4、一个第一模块2、一个第二模块3和一个第二螺母7组成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设置在杆体1的一端,具体位置关系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同样,
另一个第一螺母4、另一个第一模块2、另一个第二模块3和另一个第二螺母7组成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设置在杆体1的另一端。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比如,可以为钢、铝等。或者,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的材质也可以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当拆除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时,其可以产生相应的变形,进而可方便地将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由混凝土内拆除。
44.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螺母4形成对模板6的更好的支撑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拉杆组件还可以包括垫片5,垫片5可拆卸地套在杆体1的外周,并且垫片5位于第一螺母4与第二模块3之间。
45.使用时,垫片5位于模板6的外侧,第一螺母4作用于垫片5的外侧。第一螺母4通过垫片5将挤压力传递至模板6。一方面,第一螺母4在旋进时,能够避免与模板6的直接接触,防止对模板6造成损伤的问题。另一方面,垫片5与模板6的接触面积可以大于第一螺母4与模板6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对模板6形成的挤压面积,保证模板6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6.下面内容,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47.本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包括杆体1,杆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杆体1的任意一端都依次设置有第一螺母4、垫片5、第二模块3、第一模块2和第二螺母7。其中,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7与杆体1的外螺纹相适配,垫片5、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上设置有供杆体1穿过的通孔,并且垫片5、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都可拆卸地设置在杆体1上。
48.垫片5、第一模块2和第二模块3的材质都为橡胶,形状都为长方体结构。
49.拉杆组件与模板6相配合时,第二模块3与模板6的内侧面接触,第一模块2与第二模块3的内侧面接触,第二螺母7与第一模块2的内侧面相接触。第二模块3的纵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模块2的纵截面面积。垫片5与模板6的外侧面接触,第一螺母4与垫片5的外侧面接触。
50.如此设置,将模板6与拉杆组件相配合后,可通过调节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7之间的间距调整模板6的倾斜状态,待调整至合适状态后,向型腔中浇筑混凝土,待达到可拆卸模板6的条件后,可首先将第一螺母4拆下,然后依次将垫片5、模板6拆下。由于第二模块3、第一模块2和第二螺母7被浇筑在混凝土中,将第二模块3和第二模块3进行拆除之后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了阶梯状凹槽,然后将杆体1进行截断,杆体1的端头位于阶梯状凹槽中,最后通过混凝土将阶梯状凹槽进行封堵。如此,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封堵可靠性。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